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质职工大学人才培养工作.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27131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地质职工大学人才培养工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北地质职工大学人才培养工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北地质职工大学人才培养工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北地质职工大学人才培养工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北地质职工大学人才培养工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地质职工大学人才培养工作.docx

《河北地质职工大学人才培养工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地质职工大学人才培养工作.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地质职工大学人才培养工作.docx

河北地质职工大学人才培养工作

 

2011-2012学年

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部分学校概况1

第二部分人才培养工作2

1.办学指导思想及目标2

1.1指导思想2

1.2总体目标2

2.师资队伍2

2.1师资队伍建设成绩2

2.2师资队伍建设措施2

3.课程建设3

3.1优化课程内容3

3.2创新教学方法手段3

3.3教学资料4

4.实践教学4

4.1实践教学4

4.2顶岗实习5

4.3实践教学管理5

5.专业建设5

6.教学管理6

6.1管理规范6

6.2学生管理6

6.3质量监控7

7.社会评价7

7.1招生7

7.2就业8

7.3社会服务8

第三部分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9

3.1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9

3.2整改措施9

第一部分学校概况

河北地质职工大学隶属于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立于1979年,具有33年的办学历史。

近年来,学校已连续十二年获得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省直机关争先创优先进基层、AAA级河北省劳动关系和谐单位,河北省地矿局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设有地质系、工程勘查系、经济管理系三系共14个专业,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3,316人,生师比为12.16:

1。

学校现有教职工175人,校内专任教师81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8.39%,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7.16%,具有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59.26%。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近年来,学校承担了《支盘桩受力机理及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Solidworks在钻探工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设计》、《深部找矿钻探冲洗液性能研究》、《打滑地层钻进的试验与研究设计》、《工程地质勘查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等多个科研课题,建有《地质灾害勘查技术》、《固体矿产勘查》两门省级精品课程和《水文地质调查与水文地质图件编制》、《数字化测图》、《MAPGIS》等七门校级精品课程,教师主编出版国家级教材38部,发表论文136篇。

学校与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河北建设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第五地质矿产勘察院、青岛地质工程勘察院等多家大中型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建有校外实训和产学合作基地77个。

在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学校同时作为“河北省地质职工继续教育中心”,承担着地质技术人员在职培训的任务。

为全省地勘单位进行了相关地质知识、钻探知识、安全管理知识等内容的培训,近年来培训近8,000余人次,形成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近年来学校一贯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学生得到社会普遍赞誉,先后获得全国高职高专资源勘查类专业职业技能竞赛、“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中海达杯”河北省大学生测绘地理信息技能竞赛一、二、三等奖等多个奖项,毕业生就业率和签约率近几年持续走高。

 

第二部分人才培养工作

1.办学指导思想及目标

1.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主动适应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增强办学活力,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1.2总体目标

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地矿行业发展的要求,以突出资源勘查、地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为重点,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完善、优化教学条件为基础,以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为保障,以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动力,力争用5年时间,把学校建设成为河北省及国内同类学校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2.师资队伍

2.1师资队伍建设成绩

学校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事关学校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和战略性工作来抓,采取继续深造、选派挂职锻炼、外出培训、深入企业实践与引进企业高级技术人才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提升师资队伍整体职业素质。

近几年,学校师资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结构日趋优化和合理,以适应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学校现有校内专任教师81人,其中专业技术职务等级为高级的22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3人,双师素质教师4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59.26%。

校外兼职教师166人,主要承担实践课程教学。

2.2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2.2.1注重规划发展,完善师资结构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修订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制定并实施了《河北地质职工大学专业带头人选拔及管理办法》(修订)、《河北地质职工大学骨干教师选拔及管理办法》(修订)等一系列向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倾斜的激励政策和机制,吸引高层次、高素质人才。

学校建立专任教师到企业一线锻炼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进修提高,获取职业资格证书,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不断充实、改善和提高师资队伍。

2.2.2重视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

学校坚持从严治学,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建立、完善并不断创新教学质量评价和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努力实行全过程监控,注重完善教育教学制度。

健全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了新生素质调查制度、毕业生跟踪调查及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制度。

在教学检查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学生评教的作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评价结果客观公正,评价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效果好,学生满意度较高。

3.课程建设

3.1优化课程内容

根据高职教育特点,我校积极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

随着课程建设的不断深化,打破了学科体系的框架,开始依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整合课程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融“教、学、做”为一体,实现学生学习内容和就业岗位对接。

目前,学校现有2门省级精品课程,7门校级精品课程。

3.2创新教学方法手段

学校积极推进适应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和激励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树立现代教学观念,鼓励教师潜心探索适合高职高专特点的教学方法。

基于“工学结合”的原则,任课教师对课程整体和单元进行设计,根据课程性质和类型,推行了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向法、角色扮演法、小组研讨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力求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实际工作过程、工作岗位环境等紧密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地质系的《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课程,以项目引领教学,学生能够以项目完成的6个基本步骤为导向自主学习,某些项目中采用“角色扮演法”,按生产单位的劳动组织方式,把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组,由组长担任项目负责人,副组长担任技术负责,项目组其他成员按实际生产单位项目组进行分工,共同协作完成工作任务。

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工作体验,学生在获得工作经验的同时培养服从协作、责任意识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组织管理等社会能力。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将考试考核方法改革引入教学改革,要求各系部结合课程建设的实际,加快考核、考试方法改革,改变以往到期末靠一份试卷评定成绩的弊端。

目前各专业的考核方式由单纯的重视理论考核和重结果考核,变为理、实并重,结果、过程并重,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各门课程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精心设计考核方案,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开卷、论文、实践技能操作等多种考试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有效地改善了学生的学习风气。

3.3教学资料

学校建立了教研组、系、教务处三级教材选用审定制度,实现了教材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校各专业坚持优先选用最新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各专业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均达80%以上。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各专业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及实训课程配套教材,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合作编写工学结合教材。

目前,学校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5.27万册,生均46册,其中中文纸质专业期刊278种。

阅览室每周保证开放70小时。

学校因特网出口总宽带15M,校园网主干最大宽带15M,目前运转正常并有一定的点击率,网站已全面对外开放,开发了网络教学资源,2门省级精品课程及相关配套资源已在网上开通,实现了资源共享,为学生开辟了新的学习途径。

4.实践教学

4.1实践教学

学校根据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教学改革要求,与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8个;本着“满足需要、资源共享、提高效益”的原则,对校内实训场所进行了统筹规划,通过对实践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共建立30个校内实践基地,其基本构架是按专业或功能进行设置,这一构架不仅使校内实训场所的管理更趋合理,并承担了学校绝大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技能课程的校内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专业职业素养得到持续不断的强化。

校内实训场所教学设备总值715.942万元,当年新增设备值300.4万元,设备总数1,642台套。

4.2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生产基本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目前学校学生顶岗实习比例高达99%以上,顶岗实习对口率为96.5%。

为保证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正常运行,学校进一步修订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等管理文件,同时各系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规定,为顶岗实习的教学提供有效制度保障。

校企双方从实习任务与计划制定、实践教学的组织、考核评价等多方面科学规范管理,学校定期或不定期抽查顶岗实习情况,争取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整改,形成了“全程控制,校企共同参与管理”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4.3实践教学管理

学校的实践教学初步实现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同时不断注重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为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正常运行,学校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校外实训教学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各专业实训运行管理文件,规范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与管理,使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学校教务处负责实践教学的宏观指导,各专业负责人负责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管理,从实践教学的组织到实训基地的建设、设备的配置、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全过程的科学管理,构建了实践教学的监控体系。

每个校内实训室都配备一名以上专职或兼职的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实训设备和实训耗材的管理。

5.专业建设

学校目前设有三系(即地质系、工程勘查系、经济管理系),14个专业,其中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水文与工程地质、钻探技术3个专业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学校根据地质行业的发展、用人单位的需求及本校实际,积极做好专业设置的调整,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

2009年新增开设了安全技术管理、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会计电算化3个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316名,专业生均数为237人/个。

2012年申报新增宝玉石鉴定与营销、资产评估与管理、地质信息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四个专业,近期已顺利获得了省教育厅的审批,于2013年开始招生,至此我校专业数量增至18个。

各专业按照学校《关于制订2012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全面修订了2012级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体现了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专业建设理念。

根据学校《校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方案》工作安排,学校将“工程测量技术”及“会计电算化”两个专业定为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专业教学团队正在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产学研结合等关键环节的改革。

6.教学管理

6.1管理规范

6.1.1教学管理队伍健全

学校建立了校、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

在主管教学校长指导下,教务处负责完成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负责制定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开展教学评估和检查,保证教学运行。

学校设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组织机构,研究和解决教学改革、专业和课程建设、教材、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重要问题。

各系负责日常教学实施和管理,下设各教研组,负责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与管理。

学校现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15人,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职教学管理人数占专职教学管理人员总数76.32%,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均重视先进管理理念学习,拥有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和丰富的教育理论,并不断增强改革创新意识,能满足教学管理工作的需要,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大。

6.1.2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完备

近几年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

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学校逐步制订(修订)健全、严谨的教学管理文件,主要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务管理、教学运行、教学质量监控、学生管理、科研管理、实践教学质量等方面规章制度。

在执行过程中,一方面,严格教学运行过程管理,排、调、停、补课的规定、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教学检查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等规章制度严谨落实,严格执行“教师与领导干部听课制度”。

6.2学生管理

6.2.1学生管理队伍健全

学校学生工作部(学生处)统筹全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负责学生管理的日常工作,各系主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年级辅导员进行分层管理并开展具体工作。

全校现有专职学生管理人员17人,学校每年举办各种辅导员培训活动及辅导员知识能力竞赛,提高其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辅导员多人获得省级荣誉称号,学生集体多次获得省级优秀班集体称号。

近几年,学校进一步深化管理队伍建设并注重学生管理工作方法的改革,2009年建立并完善了适合学校实际的《辅导员工作条例》和《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两项辅导员工作制度,由专职辅导员担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内容针对性强,思想教育工作更深入细致周到,同时设立了辅导员与任课教师联系制度、辅导员“安全卫生进宿舍”活动、辅导员暑期“大家访”活动、辅导员工作日志制度等,学管工作效果显著。

学校团委获得河北省“省直五四红旗团委”、学校青年志愿者团队获河北省石家庄市“十佳志愿者团队”。

6.2.2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学校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依托“地质三光荣”教育工程,不断开拓素质教育新渠道,开展各类文艺活动、毕业生交流会、各类竞赛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等一批学校的精品文化活动,营造具有地质特色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增强师生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6.3质量监控

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现了校、系两级教学管理,其中教务处负责日常的教学运行和秩序,落实“三定期一随机”的教学检查制度。

学校设立教学督导办公室,负责教学质量监控,返聘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教授组建教学督导专家小组,聘请学生担任教学信息员,教学质量监控制度贯穿于教学各环节。

同时学校为更好落实教学质量监控,采取“领导听课与巡视检查,督导员督查,管理部门监控,同行互评、教师评学,学生评教”的教学质量监控措施,通过检查和督导,把阶段性检查与过程控制相结合,把日常督导与系部自查相结合,把督评与整改相结合,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每年学校学工处组织对新生素质进行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整理编写分析报告,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分别针对用人单位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高达95%左右。

7.社会评价

7.1招生

学校作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各专业招生情况一直保持良好,报到率高,2011年学校的计划招生数为1,000人,实际录取数为1,319人,实际报到数1,180人,录取新生报到率高达89.46%。

7.2就业

学校坚持将就业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检验标准,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建立校、系两级上下联动的就业全员化工作运行机制,坚持“举全校之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采取多种切实有效的措施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

学校立足学生就业之本,在招生专业设置时就充分考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校、系积极开展市场需求调研,多途径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开发省内外就业市场,着力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在学生就业服务上,通过多种途径,主动与企业联系,建立一批稳定的就业实习基地,定期为学生举办多种形式的就业招聘会,充分实现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双向选择。

2012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0.33%,上届毕业生截止到12月31日就业率为97.98%,部分专业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学校每年都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通过企业调研、信函联系、电话访谈等形式进行跟踪调查,并为学生开展“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教育和个性化的就业咨询服务,通过多种举措,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满意就业,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声誉。

历年的跟踪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94.5%的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表示满意,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校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专业能力强、工作中吃苦耐劳、勤学好问、上进心强,具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一般通过一年的工作锻炼就成为基层的业务骨干。

7.3社会服务

学校发挥师资、设施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建设开放性、多功能的产学合作服务平台,学校根据企业提出的要求,确定相应的培训目标,制定“量体裁衣”式培训课程,学校为河北省地矿局、河北建设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多家行业、区域企事业单位,组织相关培训班,累计为企业年培养员工数近8,000余人次。

 

第三部分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坚持学习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坚持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之路,加强内涵

建设,近几年,学校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了毕业生、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但是,我们深感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3.1.1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

一是缺乏在省内外具有学术影响和较高学术地位的名师和拔尖人才,教学团队建设相对滞后;二是学校整体教师队伍较为年轻,虽然教师队伍充满活力,但是在教学经验及实践能力方面有待提高;三是专任教师从事技术开发、技术服务能力相对薄弱,“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有待提高,企业兼职教师的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

3.1.2校企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化。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在校企合作方面,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育人还需进一步深入,进一步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挖掘学校服务社会的职能。

3.1.3人才培养质量需进一步提升。

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以重点专业建设为核心,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注重实用性、特色化人才培养。

在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3.1.4基本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加强。

通过平台数据分析对比看出,学校有些条件的优势并不明显,随着学校的持续发展,可能会出现新的不足。

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图书、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等条件还需要不断的改善。

3.2整改措施

3.2.1继续深入学习,强化现代高职教育理念。

进一步加强高职教育教学研究,彻底转变传统办学思想观念。

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问题,借鉴先进的办学经验,结合我校特色及优势,探索研究高职办学新思路。

3.2.2学校在“十二五”规划期间,积极筹措资金,开源节流,加大增收节支,不断提高多方面筹措办学资金的能力。

千方百计拓宽办学空间,建设新校区,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各项办学条件。

3.3.3加大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从争取外部资源和优化内部管理两个方面着手继续培养更多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在外部资源方面,一是要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尽快引进高职称、高学历、高技能教师和有影响力的拔尖人才,充实到重点建设专业,使专业教师分布和结构逐步趋于平衡,二是加强校外兼职教师的使用、培训和管理,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对兼职教师教学效果的考核。

在内部管理方面,除做好选拔工作外,进一步完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中期考核,真正发挥他们的带头和辐射作用。

3.3.4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强化实训、实践环节的规范管理。

根据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校企共同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按照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原则,校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毕业生质量标准,优化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评价考核方法。

以职业能力要求为出发点,构建课程体系。

大力开发由学校、行业、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课程改革与建设调研,从职业能力需求出发,逐层分析论证,落实职业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

制定融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融入高技能人才职业资格标准的具有明显职业特征的课程标准,探索建立校企双方共同评价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