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短视频和直播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45152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短视频和直播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长短视频和直播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长短视频和直播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长短视频和直播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长短视频和直播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短视频和直播行业分析报告.docx

《长短视频和直播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短视频和直播行业分析报告.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短视频和直播行业分析报告.docx

长短视频和直播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长短视频和直播行业分析报告

正文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1、长视频:

付费率推动行业增长,自制内容是突围关键

1.1、付费率的提升是驱动行业增长的关键点

长视频行业的盈利逻辑:

1)会员费收入,取决于活跃用户数×付费率×会员月单价×平均开通月数;2)广告收入,取决于活跃用户数×ARPU(广告部分)。

由于会员用户可以减少很多广告,所以会员费收入与广告收入有一定的冲突。

随着视频网站精准投放技术、植入式广告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递减了这种冲突。

网络视频总用户规模预计将维持低单位数增长。

2017年国内网络视频用户5.6亿,占总人口比例不到50%,但占总网民比例近三年维持在73-75%。

随着渗透率提升到较高的位置,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增速放缓,2016/17年同比增长仅8.1%和3.7%,预计未来将维持低单位数增长。

国内用户付费率提升空间很大,是行业增长的关键点。

2018年中国的流媒体付费用户渗透率仅为8.8%,远低于美国、欧洲、日韩等地区,目前仍有较大提高空间。

在国内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已经增长到5.6亿以上的今天,用户付费比例的提高是未来行业增长的关键。

图1、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及渗透率

图2、全球各国流媒体付费用户渗透率

会员费收入:

吸引用户连续包月是关键。

受制于国内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和平台之间的竞争性,长视频网站会员单月价格未来提价空间有限。

目前,爱奇艺、腾讯视频和优酷的连续包月价格均为15元(指PC端,iOS平台有抽成故月费为19元),即全年180元,预计将保持稳定。

根据爱奇艺2017年财务数据,按15元的月费估计(由于促销等因素,实际平均月费不等于15元),平均每个付费用户订阅8.6个月。

对比美国的Netflix,用户几乎都是全年连续包月付费。

因此,通过12017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

持续的优质内容吸引用户长期连续付费是提高会员费收入的关键。

图3、中国线上视频会员服务市场规模

图4、中国线上视频广告市场规模

1.2、竞争关键要素:

内容

版权内容保证优势地位,自制内容为突围关键

内容是长视频竞争的关键要素。

长视频平台是一个电影、连续剧、综艺等内容的分发平台,用户最关心的是平台上内容的丰富度和内容的质量。

与短视频不同,长视频网站用户仅作为观众,基本不参与视频创作,平台没有很强的粘性。

用户也是由内容的规模和质量吸引而来。

因此只有在内容上有优势,才能获得竞争优势。

图5、热播内容对长视频App日活跃用户的影响(2018年4月-6月)

版权内容是目前最重要的流量入口,但采剧价格膨胀使其缺乏持续性。

现阶段,版权剧整体质量和数量仍高于网剧,也是平台补充内容的主要来源。

然而,由于各平台的竞价,2016年以来头部售价几乎翻倍,各平台只能合采,独播比例减少。

非独播的版权内容大部分可免费观看,且各平台版权内容同质化严重,长期来看不会是拉动会员收入的关键。

但现阶段龙头仍需要维持头部版权的购买,以防止跌出第一梯队,为自制内容的孵化争取时间。

目前各大平台都开始发力自制内容,头部自制内容的质量已与国内版权内容齐平(如《白夜追凶》,豆瓣评分9.0),甚至发展出向卫视反向输出的模式(如《云巅之上》)。

自制内容可以付费独播且有多重货币化手段,是国内平台差异化的关键。

平台自制内容可以独播,将成为吸引用户付费的重要因素。

根据VOCUL2017年的调查报告,在流媒体原创内容更为成熟的美国,1)33%的用户是为了观看原创内容而选择相应服务,该比例同比增加8%;2)31%的AmazonPrime用户和32%的Netflix用户认为原创内容是自己看的最多的内容,而两年前该比例仅为7%和20%。

自制内容是改善视频平台成本结构的关键,而内容成本的控制将是国内平台实现盈利的关键点。

自制内容演员/嘉宾和制作人员的成本更可控,且不存在采购的差价,成本远低于版权内容。

国内,爱奇艺2017年自制剧比例45%,但内容成本结构中自制内容仅占不到10%,版权高昂的价格使内容成本/收入比高达70%。

海外,HBO自制比例远高于Netflix,相应的内容成本/收入(36%)也低于Netflix(55%)。

图6、Netflix和HBO内容成本/收入对比

图7、Netflix和HBO自制内容比例对比

版权内容的选择依靠预测和资本,自制内容的孵化需要故事(创意)+制作。

版权内容的播放率呈现显著的长尾特征,平台需要高精度的预测模型锁定头部内容,以及充足的资本支撑竞价采购。

自制内容最重要的是上游的故事以及综艺创意。

目前爆款剧的故事来源主要是IP改编,播放量前20的剧集中18部为小说、漫画改编;爆款综艺的创意基本来自韩国、美国的同类综艺。

未来自制剧集在头部IP存量缺少开发空间的情况下,平台需依靠自身网文、动漫平台孵化IP,或通过有吸引力的分账方式发现有潜力的剧本;综艺方面观众对同质化内容的容纳度较高,且头部综艺大多采用季播形式,平台可依靠营销制造爆款。

从制作层面上来看,目前平台基本没有内部制作团队,内部人员主要为制片人,拥有内部团队则平台对成果和成本更可控,但短期难以培养;有经验的制片人更易获取外部制作人员,加快团队磨合,是目前平台的核心资源。

1.3、公司竞争力对比

指标对比

背靠BAT的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形成第一梯队,三分长视频市场。

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MAU在4.4亿以上,其余平台皆不到1亿,差距已明显拉开。

排在四、五位的为垂直类平台bilibili和芒果TV,排名第六的是搜狐视频。

三大平台中,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的整体实力差距不大,优酷稍弱。

搜狐、优酷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综合视频平台,优酷由成立之初的UGC战略转型为版权内容,搜狐成立之初就坚持正版策略。

2016年阿里巴巴完成了对优酷土豆的收购,爱奇艺、优酷和腾讯视频分别背靠BAT的格局形成。

搜狐集团不如BAT资本雄厚,在激烈的版权内容竞争中规模落后,被后来者爱奇艺和腾讯视频追上。

图8、国内视频类App的MAU(万人)对比

根据易观千帆的数据,目前爱奇艺App的多项指标维持着一定的领先优势。

爱奇艺2018年5月的MAU为5.2亿人,高于腾讯视频的4.6亿人和优酷的3.8亿人。

爱奇艺的一段时间内应用独占率为17.8%,高于腾讯视频的16.2%和优酷的17.5%。

爱奇艺的人均使用时长为84.2分钟,高于腾讯视频的73.9分钟和优酷的63.5分钟。

根据eMarketer的数据,爱奇艺的付费用户渗透率自2015年来领先,2017年为69.9%,高于腾讯视频的63.0%和优酷的50.3%。

图9、国内视频网站MAU对比(2018年5月)

图10、爱腾优独占人数及独占率(2018年4月)

图11、爱腾优使用总计和人均时长(2018年4月)

图12、2014-2017爱腾优付费用户渗透率

腾讯视频用户年龄结构偏成熟,收入高付费能力强。

就用户画像而言,爱腾优用户的年龄结构和收入结构比较相似,爱奇艺和优酷相对更年轻,30岁以下的比例约68.1%和68.3%,而腾讯视频这一比例为62.1%。

由于用户年龄结构的差异,腾讯视频用户的收入水平也比另外两个平台要略高一些。

图13、爱腾优用户年龄结构

图14、爱腾优用户收入结构

内容对比

内容差异:

爱奇艺自制能力较强,腾讯视频重金引入优质内容,优酷注重细分市场。

爱奇艺是三家之中最早自制网综和现象级网剧的,因此在自制方面积累了更多资源和经验;内部团队也是最为完整的,是唯一一家拥有内部综艺工作室的,代表制片人也是在网剧方面浸淫最久的,因此内容自制的程度和比例也相对更高。

腾讯视频资本雄厚,拥有大部分美、韩、日剧的版权,自制方面偏好与传统制作公司合作,剧集上重视网台联动的大剧,综艺上大多采用购买海外知名IP携国内顶尖团队改编的模式,虽能保证质量但成本较高且原创性较弱。

优酷在版权和自制方面都较为落后,由于本身UGC基因,偏好小众内容,受众定位较明确,自制内容重质不重量,打造出了《白夜追凶》、《圆桌派》等高口碑原创内容。

表1、主流视频平台的内容特征

图15、2018年爱腾优剧集计划数量

表2、各榜单中爱腾优自制内容所占数量

自制需要经验的沉淀,目前只有爱奇艺有内部制作团队。

视频网站相比影视公司在内容制作上最大的壁垒在于内部团队和外部资源,而两者的积累都需要时间,可见在内容制作上更有经验的平台具有先发优势。

爱奇艺由于最早布局自制综艺,是目前唯一拥有内部综艺工作室的平台,网剧方面,虽暂时没有内部团队,但主要制片人在网剧方面经验更多,人才培养计划也更为完善。

表3、三大平台自制内容平台对比

1.4、行业趋势:

多寡头格局稳固,巨头布局泛娱乐生态

会员规模构成壁垒,未来难有新进入者,竞争格局持续

爱、腾、优近两年MAU增长超过50%,由3亿增长到5亿的水平,而芒果TV、bilibili和搜狐视频MAU排名仅次于三大平台,但两年间均没有突破1亿,增长较为缓慢。

综合视频行业需要用户基数支撑成本高昂的内容扩充,而内容又是吸引客户增量的关键,预期未来其他平台面临较大壁垒,而三大平台将维持寡头地位。

巨头发力自制内容,纵向延伸产业链,重塑传统影视产业

由于自制内容在ROI上巨大优势和差异化中的关键地位,国内外巨头都将重点放在自制上,海外Netflix计划2018年自制比例达到50%。

为了持续的生产自制内容和提高其货币化能力,国内龙头平台还将继续打通IP产业上游——内容源头文本,包括建立文学和动漫平台,以及下游衍生品,如开通电商业务。

此外,未来在线视频将进一步改造传统影视,平台拥有广泛的观众数据,能利用AI技术进行制作个性化内容,进行科学选角、精准预测票房;且由于审查较松,能挖掘无法上星的优质内容,未来平台将参与制定内容制作的行业标准。

继续替代传统的电视节目

国内有线电视用户持续流失,在线视频将继续替代电视台节目。

2017年有线电视的人均单日观看时长下降到144分钟,而网络视频由2015年的24分钟增长到2017年的140分钟。

国内网络视频相比电视有价格优势,电视付费频道价格+网络费约为视频网站会员价格的2-3倍。

网络视频用户中,50岁以上的仅占5%,而全国55岁以上人口占比26%。

随着老年人逐渐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娱乐习惯,未来仍有向在线视频迁移的空间。

图16、2012-2017有线电视人均单日观看时长

图17、2017年视频网民及全国人口年龄结构对比

2、短视频:

图文信息流的升级,扰乱传统格局

2.1、闲暇时间消遣方式:

图文→视频

短视频升级闲暇时间消遣,“短平快”符合时下用户消费习惯

短视频的本质是满足人们碎片化的娱乐需求,人们对于娱乐的偏好为:

视频>图片>文字。

在同等的时间内,视频能够传播的情感和内容要远大于文字,用户在短视频平台上获得成就感更加快速,创作门槛更低,流量变现能力更加可观。

短视频作为一种网络媒体,会给社交媒体(微信朋友圈、公众号、微博)、网络媒体(长视频、直播)、电视媒体带来一定的冲击。

根据企鹅智酷今年4月份发布的《抖音/快手用户研究报告》显示,短视频对现存娱乐方式的用户时间侵占主要表现在社交网络、看电影电视、看资讯、打游戏上。

图18、快手/抖音App主要占用时间段

短视频不是短期现象,将对图文互联网生态产生冲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消费习惯的成熟,传统的图文形式已经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内容消费需求和网络社交需求,驱动图文的表现形态向短视频进行不可逆的转化。

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短视频月度活跃用户规模数据,用户规模从2017年初的1.56亿增长至2018年初2月的4.04亿,实现两倍以上的爆发性增长。

除此以外,技术的进步、资本的流入、营销价值也是促进短视频行业发展的驱动力。

流量资费下降是促成短视频爆发的基础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短视频发展提供土壤。

截至2017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246亿GB,较2015年同比增长487%,月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为1775MB/月/户,较2015年同比增长357%。

中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大幅度提升使得用户在移动端的内容消费体验得以保障,用户可以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观看视频,养成在碎片时间观看短视频的习惯。

图19、中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情况

图20、短视频行业用户规模(亿人)

2.2、竞争关键要素:

规模×推荐算法

推荐算法难度大形成一定壁垒

人工智能的内容分发机制为短视频赋予魔力。

内容分发经过早年门户网站的编辑精选,到谷歌XX的搜索引擎,到以微信公众号转发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到今天的算法推荐。

短视频作为一种短内容适用于算法推荐的分发模式,将用户感兴趣的内容源源不断推送给用户。

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截止至2016年,在资讯信息的分发市场上,算法推送的资讯信息已经超过50%,代表着机器正在接管人类控制内容分发。

人工智能推荐算法技术门槛高。

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复杂,参数众多,目前常用的NLP以及CNN+RNN算法的参数调整更是学界、工业界的共同难题,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和多年的经验积累才能解决。

今日头条于2016年3月成立AILab,由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维英博士出任负责人。

同年9月,快手成立Y-Lab,由斯坦福博士、前eBay算法科学家郑文出任负责人。

2018年4月快手与清华联合成立未来数据联合研究院。

众多专业人才的加盟,形成了巨大的技术领先优势。

相比之下,没有背景支持的小公司无法大量聚集人才,只能求助于第三方的算法,

技术上无法追赶第一梯队。

图21、资讯/视频内容推荐及安全审核系统原理示意图

“去中心化”的推荐算法激发了用户的创作热情。

在抖音快手的用户原创内容模式下,每一个用户都可以生成自己的内容,使平台规模飞速增长。

相比之下,传统的微博主要依赖有限的大V用户生产内容,在规模增长层面上,难以和抖音快手匹敌。

在用户原创内容模式下,筛选出高质量内容成为关键,此时推荐算法至关重要。

高质量的视频发布后将先被推送至不同的小流量池,其中热度相对较高的会被送往更大的流量池,以此类推检验出质量过关的作品,再根据内容的标签和用户的数据画像被分发给不同的观众。

在此过程中,推荐算法在内容流通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图22、抖音快手(左)和微博(右)的内容生产模式

图23、抖音、快手和微博的MAU月度环比增速

规模优势体现在推荐算法迭代效率和内容丰富度上

快手和抖音都有先发的规模优势,数据的积累可以优化算法效率。

快手于2011年上线,在2017年初MAU就已达到1亿,2018年达2亿,在用户数据库的积累有较大优势。

抖音属于字节跳动公司孵化的产品,字节跳动旗下的资讯分发产品今日头条于2012年上线,且与抖音共享数据库。

目前主流的神经网络算法,是基于数据输入、模型训练、结果反馈的流程来不断“学习”,并建立隐藏层的内部结构。

所以,输入的信息越多,神经网络模型的搭建越合理,输出的结果才能越“智能”,预测才能越精准和高效。

因此,数据的规模优势也带来算法的技术优势。

规模领先带来内容上的优势,同等算法水平下内容领先是关键。

用户规模领先保证内容的持续产出和平台的活跃度;同等的算法推荐精度下更符合用户喜好的优质内容能够增强平台粘性。

2.3、公司竞争力对比

平台综合对比

第一梯队的平台为抖音和快手,第二梯队为火山小视频和西瓜视频,第三梯队玩家众多,我们只列出了有资本加持的如好看视频、波波视频、微视或者短视频赛道的代表性老玩家美拍、秒拍。

可以看出UGC相对PGC用户规模大,因为UGC偏社交,PGC偏媒体,而短视频相对于长视频的优势之一为社交性,UGC更易于发挥短视频的社交性、吸引用户互动、产生用户粘性。

表4、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短视频平台对比

抖音vs快手:

精致vs百态

快手主打普通人的生活百态,抖音侧重记录美好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抖音代表的趋势更有未来。

快手在内容运营上采取自下而上的策略,不会过多的推荐头部热度视频和发布时间较早的视频,可以看到首页推荐基本没有超过10万个赞的视频,每个视频能分到的流量蛋糕是有限的,目的是给用户呈现一个多样的普通人生活广场。

正如CEO宿华所说,快手呈现的是一个中国的平均人。

抖音虽然也是去中心化的推荐算法,由于主打记录美好生活,在内容运营上采取自上而下的策略,热度(点赞、转发、评论)和推荐力度成正比,打开抖音推荐的视频几乎都为10万赞以上的精选内容,同时明星用户大批进驻,目的在给用户呈现一个精致的美好生活剧场。

在抖音,只要内容质量够高,几个月前发布的视频也会被推荐给用户。

抖音是单个单个视频进行推荐,对推荐算法更“自信”。

1)全屏播放的信息流推荐页面。

通过算法直接将单个视频推荐给用户,降低了选择成本,给用户带来更有冲击感的沉浸式体验,同时带来不确定性,用户会带着期待看到下一条视频,这种行为跟刷微博较为相似。

2)极为简单的操作场景。

只需要上下滑动切换视频,左右滑动查看发现页和作者主页,无需刻意学习使用方法,上手极快。

3)低门槛的创作。

抖音通过提供变速拍摄功能和背景音乐,为视频内容提供主题和拍摄节奏,降低创作的门槛。

快手多个封面展示“多而广”,用户需要在推荐的范围内做出选择。

快手的关注页和发现页呈现的是多个视频封面的预览,封面上有文字说明表达视频的亮点辅助用户筛选,用户可自行挑选感兴趣的内容点击观看;快手右下角的点赞次数设置比较不显眼,而抖音的点赞次数较明显,这说明快手在降低点赞次数对用户选择观看视频的影响。

企鹅智酷在今年4月份针对于快手抖音的用户调查显示,快手用户在“关注页”的投入要高于抖音用户,抖音用户点赞视频和评论区的互动高于快手,这说明快手用户的关系链效应更强,用户会更多的持续关注内容创作者并探索同城社交,而抖音用户更喜欢围绕视频内容进行即时互动。

图24、抖音/快手推荐页面对比

抖音vs微博:

抖音或成为视频化的微博

抖音与微博在产品内容、功能上有多处相似。

从产品功能来看,微博是集文字、音频、图片、视频为一体的社交媒体,抖音是以短视频为主的社交媒体。

从产品内容来看:

1)头部官媒/明星用户入驻抖音,如人民网、共青团、迪丽热巴均开设抖音账号;2)抖音的关注页面与微博相似,都是刷关注的人发布的动态。

微博为图文信息流,抖音是短视频信息流;3)抖音的发现界面与微博相似,都包含话题区域;4)消息页面高度相似,包含@我的、评论、赞和私信。

抖音将来的商业化或将参考微博。

微博的商业化主要为关注页面和推荐页面的信息流广告,抖音目前已在推荐页面上线信息流广告,将来还有较大的变现空间。

由于抖音和微博产品功能的交叠和对用户时间的争夺,今年年初以来,微博多次封杀抖音,3月份,抖音上的短视频无法以信息流形式分享至微博,5月份,微博禁止抖音在三个月内上热搜。

图25、微博和抖音全方位对比

2.4、行业趋势

头部平台(抖音+快手)地位比较稳固,第二梯队竞技继续

第一梯队抖音+快手地位渐渐稳固。

从MAU和AppStore免费榜排名来看抖音和快手处于第一梯队,较为稳固无下滑倾向。

西瓜视频和火山小视频处于第二梯队。

第三梯队的秒拍、美拍、好看视频、波波视频、快视频、Nani视频、爱奇艺纳逗等在年初的亮眼成绩之后,排名和MAU均上升乏力,有些甚至出榜,即使这些App有XX、360或一下科技的支持,但内容缺乏创新,定位与现有的头部平台没有差异化,未来很难在短视频竞技中突围。

微视有望突围,但超越抖音的难度较大。

微视作为腾讯的战略级产品,拥有QQ音乐版权+QQ+微信的流量和腾讯的算法技术,在AppStore排名有过一段上升,6月份曾经在AppStore免费榜达到第一名,未来有望突围。

图26、部分短视频App2016/4-2018/5的MAU(万)

短视频开始寻求变现,最看好信息流广告,其次是直播和电商导流

短视频平台在下半场需要找到挖掘用户价值的商业模式。

平台积累了一定的用户量之后开始寻求变现,由于短视频平台具有强算法推荐和精准定位用户的优势,信息流广告易与短视频平台的这一优势相结合,达到精准投放和高转化率的效果。

我们看好短视频平台上信息流广告的变现空间,抖音在2018年3月上线信息流广告,借助人工智能算法精准定位投放效果较好。

此外,直播和电商导流也是短视频平台的变现手段。

直播利用平台上的用户关系链吸引观众打赏,电商导购通过短视频展示产品吸引用户购买。

快手从2017年起开启直播变现,月均流水达五亿元。

抖音去年上线了“购物车”功能,达到条件的达人可将淘宝商品链接添加到短视频中,用户点击后跳转到淘宝下单。

3、直播:

大平台规模优势明显,小平台存在更多风险

3.1、行业驱动力:

移动互联网普及

移动互联网大浪潮推动直播行业迅速崛起。

直播行业从2012年PC端直播开始发展,2015年,移动互联网大浪潮兴起,2016年,直播行业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浪潮形成较大规模。

直播满足了人们的娱乐需要,与让人随时随地享受服务的移动互联网精神相契合。

图27、中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情况

图28、直播市场规模(亿元)

即时互动是直播的最独特的特征:

即时互动+颜值/才艺=泛娱乐直播,满足观众“互动+炫耀”的心理需求。

普通观众可通过弹幕的形式与主播互动,甚至可以通过打赏要求主播进行特定的才艺表演等,以达到互动的情感需要。

“土豪”大量充值和打赏不仅能够获得主播的关注,系统自带的出场光环和优先权利也能令其在直播间赢得别人的尊重与羡慕,用户长期大量打赏也能使自己积累粉丝群,获得虚拟社会地位,以此满足虚荣心、收获成就感。

即时互动+游戏内容/技术=游戏直播,满足游戏爱好者的娱乐需求。

游戏内容配合主播技术有较高观赏价值,具有高娱乐性和高用户粘度。

一方面,游戏直播可以让游戏爱好者们在同一平台进行弹幕互动,另一方面,粉丝可以和追随的知名主播进行线上互动,且获得和主播同台竞技的机会。

根据我们的测算,虎牙、熊猫、等游戏直播平台的平均单个活跃用户每月时长高于一般秀场直播平台,如陌陌、YY、映客、花椒。

3.2、行业竞争关键要素:

用户规模+运营能力

直播模式同质化,用户规模是最关键竞争要素

YY、陌陌在推出直播业务时已有较大用户基数,用户易被转化为直播观众。

陌陌在推出直播服务前,已经积累了7000万的MAU,是直播变现的坚实根基,其社交网络目前仍然在源源不断地为直播业务进行导流。

YY在做直播前,是靠YY

语音起家。

YY语音在2010年注册用户突破1亿,2012年推出PC端直播,2015

年YY语音注册用户突破10亿。

YY和陌陌的先发优势对其直播业务的发展具有

强烈推动作用,是后来者难以超越的。

直播观众数量和主播数量形成良性循环。

一方面,直播平台观众数量越多,主播被打赏的概率越大,主播就越容易获得高收益,进而成为网红收获大批粉丝,所以大平台对新主播有天然的吸引力优势。

另一方面,直播平台主播越多,越有可能留住观众,因为观众在平台上寻求陪伴和互动,主播多的平台更容易满足其需求。

观众数量和主播数量形成了良性循环。

表6、泛娱乐直播平台活跃直播数量

新平台获取用户规模的渠道:

赛事&明星主播

拥有电竞比赛独家直播版权的平台更能吸引观众。

2018年5月末,斗鱼拿下英雄联盟德玛西亚杯独家直播权,直播房间以547万条弹幕数和210万弹幕人数强势登上榜首之位,单日获得300万流量。

除了赛事引流之外,依托于独家的赛事版权,未来直播平台也可以开展更多的商业化尝试。

电竞比赛直播类比起体育比赛直播,拥有独家直播权的平台在比赛期间拥有独特的观众关注优势。

通过明星、头部主播吸引直播观众。

2014-2016年直播行业大爆发,先后诞生了

斗鱼、虎牙、映客、花椒、熊猫、一直播等知名平台。

明星和头部主播自带流量,

在先天优势不足的情况下,各大平台通过签约明星和头部主播实现在平台初期阶

段用户的积累。

游戏直播平台主要通过签约游戏主播网红来吸引用户,2017年游戏直播平台抢人大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