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二习题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精讲优练课型 课时提升作业 四.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2411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二习题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精讲优练课型 课时提升作业 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理必修二习题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精讲优练课型 课时提升作业 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理必修二习题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精讲优练课型 课时提升作业 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地理必修二习题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精讲优练课型 课时提升作业 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地理必修二习题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精讲优练课型 课时提升作业 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二习题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精讲优练课型 课时提升作业 四.docx

《地理必修二习题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精讲优练课型 课时提升作业 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二习题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精讲优练课型 课时提升作业 四.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必修二习题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精讲优练课型 课时提升作业 四.docx

地理必修二习题第一章人口与环境14地域文化与人口精讲优练课型课时提升作业四

课时提升作业四

地域文化与人口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1.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

B.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

C.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D.地域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

【解析】选C。

地域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民族特色仅是地域文化差异性的一个方面;地域文化的形成既是长时期的发展过程,又具有相对稳定性;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会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下令,民间婚娶,依《朱子家礼》进行,即男16岁、女14岁,听其婚配。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4题。

2.按照明太祖的法令,明朝将出现(  )

A.较高的出生率B.较高的死亡率

C.生育时间缩短D.亲子年龄差距增加

3.明太祖颁布该法令的根本目的是(  )

A.顺应民意B.增加劳动力

C.鼓励垦荒D.奴化民众

4.目前,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类似法令的是(  )

A.美国B.英国C.中国D.非洲

【解析】2选A,3选B,4选D。

第2题,该法令的实施将会导致初婚年龄提前,妇女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和生育率提高。

第3题,其目的就是增加社会劳动力。

第4题,目前,非洲因部族众多,各部族为争取更大的实力纷纷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

【知识拓展】婚姻地域范围对人口的影响

(1)对身体素质的影响:

生物学研究表明,婚姻范围小,夫妻双方有可能有着比较近的血缘关系,共同的基因缺陷使得子女患“家族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而婚姻范围的扩大可以相互弥补彼此的基因缺陷,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

(2)对文化素质的影响:

任何地域都会形成自己的地域文化,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人口通婚,能够促进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融合,从而提高人口素质。

5.(2017·张家口高一检测)“丁克(DINK)”家庭,也称自愿不生育家庭,是“Doubleincome,nokids”缩写的意译,其含义是“双份收入,不要孩子”。

“丁克”家庭反映的地域文化是(  )

A.传统农业文化B.宗教文化

C.欧美文化D.现代大城市文化

【解析】选D。

“丁克”家庭指两份收入没有孩子的家庭,在欧美发达国家的现代年轻的夫妇中比较盛行。

传统农业文化与宗教文化一般都提倡生育;欧美文化宣扬自由民主,但并非不提倡生育;“丁克”家庭是现代大城市中存在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状况、经济收入、个人价值观等息息相关。

6.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人口流动的主要特征是(  )

A.早出晚归B.安土重迁

C.季节性迁移D.逐水而居

【解析】选B。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由于土地的不可移动性,使人口流动量很少,故其特征为安土重迁。

7.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而表现出来的,即人们的生育目的、对生育子女数量和性别的看法。

下列观念反映深受传统农业文化影响的是(  )

①“多子多福”

②男性偏好

③“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

④重视子女质量

⑤注重自我发展

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解析】选A。

在我国传统文化影响下,注重自我发展和重视子女质量的说法错误。

我国传统农业中的水稻种植业,因劳动强度大,对男性劳动力的需求量大,逐渐演变为“男孩偏好”,并形成传统。

  按照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农村独女户可以生育二孩,但现在农村有些夫妇却不想生育二孩。

据此回答8、9题。

8.这种变化是哪种生育文化的变化(  )

A.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的变化

B.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的变化

C.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的变化

D.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的变化

9.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我国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

②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③受宗教的影响

④受婚姻不够稳定的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解析】8选B,9选A。

第8题,“不想生育二孩”说明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的变化。

第9题,正是由于我国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使人们的生育观发生了变化。

10.对下图解释正确的是(  )

A.早婚使妇女生育年龄提前,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从而加快了人口的增长

B.早婚能提高出生率

C.早婚可降低出生率

D.早婚可遏制人口的增长

【解析】选A。

由图示可以看出婚育年龄的早晚对人口增长速度影响明显。

【方法技巧】婚俗对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

  “婚姻贫困”是我国在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低生育率及传统生育思想等影响下产生的性别比例失衡现象。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可婚男性将过剩2400万。

贫困地区该问题会更加突出。

据此回答11、12题。

11.我国“婚姻贫困”的原因不包括(  )

A.生育率低B.区域间经济水平差异

C.“养儿防老”思想D.年龄结构失衡

12.缓解我国“婚姻贫困”的主要途径是(  )

A.限制城乡人口流动B.适度调整生育政策

C.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增长D.加强胎儿性别选择

【解析】11选D,12选B。

第11题,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生育率低;传统生育思想为“养儿防老”;贫困地区该问题会更加突出,说明该问题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情况不同。

年龄结构失衡并不一定导致性别比失衡,因此年龄结构失衡不是我国“婚姻贫困”的原因。

第12题,我国“婚姻贫困”是由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等导致的,因而要适度调整生育政策。

  (2014·江苏高考)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图1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2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14.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解析】13选B,14选C。

第13题,图1显示1980年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经历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又下降的过程,所以人口增速经历了先变快后变慢,再变快又变慢的过程,故C错;图中显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在0以上,故人口规模一直在增加,所以A、D错,B正确。

第14题,图2显示全面放开二孩后,出生人口数先增后降,故A错;生育政策不变,则出生人口数量会持续下降,但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规模就不会下降,故B错;放开单独二孩,出生人口数与目前相比,开始有小幅上涨,且在2022年后出生人口数与目前相比少,这说明人口出生率并没有持续上升,故D错;而放开单独二孩,与生育政策不变情况相比,出生人口数有所增加,故可改善人口年龄结构,所以C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44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目前,我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从总体上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文盲率为6.72%,农村小学教育质量还比较低,初中毕业生能进入高中的只有30%,而高中毕业生进入各类大学的则只有30%左右。

我国的大学入学率只有美国和加拿大的1/20,平均每1万人口中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数量,日本是中国的530倍,德国是中国的236倍。

尽管我国拥有一批世界上优秀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但数量极少,人口总体的文化程度(12岁及以上人口)1964年为2.3年,1982年为4.6年,1987年为5.1年,1990年上升5.5年,只接近小学水平。

(1)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人口面临着什么问题?

这些问题的形成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无关系?

(2)你认为目前我国民众的人口观、婚育观与传统观念相比有了哪些变化?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

一是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的压力过大;二是人口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还很低,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材料说明了”,不要离开了这个要求去泛泛谈论我国人口的所有问题。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像浩瀚的海洋,其中既有优良美好需发扬光大的一面,也有迷信落后需抛弃的一面。

特别是在长期生产力非常落后的条件下,人们面对大自然还显得非常渺小,形成的人口、婚育观念,如“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亲上加亲”等,这些观念对我国的人口增长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人口就没有限制地猛增起来。

答案: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人口数量过多,二是人口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还很低。

这些问题的形成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如早婚早育、多子多福、重男轻女、亲上加亲、“学而优则仕”、安土重迁等有很大关系。

(2)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从多育多子到少生优生,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16.总和生育率是按照某一年度的妇女生育水平,计算每个妇女度过其整个生育期可能生育的子女数。

下图表示1950~1996年我国总和生育率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1)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总和生育率最高,原因是受到哪些传统观念的影响?

(2)从20世纪70年代,我国总和生育率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3)1992年后,我国总和生育率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试述中国新文化引起生育观念方面的哪些变化?

【解析】第

(1)题,我国20世纪60年代还是传统婚俗观念,导致早婚早育,生育率高。

(2)题,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出生率下降。

第(3)题,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人们注重自身发展,把精力用在学业、工作上,再加上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使出生率降低。

答案:

(1)“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导致多育多子;“早生贵子”“四世同堂”的观念,导致早婚早育。

(2)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3)在中国,人口压力十分大,生产力的发展使劳动力的培训费用升高,使人们由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只生一个好”“男女都一样”的新观念使人们由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