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平一节的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253745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平一节的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配平一节的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配平一节的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配平一节的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配平一节的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平一节的教学反思.docx

《配平一节的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平一节的教学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配平一节的教学反思.docx

配平一节的教学反思

配平一节的教学反思

长泰三中王万蓉09、12、2

本节内容是让学生在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会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对化学方程式进行配平。

今年我的教学思路是分4步进行:

1、先选定碳元素或金属元素(一般不选氧元素)看它的符号前后物质中原子个数,根据前后原子个数相等原则,而在物质前面写出相应的2个系数(系数为1时,一定写上),2、用这二个系数中的一个,看它所在物质中另一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个数=系数×分子中原子个数),求出该元素的另一种物质的系数,若配好后出现分数,则全部通分成最简整数比,4、原子团在前后不分开的情况下看作一整体。

这个思路的优点是:

直接说出了选择碳元素,避免了在Fe3O4+CO—Fe+CO2反应配平中选铁元素而配不下去的情况,在这类的三个反应中,今年没有同学来问怎么配。

(问的都是对配平本身不理解,需老师重新讲过程的)。

而本节内容中,出现问题多的是系数写的位置,我在教学中没强调是写在物质的前面,故相当一部分同学在配平中自己一种元素一种元素地写系数,造成了1Fe31O4这样写法错误,使问题变得复杂,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自然也就会配平了。

也就是说,在课中就要告诉学生是化学反应的微观意思是几个分子和几个分子反应,生成另几个什么分子,用几个分子的概念来强化配平的意思,防止学生出现类似的错误。

 

教学反思之元素一

长泰三中王万蓉09、11、5

应福建省农村教师教育能力提升工程省级培训的要求,我校于09年11月5日上午第3节课要求我上公开课。

按教学进度,我刚好上到元素这节。

本节知识点有:

1、元素的定义,2、地壳中各元素的会含量,3、元素符号的写法和意义,4、元素的分类,5、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6、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根据平时上课的进程,我把这节分为二节来上,第一节包含1、2、3、4四部分内容,第2节包含5、6内容及练习,而我的公开课内容是第一节内容。

在这节课中,上得较好的是元素定义的解释,我先引入元素的第一概念后,解释什么是同一类原子,用了“把质子数为1的原子都叫做氢原子,氢原子的总称叫氢元素”,又用了质子数为17——氯原子——氯元素,质子数为11——钠原子——钠元素来说明,学生理解较好,并在这之后又问学生定义根据已学知识,还能怎么样说?

引出核电荷数这一定义,既完善了整个定义,又复习了质子数和核电荷数的概念,上完课后学生说理解的还行。

本节课失误的地方是课堂节奏掌握不好,上课的速度太快,课后分析与学生讨论,学生说因为有听课老师在,学生上课放不开,不敢像平时那样发挥,而我自己由于这次是省级培训的公开课,也有点紧张,在内容衔接时,怕学生拘束而冷场,也过渡得较快,使整节在三十五分钟就结束了,各听课老师也指出了这个错误。

用一位听课的老师的话说:

“上的是标准样板课,但少了平时的亲和力。

 

质量分数计算的教学反思

长泰三中王万蓉09、11、16

质量分数计算的衍生计算:

物质中有多少质量的元素和多少质量的物质含给定质量的元素,这一直是我所教的学生中中等以下程度学生想不明白的难点。

在今年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阅读比听觉更易接受的情况,把分析过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思考接受,具体如下:

质量分数===元素占物质质量的百分之几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氢元素占水的质量的百分之几

===

===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氢元素的质量×100%

水的质量

所以水中氢元素质量分数11.1%的意思是氢元素占水质量的11.1%,即100克水中有11.1克的氢元素,那么200克水中有氢元素克?

那么300克水中有氢元素克?

你是怎么算的?

物质质量×质量分数=元素质量

那么88克CO2中含有多少克碳元素?

1、求碳元素质量分数,2、求碳元素质量?

练习:

那么根据物质质量×质量分数=元素质量若已知元素质量,物质的质量能求吗?

……很自然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问题。

不过这样课堂的时间比较长,对较好学生来讲,显得无事可做,但对其余的学生,效果明显。

教案:

元素一

长泰三中王万蓉2009、11、5

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物质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含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书定。

3、认识元素的分类。

 

教材分析

元素的概念,看似一句话,其实是很抽象的化学概念,新教材在这个概念的出现前就已经做了铺垫,绪言中元素比做26个英文字母,电解水中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等都让学生对元素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就是让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对元素概念进行总结,并引申至元素的含义,写法及分类。

采用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提问法、归纳法、质疑法。

复习引入

教学流程如下:

知识的应用

知识的提升

知识回顾、总结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在上节的原子结构表中,有一种原子和别的原子不同,它是氢原子,它没有中子?

相同的氢原子,它们是质子数相同还是中子数相同?

这节我们讲元素,我们在电解水的章节中知:

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五氧化二磷可怎么说这两句话?

可见,元素和原子有关,氧元素和氧原子对应,氢元素和氢原子对应,磷元素和磷原子对应,究竟什么是元素?

学生通过回忆回答,进入教学情景。

通过提问,引出原子的种类和质子数有关

通过复习,引出元素和原子的有关系。

[板书]:

一、元素

1、定义:

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教师]根据上节内容,还能怎么说?

[板书]:

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教师]把质子数为1的原子都叫氢原子,所有氢原子就统称为氢元素。

举例:

氯元素,氧元素

[教师]可见,不同的元素它们的原子中质子数或核电核数肯定不同。

即: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板书]:

2、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教师]世界上物质大约有3000万种,构成的元素只有100余种。

阅读第73页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及生物细胞中的元素。

[板书]:

3、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OSiAl

[教师]外国人不认识中文元素的名称,怎么办?

[板书]:

4、元素符号

(1)写法:

[教师]镁MG钠na氢h它们错在哪?

[板书]:

(2)元素符号的意思:

能表示元素,还能表示它的一个原子。

[教师]N表示氮元素,也表示一个氮原子。

[练习]MgO的意思

4、有一个氮原子不就有二个氮原子,三个氮原子了吗,那怎么表示?

[板书]:

二个氮原子:

2N

[板书]:

5、元素的分类

[教师]阅读第76页资料,元素的种类一般有哪些?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和分析。

 

学生思考元素的含义

学生通过前面的例子分析元素与质子数的关系。

学生自主阅读,找出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的顺序

 

学生讨论得出答案

学生比较思考,说出OMg等元素符号意思

学生讨论

学生阅读归纳

复习: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通过思考理解元素的含义

引出元素的种类

 

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并通过生物细胞中的元素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阅读并在学会分析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用质疑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总结:

我们这节认识了元素,并知道它的符号和表示的意思

作业:

讨论第73页的讨论题。

 

教案:

原子的构成

长泰三中王万蓉2009、11、2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了解原子内部各粒子的带电情况。

3、初步掌握相对原子质量概念,并会查找相对原子质量。

4、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的可分性,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掌握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对学生而言,研究一种看不见的粒子构成会有很大困难,教学中就根据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让学生理解原子是种实心球体,想像它的内部结构。

采用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归纳法、讲解法、分析法。

复习引入

教学流程如下:

学生活动

小结一

讨论交流

总结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分子的定义是什么?

原子的定义是什么?

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下进入教学。

复习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教师]原子其实是可以再分的,它有自己的内部结构。

阅读第70页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板书]:

一、原子的结构

原子核质子

1、原子中子

核外电子

[教师]第70页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看完后,你认为原子像生活中的什么?

像哪种水果?

阅读第70页表4-1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电量。

[教师]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

[板书]:

原子核质子(+)

1、原子中子(0)

核外电子(-)

阅读第70页表4-2:

几种原子的构成

[教师]从表中你看出

(1)不同的原子,质子数。

(2)质子数和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3)哪种原子没中子?

[板书]:

2、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相同的原子,质子数相同

3、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核数==核外电子数

[教师]原子的质量又该如何衡量?

一个氢原子质量为1.67*1027Kg

一个氧原子质量为2.657*1026Kg

[教师]这样表示,麻烦!

[教师]科学家发现,把所有的原子质量都缩小1.67*1027倍,它们都会变成近似的简单整数。

[教师]在化学上用相对原子质量这一概念来表示这些整数。

[板书]:

二、相对原子质量

1、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符号:

Ar(O)==16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单位为1

[练习]从75页表中查出钠、氧、氯、碳、氢等的相对原子质量。

[教师]把查的数据写在70页表相应元素的最后一行,你观察些时的表格,其中质子数、中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之间,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学生阅读归纳

 

学生想像讨论得出答案

 

学生分析归纳

 

学生在老师给出问题的指导下阅读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阅读讨论

 

学生自己计算得出结果。

 

学生动手查表

 

学生分析讨论找出规律。

 

让学生知道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联系生活理解原子结构是个实心球的样子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利用反差效果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总结:

我们这节知道了原子的内部结构并知道了能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

作业:

1、根据想像,画出氦原子(有2个质子2个中子)的微观构成图

2、第72页2、3二题

初中化学“自主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启发式教学课题研究心得与体会

长泰三中王万蓉

新课改,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新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应该说这都是适应时代发展和需求的,无可置疑。

然而不管课程如何改革,课堂始终是教学的核心。

教学活动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的过程,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好奇心、创新精神和开发学生潜能的过程。

基于以上的认识,教师应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改革课堂教学目标、结构与形式,改进课堂教学策略与评价标准,走“自主学习”之路,使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自主学习”的教学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运用探索性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使自身的素质得到优化。

“自主学习”的教学理论建立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地组织起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协调发展,再反过来促进教师更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这便形成了一个“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机制。

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

一、创设情景,激发欲望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叙述故事或提供材料等方式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产生“我想学到什么”、“我想知道什么”、“我想发现什么”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渴求解决问题的迫切心理,让学生在“我要学习”的意识的强烈驱动下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情景之中。

以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氧气制取》片断为例: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瓶“宝贝”你们猜是什么?

(教师一边说一边出示一瓶无色气体)

(生)(好奇而兴奋地猜测着)是空气;是氧气;是氮气;是二氧化碳……

(师)表扬学生的大胆猜想。

你们用什么方法证明所猜气体,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生1)测密度,因各种气体的密度不同。

(生2)用硫磺测试。

(生3)用铝箔测试。

(生4)用燃着木条。

(生5)用带火星的木条。

(师)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是被你们忽略一个重要问题,则所测试的材料要廉价、易取、操作方便、现象明显。

(老师一点拨,学生都明白)下面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

(生)用带火星木条伸入瓶中,木条复燃。

(大家明白,这宝贝是氧气)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创设情景是课始导入的有效策略。

以“宝贝”让学生猜猜一瓶无色气体导入,对九年级学生来说还是非常喜爱的,在努力“猜”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不经意地主动卷入了学习探究活动。

创设引探的情景,教师作用在于激发“探究和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有兴趣、乐趣进行学、探活动。

学习情景的创设,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魔术导入、实验导入、游戏导入、猜谜导入、故事导入、竞赛导入等都是有效的情境创设导入策略。

二、启发点拨,自主探究

教师根据所提的问题,创设发散思维的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教师点在关键处,拨在疑难时,启在探索中,使学生有目的地自揣、自读、自练。

比如在教学《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时,学生观察到: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铜片上的红磷和沸水中的白磷却都没有燃烧。

然后启发诱导:

(1)铜片上的白磷为什么能燃烧,而沸水的白磷却没有燃烧?

(2)铜片上的白磷为什么能燃烧,而铜片上的红磷却没有燃烧?

(3)沸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但熔化了,这是为什么?

(4)你有什么办法能使沸水中的白磷也能燃烧?

问题一出,学生们兴趣大增,思维被激活,讨论随之热烈展开。

三、组织讨论,合作交流

教师鼓励学生独立发表见解,大胆现象,从不同角度发表看法,促进思想交流。

方法上可讨论、可辩论。

让同学相互评价,并由回答问题的同学自己作总结,其他同学也可参加意见。

通过互动学习掌握知识,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讨论之中,分享合作成功的快乐,找到成为课堂主人的感觉。

在上例中,经讨论合作交流,学生得出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接着请学生解释一个现象:

蜡烛火用扇子一扇就灭,而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

这样,变死记硬背为灵活应用,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提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调节矫正,自练反馈

学生对规律、技能的掌握是通过他们独立尝试地练习而得到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不同的认识或答案,寻求最佳解决问题的途径或结论,并在学生的反馈互动中开展评价。

可采用好中评劣,全中评缺,多表扬,多鼓励的评价方式,逐步构建师生间、学生间互相评价的机制,同时对学生在练习中反馈出来的问题及时加以矫正,并着力帮助学科素质较差的学生补缺,以期完整地实现教学目标。

五、总结评价,自行完善

教师引导学生作自我课堂小结,让学生通过运用“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等方式,将一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找出差距,自行完善。

同时,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探索过程,鼓励学生在实践中验证结论或答案,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为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顺利进行,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做到: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

学习气氛,主要是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

学生首先要有心理的安全感,才会有参与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师生关系是一种专制的单向的命令与服从关系,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往往在教师的呵斥声中渐渐泯灭。

在现代自主创新型的教学体系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所具有的巨大潜能,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

“蹲下来与学生交流”精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发现的意识,激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发挥自己智慧的潜能,启迪学生“我要学习”的要求,从而形成相互尊重与信任的支持型课堂教学氛围。

2.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合作性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特性。

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及学生的水平、智能、个性特点、操作能力等,为全体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

合作学习时,学生或自愿编组或男女混和编组,他们不再只是面对老师,也同时面对同伴,这一形式为每一个同学创设了“无威胁”的课堂氛围,创设了发表见解的均等机会,使学生不但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和学习方法,而且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交流相互启发,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增强获取信息、主动探究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要充分体现实现综合性学习目标方面的优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发表个人见解,形成小组意见,通过组际间的交流综合出较完整、较理想的结论,使同学们感到合作的力量大大超越个体的力量,有助于培养互助合作的精神。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教学活动是学生知、情、意的综合体现。

教师要运用“倾听原则”、“反馈原则”、“交互原则”、“无错原则”等教育心理原则理解、鼓励、帮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参与活动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使每个孩子感到“老师在期待我”,课堂上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采用学习方法的选择,还要不断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讨论,“让敢于发言的学生不带着遗憾坐下”,“对每个积极采用的同学都画上满意的句号”,让每个学生从采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从参与中感到“我能行”,进而增强自信心和进取精神。

4.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精神

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精辟的指出:

“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新是中国教育的完成”。

可见,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创造。

学生创造精神产生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和空间,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活动;还要启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以独立思考、独立探索为主,大胆怀疑现有的结论;要有寻根究底的探索精神,要有异想天开的求异思维,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要有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象力,要有勤于动手的好习惯,要有不畏艰难的创造毅力,这样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