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353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导学案.docx

《届高考历史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导学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导学案.docx

届高考历史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导学案

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命题规律】一般考查选择题,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2015年江苏高考考查了分封制和秦朝疆域的有关史料。

【命题趋势】2017年高考仍将重点考查选择题,要求不会太高;从考查角度上看,一是理解和比较分封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度、御史大夫等基本概念;二是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三是中西方政治、法律制度的简单比较。

 

【考点过关】

考点一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基础梳理】

1.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1)背景: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周朝,史称西周。

(2)分封制与宗法制

分封制

目的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内容

(1)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      、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诸侯对周天子要朝觐述职并提供军赋、力役等,但在自己封国内享有       ,具有相当强的地方独立性;

(3)层层分封

作用

西周前期: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政治秩序的稳定;

西周后期:

一些诸侯国日益强大,不断兼并小国,逐渐削弱了周天子的权威

宗法制

概念

政治学意义上的宗法制指按照       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内容

特点

(1)核心:

        ——各级贵族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政治权力;

(2)大宗、小宗之别:

天子即天下之大宗,诸侯即一国之大宗,同姓诸侯相当于天子之小宗,由此,因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             的宗法贵族等级结构

作用

及影

西周时有利于保证贵族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和             ;此后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直至今日,其内涵仍体现在我们很多的        中

  

2.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位世袭制、     和     紧密配合构成政治制度的主体,以宗法制为核心,以分封制为治理地方的基本方式,周王既是天下的    ,也是最高    。

(2)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实质属于地方分权、贵族政治体制。

【要点突破】如何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在联系?

如何认识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家国同构

西周的分封制是以宗法制原则来实施的,受封者都是宗法贵族,故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地方政治制度上的具体表现,据此可以把西周国家制度通称为“宗法贵族分封制”,在此体制下,周天子既是天下的大宗,也是国家最高政治领袖。

2.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宗法制是氏族制度在进入国家阶段以后的残余。

由于古代中国国家的早熟,血缘关系对社会的影响一直较大。

到春秋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复杂化,严格意义的宗法制逐渐难以继续维持,至战国最终瓦解。

但宗法观念仍然在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故梁启超曾说:

“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

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其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也。

(1)政治上:

①秦以后的大多数封建王朝以嫡长子继承制原则来确定皇位接班人;②历代王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利用宗族关系维护其对基层的统治,封建宗法家族制建立了以家族为范围的族权统治,并与政权上的专制主义相呼应。

政权、族权、神权的结合是封建统治的常态。

(2)思想文化上:

宗法观念对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儒家强调“孝为百善先”,这里既包含深刻的政治内涵,也是对宗法社会的一种直接反映。

(3)社会生活上:

我国的宗族血缘观念历来非常严重,“亲亲”的传统一直延续到当今中国社会,日常生活中的尊宗敬祖、祭祖扫墓等无不与宗法观念相关。

就积极方面来说,重视家庭,尊老爱幼等观念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但家庭本位、重男轻女、重人情等观念则与现代社会发展格格不入。

【典题演示1】 (2015·江苏卷)《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

“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解答指导】

审题干

有效信息:

据材料“贵族”“诸侯”等信息推断为西周时期;

题干内容:

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

辨选项

材料通过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体现了贵族的等级结构,这与西周时期通过把分封制和宗法制及礼乐制度结合在一起,形成贵族内部森严的宗法等级结构的政治状况是一致的,A项符合材料信息

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及郡国并行制,B、C、D三项错误;误选原因在于片面误读材料或概念不清

定答案

[概念辨析]封建及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在今天一般指封建社会的基本社会制度,而在古代汉语“封建”的原意是“封邦建土”的意思,一般用来指分封制,和秦汉以来的“郡县制”相对应。

这与我们今天常用的“封建社会”的“封建”有很大的不同。

[方法指导]图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点二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基础梳理】

统一

(1)    以后,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公元    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中央

集权

制度

形成

皇帝制度

嬴政以“皇帝”为尊号,自称“始皇帝”。

皇帝制的基本特征有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其核心是   

中央:

三公九卿制

(1)三公:

丞相是皇帝最高助手,    负责监察百官,太尉主管军务;

(2)朝议:

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事,提供皇帝裁决的依据。

这种方式有利于减少君主专制下的     ,但时常遭皇帝破坏

地方:

郡县制

(1)内容:

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   直接任命;

(2)作用: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      的控制,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主要环节

影响

奠定了中国古代            的基本格局

  

【要点突破】秦朝政治体制的创新及影响

1.新体制的主要内容:

皇帝制度、中央三公九卿制度及郡县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紧密结合。

2.皇帝制度:

在“家天下”传统上建立的皇帝制是秦始皇最主要的制度创新,从制度层面强化了君主专制。

其特征有皇权至上、皇帝至尊、皇位世袭,核心是皇权至上。

3.中央官制的特点:

以皇权为中心、分工严密,各司其职;决策机制还未达到明清绝对君主专制的程度,朝议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但无法改变君主专制的本质。

4.郡县制的主要特点:

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是中央集权体制形成的主要环节之一。

5.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和作用

(1)政治体制: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与完善。

(2)民族国家:

是国家统一的保障,推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3)经济:

有利于封建农耕经济的发展。

(4)局限性:

在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央集权的加强往往与

君主专制强化紧密结合在一起,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加重人民负担,促使阶级矛盾激化。

地方无权亦抑制了其主动性、创造性。

【典题演示2】 (2015·海南卷)《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宗法制

【解答指导】

审题干

时间:

秦朝;

有效信息:

“罢侯置守”

辨选项

“罢侯置守”指的是罢去分封制的“诸侯”,改行郡县制的“郡守”,因此材料是指秦朝实行郡县制,A项正确,B项错误

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井田制、宗法制,C、D两项错误

定答案

[易错易混]

(1)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郡”“县”;秦朝建立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

(2)郡县制下,地方长官尽由皇帝和中央任免,彻底废除了官员世袭制,故郡县制的确立实质上是否定了分封制,这也是古代中国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主要标志和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主要环节。

[思维提升]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世袭到中央行政官员任命的变化,这是历史的进步,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对以后的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概念辨析]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1)专制主义:

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决策方式。

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2)中央集权:

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前者基本矛盾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总的趋势是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后者基本矛盾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总的趋势是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

 

【考点过关答案】

高考总复习南方凤凰台一轮复习导学案

历史详解详析

政治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基础梳理答案】

一、1.

(2)王族或子弟 世袭统治权 血缘宗族关系 嫡长子继承制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日常生活和观念 2.

(1)宗法制 分封制 大宗 政治领袖

二、1.商鞅变法 前221 2.皇权至上 御史大夫 决策失误 皇帝 直接有效 两千多年政治制度

【典题演示答案】

【典题演示1】 A

【典题演示2】 A

 

【随堂验收】

一、单项选择题

考向一: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1.(2015·苏北三市三模)《孟子·告子》曰: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奖赏),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贪官)在位,则有让(责罚)。

”这说明(  )

A.中央集权已经确立B.周王权威至高无上

C.奖赏诸侯以地为据D.考察监督维护分封

2.(2015·南通一模)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这一论述说明西周时期(  )

A.宗法制度开始遭到破坏

B.分封制度以宗法关系为基础

C.分封制度凸显中央集权

D.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3.(2015·苏锡常镇一模)孝悌从孔子起一直被名儒大德列为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作为伦理规范广泛流传,主要源于古代中国(  )

A.“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抱负

B.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关系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念

D.儒家“性本善”的伦理观念

考向二: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4.(2015·泰州二模)《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丞相绾等言: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丞相王绾及群臣的建议纯粹出于守旧情绪

B.“地远”论实际上是一种现实困境

C.朝议能避免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

D.丞相权力大,左右着皇帝决策

5.(2015·金陵中学)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

“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制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帝国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