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铜山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64526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铜山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徐州铜山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徐州铜山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徐州铜山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徐州铜山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徐州铜山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

《徐州铜山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铜山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徐州铜山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

徐州铜山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徐州市铜山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基础研究

(2016-2020年)

 

二〇一七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一节规划编制的目的、依据1

第二节规划适用范围、规划期限和基准年2

第二章现状与形势2

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概述2

第二节区域地质概况11

第三节二轮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情况19

第四节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开发25

第五节主要矿产资源供需分析及保证程度41

第六节形势与要求42

第三章规划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46

第一节指导思想46

第二节规划基本原则46

第三节规划目标47

第四章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勘查49

第一节公益性地质调查与服务49

第二节矿产资源勘查51

第三节地质调查评价与矿产资源勘查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55

第五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56

第一节矿业发展布局56

第二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分区57

第三节矿业结构调整60

第四节开采总量调控61

第五节主要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62

第六节矿山准入62

第七节开采规划区块与管理63

第八节绿色矿山建设67

第六章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68

第一节地质环境现状68

第二节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70

第三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分区71

第四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72

第五节矿山地质环境及矿区损毁土地重点治理区73

第六节矿山地质环境及矿区损毁土地重大工程及重点项目74

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76

附表目录

附表1截至2015年徐州市铜山区主要矿区(床)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1

附表22015年徐州市铜山区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6

附表3截至2015年徐州市铜山区绿色矿山建设现状表…………………………8

附表42015年徐州市铜山区探矿权现状表………………………………………9

附表52015年徐州市铜山区采矿权现状表……………………………………10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规划编制的目的、依据

一、目的

编制《徐州市铜山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是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谋划“迈上新台阶、建设新铜山”的崭新篇章,全面落实《徐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和《徐州市铜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任务,扎实推进矿地统筹,部署开展徐州市铜山区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促进徐州市铜山区矿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实现矿业经济的可持续、科学发展。

二、主要依据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年1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2009年3月);

《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55号,2012年10月);

《江苏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1999年11月);

《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09年3月)等;

相关规范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

《关于开展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35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矿业权设置方案审批或备案核准取消后相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5〕2号);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4]271号);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开山采石禁采区调整和补充工作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5]63号);

《江苏省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技术规程》(2015年5月)等;

各类规划文件:

《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徐州市铜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徐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

《徐州市铜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2009年2月);

《徐州市山体资源特殊保护区划定方案》(2011年10月);

《铜山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7-2020年)》(2006年12月)等;

有关产业政策和矿产资源政策。

第二节规划适用范围、规划期限和基准年

一、适用范围

《规划》是徐州市铜山区2016年至2020年间落实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加强和改善矿产资源统筹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全面分解落实上级规划部署的要求。

其适用范围为徐州市铜山区所辖行政区域。

二、规划期限

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期为2016—2020年,展望到2025年。

第二章现状与形势

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概述

一、行政区划

铜山区属江苏省徐州市管辖。

铜山区辖17个镇,分别为:

何桥镇、黄集镇、马坡镇、郑集镇、柳新镇、刘集镇、大彭镇、汉王镇、棠张镇、张集镇、房村镇、伊庄镇、单集镇、大许镇、茅村镇、柳泉镇、利国镇;1个农场:

沿湖农场;11个街道办事处:

铜山、新区、三堡、义安、利国、张集、垞城、电厂、张双楼、三河尖、拾屯;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见图2-1)。

图2-1徐州市铜山区政区略图

二、自然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国土面积

铜山区位于江苏省西北部,淮海经济区的中心,环抱江苏省第三大都市圈徐州市区,地处东经116°43′—117°42′、北纬34°01′—34°35′之间。

北部与山东省微山县、枣庄市为邻,南部与西南部接安徽宿州市、灵璧县、萧县,东部与邳州市、睢宁县交界,西北部与丰县、沛县毗邻。

铜山区境东西长64.5公里,南北长61.5公里,总面积1877平方公里。

(二)地貌

铜山区西北、东南系黄泛冲击平原,地势平坦,河道纵横,田园平整。

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分地区为丘陵地区,是沂蒙山区南缘的剥蚀残丘。

京杭大运河横贯北部,废黄河自西北而东南穿越区境,构成“三片平原三片山、黄河故道一高滩”的地貌特征。

铜山区内西北片、东片以及东南片为平原,东南片废黄河堤下冲积平原地势较为平坦,自西向东缓倾,地面高程(以废黄河基面为水准零点)30~28米左右,地面坡降万分之一。

西北和东片平原地面高程39~27米左右,地面坡降自西向东八千分之一左右。

废黄河高滩是历史上黄河泛滥而成。

地势高而平坦,高出两岸地面5~7米,自西北向东南,地面高程45~35米,地降七千分之一。

滩面4~10公里。

铜山区境内有661座山头,分布于东北、西南和东南三片。

山丘海拔高程在50~200米之间,平均坡度小于9°,属鲁中南剥蚀山丘的南缘。

其特点是:

山头孤立成片,山体矮小,低山缓丘,高低不平,不成山脉,山基线高程一般为50米。

组成山体岩石多为碳酸盐岩类,岩石裸露,植被稀疏,岩溶裂隙较发育。

(三)水文

1、水系

铜山区地处古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诸水的下游,以黄河故道为分水岭,形成北部的沂、沭、泗水系和南部的濉、安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沼、水库星罗棋布。

铜山区境内主要河流有京杭大运河、废黄河、郑集河等及微山湖。

2、地下水

按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碳酸盐岩类岩溶水。

松散岩类孔隙水型地下水具有一定的开采利用价值,主要分布于何桥镇、黄集镇、马坡镇、郑集镇、房村镇、伊庄镇、单集镇、大许镇等地;碳酸盐岩类岩溶水主要分布在利国水源地、淮海水泥厂水源地、茅村水源地、三堡水源地、七里沟水源地、张集水源地,按其可溶岩的埋藏条件,分为裸露型岩溶潜水和覆盖型岩溶承压水两种。

(四)气候

铜山区地处黄泛冲积平原与低丘陵相间地带,属暖温带湿润和半湿润的季风气候。

铜山区年太阳辐射总量119.4千卡/平方厘米,平均日照时数2283小时,平均降水量868.6毫米,无霜期平均为210天。

在中国气候图集上,属南温带的鲁淮区,具有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过渡性质。

其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降水量较为充沛,四季分明。

年均气温13.9℃,1月最冷,月均气温-0.4℃;7月最热,月均气温26.8℃。

春季(3~5月)以冷、干、多风天气为主,后春回暖快。

夏季(6~8月)天气炎热多雨。

秋季(9~11月)凉爽,光照多。

冬季(12月~次年2月)受冷空气影响,以少雨寒冷天气为主。

(五)土壤

铜山区土壤主要分为山地土壤和平原土壤两大类型,潮土、紫色土、褐土、砂礓黑土、水稻土5个亚类,按土壤质地和理化性质可详分约20个土属。

其中褐土为暖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和落叶植被环境下的地带性土壤;潮土类为本区冲积平原的主要土类。

三、交通运输

铜山区内现有霍连、京福、京沪、徐宿宁四条高速公路以及104、206、310、311四条国道,使得公路运输四通八达;徐州是全国铁路枢纽之一,众多铁路专用线纵横交织,京沪高速铁路已经开通,为铜山的铁路运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和徐州观音国际机场使得本区水上和空中航线得以繁荣。

铜山区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区位优势凸显。

(一)铁路

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铜山区境内交汇,以及京沪高铁、在建的郑徐高铁、徐连高铁、徐宿淮盐高铁和京福高铁交会点,26条铁路专用线纵横交织。

徐州是中国第二大铁路枢纽、中国第八大火车站、中国最高等级编组站(双向三级六场)之一。

(二)公路

铜山区的高速公路和国道网络密度在全国县级单位中是一流的,境内现有高速公路4条:

霍连(霍尔果斯—连云港)、京福(北京—福州)、京沪(北京—上海)、徐宿宁(徐州—宿迁—南京),高速公路出入口8个。

国道4条:

104(北京—福州)、206(烟台—汕头)、310(连云港—天水)、311(徐州—西峡)。

(三)内河航运

铜山区内陆水运,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斜贯区域东西,有货运码头55个,15条航线最大通航能力达1000吨级。

其中国家级、省级航道各1条,内河航运较为便利。

(四)航空

铜山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40公里,观音机场是徐州市的航运中心,是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等级最高的大型国际航空港。

航站楼建筑面积为2.4万平方米,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高峰小时客流量800人次的需要。

在全国142个营运机场中,可起降747大型客机以上的空港只有17个,观音机场就是其中之一,排名约12。

(五)管道运输

华东输油管网和西气东输管道穿境而过,是国家能源命脉组成部分。

四、土地类型及利用

根据徐州市铜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截止2015年铜山区土地总面积200398.65公顷。

农用地147142.06公顷,建设用地36788.00公顷,其他土地16468.63公顷,分别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3.42%、18.36%和8.22%。

徐州市铜山区农用地面积147142.06公顷。

从农用地构成来看,耕地106712.3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3.25%,占农用地面积的72.52%;园地8128.0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06%,占农用地面积的5.52%;林地9285.2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63%,占农用地面积的6.31%;牧草地3.4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0%,占农用地面积的0.00%;其他农用地23013.0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06%,占农用地面积的15.64%。

徐州市铜山区建设用地面积36788.00公顷。

从建设用地构成来看,城乡建设用地29887.2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91%,占建设用地面积的81.24%;交通水利用地6175.7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8%,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6.79%;其他建设用地725.1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36%,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97%。

徐州市铜山区未利用地面积16468.63公顷,其中水域6444.9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2%,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39.13%;自然保留地10023.6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00%,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60.87%。

徐州市铜山区各类土地面积具体情况如表2-1所示:

 

表2-1截止2015年徐州市铜山区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

公顷、%

一级类

面积

占总面积比

二级类

面积

占总面积比重

农用地

147142.06

73.42

耕地

106712.36

53.25

园地

8128.08

4.06

林地

9285.20

4.63

牧草地

3.40

0.00

其他农用地

23013.02

11.48

建设用地

36788.00

18.36

城乡建设用地

29887.20

14.91

交通水利设施

6175.70

3.08

其它建设用地

725.10

0.36

未利用地

16468.62

8.22

水域

6444.96

3.22

自然保留地

10023.66

5.00

合计

200398.65

合计

200398.65

五、旅游、自然风景与遗迹

铜山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文物古迹众多,尤以自然山水、特色人文景观突出,加以独特的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构成了铜山旅游资源的丰富内涵。

境内有“汉代三绝”之称的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彰显两汉文化的精髓,特别是汉画像石堪称古代艺术瑰宝,与南京六朝石刻、苏州明清园林齐名,并称“江苏三宝”。

彭祖文化:

铜山古称“大彭氏国”,是中国古代养生的发源地。

彭祖篯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卓越的养生学家和第一位长寿之人,篯铿封彭的地方,即今铜山区大彭镇大彭集村,这里至今仍保留彭祖庙、彭祖井、彭祖墓等景点,每年农历三月三,海内外的彭氏后裔在这里寻根祭祖、观光旅游。

为了把彭祖养生文化发扬光大,铜山近年来重点开发了彭祖文化体验区,兴办了各项养生文化产业。

自然山水:

铜山钟灵毓秀,山水天成,东有吕梁山,北有微山湖。

吕梁景区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有古庙遗址、古碑刻等。

春秋时期,孔子曾驻足吕梁洪边,目睹“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的壮观景象,留下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千古名句。

吕梁山风景区以“青山碧水,奇石古邑”而著称,景区内山峦嶙峋、谷幽林深、一派苍翠,是一处山水相映,集林、溪、泉、瀑、石、湖、洞、山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微山湖旅游风景区自然风光秀丽,湖中万顷野生荷花连片盛天,蔚为壮观,得到游客“黄山归来不看岳,微山归来不赏荷”之广泛赞誉,被称为“神州第一荷花荡”。

人文景观:

历史的积淀孕育着铜山悠久的文化,悠久的文化孕育出一代代英雄豪杰。

近代书法大师彭城书派创始人张伯英先生就诞生在铜山,留下书法、碑刻及文稿信札等珍贵资料;清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张竹坡先生在汉王镇点评了《金瓶梅》一书,并为后人留下4万字的经典评论;国学大师王学仲先生在铜山创办了王学仲艺术馆,并成为文化、艺术的交流中心。

为挖掘历史古迹,彰显人文特色,铜山恢复和修建了张伯英艺术馆、竹坡故里、无名山公园等人文景观。

现代休闲农业:

铜山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的基础上,加入旅游元素,建立多个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区,将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景区建设融为一体,在整个淮海经济区形成种植、采摘、销售、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产业链,形成铜山独具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基地。

月亮湾生态农业观光园、郡岭庄园、竹海生态园、徐州汉祖园、信达开心农庄、刘集农业生态园、台上草莓园、汉王峰景生态园、纳帕溪谷、江苏青纯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久久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园等一批特色乡村采摘游、农家乐项目,每年都吸引大量的市民前来观光、采摘。

六、社会经济概况

(一)铜山区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2015年铜山区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900.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81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76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351.61亿元,增长10.0%。

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

2015年铜山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由2014年的7.7%、54.0%和38.3%发展变为8.1%、52.9%和39.0%,产业结构发展更趋合理。

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江苏省、徐州市平均水平。

2015年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39位、科学发展百强区33位、投资潜力百强区33位。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550元和16610元。

综合来看,2015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但受国内外宏观形势影响,经济增长动能有所减弱,部分指标增速同比有所回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运行稳中有忧,一些传统优势产业产能过剩问题仍然存在,部分企业行业生产经营困难尚未缓解,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较突出。

(二)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生态文明实现新突破:

城乡建设成效显著。

统筹城乡一体,优化功能布局,不断完善新型城镇体系,城镇化率较“十一五”末提高6.1个百分点。

按照城市副中心发展定位,积极参与市总体规划修编,高起点修编城区总规,完成部分镇总规编制调整。

“十二五”累计完成房屋征收面积456万平方米,投入397.6亿元建设201项城建重点工程,万达广场主体封顶,市第一人民医院、矿大附中等项目加快推进,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大力开展老旧小区及棚户区改造、幸福家园创建,新建改建农贸市场21个,城区生态调水、楚河景观带、无名山公园敞园、娇山湖景区、凤凰山生态文化景区等项目相继完工,城镇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5.5%,完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任务;实施“路更畅”行动计划,104国道、珠江路、疏港公路、环湖大道、玉带大道、吕梁景区主干道顺利通车,郑徐客专铜山段基本建成,形成内引外联、东西贯通、南北纵横的交通格局。

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势头强劲,完成县道改造114公里,新建农村公路187公里,改造公路危桥60座,中小型水库加固17座,开展村内道路“户户通”工程,创成中心镇6个、管理示范镇5个、市级新农村示范村42个。

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规范管理秩序,整合管理资源,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区镇村“三级一体”的城乡管理架构基本建成。

实施“城更靓”行动计划,大力开展市容秩序整治和环境综合治理,圆满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各项任务;集中整治机动车非法营运,增设城区停车泊位1800个,投放公共自行车1400辆,城区交通秩序大为改善。

建立健全数字化、网格化城市管理体系,顺利通过省优秀管理城市考核评估。

加大违法建设打击力度,城乡建设环境进一步净化。

创新实施“一人一月一元钱,农村垃圾全扫完”长效保洁机制,健全垃圾转运体系,完成1237个村环境整治任务,成功承办全省村庄环境整治推进会现场参观活动。

生态建设稳步推进。

贯彻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实施“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行动计划,绿色发展能力日益增强。

多措并举整治空气污染,强力实施秸秆禁烧、燃煤控烧、脱硫脱硝、扬尘治理和热电整合,“十二五”时期大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年均达325天。

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区技术评估,建成污水处理厂14座,奎河黄桥等3个国控断面水质实现稳定达标。

工业低碳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2%,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十二五”节能减排和落后产能淘汰任务。

完成“二次进军荒山”等绿化造林工程,林木覆盖率达31.1%,较“十一五”末提高1.45个百分点。

实施“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吕梁山度假区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悬水湖景区获批4A级景区,新增3A级景区5个、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8个,倪园村成为全国“最美乡村”,荣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铜山特色旅游名片逐步形成。

七、矿业经济概况

徐州市铜山区为江苏省矿产资源较为集中的地区,资源丰富,矿业是徐州市铜山区地域优势和支柱产业。

矿业极大地推动了徐州市铜山区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多元化(多极化)产业链;提供了大量和有效的社会就业,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行业之一;矿业的需要和发展推动了徐州市铜山区科学技术的发展;矿业同时带动了环保、交通运输和服务业等的发展。

截至2015年末,全区经勘查和检查各类矿产26种(含亚矿种),占全徐州市发现各类矿产总数的54%,包括:

煤矿、铁、钛铁矿(砂矿)、铜、锰、镁(冶镁白云岩)、铅、锌、金、耐火粘土、含钾岩石、制碱用灰岩、水泥用石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白云岩、玻璃用石英砂岩、水泥配料用砂岩、陶瓷用砂岩、硬质高岭土、水泥配料用粘土、砖瓦用粘土、饰面用大理岩、建筑用辉绿岩、矿泉水和地下水等。

尤其是境内有661座山头,石灰石、白云石、砂页岩、大理石等资源储量可观,开发前景广阔。

2015年共生产固体矿石1528.99万吨,工业总产值80137.17万元。

全区采矿申请登记的在籍矿山共24家,申请登记开采的矿种有7种。

矿山数量大幅度减少,矿山规模结构得到调整优化,取缔、关闭了大量小矿山。

煤、铁矿及建筑石料等大宗主要矿产资源的回采率和综合利用率基本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徐州市铜山区2015年度矿山企业从业人员有7638人,经济类型有4种。

其中,国有企业6家,有限责任公司5家,股份有限公司2家,私营企业11家。

总体而言,由于经济形势下行,导致煤炭开采企业利润锐减,铁矿企业总体呈亏损状态,水泥用石灰岩利润略有下降,建筑石料用灰岩企业利润大幅上升。

2015年度全区固体矿山亏损企业有5家,亏损额达到18681.237万元。

亏损矿山涉及的矿种为煤、铁矿。

 

第二节区域地质概况

一、地质发展简史

地壳的成生、演化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曾经历过多期次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加上近代新构造运动的改造,使得沧海桑田,构成现今纷繁复杂的地质、地貌图案。

各时代的岩层、古生物、岩浆活动、构造事件及同位素年龄等地质信息全面系统地记载了地壳演化的历史。

早在晚太古代时,整个华北地块处于较强烈的地质构造活动阶段。

受阜平运动的影响,华北陆核发生塑性变形,大规模的裂谷作用普遍发生,最早接受五台期沉积建造,形成华北地块的雏形。

位于丰沛-鲁南一带的古老变质岩系,代表了本地区最古老的基底岩层。

早-中元古代,本区处于长期隆起、剥蚀、夷平状态。

晚元古代,整个华北地块转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

青白口纪晚期,受晋宁运动的影响,本区由陆沉降为海,并接受盖层沉积,最早发育了青白口系土门群碎屑岩。

震旦纪继承和发展了青白口纪的海槽盆地堆积,城山期沉积了一套由碎屑岩向碳酸盐岩过渡的岩石类型,其中石英砂岩为硅质原料矿产。

赵圩期-望山期转入近浅海或陆表海沉积,形成以碳酸盐岩为主夹少量碎屑岩建造,形成白云岩、石灰岩、大理岩等矿产资源。

由于受栏杆构造运动的影响,本地区开始抬升,并遭受剥蚀,局部地段造成金山寨期-沟后期的沉积缺失。

震旦纪末期发生了一次以升降作用为主的地壳运动(即徐淮构造运动),使得大量辉绿岩岩浆剧烈活动上侵,致使本区升为陆块。

进入古生代,地壳的演化和发展呈现一次巨大的变革,生物界由低等进化为高等,大地构造格局趋于分化。

形成一条鲁南-苏北-皖北带状展布的陆表海海槽,海水自西南向东北涌进,使徐州地区变成海洋,接受猴家山期沉积。

由于海水进退频繁,至中寒武世徐庄期沉积了以碎屑岩为主夹碳酸盐岩的建造,形成水泥配料用砂页岩、石灰岩及大理岩等矿产。

中寒武世张夏期,海域扩大,海水增深,沉积了300余米厚的鲕状灰岩,形成本区主要的石灰岩矿产。

晚寒武世开始,海水逐渐变浅,有潮间带向潮上高能带转变,沉积了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

至晚寒武世末期,海水逐渐退缩,气候转向湿热,沉积了凤山组上段至下奥陶统三山子组白云岩。

奥陶纪初期基本继承了寒武世末期的沉积环境,三山子组沉积之后,受“怀远运动”之影响,地壳抬升,海水退却,陆块遭受短暂剥蚀。

贾汪期开始海水渐渐自北东向南西侵进,随后海域增大,沉积了萧县组-马家沟组浅海碳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