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要点打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08482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复习要点打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财政学复习要点打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财政学复习要点打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财政学复习要点打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财政学复习要点打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复习要点打印.docx

《财政学复习要点打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复习要点打印.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学复习要点打印.docx

财政学复习要点打印

财政学

★第一章财政概述

1.财政:

国家或政府为实现其职能以其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集中性的分配

2如何理解财政这一概念?

(四个特征)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财政分配的对象是一部分社会产品且主要是剩余产品;

财政分配的形式主要是价值形式;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3财政产生条件

一、可能性(经济条件):

大量的剩余产品出现

二、必要性(政治条件):

国家产生

4财政学学说

(1)亚当斯密:

主张财政支出应尽量节省,以建立“廉价政府”;他根据“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的原则”,把政府职能缩小,财政支出为国防、司法、建设三项;提出税收四原则“公平、确实、便利、经济”。

(2)凯恩斯:

主张扩大政府职能和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认为只要政府通过租税、公债、利息等财政政策以及财政手段来调节消费倾向、用通货膨胀、增加工资、扩大预算赤字等来增加公共投资,刺激消费。

(3)我国古代财政思想:

藏富于民,培养财源,发展经济以增加财政收入的理财思想

管仲(春秋齐国):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王安石(北宋):

因天下之功,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用

丘俊(明):

理财之道,以生财之道为本

财政收支原则:

量入为出,量出为入的财政收支原则:

周公(西周)建立税制时就提出和实施量入为出的原则

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量出为入的原则。

使用财政手段调控经济:

桑弘羊(西汉)制定的“均输”“平准”两个官方机构

★市场、政府、财政

1市场与政府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比较

(一)相同:

满足社会需要,合理配置资源,共同实现公平与效率兼顾的目标

(二)不同:

作用机制不同:

市场:

价格/供求/竞争机制

政府:

政府财政活动

满足社会的需要不同:

市场:

私人需要

政府:

公共需要

在资源配置所起的作用不同:

市场:

基础性作用

政府:

补充作用

2市场失效:

市场经济在其自身运行过程中自发产生的但又不能由市场自身来矫正的缺陷或弊病。

原因:

1、无法满足完全竞争市场需要的条件

2、即使完全满足完全竞争市场需要的条件,仍会出现不理想的效果

表现:

(1)第一类:

竞争失效、外部性与公共物品

竞争失效的原因:

垄断、不完全市场、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

垄断原因:

政府政策、自然条件、自然垄断:

规模化—规模效应—行业竞争;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私人物品:

排他性,竞争性

公共物品:

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2)第二类:

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与失衡

3政府失效:

政府作为一种外部力量对市场的调节失效或产生负作用。

政府失效的表现:

1.政府决策失误

2.寻租行为:

政府决策干预和行政管制能够创造租金,自然就会有人要进行寻求这种干预和管制从而获得租金的活动。

3.政府干预失误

4.政府职能“越位”,“缺位”

政府失效的原因

1.代表性的局限性

2.信息的有限性

3.对私人部门控制的有限性

4.决策的时滞性与实施的有限性

5.决策程序的有限性

6政府干预的失控性

4财政存在的必要性

一、市场失灵决定了财政存在的必要性及范围

(1)减少第一类原因(不满足完全竞争市场条件)引起的市场失灵

减少垄断、增加信息、管理和控制外部效应、提供或鼓励提供公共物品

(2)减少第二类原因的市场失灵

调节收入分配(税率、遗产税)、调控宏观经济(失业救济金、累进税制)

二、减少政府失效需要财政

财政为政府有效履行职能提供财力保障(高薪养廉,减少寻租)

财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政府规模、政府活动范围、方向与政策取向

5我国的财政体系:

“三个环节,一个基础”

(1)政府预算——主导环节

(2)预算外资金——补充环节

(3)国家信用——辅助环节

(4)国有企业财务——基础

6财政分配“七大扣除理论”

维持社会生产:

维持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追加、后备基金,保险基金

维持社会公共消费:

行政管理费、文教卫生事业、国防基金、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立基金

7财政事项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主要手段

a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

b财政实践中,通过一种实践性的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的作用

c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的安排,加快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转换产业结构,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与高速发展的完美结合

d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求

★财政分配

1财政支出的原则

量入为出,量力而行——财政收支平衡的原则

统筹兼顾,保证重点——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厉行节约,讲究效益——效率原则

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宏观因素: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

一、经济因素

a经济发展水平

b经济体制的选择: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前财政支出规模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后,财政支出规模小

c中长期发展战略

d当前经济政策

政治因素:

政府的稳定性

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

行政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经费开支必然增加

政府的干预政策

社会因素:

人口状态,文化背景,民族与宗教

3支出经济分类:

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净贷款

4财政支出的效益管理:

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

A成本效益分析法——最常用

B最低费用选择法:

教育、军事,政治,文化,卫生等财政支出政目

C公共定价法(公共劳务收费法):

公共服务收费

5政府对三农的投入

主要领域:

基本建设、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林水气、

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政策性补贴、基础教育、农村卫生医疗

投入措施:

A全面取消农业税

B财政补贴

C支持农业综合开发

D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

6社会保障

A社会保障的特点:

社会性、福利性、互济性、强制性

B社会保障的功能

经济功能:

维持劳动力再生产、促进资金市场发展

社会功能:

体现社会公平、维持社会稳定

7税式支出:

通过税收优惠的方式发生了间接性的税收支出

分类:

税基式,税率式,税额式,递延式

一.税基式

起征点、免征额、税收扣除(定额扣除;比例扣除)、税收庇护:

企业为逃避交纳所得税而进行的投资活动

二.税率式:

优惠式

三.税额式:

直接扣减税额

a)减免税:

地区性减免税,行业性减免税,新办企业

b)税收抵免:

投资抵免,国外税收抵免

c)优惠抵免:

出口退税,再投资退税;鼓励外商对利润进再投资而不流向国外

四.递延式:

允许纳税人推迟缴纳税款

税款递延:

延期纳税,分期纳税、加速折旧、准备金制度

★财政收入

一.组织财政收入三大原则

1.发展经济,广开财源——根本原则

2.兼顾国家,企事业单位,个人三者利益,即要做到合理负担,取之有效

3.公平负担

财政收入的分类

按收入形式分:

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债务收入;公共收费——国家为特定事业或项目建设需要所征收的财政收入;其他收入

二、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最基础的制约因素生产技术水平

政府的分配政策和分配体制——收入分配政策

价格因素其他因素:

直接性因素——体制因素,财政政策因素,间接性因素

三、财政收入结构分类

(1)按所有制:

国有、集体、个体和私营、外企合资

(2)按结构:

一、二、三产业

四、财政收入规模

财政收入规模的含义及衡量指标

1.绝对量:

eg:

1995年我国财政收入总额为6242亿元。

2.相对量:

财政收入/GNP或财政收入/GDP(有可能小计算)

3.财政收入的变动趋势:

发达国家:

绝对量,相对量上升

发展中国家:

绝对量上升,相对量下降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财政收入增长的边际倾向/弹性系数

时序回归模型:

 

★国有资产

一、国有资产收入、国有资产经营性收益、国有资产受益三者关系

国有资产收入:

国家凭借其所拥有的资产取得的财政收入

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性受益:

国有企业在一定时期得用国有资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新创造的,已实现的可在各利益主体之间进行分配的价值

国有资产收益: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身份,以资产占用费,上利润,租金,股息红利等形式所取得的收益,即国有资产经营收益中分配给国家这个资产所有者的收益

三者关系:

国有资产收益是国有资产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国有资产收益是国有资产经营收益中归国家这一资产所有者的受益

国有资产经营受益并不是全部上缴国家财政,只有其中一部分形成国有资产收入

二、国有资产收入形式

1属于经营性收入:

利润、租金、股利、资产占用费

2属于国有资产转让收入的形式:

产权转让、出售、拍卖、兼并取得的收入

使用权转让取得的收入、投资收缴收入、其他形式

@国有资产的管理(p218-219)特别收益金(p227)

★公债

1特点:

最长不超过一年;面额多样化,可大可小;一般不记名,不按期付息,债券上只有票面金额,不载明利率

2.国库券的地位(重要性)——资金市场的主要流通工具

1)安全可靠,属政府债券,风险很低,所以只要不发生特大意外事故,到期可还本

2)具有高度流动性,有“仅次于现金凭证”之称

3)具有可观的收益,投资收益=票面金额-发行价格

4)面额多样,可大可小,适合各类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3.国库券的承购者与发行方式

承购者:

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居民个人

发行方式:

公募拍卖——发行价格招标,利率招标

国库券的发行对经济的影响是扩张性的

a)发行国库券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增发货币

b)大量发行国库券会使短期利率上升,长期利率下降,从而使消费与投资的增加

c)发行国库券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银行信用规模的扩大

中长期债券是资本市场的主要流通工具

1)安全可靠:

因为也属于政府债券,风险较低

2)收益比国库券更可观:

利率大于国库券的折扣率,所以对那些手上有定期资金,主要目标是赚取投资收益的投资者来说很受欢迎

1中长期债券的发行目的:

弥补财政赤字,实现整个预算年度的财政收支平衡

2.认购人与发行方式

认购人:

主要是非银行金融机构

1)专门经办储蓄业务的储蓄银行

2)保险公司

3)一些养老基金

4)靠年金生活的人

5)拥有较多收入并未雨绸缪为将来而进行长期储蓄的单位或个人

发行方式:

固定收益出售和公募拍卖

3.发行中长期债券对经济的影响是紧缩性,至少非扩张性的。

1)由于中长期债券流动性转低,发行中长期债券一定程度上等于减少货币供应量

2)大量发行长期债券——长期资金利率上升——投资消费下降——经济发展水平下降

3)中长期债券的主要认购者是非银行机构,其发行一般不致引起银行信用扩大

预付税款券:

临时性的短期公债

1发行目的:

吸纳企业准备用于纳税而储存的资金

2对经济的影响:

扩张性影响小于国库券期限短,流动性高

认购对象主要是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对银行信用无直接影响,一般不会引起银行信用扩张

 

3对比预付税款券与国库券

相同:

1)均属短期公债;

2)均折价发行,到期按面额还本;

3)对经济均的扩张性影响

不同:

1)认购者不同国库券:

商业银行,央行预付税款券:

工商企业

2)对经济的扩张性影响程度不同

4公债的发行

(一)公债的发行条件:

发行额度,面值,发行价格,期限,利率

(1)发行额度:

确定发行额度主要根据,以下几个因素决定

发行者所需资金的数量

市场的承受能力(市场资金的松紧)

发行者的信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中央各部门发行)

债券的种类(专用债券,储蓄债券)

(2)面值

公债面值的确定因素

a)公债的发行对象(居民个人,特定金融机构)

b)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富裕程度

c)日常交易习惯

d)公债的发行数额

日前的趋势:

倾向于多样化

(3)发行价格:

平价发行折价发行溢价发行

公债发行价格高低的决定因素:

票面利率水平

期限长短:

期限越长,价格越低

政府债信:

信用越高,风险越小,发行价格越高

发行价格的调整(计算)

例政府发行面值为100元的5年期公债,票面利率12%,当发行时实际市场利率已升至15%,求出公债的发行价格。

因为票面利率<市场利率,所以折价发行,

发行价=100+(100*12%*5)/(1+15%*5)=91.43元

(二)决定公债期限长短的因素

1)公债收入的使用方向及使用周转期

2)社会闲置资金的结构

3)市场利率的发展趋势政府预期市场利率上升,发行期限会变长,预期市场下降,发行期限会缩短

4)流通市场的发达程度

5)投资人的投资意向,心理状态及市场上其债券的期限结构

6)货币政策的需求紧缩:

中长期债券扩张性:

短期公债

5.公债利率的影响因素

(一)市场利率水平

(二)政府债信

(三)社会资金供应量

(四)期限

(五)付息方式

(六)偿还方式

6公债的发行方式

a)强制反派方式

b)固定收益出售方式——在金融市场上按预先确定的发行条件摊销公债

c)公债拍卖(公开招标)

d)连续经销

e)直接谈判:

专用债券

7公债的流通方式

现货交易;期货交易;回购协议交易

8公债的流通市场

一.交易所交易

二.柜台市场

三.第三市场

四.第四市场:

直接谈判交易

9公债的偿还方式

一次偿还法——传统偿还方法

市场购销法(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

分次偿还法:

抽签偿还法;号码顺序偿还法

提前偿还法:

到期前偿还本金(财政部购买)

10公债的偿还的资金来源

1.经常性的预算收入:

税收,国有资产收入(可能导致政府职能受到干扰)

2.预算盈余(不确定性)

2.举借新债

4.建立偿债基金——减债基金目的:

减轻政府债务

11公债的管理

目标:

1.降低政府举债成本;2.维护市场稳定;3.保证公债偿还;4.迎合不同投资者需求

手段:

1)经济手段(利用税收,利率,价格等经济杠杆管理)

2)法律手段:

通过立法程序来规范公债活动

3)行政手段:

直接颁布和下达命令,指标制约规范公债的借,用,还

4)技术手段:

在公债市场上建立一套发达的记账,结算,交易和托管手段,促进公债的发行,流通市场的高效运行

12公债的发行管理

1.发行主体的偿债能力:

a,国债偿债率=当年的还本付息额/当年中央财政收入额。

反映中央财政的债务清偿能力,国际警戒线10%

b,国债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政府财政支持额。

反映一国的中央财政支出中有多少是依靠发行国债来实现的。

目前公认警戒线25%-35%左右。

若依存度高表明中央财政指出过度依赖国债收入,财政处于脆弱状态,并对其未来发展构成潜在威胁

2.发行对象的应债能力:

a,国债负担率=发达国家的国债积累额/当年GDP<=45%,因为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壁比值较高

b,居民应债率=当年国债余额/当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衡量居民债务资金供给情况,<=100%即可

★税收收入

1税收的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三性关系:

无偿性是核心,强制性是保证,固定性是基础,是无偿性与强制性的必然要求

2税收的分类:

(一)按税收管理和使用权限为标准分为:

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

(二)按课税对税对象不同分类:

对商品与劳务的流转征税,对所得或利润征税,对财产征税,对行为征税,对资源征税

3税收的原则:

(一)财政原则

(二)公平原则:

普遍征税,平等征税

(三)效率原则:

行政效率——征税成本和交税成本要低

经济效率——寓禁于征

4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一)税收负担

.衡量税负的指标

影响税负高低的因素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支状况

税收制度因素:

税率(深度),税目(广度)

非正常因素

5.反映税负的指标

(二)税负转嫁

税负转嫁与逃税的区别

动机相同:

减轻税收负担

1)税负转嫁是经济现象,逃税是社会政治现象

2)税负转嫁的结果只是税负结构与税负归宿不同,政府税收并未减少或损失;逃税的结果是无人承担纳税义务,政府税收总量减少或流失

.税负转嫁的方式

1)前转(顺转):

转嫁给商品购买者,提高商品价格

2)后转(逆转):

压低原料购进价格

3)混转=前转+后转

4)旁转压低运输,包装成本

5)消转(转化,扩散转移,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税负转嫁)

6)税收资本化——后转的特殊形式

6.税负转嫁的条件

1)最基本的条件:

商品或要素价格能否自由变动

2)其他因素

A.税种:

商品课税易转嫁,所得课税不易转嫁

B.商品供求弹性:

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易转嫁

C.征税范围的宽窄:

宽:

不易转嫁

D.商品的竞争程度:

垄断性产品,容易转嫁

税制要素:

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附加,加成,减免;违章处理

税率的划分——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

7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的关系

联系:

两者即同时是经济范畴与历史范畴,都与国家、政府权力、纳税人有关特殊分配关系,其中,国家税收是国际税收的基础与前提,国际税收是国家税收的延伸发展和特殊构成,它不能脱离国家税收而存在

区别:

反映的分配关系不同、涉及的征税权力不同

解决矛盾的方法不同、主要课税对象不同

8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

低税法、扣除法、免税法(豁免法)、抵免法(直接抵免,间接抵免)、!

税收饶让

★财政管理(这些不是老张婆自己出的,看她样子好像爱理不理,目测分数不多)

预算程序:

编制—审批—执行—决算

预算原则:

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年度性

硬赤字(“小口径”赤字):

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出+债务支出)

软赤字(“大口径”赤字):

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经常支出

财政收支平衡:

略有赤字、略有盈余、收支相等

预算类型、政府决算(p304-305)

财政政策的主体:

政策主体指的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财政政策的主体只能是各级政府,主要是中央政府

财政政策目标

1、经济的适度增长

2、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

3、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再就业机会

4、收入的合理分配

5、社会生活质量的合理提高

财政政策的类型: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p405)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收入分配、货币供应与价格等媒介体将财政政策工具的作用传导出去。

上届参考资料:

一、选择、填空

1、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基尼系数(是0和1之间的任何值,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公平。

2、<0.2收入绝对平均;0.2-0.3比较平均;0.3-0.5相对合理;

0.4-0.5收入差距较大;>0.6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3、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4、财政分配的对象是一部分社会产品且主要是剩余产品

5、财政分配的形式主要是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6、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政治、经济、社会职能)

7、财政收支平衡的原则:

量入为出,量力而行

8、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统筹兼顾,保证重点

9、效率原则:

厉行节约,讲究效益

10、财政支出的分类:

(一)按政府职能分:

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

(二)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

购买性支出(发展中国家);转移性支出(发达国家)

(三)

11、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最常用:

经常项目

最低费用选择法(教育、军事,政治,文化,卫生等财政支出政目公共定价法(公共服务收费)

12、三大政策性银行: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13、政策性金融机构: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14、社会保障的特点:

社会性、福利性、互济性、强制性

15、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内容:

社会保险(最核心部分);社会救济(最后一道保障线)

社会福利;优抚安置;

16、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与筹集方式:

现收现付式(后代养老)、完全基金式(自我养老)、部分基金式(自我养老与后代养老相结合)

17、税式支出分类:

税基式,税率式,税额式,递延式

19、组织财政收入三大原则:

1、发展经济,广开财源——根本原则

2、兼顾国家,企事业单位,个人三者利益,即要做到合理负担,取之有效

3、公平负担

20、财政收入的分类:

按收入形式分:

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债务收入;公共收费——国家为特定事业或项目建设需要所征收的财政收入;其他收入

21、公债的偿还方式:

一次偿还法;市场购销法;分次偿还法;提前偿还法

22、税收的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性关系:

无偿性是核心,强制性是保证,固定性是基础,是无偿性与强制性的必然要求)

23、资金市场的主要流通工具—国债

24、国库券的承购者与发行方式

承购者:

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居民个人

发行方式:

公募拍卖——发行价格招标,利率招标

25、财政收支平衡:

略有赤字、略有盈余、收支相等

26、政府预算程序:

编制—审批—执行—决算

27、预算原则:

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年度性

28、地方政府预算改革:

安徽、河南、湖北、云南、深圳五个地方使用零基预算

29、财政政策的类型: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根据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

30、公共物品的特征:

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私人物品的特征:

非他性,竞争性

31、黄宗羲定律: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下降一段时间后,由于种种原因税费反而会上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走向改革的反面

32、我国现行税制是以(流转税)与(所得税)并重,其他税类配合发挥作用于的复合税制体系。

33、我国主要财政收入(四个):

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消费税

我国主要财政支出(四个):

34、学习方法:

唯物辩证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相结合

35、公民所能容忍的税收水平是财政支持规模的约束条件

36、效率的衡量:

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改进

37.社会保险(核心内容)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资金来源不同商:

只来源于投保人(单方筹集)

社:

个人,集体,国家三方共同筹集

保险的手段不同商:

自愿参加

社:

强制参加,无论被保险人是否愿意,都必须参加

保险的提供者,目的不同商:

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以盈利为目的

社:

由国家牵头,不以盈利为目的

38、财政的特征有强制性;无偿性;国家主体性

39、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

(一)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

财政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个方向上影响社会需求的形成。

信贷主要是通过信贷规模的伸缩影响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形成。

(二)两者的作用方向不同

社会消费需求,基本上是通过财政支出形成的,因而财政在社会消费需求形成中起决定作用。

而银行信贷在这方面则显得无能为力。

个人消费需求的形成则受到财政、信贷两方面的影响,财政对个人消费需求的形成是有直接影响的,而银行主要是通过工资基金的管理和监督以及现金投放的控制,间接地影响个人的消费需求。

(三)两者在扩张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

财政赤字可以扩张需求,财政盈余可以紧缩需求,但财政本身并不具有直接创造需求及“创造”货币的能力,唯一能创造需求、创造货币的是中央银行。

因此,财政的扩张和紧缩效应一定要通过货币政策机制的传导才能发生。

正是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形成中有不同的作用,所以要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配合使用。

如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各行其是,就必然会产生碰撞与摩擦,彼此抵消力量,从而减弱宏观调控的效应和力度,难以实现预期的调控目标。

二、简答题(6*5,考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