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36526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四年级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四年级上册.docx

《语文四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四年级上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四年级上册.docx

语文四年级上册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要点整理

一、字:

易读错的字:

秘鲁、脊、均、匀、谧、颊、锹、怜、侍、吭、涟、漪、勾当、峪、屯、堤、侮、瞰、俩、血、髓、暂、脉、绰、悯、崛、铿、锵、惩、荐、删、楷、逻、辑、昧、潜、哲、烹、肴、凌。

易写错的字:

蒙、昂、灿、规、耀、壁、隙、缘、虎、逐、叠、痕、弃、蔽、搜、添、融、侍、厉、脾、凭、贪、痒、辟、隔、殿、廊、陵、范、惩、巡、昏、荐、鸽、盈、捷。

难写的字:

薄、缝、耀、覆、剩、餐、蹲、嘉、狮、衡、袭、暂、嚷、翻。

形近字:

朝潮惯贯竿杆稍梢腊蜡疑凝均匀宅它

豪毫允充拆折溢益牌脾融隔筏伐历厉

侍待性姓贪贫旋旅魂魄栽载柱拄孟猛

暴爆稳隐暂崭峡颊振震租祖燥躁洽恰

赖懒幻幼哲暂吨顿

同音字:

扶柱阁朱猛余溢词联归隔吨

伏筑格株蒙愉义辞帘规鸽蹲

多音字:

风号浪吼一模一样空隙净角勾当枝折花落可恶

战车千乘

二、四字词语:

AABB:

浩浩荡荡郁郁苍苍从从容容颤颤巍巍恍恍惚惚隐隐约约弯弯曲曲密密麻麻蹦蹦跳跳模模糊糊勤勤恳恳嘟嘟囔囔偷偷摸摸

ABCC:

可怜巴巴生气勃勃目光炯炯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步履匆匆得意扬扬

ABAC:

若隐若现人山人海大模大样自由自在不紧不慢没完没了如怨如诉惟妙惟肖一模一样

AABC:

涓涓细流帘帘飞瀑滔滔江水瑟瑟发抖空空如也跃跃欲试皑皑雪山

描写某种场面的词语:

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山崩地裂浩浩荡荡

描写气象的词语:

狂风大作雪花飞舞云遮雾涌

描写山景的词语:

世界屋脊直入云天崇山峻岭云遮雾涌

描写水景的词语:

风平浪静清波漾漾水天相接横贯江面浩浩荡荡漫天卷地

涓涓细流帘帘飞瀑滔滔江水风号浪吼

神秘莫测神来之笔人迹罕至千姿百态姿态不一形态各异

描写建筑物的词语:

高大坚固气魄雄伟金碧辉煌

描写声音的词语:

山崩地裂沙沙作响铿锵有力

描写花草树木的词语:

郁郁苍苍枯枝败叶鲜花盛开枝折花落绿树成阴鲜果飘香

草翠花开

描写丰富繁多的词语:

不可计数应接不暇浩如烟海满目琳琅

描写人间情谊:

骨肉同胞血脉亲情

描写神态动作的词语:

昂首东望恍恍惚惚扬长而去坐卧不安精神大振可怜巴巴

局促不安大模大样一丝不苟从容不迫扬长而去架子十足

慢条斯理不慌不忙耀武扬威偷偷摸摸从从容容不紧不慢

大吃一惊目不转睛颤颤巍巍神清气爽神态自若跃跃欲试

若有所思精神大振瑟瑟发抖龇牙咧嘴厉声叫嚣厉声叫骂

目光炯炯屏息凝视恍然大悟饶有兴趣疑惑不解迫不及待

左顾右盼引吭大叫一动不动如怨如诉趁其不备昂首东望

龇牙咧嘴嘟嘟囔囔颌首低眉殊死拼搏步履匆匆左顾右盼

描写心情的词语:

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得意洋洋欣喜若狂

兴高采烈心旷神怡

形容人某种品质的词语:

勤勤恳恳随遇而安

带有反义词的词语:

漫天卷地左顾右盼南征北战进退两难黑白分明生死存亡

大惊小怪大材小用异口同声公而忘私死里逃生舍生忘死

七上八下口是心非颠倒是非无足轻重礼尚往来

带有数字的词语:

一日三餐三眼一板架子十足一动不动大吃一惊姿态不一

举世无双千军万马一模一样

带有不字的词语:

不容置疑不可计数应接不暇从容不迫供养不周不胜其烦

目不转睛不由自主不合逻辑神秘莫测无忧无虑没完没了

毫不可惜坐卧不安不慌不忙一动不动毫不相干举世无双

绝无仅有不可思议局促不安不紧不慢趁其不备毫不相让

姿态不一热闹非凡莫名其妙意义非凡无可奈何匪夷所思

关于动物的成语:

望子成龙照猫画虎来龙去脉天马行空群龙无首龙飞凤舞

汗马功劳马到成功如虎添翼调虎离山骑虎难下笨鸟先飞

老马识途牛刀小试呆若木鸡胆小如鼠

成语故事:

胸有成竹——该成语讲的是北宋画家文于可的故事也说“成竹在胸”,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杏林春满——该成语讲的是三国时期,吴国医生董奉的故事也说“誉满杏林”,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

其中“杏林”称颂医生。

三、积累与背诵:

(一)课文篇目:

1、观潮(背诵3、4自然段)

2、鸟的天堂(背诵喜欢的部分)

3、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4、爬山虎的脚(背全篇)

13、白鹅(背诵喜欢的部分)

15、猫(背诵喜欢的部分)

18、颐和园(背诵喜欢的部分)

20、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背诵喜欢的部分)

31、飞向蓝天的恐龙(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二)日积月累专题:

语文园地一(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

语文园地二(一首花名歌谣)

语文园地三(一首小诗《雨中的树林》)

语文园地四(关于动物的成语)

语文园地五(几个风景名胜区的有名对联)

语文园地六(描写山村风光的古诗《过故人庄》)

语文园地七(古代名句)

语文园地八(关于探索科学的名人名言)

四、专项训练:

(一)标点和修辞。

1、引号。

《鸟的天堂》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加引号的:

引用别人说的话。

指天马河上的那棵大榕树,表示一种特定的称谓,是对大榕树的一种夸张的形容。

不加引号的:

确实是鸟的天堂、乐园。

这是首次学习引号的用法,下学期还要进行引号的专项训练。

2、拟人句。

《蟋蟀的住宅》:

“课文中的许多地方把蟋蟀当作人来写,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我要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它们抄下来。

让学生初步认识拟人这种修辞手法。

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

在这句话中,作者巧妙地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平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称为“弹琴”。

这种形象的语言也反映了昆虫学家对昆虫的特殊感情。

可以让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品味、欣赏,说说自己的体会。

文中采用的大量的拟人写法,如“专家”“主人”“大厅”“卧室”“弹琴”“唱歌”“休息”,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词句多读几遍,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再抄下来。

3、下面的句子写得生动有趣,课文里这样的句子很多,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再抄下来。

“鹅的步态从容,大模大样,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从容”中的“从”读cóng,不读cōng,“从容”是不慌不忙、镇静、沉着的意思;“大模大样”中的“模”读mú,“大模大样”用来形容傲慢、满不在乎的样子;“颇像”就是很像;“净角”是一种戏曲角色,通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人物。

这句话写出了鹅的步调从容,更显出了鹅的步伐中透出的不可一世的傲慢。

4、儿化。

《去年的树》一课中出现了较多儿化现象,如,“鸟儿”“哪儿”“细条条儿”“一会儿”,指导学生读准儿化韵,注意后面的“儿”不要自成音节,应该同前面的字连在一起读。

还要引导学生注意体会这些词语加上儿化韵后,在语气和感情色彩上发生的变化,如,“鸟儿”体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细条条儿”突出了“条条儿”的细小、轻微,表达出作者对大树变成火柴后的惋惜。

5、体会下列句子中带点词语的作用,还能用这些词语说句子。

带点的词语都是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1)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任凭”是“无论、不管”的意思,这句话用“任凭……也……”这组关联词语,突出了猫的极其贪玩,一玩起来就要玩个痛痛快快。

()小红怎么说,慧敏()不相信她的谎言了。

(2)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屏息凝视”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屏,抑制;凝,注意力集中。

写出了猫工作时认真负责,可以一连几个小时有意地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下定决心地等,来突出它是多么尽职;“非……不可”,写出了猫等老鼠的决心与耐心,突出地表现了猫的尽职尽责。

非.......不可.....爸爸让我当医生,但我非当警察不可。

(3)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无论”用来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这句话用“无论……也……”,写出了猫在不高兴时极端冷漠的表现,与“任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无论......也......无论你说得再动听,我们也不会上你的当了。

6、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按“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从这些语句不仅看出作者的游览顺序,还从“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等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体会到作者移步换景,过渡的自然,用词的准确。

引导学生勾画、探究,再组织讨论交流。

7、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小钱对台湾青年说:

“朋友,谢谢你救了我,你用你的鲜血和许多同胞的爱心,给了我全新的生命,在我的身体里流淌着你的鲜血,我们心血相连,对你的救命之恩,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此时的激动和感激之情。

在大地震中,你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令我更是感动。

宝岛台湾与大陆虽然被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座用爱心架起来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

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里练习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评议.

8、课文中有一些深刻含义的语句,例如,“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交流一下学习的体会,再抄下来。

这句与题目呼应,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9、我们一起来读读下面的句子,认真体会加点词句的意思,再把这些句子抄下来。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在课文中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

(2)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千里眼”“顺风耳”,在旧小说中指能看得远和听得很远的人。

这两个词在课文中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越自然地能力。

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3)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诗句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原意是用来形容北国边塞异常寒冷。

后来这句诗经常被人引用,用来形容某些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

课文中引用这句古诗,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呼风唤雨:

指具有非凡的本领,能够支配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

千里眼:

形容看的非常远

顺风耳:

形容听的非常远

腾云驾雾:

乘着云,驾着雾。

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10、我发现课文中的语句表达的很准确。

例如,“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变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让我们找一找这样的语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体会句子“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变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一支”指的是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二)句式转换

1、感叹句改为陈述句。

(1)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改为陈述句)

改句: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就是鸟的天堂。

(2)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改为陈述句)

改句: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直到把老鼠等出来。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改为陈述句)

改句: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它会一天一夜不回家。

(2)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改为陈述句)

改句:

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3、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这件事叫我们感动。

(改为反问句)

改句:

这件事怎能不叫我们感动呢?

(2)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改为反问句)

改句: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怎能不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呢?

4、双重否定句。

(1)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改为双重否定句)

改句:

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不能不感到惊奇。

(2)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改为双重否定句)

改句: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不得不脱鞋绾裤。

5、扩句。

(1)爷爷讲故事。

(扩句提示:

谁的爷爷?

在什么地方?

怎样?

讲什么故事?

改句:

强强的爷爷坐在大榕树下绘声绘色地给小朋友讲三国故事。

(2)孩子们做作业。

(扩句提示:

什么样的孩子们?

怎样做?

什么作业?

改句:

一群叽叽喳喳的孩子们围坐在绿绿的草地上做课外实践作业。

6、缩句。

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缩写)

缩写:

恐龙的一支变成了鸟。

五、阅读训练

第一单元:

(一)训练重点:

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

(二)训练篇目及教学策略:

1、第一课第3、4自然段。

先读,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最后利用课件加深印象。

2、第二课第3自然段。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并仿写。

3、第三课第7、12、13自然段。

先读再想象画面最后看图片。

4、第四课第3、4、5自然段。

想象画面,看图并拓展想象,课后仿写。

第二单元:

(一)训练重点:

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二)训练篇目及教学策略:

1、第五课古诗两首。

熟读、背诵,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2、第六课第2、3、4自然段。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并采集爬山虎,课堂中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爬山虎并演示爬山虎的爬行过程。

3、第七课第2、5、6自然段。

对比蟋蟀与其他昆虫的隐蔽所不同,通过看图理解拟人句,抓关键词“简朴、清洁、干燥、卫生”了解蟋蟀房子的内部特点。

4、第八课第7自然段。

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魏格纳的精神。

第三单元:

(一)训练重点:

走进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

(二)训练篇目及教学策略:

1、第九课第6——9自然段。

对比冬天与春天截然不同的景象,读文中描写巨人语言的句子。

2、第十课倒数第3段。

联系文章20、22自然段并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幸福的意义。

3、第十一课第2——17自然段。

读树与鸟的对话,罗列出鸟找树的经过,让学生走进树的内心世界,发挥想象。

4、第十二课最后一个自然段。

了解故事内容来体会道理。

第四单元:

(一)训练重点:

体会作者对动物形象栩栩如生的描写,比较不同作者在描写同一种动物时表达方法的不同。

(二)训练篇目及教学策略:

1、第十三课第3、4、6自然段。

抓关键词,通过学习对比、比喻、拟人、反语的写法来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第十四课1——5段。

利用13课中所学到的知识来学习本文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向学生讲授由于国籍不同所体现出的语言风格上的不同。

3、第十五课第1自然段。

找体现猫性格古怪的中心词——“老实、贪玩、尽职”,再通过关联词语的学习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4、第十六课学习第1——3自然段。

应用第15课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作者在表情达意上的写作方法,以“我一向喜欢母鸡”为开头仿写第一自然段。

学习第4——10自然段,结合学生平时的生活体验说一说妈妈对自己的爱与文中母鸡对鸡雏的爱有哪些相似之处。

第五单元:

(一)训练重点:

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二)训练篇目及教学策略:

1、第十七课第3自然段。

找动词,体会当时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引导学生用赞叹的语气来读。

2、第十八课第2——5段。

找出每一段开头的过渡句,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课堂上可相机指导用这种游览的顺序来写一写“南山公园”并把它作为当晚的作业,除此以外还要趁热打铁再布置学生学习用这种写作顺序描写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

3、第十九课第4——8自然段。

学习积累四字词语,利用图片观察秦兵马俑的外貌、神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第六单元:

(一)训练重点:

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了解发生在身边的动人故事,学着关心、帮助他人。

(二)训练篇目及教学策略:

1、第二十课古诗两首。

熟读成诵,了解古诗大意,先学生自学,然后小组交流,最后老师补充。

2、第二十一课3自然段。

引导学生读后想象画面再看图体会,感受景美。

3、第二十二课第3——6自然段。

看图片及文字资料,了解当时地震带来的危害,体会李博士及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救小钱,感受血脉亲情。

4、第二十三课第3——7自然段。

通过对人物言行描写的学习,体会大家对卡罗纳的关爱,感受人间真情。

5、第二十四课引导学生说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语言描写的学习,走进男孩的内心世界,感受男孩的高贵品质。

第七单元:

(一)训练重点:

认真阅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综合性学习,在成长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留下成长的足迹。

(二)训练篇目及教学策略:

1、第二十五课抓住人物语言、外貌、神态的描写,了解周恩来从疑惑不解到耳闻目睹再到脱口而出的过程。

2、第二十六课第3——10自然段。

引导学生找出叶老先生是怎样批改文章、怎样对“我”的,从而体会叶老先生的作品与人品都堪称楷模的原因。

3、第二十七课通过“我”与乌塔的对比以及抓住人物语言的描写,体现乌塔的生活独立、思想独立。

4、第二十八课通过阅读知道信中讲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体会。

第八单元:

(一)训练重点:

认真阅读课文,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畅想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

(二)训练篇目及教学策略:

1、第二十九课从课题入手,通过学习课文,知道哪个世纪有哪些“呼风唤雨”的科学成就。

2、第三十课通过学习,了解电脑住宅有哪些神奇之处,体会科技带给人类的方便。

3、第三十一课第4自然段。

列出表格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出恐龙的演化过程。

4、第三十二课通过认真默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再把自己最感兴趣和读不懂的地方画下来,最后小组讨论、交流。

六、拓展延伸

(一)趣味语文教学指导和检查:

语文园地一的趣味语文安排了两项有趣的语文活动。

第一项活动是结合对联的内容,辨析“好”字的读法,将对联的意思表达正确。

指导方法:

教学时先让学生区别“好”字的不同读音和不同意思。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

一个人,什么时候好读书?

什么时候好读书?

可是很多人又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检查方法:

展开讨论,交流体会,明白抓紧少年大好时光、努力发奋的重要性。

第二项是读回文句。

指导方法:

教学时,引导学生想想为什么把这几个字印在茶杯上,再说说体会到的每句话的意思,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检查方法:

找类似的回文句,如“清心明目”“不可一日无此君”让学生试着读读,体会体会。

语文园地四的趣味语文

指导方法: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把短文读熟,结合有关词句,说说故事哪里有趣。

检查方法:

鼓励学生讲述故事并给故事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二)展示台教学指导与检查方法:

语文园地三围绕“中外童话”进行。

指导方法:

教师提前结合课文布置学生读童话故事。

检查方法: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创办关于童话的墙报、创编童话故事集,并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展示成果。

语文园地七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成果。

指导方法:

用多种方式展示、汇报学习收获。

检查方法:

1、手抄报的展示,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阅读,评出自己喜爱的手抄报。

,并设置奖项鼓励。

2、邀请家长观看成长故事的短剧表演。

(三)宽带网指导与检查方法:

语文园地五的“宽带网”安排学生搜集与中国“世界遗产”有关的内容。

指导方法:

1、结合实际指引搜集的途径2、倡导学生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或资料本,进行分类收藏。

检查方法:

利用自习课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组织交流。

语文园地八的“宽带网”

指导方法:

指导学生先读读这段文字,并说说从中了解到什么,然后鼓励学生继续搜集关于我国科技发展的资料,关注科技的发展。

检查方法:

在适当时候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四)综合性学习指导与检查方法:

第45页的综合性学习

指导方法:

先在第三组的导语中点出,在学完第九课后,让学生各自搜集自己喜欢的中外童话认真读一读。

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搜集。

还可推荐学生阅读《小青石》。

检查方法:

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中,学生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的过程中交流展示

第125页的综合性学习

指导方法:

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况,帮助学生确定要了解的人物,并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别人“成长的故事”。

活动之前,让学生充分交流,并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

检查方法:

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五)资料袋与阅读链接指导与检查方法:

指导方法:

学习课文时,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并推荐阅读相关书籍,指导正确的读书方法

检查方法:

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课外知识以及感受和体会。

(六)成语故事指导与检查方法:

成语故事“胸有成竹”

指导方法:

先放手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就以下问题进行交流:

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最后谈谈对“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理解。

检查方法: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胸有成竹”的意思,并练习运用这个成语。

成语故事“杏林春满”

指导方法:

引导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读懂成语故事,再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

检查方法: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七)小练笔指导与检查方法:

指导方法:

1、在教学课文时注重教给学生本文的写作方法和语言特色并让学生总结写法,如18课后的小练笔。

2、课堂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交流后写下来。

如11课后的小练笔。

3、学生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认真倾听家长的具体感受并记录下来。

如29课后的小练笔。

检查方法:

学生写下来,师生交流、互评、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