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考试复习整理要点.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84800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考试复习整理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财政学考试复习整理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财政学考试复习整理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财政学考试复习整理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财政学考试复习整理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考试复习整理要点.docx

《财政学考试复习整理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考试复习整理要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学考试复习整理要点.docx

财政学考试复习整理要点

财政学

题型:

单选10*2’多选10*2’

名词解释5*3’简答5*5’

材料分析2*15’

一、导论(了解)

1.财政产生的三个条件

财政是公共权力组织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

(1)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经济基础

(2)公共权力组织的产生和存在是财政产生的政治前提

(3)公共需求是财政产生的前提

2.财政学的理论体系

(1)西方财政理论发展历程

亚当斯密古典财政理论→马歇尔、庇古新古典政治理论→凯恩斯功能财政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财政理论(公共商品理论、效率理论、公共选择理论)

(2)本书理论体系

基础理论(公共需求、效率与市场、政府活动与财政职能)→财政支出(购买支出、转移支出)→财政收入(税收、公共费用)→宏观调控(政府预算、公共债务、财政政策、政府间财政关系)

二、基础理论篇

(一)公共需求

1.私人需求与公共需求

私人需求是由个人内在产生的、不依赖于他人而独立存在并得以满足的个人需要。

收益的内在性&外部性

需求的分散性&整体性

公共需求是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求。

(真实的多数人的需求)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人类需求:

私人需求、公共需求满足需求:

私人商品、公共商品

人的需要只有在低层次需要获得相对满足后,才能发展到较高层次的需要。

但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继续存在,只是对行为的影响作用减低。

3.公共商品定义与基本特征

用于满足公共需求的商品是公共商品。

公共商品没有可分性和可加性。

非排他性:

一个人对一种公共商品的消费无法排斥他人对同一种公共商品的消费

A:

公共商品在技术上不易排斥他人消费或受益

B:

有些公共商品在技术上可以实现“排他”,但从效率角度看却不必要排他。

C:

在有些情况下,“排他”尽管在技术上可行,但排他成本过于昂贵,且超过了使用该产品所得到的利益,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

非竞争性:

增加一个公共商品的消费者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对该商品的消费水平

增加单位公共商品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4.纯粹公共商品与混合商品的区别与举例

纯粹的公共商品完全用于满足公共需求,并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如指示灯、航标、路标。

混合商品是指在满足公共需求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私人需求,并且有一定的排他性和竞争性。

如教育、文娱、有线电视、道路。

5.公共选择的投票规则

一致性规则

多属性规则(简单多数——超半数、复杂多数——超多数)

最有多数性规则(抉择成本D+外部成本E最小)

(二)效率与市场

1.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

市场机制:

能够引起某种经济运动或发挥某种经济功能的市场装置或市场系统

角色:

市场机制——基础性

2..资源配置效率的衡量标准:

帕累托效率标准

既定的条件下,当资源配置使得一个人福利的改善必然使另一个人的福利受损时,则实现了资源的配置效率,也被称之为帕累托效率标准(状态)。

在一部分人福利得以改善的同时并没有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状况变坏,这种变动被称之为帕累托改善(改进)。

3.市场失灵的表现

由于市场机制的自身特点或缺陷,没有或不能将资源配置到效率状态的现象

A.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B.不能有效解决外部性问题

C.市场竞争不完全性D.市场信息不充分(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E.收入分配不公平F.宏观经济波动

4.外部性定义、分类及实例

外部性(Externality),又称为外部效应,是指私人费用与社会费用或私人得益与社会得益之间的非一致性。

正外部性是指个别企业或个人带给社会的收益大于其个别收益,即收益外溢。

负外部性是指个别企业或个人带给社会的成本大于其个别成本,即成本外溢。

(三)政府活动与财政职能

1.财政各项职能及其含义

A.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是政府运用财政手段实现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的功能。

B.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对市场机制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

C.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

是指政府运用财政工具和政策,保障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与增长的职责和功能。

2.财政职能在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划分

(1)资源配置职能的划分:

全国性公共商品应由中央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商品应由地方政府提供。

(2)财政对收入分配调节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

这一职能主要由中央政府来行使。

(3)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手段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以达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

这主要是中央政府的职责。

3.政府失灵定义、表现、主要原因

政府失灵是指由政府内在机制决定并导致经济出现低效率的现象

表现:

政治制度失灵,权力滥用、预算扩张明显,成本高、浪费多、寻租普遍,官僚主义严重,机构不断膨胀,人员不断增加,效率却不断下降。

主要原因:

A.政府能力的有限性(有限的信息,对私人市场反应控制的有限性,对官僚主义控制的有限性,政策决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B.政府行为越界

三、财政支出篇

(一)财政支出概论

1.财政支出增长的宏观模型

瓦格拉法则——随着经济中人均收入的增长,公共部门的相对规模也随之增长。

即政府相对规模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的,而且人均收入是政府公共支出持续增长的原因。

时间形态模型——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财政支出的增长并不是直线型的,而是呈现出阶梯性增长的特点(梯度渐进增长论)

外在因素(替代效应、审查效应、集中效应)是导致财政支出增长比GDP增长快的主要原因,前提假设是选民愿意享受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收益却不愿纳税。

经济发展阶段论——罗斯托五阶段:

早期、起飞、成熟、高消费、生活质量

(1)早期阶段:

政府投资在整个国家投资中占很高的比重以满足基本设施

(2)中期阶段:

政府投资成为补充,以公共消费支出为主

(3)成熟阶段:

用于社会保障和收入再分配的社会性支出大幅增长

公共选择学派——财政支出的政治性扩展

(1)选民:

纳税最小化和公共商品收益最大化“财政幻觉”认为所要交纳的税收低于他们的负担;或认为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的价值高于其实际价值。

(2)政治家:

选票最大化

(3)官僚:

预算最大化

2.财政支出分类

3.财政支出增长的微观因素(了解)

公共部门产出水平、服务环境、人口因素、公共商品质量、公共部门投入价格

(二)购买支出教育支出

1.图示购买支出文化支出

维持性支出经济性支出社会性支出医疗卫生支出

国家管理支出国防支出基础产业投资农业投资科技支出

环境资源保护支出

2.农业投资的蛛网模型

蛛网市场是指在该市场中,商品价格与产量的波动取决于该商品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的对比关系,需要一定的生产周期才能生产出来。

本期农产品价格取决于本期的产量,本期的产量却取决于上期的价格。

(三)转移支出

1.社会保障支出

(1)社会保障三层次:

社会救济、社会保险(核心层次)、社会福利

(2)社会保障的功能:

社会补偿、社会稳定、社会公平;劳动力再生产、收入再分配、经济发展

(3)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

现收现付制(隔代赡养)、完全基金(自我赡养)、部分基金

2.财政补贴支出

(1)补贴环节:

生产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

(2)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

财政补贴对需求的影响:

投资消费需求总量与结构

财政补贴对供给的影响:

直接(积极性)间接(需求)

3.转移支出与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区别

转移性支出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公债利息支出与捐赠支出等,政府提供转移性支出主要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

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是指各级政府之间或同级政府之间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支付来调节各预算主体收支水平的方式。

四、财政收入篇

(一)财政收入总论

1.财政收入的分类

税收收入

非税收收入:

公共收费、债务收入、其他收入、捐赠收入、罚没收入(收费、国企利润、其他)

2.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经济技术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是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基础

收入分配政策和制度因素

其他因素:

价格因素、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

3.财政收入的形式结构

税收、国有资产收益、公共收费、公债收入

(二)税收原理

1.税收存在的依据(三学说)

“供需说”:

公共福利的需要

“交换说”:

交换代价

“经济调节说”:

调节收入与财富的分配,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税收现在存在的依据

为公共商品的供给提供资金保障;

纠正市场失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调节收入分配关系;

稳定经济。

3.税收的本质与特征

本质:

一定的利益关系,即国家与纳税人之间,以及纳税人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

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4.税收要素:

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减税免税

5.税收分类

直接税:

农业社会的主要税类,如土地税、人头税等

间接税: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扩展,以交易额为对象课征的间接税逐渐成为主导性的税类,如销售税、关税等

6.税收原则

瓦格拉:

平等、确定、节约、便利

亚当斯密思想:

财政收入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公平原则、税务行政原则

法定原则(政府征税权法定、纳税义务法定、课税要素法定、征税程序法定)

财政原则(税收收入要充分、税负总水平要适度、税收收入因有弹性)

公平原则(税收横向公平、税收纵向公平)

效率原则(经济效率、行政效率)

6.税收负担的含义

简称“税负”,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所承受的经济负担。

7.合理的税负水平

影响税负的因素:

经济发展标准(拉弗曲线)、政府职能标准

8.税负转嫁方式与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前转、后转、混转、税收资本化

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税种、商品的需求弹性、课税范围

9.税收无关性定理

在既定的供求弹性情况下,政府选择不同的市场主体(卖者或买者)征税,其结果相同。

即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均衡产量水平、交易主体的税负和额外负担与政府选择的征税对象无关。

(三)税收制度

1.主要税种:

商品课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课税(个人、企业)

影响主要税种确定的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税收征管能力、税收政策目标

2.增值税类型(基本税率为17%,低税率为13%)

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

3.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程度、改后优势、未改需改部分

结构性减税、减少企业税负

 

4.个人所得税

超额课进税制费用扣除标准起征点免征额改革(家庭)

当纳税人收入超过起征点时,要按其收入全额征税。

而当纳税人收入超过免征额时,则只就超过的部分征税。

(四)公共收费

1.征税与公共收费的区别

(1)立法层次不同

税法&国家法律、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

(2)执行主体不同

税务机关、财政机关和海关&由国家的诸多部门和单位担当执收主体

(3)性质不同

整体与国家之间在公共商品供给和消费上的利益关系或交换关系&缴费者个体与有关公共部门之间在服务和受益上的直接对应。

(4)功能不同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并在调节社会经济运行、促进公平和效率等方面发挥广泛的作用

公共收费只是财政收入的重要补充,在保障负担公平和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上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在资源配置效率上功能更强。

5)款项使用的方法和用途不同

税收在征收范围和征收对象上有普遍适用性,纳税人缴纳的各种税款,列入政府财政预算统一安排,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公共收费的征收一般只适用于特定领域和特定对象,所征收的资金在使用上通常受指定范围和用途的限制。

2.征税后为何还要收费

3收费的个人收益与普通收益

4.分析义务教育(公共商品、混合商品)

五、宏观调控篇

(一)财政预算

1.概念、特征

财政预算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和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编制的,经立法机关审批的,反映政府一个财政年度内基本财政收支计划的法律性文书。

法定性、精细性、完整性、时效性、公开性

2.基本程序

编制、审批、执行、决算

3.全口径预算

全口径预算就是把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统一管理,其目标定位于构建一个覆盖所有收支,不存在游离于预算外的政府收支,是将所有类型的财政资金收支都纳入统一管理体系的制度框架。

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组成。

4.财政赤字概念、类型、经济效应、弥补方式

概念:

财政赤字,通常是指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的差额

类型:

软赤字与硬赤字

总赤字与原始赤字

周期性赤字与结构性赤字

经济效应:

1.国债规模扩大2.货币扩张效应3.拉动总需求,带动经济增长

弥补方式:

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

(二)公共债务

1.与财政税收区别

2.公债的概念与特点

公债:

即公共债务,是政府为解决正常财政收入不足,或实施特定的经济调控政策,以信用形式筹集资金而形成的债务。

公债包括国债和地方债。

公债的特点:

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

3.公债的负担与经济效应

(1)认购者的负担:

即公债投资者认购公债的机会成本。

(2)政府的负担:

指的是公债还本付息给政府带来的负担。

(3)纳税人的负担:

指的是公债的发行给纳税人带来的负担。

公债负担的实质是纳税人的负担、公债的负担还存在代际转移问题

(1)财政效应:

公债是弥补财政收支缺口、平衡财政预算、缓解财政困难的最可靠和迅速的手段;公债融资还是筹集国家建设资金的重要方式。

公债还会引起收入再分配效应。

(2)公债的投资扩张和挤出效应:

公债具有筹集建设资金的功能,为政府投资支出的扩张提供支撑。

公债的发行导致民间部门可借贷资金的减少,当货币供应不变时,利率会提高,从而导致民间资本投资的减少。

4.债务负担率公式依存度偿债率

债务负担率=当年累积未清偿公债余额/当年国内生产总值×100%

债务依存度=当年公债发行总额/当年财政支出总额×100%

偿债率=当年公债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总额×100%

(三)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

1.财政政策目标及各自含义

充分就业(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作的劳动者能够找到工作)

稳定物价(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避免过度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在进行国际经济交往时,其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支大体保持平衡)

2.财政政策的分类、制定依据、具体措施、目前财政政策——积极(内容)

(1)扩张性财政政策:

前提是社会总需求不足,社会总供给过剩,社会生产能力闲置,通货紧缩。

具体措施有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和投资规模、减税、扩大财政信用规模、实行赤字预算

(2)紧缩性财政政策:

前提是社会总需求过大,社会总供给不足,经济运行过热,通货膨胀严重。

措施是压缩财政支出和投资规模,增加税收,缩小国家信用规模,增加财政结余。

(3)中性财政政策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政策目标的协调配合、政策方向的协调配合、政策力度的协调配合

4.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与中间目标、措施

终极:

稳定货币和促进经济发展、充分就业、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中间:

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

措施:

法定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再贷款;贷款规模控制;利率极限控制。

5.双生双建增减制度(了解)

(四)政府间财政关系

1.财政分权理论(4种)

(1)偏好误识论:

地方政府提供当地公共商品会更有效率。

(2)辖区受益论:

全国受益的公共商品应由中央政府供给,地方受益的公共商品应由地方政府供给。

(3)用脚投票论:

社会成员通过选择居住地来显示自己对公共商品的偏好,从而能解决公共商品供给的垄断性和公共偏好显示困难所带来的问题。

(4)俱乐部理论:

一个俱乐部的最优规模应确定在增加的边际拥挤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均衡点上。

2.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财政收入划分(中央政府的财源及收入范围应大于其本级支出需要,以保证中央政府对财政和经济全局的控制)

分税制1994年

3.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类型

一般均衡补助:

称为无条件补助,是对所拨出的资金不规定具体用途的转移支付方式,受援地可用该资金弥补其一般预算的缺口。

专项补助具体可分为三种形式:

(1)无限额配套补助。

(2)有限额配套补助。

(3)非配套补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