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湘教版地理 第1章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docx
《高考一轮湘教版地理 第1章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湘教版地理 第1章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一轮湘教版地理第1章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本讲复习脉络:
考点分层突破:
考点一|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
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
自西向东
(2)周期:
一个恒星年,约为365日6时9分。
(3)速度
公转位置
时间
公转速度
A点
远日点
7月初
较慢
B点
近日点
1月初
较快
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含义:
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约为23.5°。
(2)影响:
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如下图)
1.与黄赤交角相关的数据关系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即图中α。
(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即图中90°-α。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即图中α′。
2.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影响的方面
若黄赤交角变大(小)
太阳直射范围
扩大(缩小)
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
扩大(缩小)
五带的范围
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昼夜长短的年变化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赤道与寒带除外)
季节的变化
变化明显(不明显)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变化,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也会消失。
读图,完成1~2题。
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
A.0°~20°N B.0°~20°S
C.20°N~23.5°ND.20°S~23.5°S
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1.C 2.A [第1题,若EF为赤道,则∠POF为P点纬度值,由图可知∠POF=70°。
结合题干中“P点出现极昼现象”可知,太阳直射点最低纬度为20°N。
第2题,若EF为公转轨道面,PQ为地轴,则由图中可知黄赤交角为20°,黄赤交角变小,则福州冬至正午太阳高度变大,北温带范围变大,全球极昼(夜)范围缩小,悉尼夏季昼变短。
]
(2017·长沙五校联考)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
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5°,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22.1°,变动周期约4万年。
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3~4题。
3.黄赤交角为24.24°时( )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
4.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
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 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④最低纬度为22.1°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3.B 4.C [第3题,当黄赤交角为24.24°时,即黄赤交角变大时,回归线度数增大,极圈度数减小,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温带地区)范围缩小;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地区)范围扩大;极圈与极点之间(寒带地区)范围扩大;地球上存在极昼和极夜的范围扩大。
第4题,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同时也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年移动规律,②③正确;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4万年是黄赤交角的变动周期;太阳直射点最低的纬度应是赤道,即0°。
]
考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计算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
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2.变化规律
时间
变化特点
重要节气
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图1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图3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春、秋分日
图2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太阳直射该地(除赤道外),该地昼长夜短,但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
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
1.昼夜长短时空分布规律
(1)对称规律:
①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
②纬度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在同一天,北半球一地的昼长等于南半球另一地的夜长。
例如,夏至日60°N纬线上各地昼长为18小时29分,则当日60°S纬线上各地夜长为18小时29分。
(2)递增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另一半球为冬半年,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的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极昼的范围也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
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极夜的范围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
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3)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
(4)极昼、极夜规律: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5)昼夜长短状况规律: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
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
2.昼夜长短的计算
(1)根据昼(夜)弧的长度计算
昼长=
,夜长=
(2)根据日出日落的地方时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
①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②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
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4)根据时间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如下图:
a与b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是相同的,c与d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也是相同的;b与c两个时间中,b时间的昼长等于c时间的夜长。
●考向1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
下图为依次航行的航线图。
帆船返回青岛港当日,青岛( )
A.日出东南方向 B.于地方时6时前日出
C.昼长较广州短D.昼短夜长
【解图流程】
【答案】 B
规律总结
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北半球早于6时日出)
西北(北半球晚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6时日出)
正西(18时日落)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北半球晚于6时日出)
西南(北半球早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注:
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
(2016·上海高考)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60°
50°
40°
2.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3.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A.春分日B.夏至日
C.秋分日D.冬至日
2.D 3.C [第2题,依据正午太阳高度=90°-两地纬度间隔,以及北京纬度为40°N,可计算出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纬度分别为10°N、0°、10°S。
又因为是在连续三个月内的测量,可判断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结合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可知,D选项正确。
第3题,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太阳直射赤道,且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故此次太阳直射赤道日期为秋分日,故C项正确。
]
●考向2 昼夜长短的计算
(2017·南昌高三统考)下图为某日120°E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关系示意图。
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该日,可能在7月初
B.该日,长春日出方向为东南
C.该季节,正值尼罗河枯水期
D.该季节,马达加斯加岛昼长于夜
5.甲地日落时刻为( )
A.19时B.17时
C.18时D.20时
【思维流程】
4.A 5.B [第4题,读图可知,70°N日出为0时,结合昼长的公式:
昼长=(12-日出)×2,推出70°N为极昼,故太阳直射20°N,可能为7月初,故A对;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东北,日落西北,B错;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昼短夜长,故D错;此时北半球为夏季,尼罗河进入汛期,C错。
第5题,读图可知,甲地日出为7:
00,根据昼长的公式:
昼长=(12-日出)×2,甲地的昼长为10小时,再结合昼长公式:
昼长=(日落-12)×2,日落为17时,选B。
]
下图示意我国某楼盘的方位和北京时间15点时的太阳光线,该日南面阳台太阳照射的时长为9小时40分,据此回答6~7题。
楼盘方位示意图
6.该地该日昼长约( )
A.9小时40分B.10小时40分
C.12小时40分D.13小时40分
7.该楼盘北面阳台该日阳光照射的时长最接近( )
A.1小时B.2小时
C.3小时D.4小时
6.C 7.C [第6题,首先以两分日为例计算南北阳台的阳光照射时间。
两分日昼长12小时,日出方向为正东,当太阳光线东偏南40°时,南面阳台才能照到太阳光。
结合地球自转速度可知,需时间2小时40分,据此可计算出阳台有阳光照射的时间为9小时20分。
该日南面阳台太阳能够照射的时间为9小时40分,比两分日长20分,说明下午太阳照射时间比两分日长20分,则昼长要比两分日长40分钟,为12小时40分。
第7题,北面阳台的照射时间就是该日昼长减去南面阳台的照射时间。
]
考点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
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叫做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12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甲 太阳高度示意图 乙 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纬度变化
由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季节变化
北半球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
达最小值的地区
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南半球各纬度
冬至日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
北半球各纬度
二分日
赤道
2.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1)成因
⇒
(2)四季的划分
①天文四季
夏季:
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
冬季:
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
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
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3)五带划分:
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将全球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热量带。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
夏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二分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6月22日前后达最大值,12月22日前后达最小值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12月22日前后达最大值,6月22日前后达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除赤道外)
一年有两次最大值(太阳直射时最大),一次最小值(南半球出现在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出现在12月22日前后)
赤道地区
一年有两次最大值(春分、秋分)、两次最小值(夏至、冬至)
(3)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
回归线之间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回归线上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回归线至极点之间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2.与正午太阳高度相关的计算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公式:
H=90°-两点纬度差。
说明:
“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
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
如图所示: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是:
H=90°-AB纬度差=90°-(40°-10°)=60°。
C点(23.5°S)正午太阳高度是:
H=90°-BC纬度差=90°-(10°+23.5°)=56.5°。
(2)计算楼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
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
L=hcotH。
(3)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角度: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线与受热板成直角。
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如下图)。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如右图中各点旗杆日影长短及日影所在方向(图中是夏至日,经线和纬线的交点是直射点)。
(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
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5)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
一般情况下,由于向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太阳光热多,背阴坡得到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而使同一自然带在阳坡的分布高度较高,在阴坡的分布高度较低。
●考向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014·全国卷Ⅱ)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下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定单。
据此完成第1题。
1.2011年6月21日,该定单的首批产品从徐州发货。
这一日,徐州与甲国首都相比( )
A.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
B.徐州的白昼较短
C.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
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
A [6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徐州(约34°N)比甲国首都(约10°N)更靠近北回归线,因此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比甲国首都高,故A对;由于太阳直射北半球,越往北白昼越长,因此徐州的白昼较长,故B错;甲国首都与徐州此日分别位于太阳直射纬线的南北两侧,因此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反,故C错;两地虽然都日出东北,但纬度较高的徐州日出方位角较大,故D错。
]
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
回答2~3题。
2.可能反映该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D.④
3.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 )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
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2.C 3.D [第2题,如图所示:
根据③正午太阳最大值为90°,且正午太阳方位全年在南方,可判知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上,与我国的纬度位置相吻合,C正确。
第3题,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12月22日),地球公转速度较快(1月初最快),A错误;④地正午太阳方位在北方,①③两地正午太阳方位在南方。
学校位于北回归线上,此时为冬季天气,由于经度不能确定,气候具有很大差异,天气也不能一概而论。
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最南位置,故将要向北移。
]
●考向2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2014·全国卷Ⅰ)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第4题。
4.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 )
A.春、秋分日P=0B.夏至日P=1
C.全年P<1D.冬至日P>1
D [设高塔正午影长为X,塔高为Y,则P=X÷Y。
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X大于0,因此P不可能为0;夏至日,正午北回归线上的X等于0,因此P等于0;冬至日,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43°08′,X大于Y,因此P大于1。
故选D,不选A、B、C。
]
某纬度φ的正午太阳高度H=90°-|φ-δ|,其中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下图示意某地北京时间18时的太阳位置。
据此完成5~6题。
5.该地经度为( )
A.30°EB.30°W
C.60°ED.60°W
6.该地纬度可能为( )
A.10°NB.10°S
C.50°ND.50°S
5.A 6.C [第5题,根据题干:
北京时间为18时,而该地为12时,利用时差可算出该地的经度为30°E,A项正确。
第6题,因为题干并没有交代图示为具体哪一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因此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即可。
夏半年太阳直射点纬度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经计算,该地的纬度介于21.5°和68.5°之间,只有C和D项符合。
再依据图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确定该地为北半球,只有C项符合。
]
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
下图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7.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D [太阳能利用效果最佳时,热水器集热板应与太阳光线垂直。
根据图中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的角度判读可知,①③图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效果最佳时,太阳直射北半球,为华北地区的夏半年。
②图使用效果最佳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华北地区的春季或秋季;④图使用效果最佳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为华北地区的冬季。
故选D项。
]
●考向3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
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8~9题。
8.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
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9.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图流程】
8.D 9.A [第8题,遮阳板收起时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最大,说明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而福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对应的时间应该是北半球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昼。
第9题,济南的位置较福建更偏北,正午太阳高度更小,若要起到遮阳及加强采光的效果,只有加长遮阳板(高度不变)或降低安装高度(遮阳板长度不变)。
]
(2017·郑州模拟)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可调节。
为使集热效率达到最高,应保持正午太阳光与集热板垂直,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应为90°-H,如图所示。
读图,回答10~11题。
10.郑州一年中集热板和地面夹角最大的月份是( )
A.3月B.6月
C.9月D.12月
11.同一时间,为使集热效率达到最高,集热板和地面夹角最大的城市是( )
A.哈尔滨B.北京
C.郑州D.上海
10.D 11.A [第10题,郑州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当郑州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郑州一年中集热板和地面夹角最大。
12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郑州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第11题,四城市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同一时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集热板和地面夹角越大。
四地中哈尔滨纬度最高。
]
考点四|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图表类考点——触类旁通活学巧用
光照图的判读与应用这一内容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极高,几乎每年必考,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此类题目一般结合时事、生活应用等,利用光照图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特点来判断晨昏线及其应用、确定太阳直射点、判断昼夜长短、计算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等。
图1 侧视图 图2 俯视图
图3 局部光照图
1.判读此类图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
(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南、北极:
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方向,而在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方向。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确定节气:
若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或者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且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夜,则为6月22日前后,即北半球夏至日。
若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夜,或者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且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则为12月22日前后,即北半球冬至日。
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全球昼夜平分,这时是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即北半球春分日或秋分日。
(3)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东西经度:
根据自转方向箭头指东原则,顺地球自转方向增大的为东经度,反之为西经度。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可根据日期来确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23.5°S;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23.5°N;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即0°。
太阳直射点经度是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的经度,在俯视图上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
(5)计算地方时: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进而利用经度差计算其他地方的地方时。
2.此类图的判读技巧
光照图判读要抓住“点、线、面、角”的关系
(1)两线——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