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4103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2.docx

《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必修2.docx

人教版必修2

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模块分析及第1、2章教材分与教学指导

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白建秀

第一部分:

模块分析

正如课程标准所指出的:

“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

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

《分子与细胞》模块侧重于使学生在细胞水平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等;

《遗传与进化》模块侧重于使学生在基因水平认识生命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及原因;

《稳态与环境》模块侧重于使学生在个体和群体水平认识生命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就《遗传与进化》模块来说,主要是揭示生物在代代繁衍的过程中,遗传物质是如何传递和变化以及是如何起作用的,也可以说是从基因的视角来达成上述认知目标。

一、本模块教材的编排体系

编排顺序基本按照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来安排,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展开的。

从孟德尔到摩尔根再到沃森和克里克等,从拉马克到达尔文再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这样既展示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又体现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遗传学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既能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尝试像科学家那样进行解释和推理,又能从众多科学家表现出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其他优秀品质中多有感悟。

学生学习这些遗传知识的过程,犹如亲历了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会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多方面的启迪。

尤为重要的是,每一章的学习都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学习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言以蔽之,本模块是以人类对基因的本质、功能及其现代应用的研究历程为主线展开的,让学生从浓郁的历史感中获取丰富的营养,又“厚今薄古”,突出分子遗传学和现代生物进化论的内容。

二、本模块教材的知识体系

学生的认知对象是生命系统──包括细胞、个体、群体、生态系统等各个层次;认知目标就是理解不同层次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对这一认知目标的达成,三个必修模块各有其独特的作用。

本模块是从基因的视角来达成这一认知目标的。

(见PPT)

三、本模块教材的三维目标

知识方面:

1.获得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结构及其遗传基本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识,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

2.获得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形成等知识,阐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知识性目标的要求大多属于理解水平。

按所用知识性目标动词,具体内容标准中属于了解水平的有3项(举例说出、简述、列出),属于理解水平的有14项(阐明、说明、概述、搜集、举例说明),属于应用水平的有2项(总结、分析),理解水平的条目占73.7%以上。

可见本模块的知识性目标的基本定位是理解。

按照课程标准中的定义,理解是指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理、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和整理信息。

这既是对教材内容深广度的要求,也暗含了对教材内容编排体系的要求(如体现内在逻辑联系)。

能力方面:

1.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中的应用。

2.搜集和交流有关现代遗传学发展、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资料,提高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参与有关观察、调查、模拟或实验探究活动,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2.在进行遗传调查和实验活动中,善于从自己亲身经历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依据已有的科学原理或观点作出假设并进行自主探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合作的科学精神。

3.关注现代遗传学的迅速发展,认同遗传学研究新成就对解决人类面临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人类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具有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四、本模块教材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教育价值

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对本模块作了如下简明的概括:

本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了解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形成生物进化观点。

五、本模块教材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地位

——既相对独立又内在联系

《分子与细胞》立足于从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乃至分子水平上阐述生命的本质;

《遗传与进化》不仅从微观层面上阐述生命的延续性,而且立足于整个生物界及其生物多样性,从宏观层面上阐述生命的发展过程、原因和结果;

《稳态与环境》则从宏观层面上阐述生命系统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其保持稳态并适应外界环境,以及生态系统通过自动调节作用使其结构与功能达到和谐与统一;

遗传与进化

其他模块

遗传的细胞基础: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必修1:

细胞周期;细胞有丝分裂等

选修2:

避孕原理和方法;人工受精、试管婴儿等生殖技术

遗传的分子基础:

DNA分子结构,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

遗传变异基本原理和应用

必修1:

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结构

选修1:

PCR技术

选修2: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选修3:

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克隆技术等

生物的变异: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选修2:

生物科学与农业(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生物的进化:

现代进化论,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等

必修3: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

六、本模块教材的特点

1.编排上:

按科学发现的先后编排--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展开

2.编写上:

科学发现的过程与科学方法运用相结合

3.隐含能力训练点:

4.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科学技术社会”栏目3处,“与社会的联系”栏目3处

七、本模块教材的总体建议

(一)关注教材变化和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见PPT)

(二)课时安排建议(见PPT)

(三)备课总体建议

备课要有意识地在头脑中建立课程的整体框架,要将课程内容的逻辑主线清晰地刻画出来,利于宏观把握,在此基础上完成每一单元和每一章节的细节雕琢。

在具体细节问题上要随时与总框架和主线进行对比,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而又螺旋上升。

要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概念的网络结构,便于学生掌握并转化成能力。

第二部分:

章节分析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本章是本册书的开篇,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即从个体水平出发,来展示人类探索遗传规律的历程。

本章题图创设的画面很容易把学习者带入140多年前的意境中:

在书写着孟德尔数学计算手迹的底图上,叠加着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年轻时的肖像,陈旧的淡黄底色,无形中给画面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凝重。

“八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一畦畦豌豆蕴藏遗传的秘密。

实验设计开辟了研究的新路,数学统计揭示出遗传的规律。

”简洁的4句小诗不仅点出了本章的主要内涵,还引领着学习者“从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本章内容包括两节: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包括“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

(一)课标内容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模拟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

(二)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简述豌豆做实验材料的优点,描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程序。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3)阐明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能力方面

(1)领悟假说—演绎法,发展科学思维。

(2)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3)能模拟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通过分析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体验实验材料、数据分析方法、假设的提出、实验设计思路及方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了解孟德尔的简单生平,认同科学家的博学、严谨、坚韧不拔等科学品质在成功道路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

(3)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4)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的验证。

(5)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6)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7)运用遗传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3)假说—演绎法。

(三)知识结构

(四)核心概念

杂交(正交、反交)、自交、测交

遗传因子(基因)、性状

基因型、表现型

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五)课时安排建议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4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

技能训练:

设计实验程序P7

实验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P6

2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

思考与讨论: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P11

2

课时分配建议

第1课时:

孟德尔简介、豌豆实验材料、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解释,性状分离模拟实验

第2课时: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阐明分离定律

第3课时:

两对相对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

第4课时: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阐明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成功原因及启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归纳孟德尔遗传规律核心概念

(六)与旧教材的变化

1、将标题由原来的基因的分离定律改为了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2、将内容中的所有基因的概念都换成了遗传因子

意图:

就是要尽可能的还原孟德尔当年进行实验的原貌,让学生回到140多年前,体验科学研究的实际过程以及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3、将减数分裂的内容移到了后面

意图:

教材编排的需要

4、“基因型和表现型”、“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显性的相对性”等内容,有的删减,有的移到教材的其他地方讲述

意图:

突出重点、突出知识主干,使教学内容更简洁流畅,便于学生沿着孟德尔的探索过程进行思考和从实验中领悟科学方法。

(七)教学策略建议

1.遵循“遗传现象—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揭示规律”的思路,简介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过程。

(1)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和推理;

(2)运用“假说—演绎法”统领教学的全过程;

例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的教学:

在讲述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时,对实验过程采用问题串的形式,层层深入地引发问题和分析问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框架。

如“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的?

”“难道矮茎性状消失了吗?

”“为什么子二代中矮茎性状又出现了呢?

”“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等问题来引导学生分析。

在还没有揭示出孟德尔的假说之前,可先让学生思考并猜想,当公布孟德尔的假说后,让学生理解“假说的提出”是超越当时孟德尔时代的一种非凡的设想。

在根据孟德尔的假说,可激励学生主动探究,讨论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

随后的教学过程中,接着再提出几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