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16772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docx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docx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材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

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主题:

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课时:

第1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在进行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时较为容易接受。

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把它转化成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起来比较快。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并学会了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

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比较容易接受。

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把它转化成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起来比较快。

学习目标

1、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

3、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评价任务

1、能正确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2、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形态

教学环节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评价要求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口算

3×5=8×9=9×5=

2×6=6×7=7×4=

口答

 

巩固旧知为新知做铺垫

环节二

自主探索

获取新知

1、示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

2、出示例1。

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

师:

有谁想解决这个问题?

你是如何想的

延伸:

坐旋转木马的,每人5元,20人需要多少钱?

200人呢?

总结算理

⑵、出示例2。

坐过山车的只有3个小朋友,每人12元,需要多少钱?

怎样解决的?

例1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自由汇报。

学生1:

20+20+20=60

学生2:

2×3=620×3=60

例2、

1同桌互相讨论并计算。

②生汇报,上台板演,学生评议

 

评价任务一

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经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的口算过程,学会口算方法。

评价任务二

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环节三

巩固检测拓展延伸

1、完成教科书57页口算

2、完成练习十五中的第一题口算。

3、练习十五的第2、3题。

1、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订正答案。

通过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有什么发现?

2、学生独立完成

3、分小组讨论完成,汇报。

评价任务二

1.学生独立完成。

环节四

互评交流体验成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汇报结果

至少说出一方面的收获

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材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

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主题:

笔算乘法(不进位)

课时:

第2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背景出发,在现实生活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

2、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建立在学生已经理解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表内乘法、能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多位数乘法奠定基础。

3、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建立在学生已经理解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表内乘法、能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学生易于接受。

学习目标

1、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能正确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3、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评价任务

1、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能正确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教学形态:

教学环节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评价要求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复习导入

12×4=21×3=42×2=

13×2=33×2=43×2=

口答

 

巩固旧知为新知做铺垫

环节二

自主探索

获取新知

出示情境图:

从这幅图画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支。

他们一共有多少支呢?

1、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4、介绍竖式

12……因数

×3……因数

——

36……积

5、列竖式计算:

213×3

 

1、学生提出:

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支。

他们一共有多少支?

(1)让学生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

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写出来。

(2)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3)全班汇报

 

评价任务一

学会列竖式计算,

知道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环节三

巩固检测拓展延伸

1、完成教科书62页做一做

2、一年级有2个班,每个班有32人,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2、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评价任务二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汇报结果。

重点强化算法。

环节四

互评交流体验成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汇报结果

至少说出一方面的收获

 

笔算乘法(一次进位)

教材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

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主题:

笔算乘法(一次进位)

课时:

共14课时第4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2、教材分析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不仅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点、难点,也是以后多位数乘法计算和较复杂的混合运算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充分体现了解决问题与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步发展。

让学生经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3、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以及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笔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应该已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但在本知识点的教学中,学生仍可能出现对“满十进一”和“满几十进几”乘法进位的不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加强计算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学习目标

1、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算法,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2、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算理,掌握乘的顺序以及积的写法,能正确计算。

评价任务

1、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算理。

2、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教学形态:

教学环节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评价要求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复习导入

12×4=43×2=312×2=

笔算

 

巩固旧知为新知做铺垫

环节二

自主探索

获取新知

出示情境图:

一套连环画16本,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连环画?

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1、探究16×3的算理、算法

2、利用多媒体演示小棒图(边说边演示)

3、指名说说笔算的过程。

(板书)

4、介绍竖式

16……因数

×3……因数

——

48……积

5、完成教科书61页做一做:

第一题

6、小结:

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1、探究16×3的算理、算法。

(学生汇报)

(1)摆学具求得数

(2)画图求出得数

(3)连加法。

16+16+16=48

(4)数的分解组成。

10×3=306×3=1830+18=48

2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评价任务一

知道每一步计算的含义,掌握乘的顺序以及积的写法。

环节三

巩固检测拓展延伸

1、完成教科书63页第五题

2、某列车每节车厢的定员是128人,3节这样的车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1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2、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评价任务二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汇报结果。

重点强化算法。

环节四

互评交流体验成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汇报结果

至少说出一方面的收获

 

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教材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

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主题:

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课时:

第4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2、教材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学生学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起,怎么进位和竖式的书写格式问题.

3、学情分析

在计算例3此类题目时,学生最可能发生的错误是:

(1)忘记加后面进上来的数。

(2)进位时加错(因为这里又要算乘又要算加)。

(3)错用进上来的数乘另一个书。

针对学生可能发生的错误,教师应引导学生每计算一步,都看看有没有进位,进的是几,把进上来的数记在竖式相应位置的横线上。

算前一位的积时,要想想有没有漏加后面进上来的数。

算完以后,再检查一两遍。

如果班上的学生出错的较多,教师也可要求出错的同学把计算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写出来,方便检查。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

2、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和方法。

评价任务

1、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算理。

2、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教学形态:

教学环节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评价要求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1、复习

7×8+6=3×5+7=

2×8+8=7×4+5=

5×9+5=4×9+8=

2、揭示课题:

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口答

 

巩固旧知为新知做铺垫

环节二

自主探索

获取新知

出示例3:

1、学校准备了这些饮料,估计一下,大约一共有多少瓶呢?

(你是怎么想的?

2、看估计得是否合理。

(1)口算。

(4×9=3620×9=18036+180=216)

(2)估算。

a、10箱是240瓶,9箱一定比240瓶少。

b、24比20大比30小,20×9=18030×9=270,所以24×9的结果在180和270之间。

(3)试试用笔算解决。

板书竖式:

24

×9

——————

216

3、总结计算方法。

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1、指名交流

 

2、讨论算法

3、交流汇报

 

4、学生完整地说出计算方法

评价任务一

知道每一步计算的含义,掌握乘的顺序以及积的写法。

 

评价任务二

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环节三

巩固检测拓展延伸

1、列竖式计算。

48×7=92×8=

137×6=179×4=

2、课本64页第10题

3、两本故事书一共有260页,亮亮每天看28页,9天能看完吗?

1、演板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评价任务二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汇报结果。

重点强化算法。

环节四

互评交流体验成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汇报结果

至少说出一方面的收获

 

笔算乘法

教材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

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主题: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课时:

第5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2、教材分析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的内容,这是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基础之后学习的。

在本单元的前几个例题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会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乘法,学生已经能够较准确、熟练的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并理解其算理。

教材把它单独安排成一个例题,旨在让学生集中学习在乘的过程中处理“0”的方法;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学会新知,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迁移类推的学习能力,为以后学习复杂的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

 

3、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的前几个例题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会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乘法,学生已经能够较准确、熟练的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并理解其算理。

学习目标

1、经历因数为0、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2、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评价任务

1、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计算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形态

教学环节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评价要求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1、复习

824×5=

313×6=

2、揭示课题: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学生演板

 

巩固旧知为新知做铺垫

环节二

自主探索

获取新知

1、故事情境,引出规律

出示例4(幻灯片)

7个盘子里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

小结: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现实情境,自主尝试

出示例5(幻灯片)

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04个座位。

运动场的看台共有多少个座位?

3、深化理解

708×3=

607×5=

309×4=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小组讨论

4、交流汇报

 

评价任务一

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评价任务二

能熟练地列竖式计算(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环节三

巩固检测拓展延伸

1、做68页第4题

2、做69页第11题

1、小组交流

2、全班汇报

3、学生演板

评价任务二

计算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环节四

互评交流体验成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汇报结果

至少说出一方面的收获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材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

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主题: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课时:

第6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2、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笔算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

它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扩展和提升。

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这三个知识点:

1、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

2、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3、三位数乘一位数。

因些这节课的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出发,引导学生由旧知迁移到新知。

3、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笔算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

它是学生已掌握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扩展和提升。

学习目标

1、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评价任务

1、理解算理,掌握方法,能进行计算。

2、经历计算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形态

教学环节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评价要求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1、口算

60×3=14×2=

600×3=140×2=

6000×3=1400×2=

2、笔算

458×6=703×5=

3、揭示课题: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口算

学生演板

 

巩固旧知为新知做铺垫

环节二

自主探索

获取新知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主题图,读懂题意

3、

(1)、提问:

买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一共需要多少元?

你是怎么想的?

4、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280×3师:

280表示什么意思?

3又表示什么意思?

(渗透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并让学生也举一些这种“买东西”方面的例子。

5、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为什么?

(1)学生喜欢方法一

说出喜欢的理由,并说出计算过程。

(2)学生喜欢方法二

说出喜欢的理由:

比较简便。

讨论:

0×3这一步为什么可以省略?

注意:

因数3应该移到什么位置上,这时书写积应该注意些什么?

1、学生汇报:

全班交流,质疑。

方法一方法二

280280

×3×3

840840

2、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方法一:

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方法二:

根据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口算方法进行类推得到的。

评价任务一

理解算理,掌握方法,能进行计算

 

评价任务二

经历计算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环节三

巩固检测拓展延伸

1、做一做

420×6370×5130×91300×9260×72600×7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下面的计算对吗?

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260260

×5×5

1300130

(1)学生独立观察,找出错误。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3、练习十四第7题介绍了蚕吐丝的资料,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爱好和兴趣。

(1)学生列出算式,说出理由。

(2)学生计算。

(3)集体订正

 

1、独立完成

2、全班汇报

3、学生演板

能熟练地列竖式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环节四

互评交流体验成功

这节课学习了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汇报结果

至少说出一方面的收获

 

用估算解决问题

教材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

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主题:

多位数乘一位数

课时:

第7课时

授课对象:

设计者:

目标确定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学会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学生知道估算的策略,知道估算结果是估大还是估小,根据估算结果判断,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

2、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向学生先出口算乘法,内容包含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相应的估算。

先出口算,是因为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比较容易接受。

同时,由于笔算乘法,如12×3,在计算时要算2×3和10×3,这就要用到整十数乘一位数。

因此在教学笔算乘法时需要有口算的基础。

此外,乘法估算也同样需要有一定的口算乘法的基础,所以先出口算有利于学生掌握笔算和学习估算,在进行笔算和估算的同时又可以巩固口算,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重在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

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学生多做估算的练习。

目标

1、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学会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体验估算的策略,知道估算结果是估大还是估小,根据估算结果判断,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

评价任务

任务1:

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学会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你有发现了什么?

任务2:

引导学生探索知道什么是约等号吗?

你能写约等号吗?

如何把一个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整百数。

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采用估算吗?

,你发现了什么?

任务3:

完成练习做一做

教学形态

教学环节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评价要求

环节一

情景导入

提示课题

1、说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

69、22、78、84、99、18

2、口算

80×9=700×6=

300×6=90×2=

7×400=400×6=

3、揭示课题:

估算

口答

准确计算

环节二

自主探索

获取新知

1、今天我们一起去航天科技馆参观,瞧!

这是“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机,实现了中国的飞天梦。

如果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了250元,够吗?

2、29×8大约是多少呢?

 

3、巡视指导学生的交流情况。

 

学生列出算式29×8,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因为29接近30,30×8=240,所得的积是在250以内,且又250,所以29×8≈240,带250元就够。

仔细观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建立估算方法

环节三

点拨归纳

突出重点

1、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

我们可以列成8×29≈240。

2、思考:

每张门票8元,32个同学参观,带250元够吗?

3、大家认为对吗?

4、比较这两道算式,有什么异同?

为什么答案会不一样?

1、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

29×8≈240,读作:

29乘8约等于240

2、因为32接近30,所以32×8≈240,带250元就够。

3、把29估成30,是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

而把32估成30,估算方法相同,但却还没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少估了2个8,即16元,而240元与250元相差10元,因此钱不够”,这样才算是真正解决了问题。

小结: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都是把乘法算式中的某一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整千数,再计算。

一般情况下是把多位数来估。

是不是看成任意一个整十、整百、整千数都可以?

不是,要是接近的。

环节四

巩固练习

当堂检测

1、估算

12×553×677×8

48×461×738×9

121×3287×7319×5

2、一篇文章400字,小丁叔叔平均每分钟打53个字,8分钟能打完吗?

3、练习十五第1,2,3题。

4、课堂小结

(1)独立完成

(2)汇报结果

评价任务一

掌握估算方法,

正确进行估算

环节五

交流互评

体验成功

你有什么收获?

评价学习效果

从知识总结

至少说出一点的收获

 

用归一解决问题

教材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

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主题:

多位数乘一位数

课时:

第8课时

授课对象:

设计者:

目标确定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的结构特点,正确地分析的数量关系,学会这类应用题的解答规律;会列综合算式解答.

2.培养学生学会有条理有根据的进行思考,提高分析、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