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07224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docx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docx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内容预览:

  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运用(33’)

  1.选择与例词中加点的字读音相同的一项。

(2’)

  

(1)乌蒙山A.蒙骗B.启蒙C.内蒙古()

  

(2)哽咽A.咽气B.咽喉C.呜咽()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

  A.调虎离山同甘共苦苛绢杂税骨碌

  B.寒气逼人情不由己搭好帐蓬残渣

  C.围追堵截酣然入梦悬崖峭璧急骤

  D.万籁俱寂疲惫不堪千锤百炼咀嚼

  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语境义。

(4’)

  

(1)不知道前面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又要停下来等。

()

  

(2)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

()

  (3)像山泉在呜咽。

()

  (4)周副主席那浓浓的胡须绽开来,宽慰地笑了。

()

  4.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

(填序号)(5’)

  a.猝然b.突然c.依然d.果然e.显然

  

(1)他看不到连、营部队宿营地的影子,_________是夜里慌乱中迷失了方向。

  

(2)警卫员_________回身抱住战马的脖子失声痛哭了。

  (3)刘少奇_________停下脚步,向前方望去。

  (4)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_________陡极了。

  (5)周团长_________在自语:

“他们还年轻,应该活下去……”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

  A.草地上,花丛中,蝴蝶翩然起舞。

  B.“同意!

”大家异曲同工地喊。

  C.敌人中了我军的调虎离山之计,被打得晕头转向。

  D.红军终于摆脱敌军的围追堵截,走上了北上抗日的道路。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A.毛泽东边说:

“好!

唱得好!

”边带头鼓掌。

  B.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

  C.循着歌声,只见蔡畅面对夜空纵情歌唱“马赛曲”。

  D.“那边的同志很危险!

”说着,杨光伸开手挡住了路口,大声地:

“你不去,我就不放你走!

  7.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错的一项是()(3’)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C.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D.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8.下列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7’)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2)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

  (3)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

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

  (4)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

()

  9.按要求默写课文内容。

(4’)

  

(1)《七律·长征》一诗的高潮是____________

  

(2)《老山界》一文中,运用比喻描绘山谷中声响的一组排比句是:

_____

  二.阅读理解(52’)

  

(一)

  七律·长征

  1.诗的首联在全篇结构与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沙水拍云崖暖”一句中的“暖”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联中“三军过后尽开颜”一句是实写还是虚写?

对此应该怎样理解?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巧妙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1)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2)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3)“不要掉队呀!

  (4)“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5)“我们顶着天啦!

  (6)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7)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

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

  (8)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根据选文

(1)、(7)两节文字对“火把”的描写,请你用两个词分别概括老山界山路和山势的特点。

(2’)

  山路:

________________山势:

________________

  2.对战士翻山时的喊声、笑声的理解,下边的说法哪一项最符合文章的原意?

()(2’)

  A.表明红军战士虽然浑身紧张,但因为后有追兵,没有退路,故呼喊着壮胆爬山。

  B.表现了红军战士看到星光与火把相接的奇观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有了前进的动力。

  C.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D.表现了红军战士困境中爱开玩笑的心态。

  3.选文第(8)节文字从多个角度描写“半夜”,从()觉角度突出夜之(),从()觉角度暗示山之(),从()觉角度反衬夜之()。

(每处限填一字)(6’)

  4.选文第(8)节中的景物、声响描写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在描写景物时很有层次,请你结合选文举例说明。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那种野菜是什么样子呢?

  “这就是。

”杨光从怀里掏出一棵野菜。

为了便于医生救治,他临走时带上了它。

  周副主席接过野菜,仔细端详着。

野菜有些蔫巴了,但样子还可以看得出来:

有点像野蒜苗,一层暗红色的薄皮包着白色的根,上面挑着四片互生的叶子。

看着,不知是由于疲累还是怎的,他倚在警卫员的肩头,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

  杨光担心地看着周副主席,他弄不明白:

首长为什么对这棵野菜这么关心。

他刚想劝首长休息,周副主席又问了:

“这野菜,多半是长在什么地方呢?

  杨光想了想:

“在背阴靠水的地方。

  “味道呢?

还记得吗?

  杨光摇了摇头。

因为是煮熟了吃的,没有尝过。

  周副主席又举起那棵野菜看了看,慢慢地把它放进嘴里。

医生惊呼着扑过来,野菜已经被咬下了一点。

  周副主席那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

嚼了一阵,吐掉了残渣,把那棵野菜还给杨光,嘱咐道:

“你记着,刚进嘴的时候,有点涩,越嚼越苦。

  杨光又点了点头。

周副主席把声音提高了些,用命令的语气讲话了。

他的命令是非常明确的:

要医生马上按杨光指出的方向,去救治中了毒的战士们。

他又要担架抬上杨光,用最快的速度赶到总部去报告。

他的命令又是十分具体的:

要求总部根据杨光他们的经验,马上给部队下发一个切忽食用有毒野菜的通报。

在通报上,要画上有毒野菜的图形,加上详细的说明,而且,最好是附上标本。

  一个年轻的卫生员,还在听到谈论有毒野菜的时候,就在路旁打开了挎包,把满满一挎包沿路采来的野菜倒出来,一棵棵翻拣、检查着。

这会儿,听到了首长下达的命令,惊慌地叫起来:

“那……你呢?

  “你们扶我走一会儿嘛!

”周副主席微笑着伸出了一个指头,又摊开了手掌,“看,是一个多呢还是五个、或者上万个多呢?

  谁也想不出更好的做法了,而争辩是没有用的。

一时,全部默默不作声了。

只有晨风吹过荒漠的草地,撕掠着青草,发出飒飒的声响。

  卫生员抽噎了两声,突然抓起一把野菜,光火地:

“都是敌人的围追堵截,逼着我们走草地,逼得我们吃草!

  “吃草。

嗯,说得好啊!

”周副主席严肃地点了点头,“革命斗争,需要我们吃草,我们就去吃它。

而且,我们还要好好总结经验,把草吃得好一些!

  “应该感谢他们,感谢这些同志用生命和健康为全军换来了经验。

也要记住这些草!

”稍稍喘息了一下,他又说下去,不过,话却温和多了,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

“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

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这些话,从那瘦弱的身躯里,从那干裂的嘴唇里发出来,又慢,又轻,可是,它却像沉雷一样隆隆地滚过草地,滚过红军战士的胸膛。

  杨光激动地听着。

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顿时,他觉得自己变得强大了,有力了,这力量足足能一气走出草地。

他向着敬爱的周副主席深情地举手敬礼,然后,那紧握着野菜的手猛地一挥,转身向总部所在的方向跑去。

  医生向卫生员嘱咐了句什么,也紧抓着那个红十字挎包,向另一个方向跑去。

  周副主席望着两个人渐渐远去的背影,耳边传来警卫员的话音。

话是对着小卫生员说的:

“……看你说的,为革命嘛,我们吃的是草,流的可是血,可我们比那些花天酒地的敌人高尚得多,也强大得多呀!

……”

  周副主席那浓浓的胡须绽开来,宽慰地笑了。

他笑得那么爽朗,那么开心。

自从患病以来,他还是头第一次笑得这么痛快。

  1.用简明扼要的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周副主席说“要记住这些草”,“懂得这些草”?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副主席的声音既然是“又慢,又轻”,为什么它却“像沉雷一样隆隆地”,你是怎样理解的?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有许多处人物描写,请你任选一处,指出其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及表达作用。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按照周副主席的命令,代红军总部试拟一个切勿食用有毒野菜的正文(有毒野菜的图形和标本可略)。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

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

没有,从来没有。

长征又是宣言书。

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

他向十一个省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

长征又是播种队。

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1.请用“‖”划出选文的层次,选文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

(2’)

  2.指出选文所用的修辞手法。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说“长征又是播种队。

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迁移感悟(15’)

  请你结合本单元所学的文章以及你在课外所了解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长征精神”的含义;并联系实际,谈谈学习本单元的现实意义。

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BC2.D

  3.

(1)这里指因为山路难走,队伍被堵住了,难以前行。

  

(2)这里是找些话题与人交谈的意思。

  (3)这里形容凄切的水声。

  (4)这里是放心、舒畅的意思。

  4.eabdc5.B6.B7.A[3’]

  8.

(1)对偶、夸张、比喻

(2)拟人、比喻(3)拟人(4)比喻

  9.

(1)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二.阅读理解

  

(一)

  1.结构:

全诗总纲(或:

总领全诗……)[1’]

  内容:

高度概括了长征的行程之远、时日之长和途中所面对的一切艰难困苦,(“不怕”、“只等闲”)为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2’]

  2.“暖”字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渡江抢险的喜悦心情和沸腾景象。

[2’]

  3.虚写。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红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2’]

  4.颔联运用缩小夸张,以绵延巍峨的山岭在红军眼中的渺小,来反衬红军敢于战胜并蔑视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革命精神。

  

(二)

  1.曲折陡峭[2’]2.C[2’]

  3.感寒视高听静[6’]

  4.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颤,(或:

住宿条件恶劣……),而红军战士却能平心静气地欣赏眼前景物,细听耳边声响,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镇定和豪迈,这正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具体体现。

[3’]

  5.如描写“火把”时,先写在山脚仰视,再写在山腰仰视和俯视。

  又如描写冻醒后所见的景物时,由星星写到山峰,再写到四周的山,最后写到身边的战友,由上及下,由远及近。

(任写一处即可)[3’]

  (三)

  1.周副主席尝毒草,提出处理的意见;意味深长议吃草,革命战士受鼓舞。

[2’]

  2.“要记住这些草”是因为这些草使红军战士明白了革命斗争需要正视困难,进而战胜困难;“懂得这些草”是要懂得正是因为这些困难,才磨炼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锻炼得更加坚强。

[3’]

  3.因为周副主席对革命大业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战士。

[2’]

  4.略。

[4’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1’,指出其描写方法1’,分析其表达作用2’]

  5.示例:

我军进入草地后,发现有战士误食有毒野菜后发生急性腹痛、口吐白沫的严重症状。

据误食者反映,该野菜多长在背阴靠水处,颜色青翠,茎的上端有四片左右互生的叶子,叶片肥嫩,白色的根包有一层暗红色的薄皮。

其状似野蒜苗。

入嘴微涩,越嚼越苦。

希立即告知战士沿途切勿食用这种野菜。

如发生误食中毒者,要立即报告,并迅速采取救治措施。

[6’]

  (四)

  1.……播种机。

‖……总分[2’]

  2.排比、比喻、反问、设问[4’]

  3.长征纵横11个省,一路上教育群众,唤醒民众,撒下革命的种子。

这些种子将唤醒更多民众,革命事业将得到更广大群众的支持,一定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4’]

  三.迁移感悟

  略。

概括“长征精神”的含义[5’],联系实际,谈谈学习本单元的现实意义[10’]。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