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144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9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0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考点0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点0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考点0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一、单选题

1.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

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2.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明太祖为制约相权而设立

B.通过票拟权制约皇帝决策

C.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D.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

3.例6[★]江苏扬州高一期末)魏晋时期,弘农杨氏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四世五公。

杨氏、袁氏世代占据高官主要靠的是()

A.战事立功     B.门第出身     C.才学品德     D.皇亲国戚

4.在《殷周制度论》中王国维指出: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其中“天定”的是( )

A.殷周成败     B.嫡庶亲疏     C.分封远近     D.爵位高低

5.   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

“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西汉的古典官僚制。

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                  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C.科举制的完善与发展                  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

6.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

A.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

B.专制主义体制刚刚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

C.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

D.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

7.   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8.  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

西晋陈寿著《三国志》,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操假谲、毒杀曹彰等皆源于此。

这说明(   )

A.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

B.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

C.儒学地位的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

D.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

9.  《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

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10.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周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11.   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

这反映出(   )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12.汉宣帝曰:

“庶民所以安其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

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

”唐太宗曰:

“为朕养民者,唯在都督、刺史……县令尤为亲民,不可不择。

”明太祖称:

“府州县官,民之师帅。

由此可见(   )

A.汉唐明三代出现的地方良吏最多

B.古代统治阶级强化对县官的管控

C.皇帝视地方官为治国的重要帮手

D.封建时代各级地方权力僭越中央

13.  据史料记载,自明成祖后,皇子被封为藩王后必须离开京城,“不临民,不治事”,非奉诏不得进京;清代诸皇子则酌封亲王,可留驻京师,“内襄政本,外领师干”,形成皇帝在宗室亲王直接簇拥下共同运作官僚体系管理国家的局面。

明清这两种分封(  )

A.背景相同     B.内容相同     C.对象不同     D.目的相同

14.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

“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

”强调礼、等级和恪守等级下的各自职责。

以后他又多处题辞,提倡“合同父子”,即子孝父慈,强调男女各修其业等家庭礼教。

由此说明秦始皇(  )

A.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B.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

C.旨在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

D.以恪守宗法伦理道德为最高理想

15.  《秦邮律》内容广及文书、驿制、邮驿等法令,明确规定文书传递时限、登记手续、入驿条件、生活待遇、邮驿机构的管理和奖惩办法等。

该法令的制定主要是为了(  )

A.完善秦朝法律制度的需要

B.促进社会公用事业的发展

C.建立完备的邮政通信网络

D.保证国家政令的顺畅通达

16.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记述

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

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17.   北宋蔡襄在《国论要目》中说:

“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

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

虽有武臣,盖仅有也。

这说明北宋统治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

A.重文轻武                           B.知人善任

C.宋朝官员均为文人                       D.分化事权

18.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  )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19.《新唐书》论及昭宗(公元888-9004年)说:

“自古亡国,未必皆愚庸暴虐之君也。

其祸乱之来有渐积,及其大势已去,适丁斯时,故虽有智勇,有不能为者矣,可谓真不幸也,昭宗是已。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昭宗愚庸暴虐导致唐政权的灭亡

B.唐朝气数已尽,昭宗也无力回天

C.昭宗顺天应民,主张无为而治

D.昭宗不幸在于有智勇而用人失策

20.最近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引发了收视热潮。

1723年,雍正帝曾推行“养廉银”制度,即政府给予官员足够高的俸禄,以此杜绝官场贪污腐败现象。

但事实上最终只剩下“高薪”而没有实现“养廉”。

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惩治腐败不能仅靠制度建设

B.雍正“养廉”制度不够完善

C.“人治”之下的腐败难以根治

D.自古至今腐败现象不能根除

21.  (明)景泰三年,皇帝想通过廷议(法定的议事程序)更换太子,由于惧怕朝臣反对,于是赐予陈循等人重金,收买人心,最终达到目的。

该史实说明(  )

A.廷议制度提高了朝廷议决效率

B.明代君主专制在不断强化

C.廷议制度确保了朝廷公正法治

D.明代中央决策趋于制度化

22.根据下面图片,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兄终弟及制

C.庶子继承制                         D.禅让制

23.   在隋朝及唐初,御史台只管揭发,并且只要根据传闻即可奏劾。

开元之后,在纠举之前,往往要“推覆理尽,然后弹之”。

这说明(  )

A.唐朝开元后监察重证据和推理

B.捕风捉影是当时监察的特征

C.弹劾皇帝是监察官的主要职责

D.唐监察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

24.   历史学家钱穆曾说:

“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

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推断是(  )

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

B.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

D.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

二、材料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

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中国的历史(古代史)是一部不断改朝换代的历史,因而不断产生令人感到乏味的重复:

创业打江山、国力大振、继而是长期的衰败,最后全面崩溃。

中国历代正史都反映了这一点,难怪中国人总是认为,最好的做法就是恢复上古的黄金时代。

结果,中国文明就在这反复不断的人事变迁中艰难前行,而汉代以后的中国历史也多多少少都是汉代历史的重演罢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的观点。

(要求:

首先提炼观点;对该观点赞成、反对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所学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汉书》载,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幼年继承王位。

公元前74年,汉昭帝逝世,无子,霍光立刘贺为皇帝。

然而不久,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劣迹,如:

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

皇太后准奏。

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

材料二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

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权力之迹象。

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

——摘编自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

材料三 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

一些人据此轻易判断:

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

——摘编自辛德勇《海昏侯刘贺》等

1.刘贺封号与汉代哪一制度有关?

概括《汉书》所载刘贺帝位被废原因。

2.材料二对刘贺被废原因是如何解释的?

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出土文物所印证的史实。

这些出土文物对材料一、二有何价值?

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关于刘贺的评价?

27.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制度在君主专制时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有两丞,秩千石。

一曰中丞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班固《汉书˙百官公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