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28天规划练习化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148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5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寒假28天规划练习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寒假28天规划练习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寒假28天规划练习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寒假28天规划练习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寒假28天规划练习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寒假28天规划练习化学.docx

《寒假28天规划练习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假28天规划练习化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寒假28天规划练习化学.docx

寒假28天规划练习化学

寒假28天规划练习——化学

爱智康中考研究中心刘熹老师

我们都知道寒假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最佳学习时间,还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不怕同学是学霸,就怕学霸过寒假!

对于初三毕业班学生来说,这个寒假尤为珍贵,怎样抓住这个超车时机,合理的学习规划必然是很重要的。

对于化学来说,可能还有一大部分没有学完,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抓住初三寒假的学习时间,下边就是我们为大家准备的寒假28天练习题,供大家参考学习。

1.关于空气与呼出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着玻璃哈气,玻璃上有小水珠,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较高

B.对着蜡烛吹气,蜡烛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主要是二氧化碳

C.酥脆的饼干敞开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软,说明空气中有较多的氧气

D.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较高,呼出气体中不含氧气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2.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见如图)。

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D.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

3.右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

关于电解水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理论上得到氧分子和氢分子的个数比为2:

1

B.理论上若得到8mL的氧气,可同时得到1mL氢气

C.理论上若得到4g氢气,可同时得到32g氧气

D.该反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4.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科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具体表述为: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如图是四个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相应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提示:

石灰水与稀盐酸混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天平称量过程图略。

A.酒精和水混合前后质量没有变化,所以这个实验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石灰石与稀盐酸混合会产生化学反应,所以这个实验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石灰石与稀盐酸混合气泡产生,气球胀大,但因浮力作用,反应后天平示数可能偏小

5.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A的容积为350mL,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K1、K2均已关闭。

实验一: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中预先放入30mL的水,B中盛有水。

用凸透镜引燃燃烧匙中的白磷,待冷却后打开K2。

实验二:

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A中盛有二氧化碳,分液漏斗中盛放氢氧化钠浓溶液,B中盛放稀盐酸。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的实验操作是:

打开K1,待液体流下,关闭K1;一段时间后,打开K2。

关于以上实验有下列说法:

①在实验一中,若白磷的用量不足,则流入集气瓶中的水会大于64mL;

②在实验一中,集气瓶内预先放入30mL的水,可吸收反应生成的白烟,还能快速降低瓶内温度;

③在实验二中,证明CO2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证据是:

B中的液体流入A中,且反应生成气体;

④在实验二中,若把B中稀盐酸换成稀硫酸,也达到实验目的;

⑤在实验二中,若把B中稀盐酸换成CaCl2溶液,则证明CO2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证据是:

B中液体流入A中,且变浑浊;

⑥在实验二中,若B中稀盐酸换成Ca(OH)2溶液,可观察到与⑤中一样的现象,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为()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⑥

6.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下列设计方案探究目的不能实现的是()

A.甲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

B.甲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C.乙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与氧气是否有关

D.乙中①②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与氧气和水等物质是否有关

7.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和实验③说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

B.实验②和实验③说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

C.实验①和实验②说明白磷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D.实验③和实验④说明白磷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8.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②溶液中溶质可以有多种,但溶剂只有一种;

③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

④碱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一定是碱溶液;

⑤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⑥溶液一定均一、稳定,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⑦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2B.3C.4D.5

9.t1∘C时,烧杯A中装有R物质的饱和溶液,进行某些操作后,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1)以上四种溶液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

装置C和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CD(填>,<,=,⩾,⩽)。

(2)R和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则N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

(3)现有同时含R,N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从该溶液中快速提取较纯净的R物质,应采取的主要方法是。

10.

(1)下列是与水有关的几个描述,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完整:

①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是(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②  (填物质名称)具有吸附性,可用于水的净化;

③电解H2O时,与直流电源的(选填“正”或“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得到H2。

(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t3℃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2℃(选填“甲”、“乙”或“丙”)变为不饱和溶液。

③t1℃时,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11.下图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甲相似

1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乙、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乙>甲>丙

C.t4℃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需加水质量最多的是甲

D.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13.现有Ca(OH)2、CaCO3和一些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组成的混合物共15g,取某浓度的稀盐酸,逐滴滴加到混合物中,充分反应,测得稀盐酸的质量与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生成CO2的质量是g;

(2)计算混合物中CaCO3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3)所取稀盐酸的浓度是,欲配制100g该浓度的稀盐酸,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g。

14.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日益受到人们关注。

下列各组气体中,既属于空气污染物指数的暂定项目又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的是()

A.臭氧B.二氧化碳C.二氧化氮D.一氧化碳

15.下列实验中的做法错误的是()

A.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用足量的红磷

B.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前,在集气瓶内铺一层细沙

C.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

D.蒸发操作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16.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②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③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④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⑤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

17.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甲同学认为若Ⅱ装置中装有水,可用于制取并收集氧气,请写出K1、K2的开关顺序。

(2)乙同学认为可以利用Ⅰ、Ⅲ装置难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若广口瓶B中盛放二氧化碳,A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盛放稀盐酸,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他的操作为,最终他看到了Ⅲ中稀盐酸倒流入Ⅰ中有气泡产生。

(3)丁同学认为将Ⅲ的烧杯换成量筒,Ⅱ中的广口瓶装满水,则可以利用Ⅰ、Ⅱ、Ⅲ装置测定氢氧化钠样品中含碳酸钠杂质的质量分数,丁同学测定方法利用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可行,并简述理由。

18.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19.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20.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

①;②。

(2)实验室用一种纯净物来制备氧气,则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填字母,下同);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若想制得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用这种方法收集氧气时,气体验满的方法为;若收集的氧气不能使细铁丝燃烧,则不可能是制备过程中下列原因的。

A.装置漏气

B.导管没有伸到集气瓶底部

C.收集气体的时间太短

D.没有充分预热

(3)实验室常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若要控制反应速率,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若用图2装置干燥制得的二氧化碳(瓶内为浓硫酸,可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则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若用图2装置检验二氧化碳,则瓶内试剂为。

21.下列有关浓硫酸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稀释浓硫酸

取少量浓硫酸放入烧杯中,缓慢倒入水,并用玻璃棒搅拌

证明腐蚀性

取少量浓硫酸,滴在纸张或木片上

证明吸水性

取少量浓硫酸,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除氢气中的水分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并用向上排气法收集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

22.已知氢氧化化锂(LiOH)可溶于水,其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

下列对氢氧化锂的化学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B.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C.能与稀硫酸反应

D.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3.下列各组溶液混合,能发生化学反应,并且一定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CuSO4,NaOH,NaCl

B.NaCl,KCl,KNO3

C.NaOH,NaCl,HCl

D.MgCl2,AgNO3,NaOH

24.下列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25.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

C.若将实验中的稀硫酸改为其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质量小于稀硫酸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26.将pH试纸润湿后测定NaOH溶液的pH,对测得的数值说法正确的是()

A.大于实际值B.等于实际值

C.小于实际值D.无法确定

27.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