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一模二模文言文分类汇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47700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10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高考一模二模文言文分类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北京高考一模二模文言文分类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北京高考一模二模文言文分类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北京高考一模二模文言文分类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北京高考一模二模文言文分类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高考一模二模文言文分类汇编.docx

《北京高考一模二模文言文分类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高考一模二模文言文分类汇编.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高考一模二模文言文分类汇编.docx

北京高考一模二模文言文分类汇编

目录

2015届各城区一模试题1

基础题1

文言文阅读4

诗歌鉴赏15

说明文阅读21

散文阅读40

作文57

2015届各城区一模试题参考答案62

基础题62

文言文阅读63

诗歌鉴赏72

说明文阅读74

散文阅读78

2015届各城区二模试题82

基础题82

文言文阅读84

诗歌鉴赏91

说明文阅读95

散文阅读108

作文120

2015届各城区二模试题参考答案123

基础题123

文言文阅读124

诗歌鉴赏129

说明文阅读131

散文阅读133

2015届各城区一模试题

文言文阅读

海淀区

2、本大题共11小题,共4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8~13题。

古今稗官野史不下数百千种,而《三国志》《西游记》《水浒传》,世称之为奇书,人人乐得而观之。

余窃有疑焉。

稗官为史之支流,善读稗官者可进于史;故其为书亦必善善恶恶,俾读者有所观感戒惧,而风俗人心庶以维持不坏也。

《西游》元虚荒渺,论者谓为谈道之书,所云意马心猿,金公木母,大抵心即是佛之旨,予弗敢知。

《三国》不尽合正史,而就中魏晋代禅,依样葫芦,天道循环,可为篡杀者鉴。

其他蜀与吴所以废兴存亡之故,亦具可发人深省,予何敢厚非。

至于《水浒》诲人以盗,久干例禁,乃言者津津夸其章法之奇,用笔之妙,且谓其摹写人物事故,即家常日用米盐琐屑,皆各穷神尽相,画工化工合为一手,从来稗官无有出其右者。

呜呼!

其未见《儒林外史》一书乎?

夫曰“外史”,原不自居正史之列也;曰“儒林”,迥异元虚荒渺之谈也。

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而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

篇中所载之人,不可枚举,而其人性情心术,一一活现纸上。

读之者无论是何人品,无不可取以自镜。

传云:

“善者,感发人之善心;恶者,惩创人之逸志。

”是书有焉。

甚矣!

有《水浒》之笔之才,而非若《水浒》之致为风俗人心之害也。

则与其读《水浒》,无宁读《儒林外史》。

世有善读稗官者,当不河汉予言也夫!

乾隆元年春二月,闲斋老人序。

(取材于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有删改)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俾读者有所观感戒惧俾:

使

B.而风俗人心庶以维持不坏也庶:

希望

C.可为篡杀者鉴鉴:

铜镜

D.久干例禁干:

触犯

9.根据文章内容,并借助下面“善”字的义项,解释加点的词语。

(3分)

义项

解释词语

善:

①美好。

②友好。

③喜好。

④擅长。

⑤容易。

⑥赞许。

(1)故其为书亦必善善恶恶善善:

(2)善者,感发人之善心善心:

(3)世有善读稗官者善读:

10.文中画线词语“穷神尽相”“不可枚举”,分别写出了《水浒》和《儒林外史》的什么特点?

请结合语境加以解释。

(4分)

(1)穷神尽相:

(2)不可枚举: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作者由衷地称赞《水浒》章法奇巧,用笔精妙,穷神尽相,实乃野史小说之冠。

B.《儒林外史》刻画了众多性情心术各异的鲜活形象,读者都可以从人物身上照见自己。

C.文中将《儒林外史》与其他奇书进行比较,以突出《儒林外史》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D.《儒林外史》塑造了心艳功名、痴迷富贵的一类人,中举发疯的范进就是其中的一个。

12.作者认为“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

自古以来,我国不乏这样的高士,其中有不慕富贵,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帝乡不可期”(《归去来兮辞》)来表明心志的陶渊明,有傲视权贵,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来张扬个性的李白。

(3分)

13.作者认为“《西游》元虚荒渺”,“《三国》不尽合正史”,“《水浒》诲人以盗”,请从中任选作者对某一作品的评价,结合你的阅读积累,谈谈自己的看法。

(6分)

14.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

余尝为诸子弟言士生于世可以百为惟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状余曰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

士之处世,或出或处,或刚或柔,未易以一节尽其蕴,然率以是观之。

(取材于黄庭坚《书嵇叔夜诗与侄榎》)

 

西城区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东平宪王刘苍,建武十五年封东平公,十七年进爵为王。

苍少好经书,有智思,显宗甚爱重之。

是时中兴三十余年,四方无虞,苍以天下化平,宜修礼乐,乃与公卿共议定南北郊冠冕、车服制度及光武庙登歌、八佾舞数,语在《礼乐》《舆服志》。

 

四年春,车驾近出,观览城第,寻闻当遂校猎河内,苍即上书谏曰:

“臣闻时令,盛春农事,不聚众兴功。

动不以礼,非所以示四方也。

”帝览奏,即还宫。

 

苍在朝数载,多所隆益,而自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重,意不自安。

上疏归职,帝不听.。

其后数陈乞,辞甚恳切。

五年,乃许还国。

 

肃宗即位,尊重恩礼逾于前世,诸王莫与为比。

后帝欲为原陵起县邑,苍闻之,遽上疏谏,帝从而止。

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辄驿使咨问。

苍悉心以对,皆见纳用。

 

六年冬,苍上疏求朝。

帝以苍冒涉寒露,遣谒者赐貂裘,使大鸿胪窦固持节郊迎。

帝乃亲自循行邸第,豫设帷床。

苍以受恩过礼,上疏辞曰:

“臣闻卑高列序,上下以理。

陛下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中宫注亲拜,事过典故,臣惶怖战栗,诚不自安。

此非所以示群下、安臣子也。

”帝省奏叹息,愈褒贵焉。

苍还国,疾病,帝驰遣名医,使者冠盖不绝于道。

明年正月薨。

元和三年,幸东平宫,帝追感念苍,谓其诸子曰:

“思其人,至其乡;其处在,其人亡。

”因泣下沾襟。

初,苍归国,骠骑时吏丁牧、周栩以苍敬贤下士,不忍去之,遂为王家大夫,数十年事祖及孙。

帝闻,皆引见于前,既愍其淹滞,且欲扬苍德美,即皆擢拜议郎。

 

论曰:

孔子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若东平宪王,可谓好礼者也。

若其辞至戚去母后岂欲苟立名行而忘亲遗义哉盖位疑则隙生累近则丧大斯盖明哲之所为叹息呜呼远隙以全忠释累以成孝夫岂宪王之志哉!

 

(取材于《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注】中宫:

皇后居住之处,借指皇后。

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5分) 

若其辞至戚去母后岂欲苟立名行而忘亲遗义哉盖位疑则隙生累近则丧大斯盖明哲之所为叹息呜呼远隙以全忠释累以成孝夫岂宪王之志哉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苍以天下化平                  以:

认为。

 

B.寻闻当遂校猎河内              寻:

不久。

C.上疏归职,帝不听              听:

允许。

D.帝省奏叹息,愈褒贵焉          省:

反省。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动不以礼,非所以示四方也

不依据礼法而采取的行动,不是用来昭示四方的做法

B.尊重恩礼逾于前世,诸王莫与为比 

(肃宗)尊奉恩礼超过前代,历代帝王中没有人能够与他相比

C.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辄驿使咨问 

从这以后,朝廷每有疑而难决的政事,总派人(前往)征求(刘苍的)意见 

D.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皇后亲自(向臣)行拜礼,(臣所接受的)礼遇超越了常例的规定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刘苍作为皇亲被封王,但其影响大、有声望靠的是自身才智。

 

B.刘苍多次向帝王提意见,非但没有触怒帝王,反而很受器重。

C.刘苍经历艰辛朝见君王,肃宗到郊外迎接以示对刘苍的尊重。

D.丁、周二位辅佐刘家几代人的事实,侧面显示出刘苍的魅力。

12.文中说:

“若东平宪王,可谓好礼者也。

”结合文意,概括东平宪王的“好礼”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说明。

(6分)

东城区

二、本大题共8小题,共3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5题。

(一)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

翼而飞,毛而走,呿①而言,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间,饮啄以活,饮之时义远矣哉!

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②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

华佗《食论》:

“苦茶久食,益意思。

”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晋中兴书》:

“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常欲诣纳。

纳兄子俶怪纳无所备,不敢问之,乃私蓄十数人馔。

安既至,所设唯茶果而已。

俶遂陈盛馔,珍羞必具。

及安去,纳杖俶四十,云:

‘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

’”

(取材于唐·陆羽《茶经》)

链接材料:

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

冲淡闲洁,韵高致静。

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

                                                  (取材于宋·赵佶《大观茶论》)

【注】①呿(qū):

张口。

②蠲(juān):

驱出、祛除。

(二)

酒之作,尚矣。

仪狄作酒醪①,杜康秫酒,岂以善酿得名?

盖抑始于此耶。

酒味甘、辛,大热,有毒。

虽可忘忧,然能作疾,所谓腐肠烂胃、溃髓蒸筋。

而刘词《养生论》:

酒所以醉人者,麴糵②之气故尔。

麴糵气消,皆化为水。

昔先王言:

天之命民作酒,惟祀而已。

后世以酒为浆,不醉反耻,岂知百药之长,黄帝所以治疾耶!

大率晋人嗜酒。

嵇、阮之徒,尤不可一日无此。

要之,酣放自肆,托于麴糵以逃世网,未必真得酒中趣尔。

古之所谓得全于酒者,正不如此。

是知狂药自有妙理,岂特浇其礌磈③者耶!

大哉,酒之于世也!

礼天地,事鬼神。

上至缙绅,下逮闾里,诗人墨客,渔夫樵妇,无一可以缺此。

投闲自放、攘襟露腹,便然酣卧于江湖之上。

嗜者至于濡首败性,失理伤生,往往屏爵弃卮,终身不复知其味者,酒复何过邪?

平居无事,污樽④斗酒,发狂荡之思,助江山之兴,亦未足以知麴糵之力、稻米之功。

至于流离放逐,秋声暮雨,御魑魅于烟岚,转炎荒为净土,酒之功力,其近于道耶!

善乎,酒之移人也!

惨舒阴阳,平治险阻,刚愎者薫然而慈仁,濡弱者感慨而激烈。

与酒游者,死生惊惧交于前而不知,其视穷泰违顺,特戏事尔。

(取材于宋·朱肱《酒经》)

【注】①醪(láo):

浊酒。

②麴糵(qū niè):

酒曲,酿酒用的发酵剂。

③礌磈(lěikuǐ):

此指心中块垒或不平之气。

④污樽:

凿地以代酒器。

8.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伐而掇之B.岂以善酿得名

翼而飞善乎,酒之移人也

 C.酒所以醉人者D.岂特浇其礌磈者耶

 黄帝所以治疾耶特戏事尔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苦茶久食,益意思

长期饮用苦茶,有助于提高思考的能力

 B.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

你既然不能发扬我的品行,为什么还要浪费我平时的积蓄呢

 C.后世以酒为浆,不醉反耻

后世的人们把酒当作“浆”来饮用,不喝醉反而感到羞耻

 D.托于麴糵以逃世网,未必真得酒中趣尔

借酒逃避现实的束缚,未必真能体会到到酒中的意趣

10.古代的文人雅士常常既爱酒,又爱茶。

下列诗句没有表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分)

A.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

    

B.俗人多泛酒, 谁解助茶香。

 C.看风小榼三升酒,寒食深炉一碗茶。

    

D.泛酒煎茶俱惬当,满前腊雪化春风。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认为浆、酒、茶这三种不同性质的饮品,对人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B.饮茶需要冲淡平和的心境,在惊惧慌张、手足无措的时候是不能饮茶的。

 C.“茶”字有三种写法,每种写法都表现出了“茶”作为植物的本质属性。

 D.人类酿酒的历史非常久远,仪狄、杜康被认为是酿酒的鼻祖,名闻天下。

 E.有些人因过量饮酒而导致失去理智、伤害身体,这并不是酒本身的过错。

  

12.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

楚会诸侯鲁赵俱献酒于楚王鲁酒薄而赵酒厚楚之主酒吏求酒于赵赵不与吏怒乃以赵厚酒易鲁薄酒奏之楚王以赵酒薄故围邯郸。

                

   (取材于《淮南子》)

13.在下文方格中填写与酒有关的语句。

(任选四处)(4分)

  有人说,如果能从古典文学中榨出两种液体,一种是泪,一种就是酒。

酒可以“助江山之兴”,也可以宣泄情绪。

苏轼①□□□□(《赤壁赋》),与友泛舟赤壁;范仲淹②□□□□(《苏幕遮(碧云天)》),难解思乡之苦;而陶渊明则③□□□□□□(《归去来兮辞》),自得田园之乐。

酒是诗的催化剂。

无论是畅叙幽情的④□□□□(《兰亭集序》),还是热闹酒宴上的⑤□□□□(《醉翁亭记》),即使是闺房中的⑥□□□□□□(《声声慢(寻寻觅觅)》),都可以催生感人至深的诗词美文。

14.根据文

(一)(含链接材料),概括“茶”有哪些功用。

(4分)

 

15.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已经超过了4000年。

现今社会,各种口味、各种功能的饮料层出不穷;但是,茶,仍然是很多人钟爱的饮品。

请用一个词表达茶留给你的印象或感受,并结合阅读积累或生活实际对这种印象或感受进行解说。

(6分)

 

朝阳区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答崔立之书①

斯立足下:

仆见险不能止,动不得时,至于颠顿狼狈,失其所操持,困不知变,以至辱于再三,君子小人之所悯笑,天下之所背而驰者也。

 

仆始年十六七时,未知人事,读圣人之书,以为人之仕者,皆为人耳,非有利乎己也。

及年二十时,苦家贫,衣食不足,谋于.所亲,然后知仕之不唯为人耳。

及来京师,见有举进士者,人多贵之。

仆诚乐之,就求其术。

或出礼部所试赋、诗、策等以相示,仆以为可无学而能,因诣州县求举。

有司者好恶出于其心,四举而后有成,亦未即得仕。

闻吏部有以博学宏辞选者,人尤谓之.才,且得美仕。

就求其术,或出所试文章,亦礼部之类。

私怪其故,然犹乐其名,因又诣州府求举。

凡二试于吏部,一既得之,而又黜于中书。

虽不得仕,人或谓之能焉。

退取所试读之,乃类于俳优者之辞,颜忸怩而心不宁者数月。

既已为之,则欲有所成就。

因复求举,亦无幸焉。

 

夫所谓博学者,岂今之所谓者乎?

夫所谓宏辞者,岂今之所谓者乎?

诚使古之豪杰之士若屈原、孟轲、司马迁、相如、扬雄之徒,进于是选,必知其怀惭,乃不自进而已耳。

设使与夫今之善进取者竞于蒙昧之中,仆必知其辱焉。

然彼五子者,且使生于今之世,其道虽不显于天下,其自负何如哉!

肯与夫斗筲小人决得失于一夫之目,而为之忧乐哉!

故凡仆之汲汲于进者,其小得,盖欲以具裘葛,养穷孤;其大得,盖欲以同吾之所乐于人耳。

其他可否,自计已熟,诚不待人而后知。

今足下乃复比之献玉者,以为必俟工人之剖,然后见知于.

天下,虽两刖足不为病。

诚足下相勉之意厚也,然仕进者岂舍此而无门哉?

足下谓我必待是而后进者,尤非相悉之辞也。

仆之玉固未尝献,而足固未尝刖,足下无为为我戚戚也。

 

方今天下风俗尚有未及于古者,边境尚有被甲执兵者,主上不得怡,而宰相以为忧。

仆虽不贤,亦且潜究其得失,致之乎吾相,荐之乎吾君,上希卿大夫之位,下犹取一障而乘之。

若都不可得犹将耕于宽闲之野钓于寂寞之滨求国家之遗事考贤人哲士之终始作唐之一经垂之于无穷诛奸谀于既死发潜德之幽光二者将必有一可。

士固信于知己,微足下无以发吾之狂言。

愈再拜。

 

(取材于韩愈《答崔立之书》)

注释:

①本文写于贞元十一年夏,韩愈三次上书宰相不遇,离京东归时。

崔立之,字斯立。

9.用斜线( / )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见有举进士者,人多贵之              贵:

看重

B.而又黜于中书                        黜:

降职

C.尤非相悉之辞也                      悉:

了解

D.主上不得怡 怡:

快乐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衣食不足,谋于所亲③人尤谓之才

 ②然后见知于天下                ④以为必俟工人之剖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1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困不知变,以至辱于再三

身处困厄而不懂变通,以至于多次参加考试均失败受辱

B.有司者好恶出于其心 

主持考试的官员重在考查应考者人品的好坏

C.肯与夫斗筲小人决得失于一夫之目 

怎么肯和才识短浅的小人在庸夫俗子面前一争高低

D.足下无为为我戚戚也

您不必为我过于忧伤

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韩愈在十六七岁时,认为做官就是为他人谋福利,到二十岁之后,认为做官不仅仅是为他人,这与他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有关。

 

B.韩愈两次参加博学宏辞科的选拔求官都失败后,心中郁闷不平,认为博学宏辞科考试中的应试文章就像歌舞滑稽戏艺人的语言。

 

C.崔立之在来信中将韩愈比作献玉者,认为他的璞玉必须经过加工磨砺,才能扬名天下,即使过程中多次遭遇挫折也应毫不动摇。

 

D.韩愈自信,潜心研究总结自己人生经验中的得失,就能被当权者举荐任用,上可以得到卿大夫的职位,下也可以做个地方官员。

 

14.孟子提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韩愈在《答崔立之书》中也多次表达了类似的想法,请选取其中的一处简要概括和评价。

(6分)

石景山区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共20分。

介夫传

【明】沈周

介夫者,姓疏名介。

介为人茂躯干,濯秀可爱,有介然于世者。

其先居赵魏之郊,从树艺以生,子孙甚衍盛,至介始徙宋。

久之,由司城子罕以见宋王,王曰:

“若寓宋之土地,几世于兹矣,请明告我。

”对曰:

“介窃居王土,覃及雨露,欣荣不已,敢不结束..

以进,修敬于地主以投知也。

臣虽一介之微,然可以御馑可以资俭可以补民生王能味臣言享臣用则臣不为无利于宋利苟无足用味无足享臣请退而从鲁之仲尼取曲肱之乐亦素愿也。

”王曰:

“聚蔬之材,寡人何敢失之?

”遂命从事于阳门,兼修俎豆事,日与王祝,有宴必偕。

王曰:

“舍卿不足为食,犹不得其酱不食。

”乃以介酱呼之。

介闻之,辍食而发叹。

王曰:

“食以忘忧,奚以叹为?

”曰:

“酱,醢也,子路尝醢矣。

自顾菲薄,曷足当王之嗜爱。

且八珍在前,九鼎在侧,甘脆之入其口滋焉,一旦厌饫及夫菲薄,则容无所矣!

是故叹发于不得已也。

然君子之腹虚以容,小人之心足以肆,愿王以君子广大之腹,毋芥蒂于小人之心,斯得永持厥终之道。

”王善其言,居常服绿,因赐紫茸裘以旌之。

及卒,子罕哭之哀。

时晋有事于宋,觇其爱士,返兵却功,宋获以全。

君子悟酱为将,虽其死而尚使宋人不绝噍食。

宋人德介谋,貌而祀之。

其后介子推又从晋,晋以其先人之闻纳之。

公子重耳出奔,推从焉。

适曹绝食,推将割股肉芼羹以进。

公子止曰:

“亡人之在远也,以有先生为御,犹有旨蓄而弗知其冬也。

今先生轸念亡人之口腹,伤己以饱人,亡人弗以为饱,愿先生自爱,毋易体肤也。

”推卒割之。

后公子归伯第,赏有功而不及推。

推之客歌于宫门曰:

“茅之拔兮,茹亦及之;吐其茹兮,忘往之饥。

”王悔,追赏推。

推逃于绵上山,曰:

“我非买菜而求益者也。

”誓不出。

王筮而求之,得鼎,曰:

“烹饪之象,且傅说以调,伊尹以烹,我将获贤者之辅。

”遂火其山以胁之出,推就焚而死。

 

人谓其介有跨灶风。

为说者曰:

介在宋则宋利,推在晋则晋利,譬之食于蔬,可以化壅通积,养胃以滋人,于人不可以少。

君子于是乎采录其父子焉。

13.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5分) 

然 可 以 御 馑 可 以 资 俭 可 以 补 民 生 王 能 味 臣 言 享 臣 用 则 臣不 为 无 利 于 宋 利 苟 无 足 用 味 无 足 享 臣 请 退 而 从 鲁 之 仲 尼 取 曲 肱 之 乐 亦 素 愿 也

1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敢不结束以进          结束:

完成

B.一旦厌饫及夫菲薄      厌:

吃饱

C.貌而祀之              貌:

画像

D.推从焉 焉:

15.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介窃居王土,覃及雨露:

我私自迁居到您的国家,且深受您的恩泽

B.小人之心足以肆:

见识短浅的人求足而放纵

C.时晋有事于宋:

当时晋国有事向宋国求助 

D.犹有旨蓄而弗知其冬也:

就像贮存有美食就不怕寒冬了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介夫擅长农事,且通晓治国之道,因此被委任参与行政及祭祀事宜。

B.介夫劝诫宋王保持君子之心,以保国运,因此获赐象征更尊贵地位的紫衣。

 

C.由于受到占卜启示,重耳幡然悔悟,决定追赏介子推,于是下令放火烧山。

 

D.文章叙事与蔬菜巧妙勾连,借蔬菜评人喻理,角度独特,耐人寻味。

17.文章结尾说“人谓其介有跨灶风”,意指介子推胜过了其父介夫。

对此你是否认同?

请联系文中相关内容阐明理由。

(6分)

丰台区

二、本大题共8小题,共42分。

(一)阅读选文一和选文二,完成18-24题。

(26分)

【选文一】

狱中家书

文天祥

父少保、枢密使、都督、信国公批付男陞子:

汝祖革斋先生①以诗礼起门户,吾与汝生父及汝叔同产三人。

前辈于:

“兄弟其初,一

人之身也。

”吾与汝生父俱以科第通显,汝叔亦致簪缨。

使家门无虞,骨肉相保,皆奉先人遗体,以终于牖下,人生之常也。

不并宋遭阳九②,庙社沦亡。

吾以备位将相,义不得不殉

国;汝生父与汝叔姑全身以全宗祀。

惟忠惟孝,各行其志矣。

吾二子,长道生,次佛生。

佛生失之于乱离,寺闻已矣。

道生汝兄也,以病没于惠之郡治,汝所见也。

呜呼,痛哉!

吾在潮阳闻道生之祸,哭于庭,复哭于庙,即作家书报汝生父,以汝为吾嗣。

兄弟之子曰犹子,吾子必汝,义之所出,心之所安,祖宗之所享,鬼神之所依也。

及吾陷败,居北营中,汝生父书自惠阳来,曰:

“陞子宜为嗣,谨奉潮阳之命。

”及来广州为死别,复申斯言。

传于:

不孝,“无后为大。

”吾虽孤孑于世,然吾革斋之子,汝革斋之孙,吾得汝为嗣,不为无后矣。

吾委身社稷,而复逭不孝之责,赖有此耳。

汝性质闿爽,志气不暴,必能以学问世吾家。

吾为汝父,不得面日训汝诲汝,汝于“六经”,其专治《春秋》,观圣人笔削褒贬、轻重内外,而得其说,以为立身行己之本。

识圣人之志,则能继吾志矣。

吾网中之人,引决无路,今不知死何日耳。

《礼》:

“狐死正邱首。

”吾虽死万里之外,岂顷刻而忘南向哉!

吾一念已注于汝,死有神明,厥惟汝歆。

仁人之事亲也,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汝念之哉!

岁辛巳元日书于燕狱中。

(取材于巴蜀书社《文天祥诗文选译》)

【注】①革斋先生:

文天祥父文仪,字士表,号革斋先生。

②阳九:

指厄运。

1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汝叔亦致簪缨致:

获得

B.使家门无虞.虞:

预料

C.其专治《春秋》治:

研究

D.则能继吾志矣则:

1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皆奉先人遗体以终于牖下,人生之常也。

——都爱惜先人留给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