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城市经营与管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29307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城市经营与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整理城市经营与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整理城市经营与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整理城市经营与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整理城市经营与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城市经营与管理.docx

《整理城市经营与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城市经营与管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城市经营与管理.docx

整理城市经营与管理

城市经营与管理

——城市经济管理

 

************

学号:

***********

班级: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09

********

日期:

2012/10/25

 

摘要: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作为各地区的“领头羊”,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城市管理者来说管理与经营好城市这个庞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系统,需要按照多种目标的要求去进行.其中,加快城市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是两项重要的目标,但最终目标是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发展经济是实现该目标的途径之一.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特别是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城市的经济也飞速的发展着,但是随之出现的经济发展管理、交通、教育、医疗等问题也在警醒着人们,需要在城市发展经营过程中,对城市的发展做有效的管理协调,使城市更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

城市管理城市经营经济发展

 

1前言

1.1目的意义

城市经营与管理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课程之一,也是城市经营与管理的重要科学。

在快速的经济发展状态下,学习和了解城市经营、城市管理,实现资源配置在容量、结构和秩序上的最大化合最优化。

通过学习城市经营与管理,了解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意义、了解城市发展中的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来优化这些问题,针对城市经营的问题,创新我国的城市营销机制,打造城市品牌,对城市进行现代化管理,加大城市的品牌竞争力。

按照最大限度满足人民需要的原则,经济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的原则,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合作开放的原则等原则来经营和管理城市,使城市真正实现发展。

1.2城市经营与管理内涵

国外城市经营理念的出现大约在1978年。

城市经营理念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中国大陆出现以后,立即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成为21世纪政府和理论工作者的新课题。

城市经营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城市经济的工作重心与发展方向向一个新的起点全面转折和进军。

这对刚刚涉及城市经营概念的中国城市而言,其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是深远的。

1.2.1国外城市经营理论的起源及概念内涵

⑴国外城市经营概念的内涵

在英文中,经营和管理是同一个词-----Management,因此,城市经营(Urban

Management)也可以译作城市管理。

当然,这里的管理有别于行政式的管理(Administration),而是一种经营性管理(Management)。

从国外UrbanManagement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历史看,其内涵更侧重于一种战略性管理,或者说政府对城市发展的战略性干预,其目的是促进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福利的全面提高。

⑵国外学者对城市经营及其本质的理解

1)政府权力与经营主体问题

威廉姆(William,1978)认为,城市经营的本质就是彻底弄清城市的性质、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结构及其城市内部的权力关系。

他提出了两点疑问:

城市经营究竟应该由政府包揽还是应该包括更广范围的参与者?

被城市居民看作是资源搜寻控制者的私人企业是否可以参与城市的经营管理?

2)经营主体与经营客体问题

伦纳德(Leonard,1982)主张,城市经营论题的提出是源于对权力的关注,这里的权力是指政府官员所拥有的分配资源和设备的权力。

他进一步指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的供给与城市经营参与者的范围是一对孪生的权力问题,这两个问题是争论的焦点所在。

3)行为关系问题

城市学家邱吉尔(Churchill,1985)也认为“城市经营含义正变得日益丰富,城市经营不再仅仅指系统控制,而是一系列行为关系:

通过城市经营,城市居民的种种行为之间以及与城市的各种管理行为之间都会互相影响。

4)战略职责问题

莎玛(Sharma,1989)把城市经营界定为一系列指导城市范围内社会、物质和经济发展的行为,是为了保证基本服务的必要供应而采取的干预方式,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福利的提高。

罗科迪(Rakodi,1991)的观点与此相同,他认为“城市经营的目标是保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是被管理着的,从而使一个城市的日常运行成为可能,以支持和鼓励所有经济活动的开展,并满足居民居住及使用各项设施和服务的需要。

”由此可见,两位学者都认识到城市经营对城市运作结果的战略性职责。

5)城市规划与政府定位问题

麦基尔(McGill,1998)认为城市经营的基本含义应该建立在两个简单的但又是基础的目标之上。

首先是规划,即规划如何供应和维护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其次是城市地方政府的合理定位,即地方政府的职责应该是从组织上和财政上确保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和维护。

作者进一步强调,在城市经营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应该整合所有的参与者,并进行必要的制度安排,以形成一个互相补充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最初的城市经营实际上包含了以下三个论题:

第一,城市经营仅仅是一个政府所关心的资源分配问题还是经营主体范围问题?

换句话说,什么是城市经营的驱动力?

谁是城市经营的驱动者?

第二个论题与制度的尺度有关,是分部门还是跨部门考虑城市的性质?

鉴于城市经营对象-----城市本身的复杂性,制度安排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不能简单化处理。

第三个论题是如何解决战略必要性与操作灵活性之间的矛盾。

⑶国外学者对城市经营的核心特征——整体性的理解

1)概念与实践整体性问题

联合国计划开发署(UNDP,1989)一直都非常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问题,他们在对城市变迁政策及合作技术的研究中认为,要解决好一个大城市在快速集聚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单靠套用过时的模型或者实施刚性规划是无济于事的,只有城市经营才能够应对这样的挑战。

但前提是,它无论在概念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必须作为一个整体的方法来发展。

2)差异化模式与整体性目标问题

夏博·切莫(ShabbierCheema,1993)观点与此一致,他认为,城市扩张是不可避免的,城市问题的最终解决途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城市的有效经营。

城市经营应该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的目标是强化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决策能力以及在执行决策时取得最佳效果的能力。

由于各个城市具有个体差异,因此,城市经营没有统一的模式,它应该对不同城市的不同问题做出有效的反应,以尽可能使各个城市能够发挥他们各自的功能。

3)系统整体性问题

斯特恩(Stren,1992)等人认为:

政策的整体性:

制定城市政策时必须从整体上考虑。

开发方式整体科学:

城市经营具有多样性,不同的部门政策会以多种方式影响城市区域,因此,城市开发方式应该从全盘考虑并包括各个学科在内。

战略合作的整体性:

为了应对环境挑战,首先要解决的是一个更高层次的部门间的合作问题。

部门与区域关系的整体性:

城市生活是动态的和广泛的,研究城市的方法必须反映这些多样性;整体方法的本质就是必须认识城市中各个部门和各个区域间的相互联系。

开发理念的整体性:

任何一个试图在城市政策领域取得一致的战略或方法通常被称为城市开发法,由于使得一个城市运转的各个元素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理想的城市开发方法应该是全盘考虑的。

方法的整体性:

强调整体方法必要性的另一个理由是所有人类活动都是紧密联系的,就如城市系统概念本身所暗示的那样。

部门及政策的整体性:

一个整体的方法,要求在涉及正式和非正式经济部门的各个政策之间具有明确的联系。

1.2.2国内城市经营理论的起源及概念内涵

⑴国内城市经营概念的内涵

1)城市建设与管理模式说

所谓经营城市,就是把城市中的可经营资源如城市土地、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态环境、文物古迹和旅游资源等有形资产以及依附于其上的名称、形象、知名度和城市特色文化等无形的资产,通过对其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等相关权益的市场运作,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引进增量,广泛利用社会资金进行城市建设,以实现城市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城市的自我滚动、自我积累、自我增值的新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模式。

2)效益最大化说

经营城市就是把市场经济中的经营意识、经营机制、经营主体和经营方式等多种要素运用到城市建设和管理上,对构成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资本进行集聚、重组、整合和营运,实现城市资源的有效配置及容量和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

3)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说

经营城市要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对城市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区位资源、气候资源)、人文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科技资源、教育资源)以及环境资源(城市硬环境、城市软环境)等进行聚集、重组和运营,努力塑造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企业家治理说

城市经营就是政府以企业家的角色来管理城市、治理城市,把整个城市作为资产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发挥最大效用的目的。

城市经营就是:

“企业家式的城市治理”,把城市看作一个企业群,像治理企业那样治理城市。

1.2.3中国城市经营的特点

⑴过渡性

1).城市经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客体内容。

比如,城市经营一般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仅仅着眼于如何解决城市基础设施资金短缺-----属于城市公共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式城市经营”。

第二阶段,已考虑到如何提高城市自身整体的市场价值,即将城市作为最大的国有资产来进行保值增值式的经营,也就是所谓的“整体资产增值式城市经营”。

这两个阶段属于狭义式城市经营。

第三阶段,即“广义的城市经营”,包括了影响城市竞争力的所有方面。

2).中国的城市经营是一种由非系统性向系统性,非城市化向城市化,政策化治理向法制化调控的全方位过渡。

3).城市经营它产生于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和城建资金短缺的历史时期,因此,具有一定的过渡性。

⑵背景

中国的城市经营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和城市化背景下诞生的,其实质是为了解决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需要。

⑶关键

中国目前的问题从表面上看是内需不足问题。

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农村人口的平均消费水平不足城市人口的一半。

但是内在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的大量人口分散在农村,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会导致中国国家的发展战略问题-----城乡差别的始终存在。

而城乡差别的存在又会直接影响到中国国民的总体文化水平的提高问题。

而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城市化运动,因为它可以直接解决“三农问题”和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

而城市化的出路只有城市经营,所以说城市经营是解决中国根本问题的关键。

⑷特色

1)西方国家是典型的“小政府、大社会”格局,基本上是建立在成熟的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属于“市场主导型”,西方的城市经营是经营方向上的管理,政府是裁判员,他们一般不直接参与市场经营。

而中国的城市经营是管理方向上的经营,政府既是裁判员又是守门员和球员,特别是在城市经营的初期他们是市场经营的直接参与者。

2)西方城市经营的客体内容是指城市的整体经济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宏观收益过程。

而中国城市经营的客体是为城市化发展寻找资金,并且是可以立即产生经济效益的短期收益过程。

3)西方的城市经营出发点是立足于城市的总体经济层面。

而中国的城市经营出发点是立足于城市总体经济之下的一个方面,它是城市经济的一部分而不是城市经济的全部。

2城市经济管理

2.1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

城市是现代经济、科技、信息和社会活动的主要载体,而城市经济则是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的复合体。

我们知道,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已经实现了前两步战略目标,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

进入新世纪,我们要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使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

我们一直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

而要做到这样,就必须实现城市经济的科学发展,加快城市经济转型步伐,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加快城市经济转型,首先应该明确,未来的城市经济将主要呈现哪些新的特点。

我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城市经济将出现以下一些基本的发展趋势。

 第一,城市的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城市经济在深度和广度上加快融入全球经济。

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是加快产业更替和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经济能否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的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我国经济日益成为名符其实的开放型经济,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由一定范围、一定领域内有限的局部开放转变为全方位、多层次开放,由政策性的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可预见的开放,由单方的自我开放转变为相互的开放。

与此相应,我国城市经济首当其冲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开始从迎接全球化的挑战中获得来自全球经济分工的比较收益。

利用入世创造的条件和机遇,我们可以更快更深地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和合作,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

一方面出口贸易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而带动加工制造业发展,便于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将出现外资进入高潮,国际资本对华投资加快,投资方式将出现较大变化。

在关税降低、非关税壁垒基本消除、资本市场开放、资本项目实现自由兑换的WTO框架下,可以预期我国城市经济将在新一轮开放高潮的带动下实现新的起飞。

第二,城市的经济转型进入新阶段,所有城市都在选择更具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战略。

我国城市经济结构总体上不合理的问题比较严重,虽经多年调整仍无根本性改变。

今后,生产过程的高度国际化,将使城市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分工程度大大提高,传统的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将被国际化生产战略所取代。

服务业市场将进一步开放,银行、保险、运输、建筑、旅游、通讯、法律、会计、咨询、商业批发零售等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将不断增加,从而使城市第三产业的比例逐步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

第四,城市的支柱产业面临诸多挑战,几乎每个行业的发展都遇到同行的有力竞争。

在一个开放型经济中,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鸟笼经济”、“孤岛经济”已经没有存在的可能了。

由于我国城市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城市的支柱产业明显落后于国际水平,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是极为严峻的。

不要说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这些高新技术产业,即使传统的基础产业,包括煤炭、冶金、化工、建材、房地产、纺织、汽车等行业,也都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在化工方面,虽然我国目前正处在重化工业阶段,对化工产品的需求极大,但由于我国化工产品成本较高,国外产品将千方百计进军国内市场,国内化工企业将不得不斥巨资进行技术改造。

在建材工业方面,国外的质优价廉的建材产品进入国内市场,部分国内市场会被国外产品挤占,许多城市的建材企业面临要么转行要么提质的二难选择。

在房地产方面,WTO各成员国的银行、房地产公司、保险公司、房地产置业担保机构、房地产投资控股公司甚至网络公司,普遍垂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给我国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注入大量资金,使国内一些经济实力较弱的企业处于不利地位。

这些挑战都在警示我们,任何一个城市,无论其规模是大是小,其主导产业是强是弱,其产业选择是传统的还是新兴的,在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都将无一例外地面临国际国内同行业的有力竞争,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经济结构转型的问题。

2.2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管理

2.2.1城市发展战略概念及特征

城市经济发展战略是经济发展战略所属的一个层次,是指对城市经济系统或特定城市内部经济构成要素和外部经济环境的状况进行分析估量,据此提出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所必须采取的措施和部署。

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如下特征:

(1)层次性;

(2)整体性;(3)外延性。

2.2.2城市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⑴制定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1).要改变把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作为经济发展战略指导思想的错误思想

2).要进一步提高市场意识,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体制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在制定城市经济发展战略时,必须进一步转换对于城市经济运行及其管理的传统思想,是发展战略面向市场,为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服务。

3).要高瞻远瞩,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

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是一项超前的工作。

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时间跨度较长,通常以20年为期,也有30年甚至长达50年的长期发展战略,因此,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要具备很强的超前意识。

⑵制定城市经济发展战略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2)以人为本原则;3)区域协调原则;4)因地制宜原则。

2.3城市经济管理概念及特征

⑴城市经济管理概念

城市经济管理指城市政府和其他多元主体一同运用经济、行政、法律、制度、协商等手段对城市经济环境、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协调,以使城市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并取得“满意”效益的全过程

⑵城市经济管理特征

1).区域性。

城市经济管理是城市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对本城市区域范围内的经济体系和经济活动的管理,因此,城市经济管理实质上是一种区域经济管理。

  2).综合性。

城市经济管理既包括城市再生产过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各个环节,又包括城市的各个经济部门、各类企业,是对城市经济各环节、各部门、各企业的平衡、协调和控制。

城市政府要在城市经济各环节、各部门、各企业加强自身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管理,以实现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

  3).两面性。

所谓两面性是指,城市经济管理既要服从中央政府的统一规划、统一政策,服从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又要从本市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国家的总体要求和总体利益与本市的实际需要、实际可能及正当的局部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使城市的经济发展与本市的城市性质相适应,以避免城市经济的盲目畸形发展,实现城市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和城市经济功能的优化。

  4).二重性。

城市经济管理的二重性是指它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一方面,为了使劳动力、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在城市范围内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协调人们的活动,客观上要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地组织生产力,按照生产力的运动规律来组织和管理城市经济活动。

这是城市经济管理的自然属性或生产力属性,是城市经济管理的一般职能。

另一方面,城市经济管理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要反映某种生产关系的要求,这就是城市经济管理的社会属性或生产关系属性。

与资本主义城市经济管理相比,社会主义城市经济管理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改革和完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体现广大市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贯彻按劳分配和共同富裕的原则,不断改善和提高市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充分调动市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

2.4城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

⑴制定和实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

城市政府应在国家统一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城市的性质、自然资源条件和经济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战略措施,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协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政府应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和技术政策,保证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实施和完成。

⑵不断改革和完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

城市政府要不断改革城市经济管理体制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部分,不断优化城市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并使之不断完善,以促进城市生产力的发展。

⑶不断调整和优化城市经济结构。

城市政府通过城市经济管理,要使城市的经济结构与城市的性质相适应,合理规划和改善城市的生产力布局,合理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要把本市的经济结构与全国的经济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在经济开放中实现城市经济活动的协调运转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综合平衡;要根据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活动正常进行的客观需要,按照方便城市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原则,合理调整城市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就业结构和建设布局。

⑷有效控制城市生产力发展规模。

城市的生产力规模不能超过城市现有的各种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更不能超过当地自然资源(如水、土地)的承载能力,否则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危及城市的生存。

因此,城市政府应合理控制和调节城市生产力发展规模,把城市的生产力发展规模控制在与城市性质相协调的范围内,控制在城市现有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所允许的范围内,控制在城市自然资源的负荷极限内。

⑸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间接管理和服务。

城市政府要依法监督各类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和合法经营,取缔非法经营,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强化工商行政、税务、审计、价格、统计、计划、财政、银行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服务,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理顺企业间的各种经济利益关系,创造一个公平、有序、合理的竞争环境,引导和促进各类企业实行专业化分工协作和改组、联合、兼并,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

(2)环境影响后评价。

⑹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市政公用设施。

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报审市政公用设施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

城市的社会经济活动越发达,对市政公用设施的要求越高。

城市政府要对市政公用设施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保证城市的各种经济活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平衡和协调,从而为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⑺注重全市就业情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利益的最基本形式体现为税收,劳动者利益的最基本形式则体现为就业。

公民实现了就业,生活就有了基本的保障,收入也可持续增长,就可能增强对于改革和调整的承受力。

比较充分的就业是解决城市各群体之间出现社会断裂,保证整个社会协调、稳定与和谐的基础,是国家持久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个城市的就业水平和失业率的高低,是体现该城市公民权益保障程度的非常重要的指标。

如果失业率高居不下,存在较多的低收入甚至低保人群,即便有较高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纯收入、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等数据政绩,但实际上社会依然存在两极分化,这显然与追求共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相违背。

同时,长期失业也是造成城市居民贫困的最重要原因。

因此,城市经济管理工作必须时时关注就业问题,在就业岗位有限的时期,一方面要努力创造和提供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要积极加强对失业、待业人员的培训和保障,确保城市就业相对平稳。

在就业岗位充盈的时期,也要居安思危,加强对劳动力的在岗培训,未雨绸缪的考虑可能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将城市就业问题消化于无形。

3.意愿调查评估法

3结束语

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通过学习城市经营与管理,了解到了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意义、城市发展中的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来优化这些问题,针对城市经营的问题,创新我国的城市营销机制,打造城市品牌,对城市进行现代化管理,加大城市的品牌竞争力。

几点思考:

城市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的增长极,且有加速发展的趋势,在一定时期内,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城市群的出现,这种集聚效应会进一步强化。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不必过于强调政府主导的行政化集聚与扩散效应,或是企业主导的市场化集聚与扩撒效应,现代经济发展历程表明,政府与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只是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而有所侧重。

但不容忽视的是,现阶段城市经济的集聚效应远超过扩散效应,城乡差距日益拉大,我们应同时采取市场化和政策手段对这种差距加以平衡。

这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城市经济集聚与扩散的边界应如何确定。

 

(1)生产力变动法

(1)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应进行全面评价;

D.环境影响研究报告

 

[参考文献]

(2)疾病成本法与人力资本法[1]韩世友.中国城市经营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非煤矿矿山的建设项目(注:

对煤矿建设项目有单独特别规定);[2]洪银兴.论城市经营内涵[J].社会科学家,2009,

(2)

[3]叶南客,李芸.现代城市管理理论的诞生与演进[J].南京社会科学,2002,(3)

[4]陈振光,胡燕.西方城市管治:

概念与模式[J].城市规划,200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