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36513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40 大小:12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上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一上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一上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一上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一上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上教案.docx

《一上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上教案.docx(1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上教案.docx

一上教案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数数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学会数数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合作、参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数一数,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

难点:

从具体实物过度到数字。

课前准备:

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

大家想不想学好数学?

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

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同桌学生互相数数,请几位会数的会数学生数给大家听,再请不会数的试着跟大家数几次。

全班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看图数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彩图)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校。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

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

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

还有什么?

2.数图中的数量。

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

(1)数数量是1的事物

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

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

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教师领读

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2)数其他数量的事物(仿照步骤

(1)进行)。

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

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一数,全班学生判断是否数对了。

(3)认读1~10各数

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

(4)数身边的实物

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

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

几位男同学?

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

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

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学生仔细观察,同桌同学互相说说,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学生随时补充。

 

生:

一面国旗

 

学生自己小声读。

 

学生看图数数

 

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学生可以下位去找,边找边数边说。

数完后告诉你的同桌

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小学校里面的红旗、花、树木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

下课后,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

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

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老师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好不好?

 

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10以内的的数学生都会数,但是对于生活中数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因此加强数学与生活联系,是教学难点。

数一数

(图)

 

第二单元比一比

1、比多少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练习一1、2、3、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或其他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体验比较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难点:

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大小。

课前准备:

挂图、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出示挂图,问:

看图后,你能自己编一个童话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学生自己编忽视,同桌互相交流。

合作探究

1、小朋友,刚才你们的故事讲得很好。

大家再看一看,想一想,图中有几只小兔?

每只小兔搬几块砖?

你能用学具摆出来吗?

将4只小兔贴在黑板上,同时将4块砖与小兔一一对应上,并用小圆点把小兔和砖连起来。

让学生照此方法摆放砖。

2、问:

小兔和砖谁多?

你怎么知道的?

有不同想法吗?

3、师小结:

对,这样一个一个对着,一个一个对着……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同样多。

4、仿此方法教学“多”、“少”。

在说到“多”、“少”的含义时,可以这样说:

一只小猪对一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而木头有多余,就是木头多,小猪少。

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

5、图中有几个萝卜?

几个苹果?

一只小兔吃一个萝卜够不够?

一只小猪吃一个苹果够不够?

你能用学具摆出来么?

6、图中还可以比什么?

比的结果怎样?

你是怎么发现的?

学生回答后再用学具摆出来(边摆边数)

 

小组讨论,探究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

集体汇报

学生先摆学具,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应用拓展

1、同位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a.一个同学摆,同位摆的和他同样多。

b.同位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同位合作得真好,想一想,怎样摆,老师一眼就看出谁摆得多,谁摆得少,或同样多?

2、说出你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3、完成练习一第1~4题

依次出示各题,教师提出要求:

请同学们看图,听老师说图意,然后填写并互相交流。

 

同位学生边摆边比较

 

集体汇报

 

小组交流

板书设计:

比一比

(图)(图)

同样多少

教学反思:

两样物体比多少,孩子门都很容易比出来,但当物品多时则很容易混淆,因此教学中教会比较的方法同时还要教会学生简单的推理,培养学生推理的能力。

如小朋友们苹果的多少,小明比小力多,小芳比小力的少,谁最多,谁最少?

对于这样的题型需要多训练。

 

2、比长短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5、6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的含义,通过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一般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通过活动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通过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一般方法

课前准备:

挂图、内装不同长短物体的袋子、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等。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

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

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

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问: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

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

cháng长、duǎn短)

 

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

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

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在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3.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a.看出来的。

b.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c.两头儿都不对齐。

如图:

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学生比较

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

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的第6题图

2.投影出示练习一的第5题,

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

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后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chángduǎn

比长短

(图)

3、比高矮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及练习一的第7、8、9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之间有高有矮,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比较事物的高矮的过程,体会高矮的相对性,建立比较的意识。

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推理能力和互相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方法。

课前准备:

红花、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在黑板上方贴一朵红花,下方贴一朵红花。

问:

谁愿意将黑板上的红花摘下来?

请一名学生上台摘红花。

 

这时,教师轻松地将红花拿下来。

问:

老师为什么能拿到这朵红花?

师:

这位小朋友为什么没能拿到这朵红花呢?

指出:

下面我们共同研究比高矮。

 

学生拿到了下方贴的一朵红花。

怎么着,也拿不到黑板上方贴的红花。

因为老师个子比这个小朋友高。

生:

因为小朋友个子矮。

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1、引入研究内容。

师:

谁愿意和这位小朋友比一比高矮。

(请一位和他高矮差不多的学生上台,并让两人分开站在讲台的左右两边。

师:

大家能看出谁高谁矮吗?

2.请各组同学讨论比高矮的方法。

得出结论:

①脚跟并拢,站直,背靠背,就能比出来了。

②还可以靠墙作记号,比一比谁高。

4、刚才同学们比得非常认真。

说得也很好。

下面,请同学们再找一找,想一想,在我们的教室里或生活中,还有哪些“高矮”的例子?

 

生:

不容易看出来。

小组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下位寻找“高矮”的例子,然后小组交流。

反馈练习

1、独立完成第12页第7、8题。

2、第9题

(1)看图判断,

(2)、(3)用活动来比较长短。

3、排队游戏。

师:

请第三小组同学从1报数……请这七位小朋友上台按高低排成一排。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同前面一样,两样物体比,孩子门都很容易比出来,但当物品多时则很容易混淆,因此教学中教会比较的方法同时还要教会学生简单的推理,培养学生推理的能力。

多找些题。

反复训练,就能训练学生的思维。

ɡāoǎi

比高矮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1~5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6页,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各数及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培养学生手、脑、口并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对集合、对应等思想有一些感性认识,并从中体验按顺序观察,按规格书写,按逻辑表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难点:

1~5的写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出示挂图(14~15页)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

你们瞧,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

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

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

分别有几个?

(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

同时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探究体验

1.谈话:

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

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谈话:

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3.1~5各数的形状的认识。

大家都认识了这5个数字,那你们想象一下,它们在像生活中的什么东西?

4、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表示。

5、做第16页上的“做一做”。

 

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等量的数。

 

1像小棒,2像鸭子,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

可以自由发言。

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在计数器上拨出一颗珠,问:

“老师拨了几颗珠,用数几表示?

问:

“再拨上一颗,是几颗?

1添上1是几?

在“2”的基础上,依次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1颗,再1颗,再1颗。

2、整体感知1~5的数序。

问:

1的后面是几?

5的前面是几?

3在谁的后面又在谁的前面?

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

学生回答。

 

学生清楚2添上1是3,3添上1是4,4添上1是5的过程。

教学数的写法

教师先示范每个数字的写法,并说明它在格中的布局。

(把从哪里起笔,在哪里拐弯,在哪里停笔演示清楚)

学生按每个数字的笔顺进行书空、书写练习。

并在练习格里描和写。

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二第1~4题(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后,再按要求做题)

学生独立完成。

第1题:

学生数出物体个数后填数,并比一比谁写的数字好看。

第2题:

看哪位同学线画的直。

第3题: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描物体。

第4题:

先想想1~5的排列顺序,再填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去年是刚转行教数学,在教学本单元时,忽略了数字的正规书写,因此今年教学中注重数字的书写,却面向全体学生,将美观,正确的书写方法和习惯落实到每一个孩子,效果不错,相比较这届孩子的数字写出来要比以往漂亮许多。

5的认识

12345

12345

2.比大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18页的教学内容,“做一做”第1题,练习二的第5、6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活动中,体会到用一一对应或根据1~5的排列顺序,可以比较数的大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具体生动的情景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操作,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课前准备:

图片学具(3只猴、4个梨子、3个桃、2根香蕉)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童话情境

1、教师出示17页情景图。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什么?

并分别把它们的个数用学具摆出来。

(提示:

怎样摆一眼就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

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

提问:

观察摆放的图,数一数几只猴吃几个桃,几个梨和几根香蕉?

在象形图下面写“3”、“4”、“3”、“2”。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操作学具。

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探究体验

1.教学“3=3”。

小猴可喜欢吃桃了,可它们每人能吃到一个桃吗?

提问:

每只猴能吃上一个桃,桃子一个也没多,猴的只数与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上图下面写上“3=3”。

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2、教学“3>2”。

猴子多香蕉少,“3比2大”可以用符号“>”表示。

3、教学“3<4”。

猴子少梨多,“3<4”读作:

3小于4。

4.区分“>”、“<”和“=”。

a.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

学生可能会用“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言描述。

教师都加以肯定。

b.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①看谁举得对:

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

②看谁摆得好:

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学生回答

 

答:

相同、相等、同样多

让学生感知符号的功能,初步建立符号感。

 

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

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实践应用

1、师生一起看第17页思考题,先弄懂题意。

2、18页“做一做”第1题。

3、练习二的第5、6题

4、开放练习:

这里有1、1、2、3、4、5、=、>、<一些数字和符号。

用这些数字和符号组成各种不同的式子。

启发学生说为什么不够吃?

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比大小

3=33>23<4

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3、第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

2、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的情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对自然数的两层含义在直观感知中加以辨别。

课前准备:

挂图、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

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

 

探究体验

1、教师出示挂图

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个?

如果以红衣服排第一,再说一说谁排第二,小聪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师:

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问:

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教师提问:

“这时有几个有在买票?

谁排第一?

小聪聪排第几?

聪聪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明白:

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环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巩固练习,强化对自然序数的理解

1.全家福照片(教材第18页“做一做”)

2.出示第21页的第4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共寻规律,完成填空。

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思考,然后汇报结果。

动手操作,

深化感知

1.学生拿出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把摆的结果在小组内与同学说一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

2.教师说要求,学生摆学具。

a.让学生试试把圆片放在第2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放?

b.对学生的以下两种摆法,提出讨论:

为什么把○放在第2位会产生两种不同摆法?

□○□□□     □□□○□

引导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

 

学生摆,教师观察、巡视。

寓教于乐,拓展应用知识

师:

刚才同学们学习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开火车。

选出几名学生跟在教师身后,组成一列“火车”,围绕教室内的过道缓慢“行驶”。

1.其余学生观察组成“火车”的人数以及教师和每位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并与同桌交流。

2.“火车”改变前进的方向,“火车头”变为“火车尾”,观察并说出这时老师和每个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

3.引导学生明白:

数数时,数的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

 

学生与教师活动,其他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

3、第几

第1第2第3第4第5

教学反思:

简单的找几个和第几对孩子们来说似乎难度不大,但当两种题型综合在一起时,就有些模糊不清了,因此加强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力和判断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几和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20页的内容及练习二8、9、10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培养学生的操作、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探索5以内数的组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索5以内的组成。

教学重难点:

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课前准备:

小棒、红花卡片等。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旧知

1.复习数数。

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

谁能数给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集体复习前面所学内容

创设情境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

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

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

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学生到前面来展示。

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

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

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c.小结。

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

d.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Guess!

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1个

③右手藏2个

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

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

为什么猜得这样准?

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

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a.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

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

b.填方框(第19页下面)。

看图边读边填。

指名板演。

做完的同位检查。

订正。

4.指导看书。

边说边填。

指名板演。

订正

5.做一做。

a.动手操作。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学生摆学具,同桌操作。

在操作的基础上用5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学生动手操作分小棒

 

全班学生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

 

学生参加游戏

 

学生操作,探究数的组成

 

动手操作

巩固练习

1.男女分读组成。

2.第8题。

边说边做,做完同位检查。

全对的、书写好的可以各得一个小印章。

订正。

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几和几

5、加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例题及“做一做”,完成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操作使学生初步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地读出加法算式,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说出加法算式,并能说出加法算式,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有趣、直观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