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教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250188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8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意志意识形态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意志意识形态教材.docx

《德意志意识形态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意志意识形态教材.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意志意识形态教材.docx

德意志意识形态教材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1845年9月-1846年5月

马克思的“自白”:

问题1:

您最珍爱的一般人的品格--马克思:

纯朴  --燕妮:

真诚

  问题2:

您最珍爱的男人的品格--马克思:

刚强  --燕妮:

坚定

  问题3:

您最珍爱的女人的品格--马克思:

柔弱  --燕妮:

热忱

  问题4:

您的特点--马克思:

目标始终如一  --燕妮:

高度敏感

  问题5:

您对幸福的理解--马克思:

斗争  --燕妮:

健康 

问题6:

您对不幸的理解--马克思:

屈服  --燕妮:

依附别人

问题7:

您最能原谅的缺点--马克思:

轻信  --燕妮:

犹豫不决

问题8:

您最厌恶的缺点--马克思:

逢迎  --燕妮:

忘恩负义

问题9:

您最讨厌的人--马克思:

马丁·塔波尔  --燕妮:

债务(您最讨厌的东西)

马丁·塔波尔本人

►马丁·塔波尔:

据说是一个写作浅薄的教诲诗的英国诗人,没有材料显示马克思和他相识,两人之间没有直接交往。

马克思将他作为讨厌的人,是因为他的作品,说明马克思讨厌空洞浅薄的道德教诲。

问题10:

您最喜欢做的事--马克思:

啃书本  --燕妮:

缝纫

►问题11:

您最喜爱的诗人--马克思:

莎士比亚、埃斯库罗斯、歌德  -燕妮:

歌德

问题12:

您最喜爱的散文家--马克思:

狄德罗  --燕妮:

马丁·路德

►(注:

狄德罗,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作家,18世纪革命的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

埃斯库罗斯本人

►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年出生于希腊阿提卡的埃琉西斯。

青年时期在希皮阿斯的暴政下度过,希波战争期间参加过马拉松战役和萨拉米斯战役,热爱祖国,拥护民主制。

公元前470年应叙拉古僭主希埃隆邀请赴西西里作客,公元前458年以后不久重赴西西里,最后死在该岛南部的革拉城。

他是古希腊悲剧诗人,与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一起被称为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悲剧作家,有“悲剧之父”、“有强烈倾向的诗人”的美誉。

歌德本人

►歌德: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他一生跨两个世纪,正当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

主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里欣根》、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未完成的诗剧《普罗米修斯》和诗剧《浮士德》的雏形《原<浮士德>》,此外还写了许多抒情诗和评论文章。

►问题13:

您最喜爱的英雄--马克思:

斯巴达克刻卜勒 --燕妮:

科利奥兰纳斯

问题14:

您最喜爱女英雄--马克思:

甘泪卿  --燕妮: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

问题15:

您最喜爱的名字--马克思:

劳拉、燕妮

马克思的“自白”

斯巴达克:

古罗马奴隶起义的领袖,可以空手打死野兽。

在战斗中被俘并沦为奴隶,被卖到卡普阿一角斗士训练所。

公元前73年初夏,为争取自由,率70名奴隶起义,占领附近的维苏威山,得到各地逃亡奴隶和破产农民的响应,不久便扩至数千人。

他所率义师得到奴隶和贫民的广泛拥护,队伍不断扩大,盛时曾达到12万人。

公元前72年率军先北后南进行了3次远征,奴隶觉醒的悲壮诗篇,在人类战争史中,反阶级压迫的战争占有相当的比重。

在这种战争中涌现出的军事、历史人物的事迹无不英勇悲壮,可歌可泣。

在古罗马奴隶时代,由奴隶领袖斯巴达克领导的大起义,曾经震动了西方各国家,其不畏强暴、前仆后继求解放的斗争精神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奴隶,谱写了奴隶解放的光辉诗篇。

刻卜勒本人:

►德国天文学家。

符登堡破落贵族家庭出身。

刻卜勒的主要贡献是发现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即行星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转,太阳位于椭圆形的一个焦点上;连结行星与太阳的直线在相等的时间扫过相等的面积;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其至太阳平均距的立方成正比。

这些发现克服了哥白尼学说中的缺陷,使太阳中心说更加接近真理。

后来牛顿在他的成就基础上继续前进,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1630年底,因贫病交加病逝于雷根斯堡,葬于拉提斯本的圣彼得教堂。

马克思的“自白”

►科利奥兰纳斯:

《科利奥兰纳斯》是莎士比亚晚年撰写的一部罗马历史悲剧,讲述了罗马共和国的英雄马歇斯(被称为科利奥兰纳斯),因性格多疑、脾气暴躁,得罪了公众而被逐出罗马的悲剧。

马歇斯(后因攻下科利奥里城立功而被称为科利奥兰纳斯),最初是罗马共和国的英雄;而由于他性格上的弱点脾气暴躁,不肯低头,而得罪了群众,成了罗马的敌人被放逐;他转而投靠敌人:

伏尔斯人,带兵围攻罗马;后接受其母劝告,放弃攻打,而这行为又背叛了伏尔斯人,最后在战乱中被伏尔斯人杀死。

此剧的主题是英雄和群众的关系。

甘泪卿

►年近半百的浮土德博士是个饱学之士,他知识渊博,受人尊敬,但此刻却感到知识的无用,书斋生活的可厌。

浮土德喝了女巫的药汤,恢复了青春,心中充满了对情欲的渴求。

在大街上他遇到市民阶级出身的少女甘泪卿,两人彼此相爱。

由于魔鬼的拨弄,甘泪卿为了和浮士德幽会,误毒死了自己的母亲;浮土德又误杀死她的哥哥。

甘泪卿陷入一种精神错乱状态,她溺死婴儿,被关进监狱,判处死刑。

靡菲斯特为了诱使浮士德堕落,把他领入布罗肯山,参加一年一度的瓦普几司之夜魔鬼们的狂欢。

浮士德在这荒唐淫荡的场面中并没有迷失本性;他坚持要魔鬼从狱中救出甘泪卿。

他们进了监狱,但笃信上帝,忏悔罪愆的甘泪卿拒绝与浮土德一道逃走,最后她得到了上天的赦免。

在这场情爱的悲剧中,浮士德享受了身心的快乐,体验到了爱情的幸福,但带来的结果却是甘泪卿的悲惨遭遇和自己良心上的痛苦,这使他悲愤地喊出:

“我不如不生!

”爱欲给予他的不是满足,而是悔恨。

马克思的“自白”

►问题16:

您最喜爱的菜--马克思:

问题17:

您喜爱的花

--马克思:

月桂--燕妮:

玫瑰

►月桂属常绿小乔木,树冠卵圆形,分枝较低,小枝绿色,全体有香气。

叶互生,革质,广披针形,边缘波状,有醇香。

单性花,雌雄异株,伞形花序簇生叶腋间,小花淡黄色。

核果椭圆状球形,熟时呈紫褐色。

月桂四季常青,树姿优美,有浓郁香气,适于在庭院、建筑物前栽植,其斑叶者,尤为美观。

住宅前院用作绿墙分隔空间,隐蔽遮挡,效果也好。

问题18:

您喜爱的颜色--马克思:

红色  --燕妮:

蓝色

问题19:

您最喜爱的格言--马克思:

人所固有的我无所不具 --燕妮:

什么都不在乎

问题20:

您的座右铭--马克思:

怀疑一切  --燕妮:

永不绝望

一、写作背景和出版状况

1、写作背景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一部思想内容非常丰富的著作。

写这部著作是为了彻底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和“真正的社会主义”,并清算他们自己的哲学信仰,——“自己弄清问题”

1、青年黑格尔派的代表人物麦克斯.施蒂纳在1844年11月出版了《惟一者及其所有物》,将主观唯心主义推向极端,鼓吹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他歪曲、攻击共产主义,竭力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反对无产阶级进行任何形式的阶级斗争和政治革命。

在当时“发表一种反对德国哲学和那一时期产生的德国社会主义的论战性著作,是很重要的”。

(《全集》第27卷,403页)

2、19世纪40年代,在工人运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

“真正的社会主义”是小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潮和思想体系,其主要代表人物有:

莫择斯.赫斯、卡尔.格律斯、海.皮特曼等人。

他们把德国的思辨哲学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混杂在一起,以费尔巴哈的抽象人道主义观点作为理论基础,打着社会主义旗号,却主张小资产阶级所有制即一般私有制,主张资产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和政治革命,妄图用爱的说教来实现人类解放。

马克思恩格斯在《形态》中对其予以全面的批判。

3、《形态》的写作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必然产物。

马恩经过《德法年鉴》时期,实现“两个转变”。

1844年底,他们认识到费尔巴哈哲学的不彻底性和历史观的唯心主义。

1845年春,马克思写了《提纲》,这是包含他们新世界观的萌芽的第一个天才文件。

1845年9月到1846年8月,马恩为了清算自己的哲学信仰,推进他们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完成批判德国思辨哲学的工作,共同合作,写出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2、出版状况:

马克思恩格斯生前没有出版,只有第二卷的第四章在1847年8月号和9月号《威斯特伐利亚汽船》杂志上发表。

1924年,苏联马恩研究院《马恩文库》第一卷中,首次用俄文发表了该书第一卷第一章。

1926年又用德文发表了这一章。

1932年,《形态》在苏联第一次用德文全文发表,1933年用俄文全文发表。

1955年该书被收入《马恩全集》俄文版第三卷中。

1962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历史研究所发现了《形态》新的六页手稿,其中四页属于第一章。

苏联马列主义研究院重新对第一章进行整理编排,发表在苏联《哲学问题》1965年10-11期。

1966年苏联《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的新编单行本。

我国出版状况:

1927年,郭沫若根据苏联1924年版本翻译了第一卷第一章,1938年由上海言行出版社出版,书名《德意志思想体系》。

1947年、1949年和1950年,上海益群出版社三次出版郭沫若译本。

1960年,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根据苏联《全集》第二版第三卷译出该书全文,编入《马恩全集》中文版第三卷中,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同时还出版了该书的单行本。

在《选集》第一卷中出版了该书的第一卷第一章。

二、结构和风格特点

《形态》全书约44万字,原稿分为两卷:

第一卷的内容主要是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批判费尔巴哈、鲍威尔、施蒂纳的哲学观点。

第二卷的内容是批判各种“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代表。

第一卷包括一个序言和三章。

序言概括地揭示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核心,阐明写作的目的。

第一章批判了费尔巴哈哲学,系统地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指明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论证了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总论、总导言

第二、三章分别批判了鲍威尔和施蒂纳。

第二章分为四节,分别驳斥了鲍威尔对费尔巴哈、对施蒂纳、对马克思恩格斯、对赫斯的所谓“批判”,指出他是用唯心主义观点批判唯物主义。

第三章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施蒂纳及其代表作《惟一者及其所有物》的批判。

第二大部分是揭露和批判施蒂纳为维护自己著作所发表的论文——《施蒂纳的评论者》。

第二卷包括一个序和五章的内容。

其中第二、第三章的手稿已经丢失,现在只剩下第一、第四和第五章。

第一章是对《莱茵年鉴》表现出来的“真正社会主义”观点的批判。

第四章是对“真正社会主义”主要代表人物卡尔.格律恩的批判。

第五章是对“真正社会主义”另一代表人物格奥尔格.库尔曼的批判。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极为深刻的批判性著作。

其主要批判对象是青年黑格尔派和“真正社会主义”,贯穿其中的核心则是批判他们的唯心主义历史观。

把唯物主义历史观同唯心主义历史观对立起来,用唯物史观去揭露、批判各种唯心史观,是该书的一个突出特点。

《形态》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理论著作,它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还阐述了对其他诸多社会科学具有重大意义的深邃思想和精辟见解,是马恩早期一部内容最丰富、地位最重要的著作。

三、主要内容简介

(一)对青年黑格尔派的一般评述

1、青年黑格尔派哲学的共同点和思想核心。

(1)“迄今为止人们总是为自己造出关于自己本身、关于自己是何物或应当成为何物的种种虚假观念。

他们按照自己关于神、关于标准人等等观念来建立自己的关系。

他们头脑的产物不受他们支配。

他们这些创造者屈从于自己的创造物。

人类社会一切灾难都是由于人们受自己思想产物的统治造成的。

(2)“他们在幻象、观念、教条和想象的存在物的枷锁下日渐萎靡消沉,我们要把他们从中解放出来。

我们要起来反抗这种思想的统治。

解放人类的办法,就是教育人们反抗思想的统治,使人们摆脱幻象、观念、教条、想象的枷锁统治。

青年黑格尔派之间不同的地方在于:

对于什么是固定思想的认识不同;拯救人类,使人类从固定思想统治下解放出来的具体方法不同

(3)“一个人说,我们要教会他们用符合人的本质的思想来代替这些幻象,另一个人说,我们要教会他们批判地对待这些幻想,还有个人说,我们要教会他们从头脑里抛掉这些幻象,这样——当前的现实就会崩溃。

青年黑格尔派相同的地方在于:

都相信思想的决定作用,相信他们的批判思想的活动能使现存的东西遭到毁灭,相信现实世界是观念的产物。

(4)“这些天真的幼稚的空想构成现代青年黑格尔派哲学的核心。

“在德国不仅是公众怀着畏惧和虔诚的心情来接受这种哲学,而且哲学英雄们自己在抬出这种哲学的时候,也一本正经地觉得它有颠覆世界的危险性和不怕被治罪的坚决性。

青年黑格尔派自己认为他们的理论具有震撼世界的意义,是最革命的、最有力量的。

“本书第一卷的目的就是要揭露这些自以为是狼、也被人看成狼的绵羊,指出他们的咩咩叫声只不过是以哲学的形式来重复德国市民的观念,而这些哲学宣讲者的夸夸其谈只不过反映出德国现实状况的可悲。

青年黑格尔派的空想不过是以哲学的形式来重复德国市民的观念,反映着软弱的德国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虚幻理想。

他们夸夸其谈的不过是反映出德国现实的贫乏。

他们的理论只是黑格尔哲学的翻版。

2、青年黑格尔运动的真实意义

青年黑格尔派运动的真实意义在于它体现了黑格尔“绝对精神”的瓦解过程。

3、青年黑格尔派的历史局限性

第一个理论局限:

青年黑格尔派没有突破黑格尔哲学体系。

第二个局限性:

青年黑格尔派仅仅限于对宗教的批判。

第三个局限性:

青年黑格尔派没有摆脱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束缚。

青年黑格尔派的根本缺陷在于没有离开黑格尔哲学的基地,没有提出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没有提出他们所在的批判和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之间的联系问题。

(二)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全面论述(第一卷第一章)

1、对唯物史观前提的科学阐

黑格尔的历史观以绝对精神为前提

青年黑格尔派的历史观以纯粹的自我意识为前提

费尔巴哈的历史观以抽象的人为前提

马克思恩格斯以“物质生活条件”为历史观的前提。

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一定的自然环境、人口的增殖、人类自身的生产,但主要的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

“一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人们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同时也就间接地生产着他们的物质生活本身。

”p17

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已经在历史前提和理论前提上同唯心史观划清了界限。

2、历史活动的四个基本方面,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自身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历史活动的第一个方面,是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生活资料的生产。

“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P25

历史活动的第二个方面,是为满足新的需要而进行的生产。

历史活动的第三个方面,是人口生产,即人的增殖。

这三个方面,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三个基本条件,这三者在历史上同时存在。

历史活动的第四个方面,是社会关系的生产。

3、批判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问题看法的局限性,对正确解决人的本质问题作了科学总结。

费尔巴哈承认人是感性的对象,主张从人自身去寻找人的本质。

马克思对此给予肯定。

但是同时也指出他的根本缺点,他不把人看做是感性的活动。

(1)“费尔巴哈从来没有看到真实存在着的、活动的人。

”P24

马恩认为,只有把自然界和人都看做感性活动,从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出发去考察人,才能正确地解决人的本质问题

(2)每一代人和每个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

”P20

人所面临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人的活动创造的,而且主要由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创造的。

(3)“这种观点表明: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P34

人们的社会关系是由人们的活动,其中主要是物质生产活动创造的。

人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也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

(4)“每个个人和每一代当作现成的东西承受下来的生产力、资金和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是哲学家们想象为‘实体’和‘人的本质’的东西的现实基础。

”P34

马恩科学地解决了人的本质的问题,从费尔巴哈抽象的人完全过渡到了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在历史中行动的人。

4、阐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物质观和意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可贵之处:

对客观世界穷根究底,试图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在本质上是正确的。

缺陷:

直观性、猜测性。

把万物归一。

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1、旧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缺陷: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把一种或几种有形物体(水、火、气、五行等)视为世界的本原。

Ø认为世界是由某种或几种原始物质演化发展而来,万物由它产生,最后又还原复归于它。

Ø象中国的金、木、水、火、土,古印度的地、水、火、风,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Ø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世界物质性的正确立场,但缺乏科学的论证,具有直观猜测的性质。

1、旧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缺陷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把物质归结为当时的科学所认识到的最深的物质结构层次——原子。

原子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各种元素的原子既不能分割,也不能相互转化,原子的属性,如质量不变、广延性、不可分性,被看成是一切物质形态的不变的属性。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

培根,霍布斯,洛克,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特,拉美特里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它克服了古代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但用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层次概念代替哲学的物质范畴,却犯了用个别代替一般、用个性代替共性错误。

以偏概全,不理解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错把对物质层次的认识当作对物质最终层次的认识

►不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割裂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具有如下缺陷: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总之,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是:

不能在具体与抽象、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中把握物质范畴,因此都是片面的,不可能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中,只能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

早在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就对物质观作了科学的说明。

他指出:

“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包含两层意思:

一、物质概念不是某个具体的实物;二、物质概念揭示的是事物的共性。

►面对唯心主义对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挑战,列宁是如何给予回击和批驳的?

列宁于1908年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回击了马赫主义的进攻,并对物质下了一个完备而科学的定义。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列宁的物质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

(1)列宁的物质定义的含义:

A、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即离开人的意识实实在在的存在。

物质不依赖意识。

B、物质具有可知性,即是可以被认识的。

物质是可以被人们所感觉、认识的。

C、哲学的物质概念具有高度抽象性,即对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属性的高度抽象。

它源于自然科学又高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

(2)列宁物质定义的重要意义

⏹第一,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体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第二,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体现了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

⏹第三,坚持了辩证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一元论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在一元论的阵营里,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精神,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物质。

二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本原,这些本原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不存在派生关系。

在哲学史上只有少数哲学家是二元论者,代表性的人物是笛卡儿

[总之]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把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具体物质形态中的“客观实在”作为物质的共性。

在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坚持了“客观实在”这一物质的“永恒特性”。

“物质”的判断标准

►1、是否具有客观实在性;

►2、能否独立地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

►3、在文明、科技条件足够的条件下、在人脑机能充分挖掘和发挥后,能否有“反映”。

意识的定义:

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起源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客观需要和可能,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

岩石风化现象水滴石穿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葵花向日

动物的感觉、心理

意识的本质

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即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形式上是主观的

②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2页。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阐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

旧唯物主义是以存在决定意识的观点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并且只是从单纯的存在出发去说明存在对意识的根源性。

——片面性的抽象原则。

旧唯物主义关于存在决定意识的原则不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因此没有将这一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观领域。

唯物主义——唯心史观。

马克思:

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物质生活条件

社会存在包括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人类自身的生产

社会关系的生产

(1)“生命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命的生产(通过劳动)或他人生命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

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个人的合作,至于这种合作是在什么条件下,用什么方式和为了什么目的进行的,怎是无关紧要的。

”P26

社会意识则是对现实生活过程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由于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出来的。

随着分工和交往的发展才从动物的意识发展成为人的真正的意识的。

(2)“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

“不是意识决定生活。

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P2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正确地说明了社会存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为唯物史观的产生奠定了基石。

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自然关系

物质生产活动共同活动方式(生产力起决定作用)

社会关系

“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

”p26

生产和交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同一生产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他们同时存在,互为前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每一个社会都要求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相结合。

“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的关系就是交往形式与个人行动或活动的关系。

”p55

“这些不同的条件,起初是自主活动的条件,后来却变成了它的桎梏,他们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构成一个有联系的交往形式的序列,交往形式的联系就在于:

已成为桎梏的旧的交往形式被适应于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因而也适应于更进步的个人自主活动类型的新的交往形式所代替;新的交往形式又会变成桎梏并为别的交往形式所代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