第九册周期问题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48691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册周期问题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九册周期问题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九册周期问题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九册周期问题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九册周期问题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册周期问题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第九册周期问题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册周期问题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九册周期问题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第九册周期问题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第九册周期问题_五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一、活动年级  小学五年级                      

二、活动目标   使学生了解许多事物的变化都有周期性,掌握事物变化的周期,并能灵活运用周期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活动过程                                     

 

(一)由循环小数认识周期现象                          

1.出示8.357357……,提问:

这是什么小数?

它有什么特征?

                       

2.想一想:

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周而复始的循环现象呢?

(学生举例)

3.归纳:

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周期现象,(出示周期现象的概念)而重复出现的一节个数叫做周期。

(出示周期的概念)

4.让学生指出8.357357……的循环节是几位?

周期是几?

(二)运用周期变化,解决问题。

1.根据周期找位置,定颜色。

(1)课件出示

●○○○○●○○○○●○○○○

提问:

第16个圆片是什么颜色?

第100个圆片是什么颜色?

(2)让学生说一说排列规律,说出它的变化周期。

(3)想一想:

第16个圆片应在第几位?

为什么?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16÷5=3……1)

第100个圆片应在第几周期第几位?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怎么算的?

(100÷5=20)

(说明:

没有余数,应该在第20周期最后一位。

应该是白色的圆片。

(4)小结:

要想准确判断某一圆片的位置和颜色,首先要弄清这一排列的周期是几,然后通过计算,知道它在第几周期第几位后,再确定它的颜色。

(5)练习:

①0.428571428571……的第545位上的数字是几?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指名说说是怎么判断的。

②已知循环小数3.4650725072……,它的第100位小数是几?

提示学生:

这是一个混循环小数,循环节四位,不循环部分两位,在探求第100位小数是几时,首先要从100位中去掉不循环的2位,然后除以变化周期数。

2.根据周期找个数。

(1)课件出示

○○○ △△ ● ○○○ △△ ● ○○○ △△ ●······ 

提问:

12个图片中有几个白色圆片?

(2)学生数出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

这些图形是按什么次序排列的,它的变化周期是几?

想一想:

1个周期里有几个白色圆片,几个三角,几个红色圆片?

再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算出12个图片中有几个白色圆片?

(板书:

12÷6=2   3×2=6(个))

(3)再想一想:

100个图形中有( )○,( )个△,(  )个●?

(引导学生用100÷6=16……4)

说明:

100个图形中有16个周期和3个○○○、1个△。

要想算出100个图形中有多少个○,先算出16个周期里有几个○,(板书:

算式3×16)再加上4个图形中有3个○,所以共有3×16+3=51(个)。

(板书)

引导学生算出有( )个△,( )个●。

(板书:

2×16+1=33(个)  1×16=16(个))

(4)小结:

根据周期规律找个数,关键还是要找出它们的变化周期数。

(5)练习:

① 一列数1、9、9、8、1、9、9、8、……共1999个,最后一个数字是( ),其中有( )个1,( )个9,()个8。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师生共同讨论。

②1998年元旦是星期四?

到这一年的七月一日有多少天?

七月一日是星期几?

(三)活动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周期和周期现象,还利用周期规律解决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注意观察事物的变化规律,能应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一)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其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

教具:

投影片,长、正方体,1厘米3的立方体24块,1分米3的立方体一块,电脑动画软件(或活动投影片)。

学具:

1厘米3的立方体20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什么是体积?

2.请每位同学拿出4个1厘米3的立方体,把它们拼在一起,摆成一排。

教师:

拼成了一个什么形体?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你是怎样知道的?

(因为这个长方体由4个1厘米3的正方体拼成,所以它的体积是4厘米3。

教师:

如果再拼上一个1厘米3的正方体呢?

教师:

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具)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学习新课

1.长方体的体积。

(1)教师:

请同学取出12个1厘米3的小正方体。

问:

它们的体积一共是多少?

教师:

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用这12个小正方体来拼摆长方体,并分别记下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同学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然后分别请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的同学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

这些长方体有什么共同点?

不同点?

问:

为什么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不同,即形状不相同而体积相同呢?

(因为它们都含有同样多的体积单位——12个1厘米3。

教师:

请观察自己摆出的长方体,长、宽、高的数,除了表示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外,还表示什么?

学生讨论后,师生共同归纳:

表示长的数,如4,除了表示4厘米长外,还表示出一排摆了4个1厘米3的正方体。

同样的道理,表示宽的数还表示摆了几排,表示高的数还表示有几层。

(2)请同学们摆出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

学生说出摆法和体积后。

请看电脑动画图像:

一排摆出4个1厘米3的正方体→一共摆了三排→摆两层。

教师板书:

同上要求摆出长3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

学生操作,看电脑动画图像。

教师板书:

3(厘米)   3(厘米)     2(厘米)     18(厘米3)

教师:

想一想,如果要摆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该如何摆?

体积是多少?

学生口答后,老师用电脑图演示。

然后板书:

5(厘米)   4(厘米)     3(厘米)     60(厘米3)

教师:

请观察这些从实际操作中得出的数据,结合拼摆成的图形,看一看这些数据与长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关系?

是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后回答:

长方体的体积正好等于它的长、宽、高的乘积。

教师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教师:

用V表示体积,a表示长,b表示宽,h表示高,公式可以写成:

板书:

V=abh。

出示投影图:

(3)例1(投影片)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7×4×3=84(厘米3)。

答:

它的体积是84厘米3。

练习:

(投影出题,学生口答。

一块水泥板,长5分米,宽3分米,厚2分米,这块水泥板的体积是多少分米3?

(5×3×2=30(分米3)。

2.正方体体积。

(1)请学生看电脑动画录像:

长4厘米,宽3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长缩短一厘米(图上从右边去掉一排)。

教师:

此时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变成了什么图形?

问:

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可以求出来吗?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3×3×3=27(厘米3)。

投影出一个正方体图。

(可以用翻页变换它的棱长。

问:

①棱长为2分米,求它的体积?

②棱长为4厘米,求它的体积?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2×2×2=8(分米3),4×4×4=64(厘米3)。

教师:

我们已经会计算具体的正方体的体积了,能说出正方体体积计算的方法吗?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V表体积,a表示棱长,公式可写成:

V=a·a·a或者V=a3。

(2)例2(投影)光明纸盒厂生产一种正方体纸板箱,棱长是5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53=5×5×5=125(分米3)。

答:

体积是125分米3。

做一做:

课本34页1,2题,请4位同学用投影片写,其余同学写本上。

集体订正。

(3)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和字母公式。

教师:

请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相同还是不相同。

学生讨论后归纳:

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在正方体中长,宽,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b,h都变为a。

变换后,虽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写出来不相同,但计算方法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长×宽×高。

(三)巩固反馈

1.口答填空。

课本P35练习七:

2,3。

2.口答填表:

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①0.23=0.2×0.2×0.2;                (   )

②5x2=10x;                      (   )

③一个正方体棱长4分米,它的体积是:

43=12(分米3);     (   )

④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60分米3。

(   )

(四)课堂总结及课后作业

1.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及公式。

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及公式。

2.作业:

课本P35练习七:

4,6。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操作,观看动画录像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推理和最后的结论,都由学生得出,老师只起“导”的作用。

正方体体积公式,设计通过动画录像引导学生把它归为长方体的特殊情况来学习,这样既加深了对长、正方体之间包含关系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其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练习中针对乘方运算和单位不统一的易错点,设置题目进行训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准确性。

新课教学共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分为三个层次。

通过摆长方体,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形状不同但只要含有同样多的体积单位,它们的体积就相等;通过操作和动画图,帮助学生发现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数量关系,即体积公式;运用体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学习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也分三层。

通过图像推出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沟通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区别与联系。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能比较熟练地判断大月、小月和平年、闰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练习九第4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算。

2、揭示课题。

猜谜:

小宝宝,真稀奇,身穿12件衣,每月它要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打一物)谜底:

挂历。

提问:

日历上第一张和最后一张各是几月几日?

每天一张,撕完一本日历要多长时间?

一年里有多少月,是多少天?

说明:

这些知识都是上节课中学到的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这节课就进一步练习年、月、日的有关内容。

板书课题。

二、整理知识

 1、出示下表:

世纪

 

 

31天(              )

30天(              )

29天(              )

28天(              )

 

 

2、提问整理。

1个世纪是多长时间?

(板书:

100年)

说明:

1901-2000年是20世纪,2001-2100年是21世纪。

1年是多少个月?

(板书:

12个月)

有31天的月份叫什么月?

大月是哪几个?

(板书: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是30天的月份叫什么月?

小月是哪几个?

(板书:

四、六、九、十一)

是29天或28天的是哪个月?

哪个年份二月是29天,哪个年份是28天?

 (板书:

闰年二月 平年二月)

你是怎样记住大月和小月的?

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平年全年多少天?

闰年全年多少天?

3、介绍上旬、中旬和下旬。

我们习惯上还把一个月分为上旬、中旬和下旬。

每个月1-10日是上旬,11-20日是中旬,21日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是下旬。

提问:

每个月的上旬或者中旬都是多少天?

一月下旬是多少天?

四月下旬多少天?

二月下旬多少天?

三、组织练习

1、口答。

(1)一年中有( )个月,分成( )个季度。

(2)一年中有( )个大月,( )个小月。

(3)3月1日前一天是( )月( )日或( )日。

(4)1988年是( )年,1998年是( )年。

(5)平年二月有( )天,闰年二月有( )天。

(6)平年第一季度有( )天,闰年第一季度有( )天,第二季度有( )天,第三季度有( )天,第四季度有( )天。

2、练习九第5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做在书上。

学生口答练习结果,老师板书,并要求说明判断的理由。

3、补充判断题让学生判断,说明理由。

(1)一年中有6个大月,6个小月。

…………(     )

(2)每年都是365天。

…………………………(    )

(3)头一年2月29日爸爸去了一次北京,第二年2月29日记他又去了北京。

………………………………………………(     )

(4)1998年是闰年。

………………………………(  )

4、练习九第6题。

小黑板出示。

让学生看题目要求,说明要怎样做。

(1)题:

第一个答案经过了8个月对吗?

为什么?

第二个答案经过了5个月对吗?

为什么?

第三个答案,经过了4个月对吗?

为什么?

括号里该填哪个答案?

(2)题:

让学生做在书上。

提问:

你选择的第几个答案是正确的?

为什么?

5、练习九第7题。

学生填在书上,口答核对。

结合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6、练习九第8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口答,如有困难,老师提示。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练习了什么内容?

对年、月、日的知识你知道了哪些?

猜谜:

我们已经知道了时间单位年、月、日的许多知识,猜猜这个谜语是什么:

最短又最长,最慢又最快,最便宜又最宝贵的,是什么?

学生猜出是“时间”后,结合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五、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9、10题

课题

(一)用计算器计算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 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 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师生计算器一个,作业纸一张。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教后感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引导探索,讨论研究

 

 

 

 

 

 

 

 

 

 

 

 

 

 

 

 

 

 

 

 

 

 

 

 

 

 

 

 

 

 

 

 

 

 

 

 

 

 

 

 

 

 

 

 

 

 

 

 

 

 

 

 

 

三、展示成功

 

 

 

 

 

 

 

 

 

 

 

 

 

 

 

 

 

 

 

 

 

 

 

 

 

 

 

 

四、全课总结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大润发吧?

那里每天都有许多的顾客,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却总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

你知道营业员为什么会算得这么快吗?

(让学生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计算器计算”。

(出示课题)

 

1、认识计算器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也要用到计算器呢?

(让学生自由说)

你对计算器有哪些认识呢?

同桌相互指指说说。

再请学生上台交流。

说明:

虽然我们手中的计算器各不相同,但有些按钮是大致一样的。

课件出示:

计算器图。

师生一起认识计算器:

上面是显示器,下面是键盘。

键盘中有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和功能键。

功能键中有常用的开机键、关机键、清除键和等号键。

2、用计算器计算

(1)让我们一起来用计算器试着算算这些题目吧。

多媒体出示:

75+47=

24×7.6=

62.8-0.95=

(让学生将答案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完成后,请三个学生上台边演示边叙述操作过程。

如果有学生在计算62.8-0.95时是先按“6、2、·、8”,接着按“-”,再按“0,·、9、5”,最后按“=”,结果是61.85。

教师就问:

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

计算62.8-0.95,也可以在按0.95时,只按·、9、5。

说明:

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的,这个0可以不按。

(2)多媒体出示:

0.092÷1.15×25=

                3.72-2.05+0.18=

让我们比一比谁算的最快。

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操作的?

说明:

两种方法都可以,但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的,不按0速度更快。

小结:

像这样只含同一级运算的,可以从左往右依次按键。

3、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你觉得用计算器计算怎么样啊?

(让学生说)

你知道在人类没有发明计算器之前,我们的祖先都用过哪些计算工具吗?

教师:

先请大家自学P66-67页的内容,再联系你课前收集的资料在小组里说一说。

(小组交流后再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一一出示:

石子、结绳、刻痕——算筹——算盘的历史过程。

(1)   什么是算筹呢?

多媒体出示:

算筹图。

结合图例说明:

算筹就是一种象筷子一样的小棒,算筹有两种不同摆法横式和竖式,用算筹摆出不同的形状,可以表示不同的数。

多媒体出示两个用算筹表示的数(9和173),让学生回答是几?

(2)   谁来介绍一下算盘呢?

让学生试着说出上珠表示5,下珠表示1。

多媒体出示算盘上的一个数(406及4060),让学生试读,从而说明要先定个位后才能读数。

 

1、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多媒体出示: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再出示:

111111222222÷333334=

1111111122222222÷33333334=

教师问:

你遇到什么问题了?

让学生说出计算器已经不能显示这些数了。

教师再问:

那该怎么办?

赶快看看有没有什么规律啊?

(小组合作寻找规律)

小结:

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看来计算器的作用还真不小。

(2)多媒体播放水龙头滴水的动画。

出示:

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小时大约滴水3.6千克。

对此你想说什么?

多媒体依次出示:

(1)   照这样计算,一天会浪费多少千克水?

(2)   一年(按365天计算)会浪费多少千克水?

(3)   我们学校有45个水龙头,一年会浪费多少千克水?

(4)   如果一个3口之家,每月用水20吨,这些水可供他们用多少时间?

学生完成后,再让他们估计大约是多少年?

看着这么惊人的数据,你有何感想?

(生自由说)

小结:

所以,孩子们让我们立刻行动起来吧,向全人类呼吁:

请节约用水 珍爱生命。

(多媒体打出大字)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在学习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这样解决的?

 

据资料显示,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每年用于教育的投资是300元。

(1)统计你每年用于教育的投资又是多少呢?

(2)用计算器计算你们小组平均每人用于教育的投资大约是多少?

(3)与贫困山区的孩子相比,你有什么感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