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2第13单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363416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5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2第13单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历史必修2第13单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历史必修2第13单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历史必修2第13单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历史必修2第13单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2第13单元测试题.docx

《历史必修2第13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2第13单元测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必修2第13单元测试题.docx

历史必修2第13单元测试题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学段模块考试

历史试题2013.5

第I卷(选择题,共69分)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5分,共69分

1、综观整个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

下列有关该时期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②小农经济开始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

右图为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的该作品,也反映了清

代的生产方式。

该作品反映出清代

A.集体劳作的耕作方式

B.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C.铁犁牛耕日益普遍化

D.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3、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A.民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江南出现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D.白银逐步成为市场上普遍流通的货币

4、《齐民要术·序》中说到: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此段话表明作者

A.提倡商品经济 B.要求贤者舍本逐末

C.认为工商并重 D.强调重农抑商

5、2010年山东淄博陈庄遗址出土一件青铜器,上有“丰般作文祖甲齐公尊彝”铭文(右图)。

(“丰”:

国名,“般”:

人名,“作”:

制作,“文祖甲”:

对先辈的尊称,“尊彝”:

泛指祭祀的礼器。

)这件青铜器及铭文可用于研究①西周分封制②当时的冶铸业③秦朝郡县制④隶书的特点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其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唯中瓦前最胜,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买早市者,复起开门。

无论四时皆然”。

材料中的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隋代B.唐代C.宋代D.明代

7、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

“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

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

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

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

下列有关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②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③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④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9、下列观点中,与其他三个观点明显不同的一个是

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B.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

10、下列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稀疏而微弱B.发展非常缓慢

C.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方向D.开始主导中国社会经济

11、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述,正确的是①自然经济的产物②曾在封建社会的早期起过一定积极作用③最终阻碍着中国近代技术和生产力的形成④是完全消极反动的政策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12、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到:

“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

”这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D.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3、《复兴之路·千年变局》中记载:

“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一位中国文人汪仲洋这样描述西方人:

“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

就连在广东抗敌前线的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

”这种荒谬认识的发生源于

A.重农抑商政策B.闭关锁国政策C.天朝上国思想D.君主专制统治

14、《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

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此的巨大木船,尽管历经沧桑依然保存完好。

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哪个国家

A.葡萄牙B.西班牙C.荷兰D.英国

15、有的学者认为,从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汇合之日起,全球化进程已经开始了。

他所说的“全球化进程已经

开始”主要指

A.世界历史从此开始B.世界开始

成为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C.欧洲与亚洲、美洲之间开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16、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

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D.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

17、“在1763—1871年的一个世纪中,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行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

”英国在整个世界中的“善行”主要是指

A.促进世界联系的进一步加强B.将工业文明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

C.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兴起D.为世界各地提供了廉价的商品

18、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B.工厂一家连着一家,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大街上电线杆林立,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

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19、(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

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下图。

下列现象与

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因果关系的是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政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C.工业革命的发展D.殖民主义扩张

20、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东南沿海许多以纺织为业的乡村,也受到很大冲击,已无棉可纺,无布可织。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中国

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商品经济渐趋衰落

C.民族纺织工业兴起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1、不断扩大商品的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这些工业品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对这段话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资产阶级致力于开拓商品市场B.资本主义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D.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原料的成本大大提高

22、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

“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

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

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

”这一材料说明了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D.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23、以下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分析说明,正确的是

①科研成果运用于生产,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是其重要条件②电的广泛使用是其显著成就③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形成垄断组织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4、下列史学家统计的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图(注:

图中①农民②城镇居民③工人),其中合乎史实的是()

25、有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③开发土地资源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6、毛泽东说:

“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毛

泽东如此高的评价这两个人主要是因为他们①为中国工业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②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③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杰出代表④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7、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的《中国商务报》报道:

“风气忽开,大为更变,商务则砖瓦丝茧,官事则邮政银行铁路,一时间景运更新,中国变动之机,从未有如此之速者。

从中可知①戊戌变法推动了经济发展 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入“短暂的春天”

A.①

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8、某学习小组以某一城市近现代的发展为研究课题来见证中国的复兴历程。

下面是其收集的相关材料,据此可判断这座城市是①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②较早的聚集了近代中国各种类型的企业③20世纪90年代成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A.南京B.广州C.上海D.厦门

29、1945年8月,8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

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现象。

永利公司经理李烛尘无奈地称:

“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

”出现这一现象的

主要原因是

A.官僚资本的重压B.外国资本的侵C.封建官府的排挤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30、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根本趋势和要求,这一发展过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多样性特征,19世纪中期,中国出现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种新的经济成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有

①沿海地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②农民手工业者破产进入劳动力市场

③外国在中国开办企业的刺激④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的诱导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1、某历史课外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同学们分别撰写了“铁路运输时代的到来”、“产业工人的贫困”、“世界市场的形成”、“落日余晖的晚清帝国”等论文。

该小组最合适的研究主题是()

A.近代清朝的兴衰B.工人运动的发展

C.交通工具的变革D.工业浪潮的冲击

32、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33、“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

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姻习俗发生变化原因的是

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B.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改变

C.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34、右图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其中迈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第一步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5、罗斯福实施新政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

其含义是

  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B.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

C.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D.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

36、罗斯福说:

“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

”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B.恢复工业生产C.调整农业政策D.实行以工代赈

37、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水利史上著名的“大坝时代”,1935年,科罗拉多河上高约223米的胡佛水坝宣告竣工,美国大规模兴修水利的直接目的在于

A.促进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B.促进农业发展以摆脱经济危机

C.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D.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38.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述了这样的情节:

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

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为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

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A.当时苏联国内物资极度匮乏B.当时正值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当时正值新经济政策时期

D.义务制劳动是保障苏联经历战争考验的重要手段

39.下图是反映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

你认为双方交谈涉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

A.提高农

业产量的途径  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C.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D.减少农业种植面积

40.《道德经》讲: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诚信”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B.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4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这表明他

A.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B.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充满失望和忧虑

C.赞赏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D.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42、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

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A.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C.优先发展重工业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

43、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这里“仍然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

A.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B.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C.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D.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

44、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一则广告中说:

“37万个股东把储蓄投资在通用电气公司,这是美国的典型,美国近乎每一个人民都是资本家。

”与该广告思想相一致的是

A.“混合经济”B.“经营者革命”C.“人民资本主义”D.建设“福利国家”

4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这表明

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

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

46、与斯大林的体制相比,戈尔巴乔夫改革内

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①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②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③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④允许个体经济存在⑤重点发展重工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②④⑤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学段模块考试

历史试题2013.5

第II卷(非选择题,共31分)

二、材料解析题:

(31分)

47、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农业文明,环顾世界,在所有的农业文明中,惟有中国文化发展得最细密、最精致、最富于情趣。

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农业文明可以与它匹敌。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6分)

 

材料二 :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

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

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

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

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2)根据材料,人类经历了怎样的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

影响文明转型的

最主要的两大因素是什么?

(6分)

 

(3)根据材料,分析归纳工业文明的形成具有怎样显著的特点?

(4分)

 

材料三 下列是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近代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4)概括说明材料三两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

(4分)

 

(5)假如你是民国时期的闽商,想投资创办企业哪段时期最有利?

为什么?

(6分)

 

(6)你投资的企业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到来,发展状况怎样?

作为中国近代的一位民族企业家你认为阻碍民族企业发展的障碍有哪些呢?

(5分)

 

座号

参考答案

1、DDBDA6、CBCBD11、CCBAB16、CBCCD

21、DCDBC26、ACCAD31、DCDBC36、DACDB

41、CBBCCA

47、

(1)基本特点:

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产业结构,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3分)

(2)过程:

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

(2分)

两大因素:

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2分)

(3)特点:

生产力迅速发展,伴随着对自然更大的征服和对落后农业国的征服,先进工业国家迅速积累财富;建立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政体。

(2分)

(4)图1:

产生时期;图2:

进一步发展时期(2分)

(5)一战期间(1分),

外因: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分)

内因:

(3分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

①辛亥革命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

③人民的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④“实业救国”思潮,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的推动

(6)日益衰退。

本国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