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13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88689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13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化学13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化学13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化学13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化学13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13单元测试.docx

《化学13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13单元测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13单元测试.docx

化学13单元测试

正定四中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综合竞赛试卷

八年级化学

(满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入答题卡内,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2.欲量取30ml稀盐酸,最好选用的量筒是()

A.10ml量筒B.10ml和20ml量筒C.50ml量筒D.100ml量筒

3、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的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4、吸烟有害健康。

在公共场所,非吸烟者会因少数吸烟者吸烟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A、分子很小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是可分的

5.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

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白玉为床,金作马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④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⑥D.①③⑥

6、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可以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C、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

7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细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

D.硫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8、空气污染指数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单一的数值形式,并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

下列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物质是()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可吸入颗粒D、二氧化氮

9、下列常用仪器中,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A、漏斗B、烧杯C、量筒D、试管

10、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时(1g以下用游码),两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左盘放11g砝码,游码在0.6g处,右盘加入食盐达到平衡,则实际称取的食盐质量是()

A、12.2gB、11.6gC、11gD、10.4g

11、下列反应既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B、高锰酸钾受热放出氧气

C、石蜡在空气中燃烧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1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A、水分子B、氢原子C、氧原子D、氢原子和氧原子

13.“神舟6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则NiFe2O4在该过程中是()

A.反应物B.生成物C.催化剂D.消毒剂

1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用醋B、冰水混合物C、冰红茶D、加碘盐

1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B.过滤

16、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交叉关系

并列关系

包含关系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17、小张同学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后发现所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5。

下列是小张同学的一些做法或想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将红磷改为木炭再重做实验

B、查看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C、实验中红磷的量可能不足,没有将瓶内的氧气消耗尽

D、反应后未能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18、用相关知识对下列现象或事实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B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不断地运动

C

氧气可供人呼吸,氢气可以燃烧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

D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19、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粗树干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细树枝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20、下列各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A、B、C、D、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填空题(共36分)

21、根据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⑴可燃物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

⑵从空气中可以分离制得氮气,说明空气中含有

⑶澄清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

⑷松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

2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括号内标明属于“化合反应”还是“分解反应”。

⑴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      )

⑵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⑶通电分解水               

⑷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⑸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      )

23、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还能任意弯曲的细铁丝,在新制的氧气中做“铁丝燃烧”的实验。

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

(写一种);经过改进后实验成功了,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或装少量水的原因是

24、现有①四氧化三铁,②空气,③铁粉,,④氯酸钾,⑤液态氧,⑥冰水,⑦氯化钾,⑧海水等物质,用序号填写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

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单质的

是。

25、右图为电解水的装置,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回答:

通电后两电极上均出现,并汇集到试管的上端。

C管中的气体可使说明是,D管中的气体能说明是。

C、D试管中气体体积之比是。

由此说明水是由元素和元素组成的(填“单质”或“化合物”)。

反应前发生改变的微粒是,生成的新微粒是,该化学反应中最小的微粒是。

26、有一种暗紫色固体A,加热后生成无色气体B,同时生成的另外两种固体分别为C、D。

将固体C、D分离后,把C加入一无色液体E中,也能迅速产生气体B,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请你推断A、B、C、D、E各是什么物质,写出它们的名称:

ABCDE

三、实验题(共24分)

27、下列仪器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

(1)写出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口部或内壁经过了磨砂处理的仪器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能用来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

(3)右图表示的是某同学用50mL量筒取一定体积液

体的操作。

请你仔细观察该图,判断量筒内液体的体积实

际是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5mL。

28、我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

(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

他们应该选择(填编号),

A.蜡烛B.红磷C.硫粉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下图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__(填编号)。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分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

(注:

集气瓶容积为100mL)

组别

1

2

3

4

5

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20

21

19

20

22

18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

(答出一条即可)。

29、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b;

(2)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4)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作用,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0、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

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②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九年级化学月考参考答案2009、10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C

C

B

A

D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B

A

B

A

C

A

D

C

二、填空题(共36分)

21、⑴氧气(O2)⑵氮气(N2)⑶二氧化碳(CO2)⑷水(H2O)或填“水蒸气”

22、②⑧;①⑥;③⑤

23、水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

24、答案合理即可

25、A、高锰酸钾B、氧气C、二氧化锰D、锰酸钾E、过氧化氢溶液

三、实验题(共24分)

30、

⑴a、酒精灯b、铁架台

加热

⑵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⑶A;D

⑷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部,若木条复燃则已集满。

⑸B;催化;过氧化氢水+氧气

问题①:

有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锰的用量越大,反应越快。

问题②:

每次用等量的二氧化锰,采用足量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实验。

观察收集等量气体时所消耗的时间。

问题③:

二氧化锰颗粒大小、环境温度等。

31.

(1)进行对比 

(2)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3)①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 ,②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4)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