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应急灾害培训教材概述.docx
《煤矿应急灾害培训教材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应急灾害培训教材概述.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应急灾害培训教材概述
九道岭煤矿
应急救援培训教材
辽宁九道岭煤业有限公司
2013年12月
第一章矿工自救互救基本原则
及心理危机干扰
第一节煤矿灾害应急自救互救基本原则
一、煤矿灾害应急自救互救
1.煤矿灾害应急自救互救的含义
所谓自救,就是当矿井发生意外灾害事故时,在灾区或受灾害影响区域的现场作业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而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而互救则是在有效的自救前提下,妥善地救护他人而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2.煤矿灾害应急自救互救的必要性
在矿井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的初期,通常情况下,灾害波及的范围和对人员的危害都比较小,既是抢救事故的有利时机,又是决定矿井和人员生命安全的关键时刻。
一般来说,事故发生后,矿山救护队不可能由地面马上就赶到事故现场进行抢救,而处于灾区的现场作业人
员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应急自救互救,具有及时性、就近性、广泛性、自发性和有效性,是保证灾区人员自身安全和控制灾情进一步扩大,将灾害事故消灭在萌芽阶段和初始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
即使在事故处理的中、后期,现场作业人员积极开展应急自救互救,对提高抢险救灾工作成效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3.做好矿工自救互救应掌握的知识
矿井发生灾害事故后,现场作业人员应急自救互救的成效如何,取决于自救互救的方法正确与否。
为了做好矿工自救互救,每个入井人员都必须熟悉和掌握自救互救知识,其主要包括:
(1)所在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2)所在矿井安全出口和所在作业地点避灾路线、煤矿井下安全标志。
(3)自救器使用方法。
(4)现场急救技术。
二、发生灾害事故时现场作业人员应急自救互救基本原则
1.及时报告灾情-
在灾害事故发生初期,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尽量了解或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在积极、安全地消除或控制事故的同时,要及时向矿调度室报告灾情,并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
(1)报告形式:
利用最近处的电话进行报告。
不要舍近求远,更不要跑到井上进行口头报告;但要注意在有瓦斯地点必须使用防爆型电话,否则电话机产生的火花可能引爆瓦斯。
(2)报告对象:
首先直接向矿调度室报告。
因为矿调度室是全矿抢险救灾指挥中心,矿领导24h调度值班。
可以组织全矿人力、物力对事故进行抢救;若本矿力量不足,还可以通过调度向上级领导求援。
(3)报告内容:
事故的性质、发生地点、事故影响范围、现场作业人员伤亡情况以及抢救、撤离的措施和方法等。
(4)报告方法:
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尽量把话说清楚;不要撒谎,要如实报告灾情,不清楚的就报告说“不清楚”,回到现场了解清楚后或按领导指令了解某一情况后,再次向矿调度室报告。
[实例]1998年6月12日,安徽省淮南矿务局新庄孜煤矿掘进工作面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突出煤岩量650t,瓦斯量12600m3。
当日12:
18,瓦斯检查工王某突然听到掘进迎头现场作业人员喊叫声、风筒剧烈抖动声以及从迎头传来‘扑扑’’声,于是想到迎头去看看,但刚站起来,便感到腿发软、有被熏的感觉,同时有一股强气流从里面向外推动,便意识到可能发生了事故。
随即向外撤退,并将附近3名钻眼工和8名采掘人员全部撤离了事故现场。
然后他快速跑到附近的变电所打电话,向矿调度室汇报了详细灾情。
矿领导立即布置停电撤人、组织抢险。
这次事故经救护队3昼夜的奋力抢救,消除了灾害,有2人遇难,1人被堵在灾区内被救护队救出。
2.积极消除灾害
矿井发生灾害事故后,处于灾区内以及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根据看到的异常现象、听到的异常声响和感觉到的异常冲击等情况,迅速判断事故的性质,利用现场的条
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小事故造成的损失。
(1)在消除灾害时,必须保持统一的指挥和严密的组织,严禁冒险蛮干和惊慌失措,严禁各行其是和单独行动。
(2)在积极抢救过程中,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
提高警惕,采取严密措施,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触电、二次突出、顶帮二次垮落和透水冲人等再生事故的发生,保证营救人员的安全。
(3)在消除灾害时,要把抢救受灾害伤害的人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先救人后救灾。
在抢救人员时要做到“三先三后”,即先抢救生还者,后抢救已死亡者;先抢救伤势较重者,后抢救伤势较轻者;对于窒息或心跳i呼吸停止不久、出血和骨折的伤工,先复苏、止血和固定,然后搬运。
。
(4)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消除初始灾害或防止灾区情况恶化。
如发生火灾时,现场作业人员应尽量利用现场条件进行直接灭火,把新起火灾迅速扑灭;如发生冒顶事故时,现场作业人员应立即加强支护控制顶板;如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时,应迅速关好防突反向风门;如发生透水事故时,应迅速关闭水闸门,等等。
[实例]1984年2月24日4:
30,河南省平顶山矿务局大庄煤矿22231巷道刮板输送机液力联轴节冒火,点燃了油垢、煤和杂物,引起火灾。
火灾发生后,正在井下睡觉的开溜工被烟熏醒,发现机头处一片火光,立即脱下棉背心用力扑打,但无效。
于是仓皇跑出,到工作面运输平巷叫人停电灭火。
在此之前,掘二队一名机电工在联络巷嗅到了烟味,他打开第一道风门发现烟雾,打开第二道风门时,就觉得烟雾逼人,呼吸困难。
他发现局部通风机正在运行吸烟,为了保证掘进工作面作业人员安全,他果断地关闭了第一台局部通风机。
这时他已不能冲出火区,退而关闭第一道风门,又停止第二台局部通风机运转,以此来迫使掘一队和掘二队因发现烟雾,停止送风,从而及时撤离危险区。
之后他又跑到变电所切断了掘一、掘二和开拓队的电源,使他们急速撤离现场。
当机四队一名机电班长发现火情后,立即叫变电所值班员坚守岗位,切断开拓二队电源,并把井下发生火灾的情况报告矿调度室,他又急速冲人采煤工作面叫人撤离。
被火烟包围的采煤工作面共有-21人,12名身体好的工人冲出了危险区外,还有9名工人被围困在火烟区内。
9名工人在驻矿安监处副处长和矿安检员的统一组织下,开展应急自救互救工作。
先将人员转移到采煤工作面回风巷的风门以外,并停开原生产期间为加大风量用的局部通风机,以降低高负压区。
然后立即用衣服等物,将风门严密封闭,消除负压,使这一区域形成稳流,以防止火烟往采煤工作面急速流动,保存巷道中间有限的新鲜空气。
为了避免氧耗量增加,要求大家静止待命,节约矿灯电量,并商讨脱险之计。
当大家急着要由回风流强行撤退时,副处长提出“不能冒险、盲目集体撤出!
”他先派2人侦察,发现烟雾浓,温度高,不能外撤,被迫返回,因此,大家撤返到密闭处等待救援。
当他们发现烟雾逆退时,便将回风侧的三道灭尘水幕打开,达到降温、隔绝烟雾逆流、消烟和吸收二氧化碳的目的。
6:
30,遇险人员心急难耐,于是重新将风门打开,发现无烟雾,人员便进入采煤工作面,边行进边侦察。
到达机头处用电话与矿调度室取得了联系。
调度室立即通知井下救援基地派救护队员急速前去营救,由于领取的自救器不足,当第一批6人被营救出后,一名老救护队员与暂未撤出的3名工人一起,为了延缓时间、防止中毒,并通过敲击铁管传递信号,等待救护队第二次前来营救。
8:
30,所有遇险工人全部安全脱险。
3.迅速撤离灾区
《煤矿安全规程》明确规定:
当工作地点出现险情时,职工有权立即停止作业,撤到安全地点。
当煤矿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灾区不具备事故抢险的条件,或者在抢救事故时可能危及营救人员自身安全时,应迅速撤离现场,躲避到安全地点或撤到井上。
(1)撤退人员要在班(组)长或有经验的老工人的带领下,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规定的避灾路线和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2)在撤退时,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禁止狂奔乱叫,要根据灾情正确佩戴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3)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照顾好伤员和年龄较大、身体较弱的工友。
(4)遇有溜煤眼、积水区、塌冒地段和瓦斯积存巷道等危险区域时,应探明情况,谨慎通过。
(5)在撤退途中迷失方向时,一般可按风流方向和水流方向决定行进方向。
通常风流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
当发生爆炸、火灾事故时,位于灾区进风侧的人员可逆风流(或顺水流)撤退到安全地点,位于灾区回风侧的人员可逆风流(或顺水流)冲过灾撤离到要新鲜空气中;如果强行冲过灾区有危险时,可选择最近路线撤离到新鲜空气中。
当发生透水事故时,人员可背离水流方向撤到高处逃出
【实例】2006年4月9日10:
23,重庆煤炭集团石壕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突出煤量490t,瓦斯量9.1万m3。
当时,“轰”的一声巨响伴随着巨大的风浪吹到了瓦检工张某。
张某意识到了灾难降临,他三步并作两步地冲向压风自救器,大口呼吸新鲜空气。
为了逃生,他奋力打开了被突出飓风关闭了的防突风门。
自救成功后,张某一口气跑到变电所,向矿调度室报告了灾情,请求矿领导赶快派救护队来营救。
之后,他有通过通风瓦斯调度电话,得知南二区域瓦斯严重超限,对变电所值班电工说:
“师傅,你守在电话旁等救护队,我到风巷去撤人”。
走出变电所10m远,见一束灯光半掩着,昏昏暗暗的。
他高声呼喊:
“里边的工友,瓦斯突出了,赶快撤离!
”发现没有反应,他又抓起身边的瓦斯检测器,确定瓦斯含量不大,便直奔昏暗灯光。
张某发现一人已经被瓦斯熏到,一把把他拽起来背上并飞快的跑到100m远的安全地带,认出是瓦检工李某。
他使劲掐了掐李某,只听李某哎呀一声的叫了起来,张某兴奋地大声喊道:
李某,李某,你要挺住。
2分钟后,李某微微睁开眼睛,有气无力的对张某说:
快救工友。
李某苏醒后,张某松了一口气,把李某安置在进风处,又去组织疏散其他工友。
张某在发生事故周边的4条巷道进出口处设立了警示标语,构建了警示栅栏,并搬来4块重达50多公斤的矸石分别放到4条巷道中间,用粉笔写上:
“工友:
此处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请绕道行走!
!
2006年4月9日”
张某做完安全警示后,再次来到发生事故工作面的防突风门处,阻止了工作人员进入,等待救护队员的到来。
在这次事故中,张某通过自救成功脱险后,及时营救出1名工友,并使个掘进工作面和1个采煤工作面的30多名工友迅速撤离灾区。
4.妥善安全避灾
当矿井发生灾害事故后,避灾路线因冒顶、积水、火灾或有害气体等原因造成堵塞,现场作业人员无法撤退时,或者在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时,应迅速进入预先设置的避难硐室和灾区较安全的地点,或者就近快速构建临时避难硐室,进行自救互救,妥善安全避灾,努力维持和改善自身生存条件,等待矿山救护队的营救。
(1)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可千万不可过分悲观和忧虑,更不能急躁盲动,冒险乱闯。
不要吞饮煤块、衣物、胶带等无,不要引用不干净、有毒的井下水。
要具有长时间避灾的精神和物质准备,人员避灾时应静坐,避免不必要的体力消耗和氧气消耗。
节约矿灯电量和食品。
坚定获救脱险信念,要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克服一切困难,坚持到最后安全脱险。
(2)加强安全防护,改善避灾地点的生存条件。
避灾时要密切关注避灾地点的烟火、风流、顶板、水情和温度等变化。
当发现危及人员安全时,应就地取材构筑安全防护设施,如用支架、木料建防护挡板,防止冒落煤矸石窜入;用衣服、风帘堵严或建立临时挡风墙、挡风帘,防止有害气体涌人;在有害气体超限时,要佩戴自救器或使用压风自救系统;用煤矸石或其他材料设置挡水墙,防止矿井水流入……。
如果发觉避灾地点条件恶化,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时,应立即转移到附近的其他安全地点。
(3)保持与外部营救人员的联系。
避灾人员应在避灾地点外面,采用写字、吊挂衣物等办法,设置明显标志,为营救人员寻找遇险遇难人员指示目标。
在避灾地点,应用呼喊,敲击顶帮、铁棚、铁管等方法向外发出求救信号,一旦与外部营救人员取得联系,要不断地、有节律地发出这种信号。
如果有可能,可寻找电话或其他通讯设备,尽快与外部人员通话。
如果转移避灾地点,应在转移途中设置明显指示标记,以便营救人员跟踪寻找。
(4)积极创造自救脱险条件。
在避灾地点,应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积极开展自救互救,利用现场设备、材料、工具,发挥避灾人员的特长,创造条件自行脱险,或者为外部营救人员创造条件,为提前脱险做准备。
(5)积极配合外部营救人员的抢救工作。
在避灾地点发现有人来营救自己时,或者被营救脱险时,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可慌乱和过分激动,当外面输送进来食品时,不要暴饮暴食。
听从营救人员的安排,积极配合营救人员的抢救工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伤害。
[实例]1956年10月24日10:
40,山西省阳泉市双河煤矿掘进巷道打通老窖水发生透水事故。
这次事故共处理了27天,排除积水18万m。
。
由于被围困在灾区的2名工人积极采取了自救互救措施,从而提前获救脱险。
该矿透水地点在北一上山西四平巷。
透水后这2名工人逃生到西二平巷避灾。
在避灾期问,他们打死了一头骡子,饿了吃骡子肉,渴了喝井下水。
同时,他们坚持不懈地向下掘进小巷道以备逃生之用,直到掘通西一平巷。
当矿山救护队在营救时,由运输巷往上掘进
7m打通西一平巷后,发现西一平巷北部有一个断面为0.25m。
的小通道。
救护队分析事故前此处无通道,肯定是遇险人员自救扒开的。
于是摘下呼吸器爬进去找人,忽听到通道里有人呼吸的声音,队员们“拍手”向里发出联系信号,得到了里面的回音。
救护队员往上爬到西二平巷,发现了他们2人。
立即将他们抬到安全地点,当时施以急救,后经多方抢救,2人恢复了健康。
第二节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一、编制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意义
煤矿生产自然条件复杂,经常受到瓦斯、煤尘、水、火和冒顶等灾害的威胁,存在着发生灾害事故的可能性。
编制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主要目的有两点:
一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止矿井事故扩大,从而把事故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使事故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因此,《煤矿安全规程》(第九条)规定:
“煤矿企业必须编制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修改。
”
实践证明:
编制计划是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保障煤矿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保护国家财产不受损失的一项重要措施。
否则矿井安全生产就得不到有效保障。
例如:
某煤矿水泵房发生火灾,局、矿、坑三级领导均未按计划有关规定组织抢险救灾,结果使矿井和井下人员受到很大伤害。
开始决定全矿井反风,但因换向闸门冻结未能成功;后又在井下营救人员未撤到安全地点时决定停风,使3名井长、1名科长中毒;矿山救护队又准备采用风流短路的方法进行救灾,因不熟悉巷道、迷失方向而使多名队员中毒;井下工人不知道避灾路线,未佩戴自救器,造成多人中毒。
二、《计划》的内容
《计划》的内容要细致、全面(图1—15),主要应包括:
(1)可能发生事故地点的地质条件和自然因素以及各种事故的预兆。
(2)预防各种事故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物资准备。
(3)出现各种事故的处理措施和保证井下人员安全撤退路线。
(4)处理事故的组织领导和有关单位、部门的人员名单、职责和通知方法、顺序。
(5)有关处理各种事故必备的图纸资料。
主要包括:
①井上下对照图。
②矿井通风系统图和反风试验报告。
③矿井供电系统图。
④井下消防洒水、排水、注浆、充填、瓦斯抽放和压风等管路系统图。
⑤提升运输系统图。
⑥地面和井下消防材料库的位置及材料品种、数量。
⑦矿井安全监测系统图。
⑧矿井通讯系统图。
三、《计划》的贯彻落实
(1)《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由矿长负责组织实施。
(2)应及时组织全体职工贯彻学习《计划》,并熟悉避灾路线。
各基层单位的领导和主要技术负责人应负责组织本单位职工学习,并进行考试。
没有学习过或考试不及格、不熟悉《计划》有关内容的干部和工人,不准下井工作。
《计划》如有修改补充,还应组织职工重新学习。
(3)《煤矿安全规程》(第九条)规定:
“煤矿企业每年必须至少组织1次矿井救灾演习。
”对于演习中发现的问题,必须采取措施,立即改正。
(4)《计划》应报矿长、矿总工程师、驻矿安全监察处(站)、矿山救护队和有关科室以及上级主管部门。
以上有关单位和领导应经常或定期检查《计划》的贯彻落实情况。
第三节煤矿灾害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扰
煤矿发生灾害事故前,井下现场作业人员出现的恐惧与紧张,在灾害事故发生时产生的恐怖与震撼,在灾害事故发生后,遇险人员心理和精神上留下的强烈刺激和巨大创伤等,这就是所谓的灾害心理危机。
做好煤矿灾害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扰工作,树立正常的灾害意识,掌握综合防灾的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够创造生命奇迹。
否则,可能带来不应有的严重后果。
一、灾害预防阶段心理危机特征
1.错误的心理特征
错误的心理特征主要有:
闻灾心惊、谈灾色变、惶惶不安、焦虑恐惧,或者灾前麻痹、心存侥幸、听天由命、消极等待等。
造成这种错误心理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防灾知识贫乏,心理素质低,应变能力较差。
他们对井下各种灾害事故形成的原因、发生的规律,或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对各种灾害的预警预报,既渴望了解有没有勇气面对,往往丧失防御良机。
2.正确的心理特征
正确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能够正确认识井下各种灾害带来的危害,熟悉各种灾害形成的原因和发生的规律,采取各种防灾抗灾措施,具有科学的灾害意识。
[实例]200511月27日,黑龙江省龙煤集团公司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220人被困井下,造成171人死亡。
据幸存矿工李某回忆,爆炸发生后,“有刺激性气味涌过来,四肢开始感到酸软”,幸好身上带了毛巾,他急忙把毛巾弄湿,捂住口鼻,和同伴一起冲出井口,死里逃生。
因为及时利用一条毛巾阻止了有毒气体的侵入,他挽救了’自己的生命。
二、灾害应急阶段心理危机特征
根据井下发生灾害的不同类型,灾害应急阶段的时间可以是几秒钟到几分钟,也可以是几天甚至几十天。
据统计资料表明,在灾害事故发生后?
能够做到头脑清醒、临灾不乱、采取果断行动的人仅占12%~15%;出现情感错乱,即精神性麻木的人占75%左右;而出现严重情感错乱、焦虑惊恐,不能采取果断行动避灾或者采取错误的避灾行动,使灾害损失倍增的人占10%一25%。
在灾害应急阶段,时间就是生命,要在灾前树立科学的灾害意识的基础上,准确判断,反应快速,随机应变,选择科学合理的避灾措施,顺利脱险。
[实例]2006年6月27日14:
00,重庆市同华煤矿+352m水平放炮时,突然“轰”的一声巨响,山洪夹着几百立方米的矸石和泥土,向整个巷道涌来,距离斜井7m远的硐口被封,通风硐口也被封住,放炮工沈某被困堵在里面。
泥石流发生后,四周一片漆黑。
经过15分钟的惊慌后,全身湿透的沈某开始用矿灯观察四周环境:
斜井起坡处巷道被泥石流封堵,整条斜井全是泥石流,通风机风筒也被冲坏,里面没有氧气供给,全是高浓度瓦斯。
绝望之中,沈某突然发现附近压风管上的压风自救器没有被损坏,他立即打开压风自救器阀门,空气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入了进来。
6月28日18:
00,矿上营救人员为了在巷道壁上打眼挂梁,将压风管拆开分头。
这时,斜井中的沈某感到压风突然没有了,里面氧气在逐渐减少。
他缓慢地朝斜井起坡处爬起,因为他知道上面会有稀薄的空气。
2h后,斜井恢复了压风他又缓慢爬了回来。
被泥石流围堵在里面的沈某心想:
此时矿上肯定在全力进行抢救,自己一个人被困井下,一定不能丧失意识,于是更坚定了信心。
他尽量减少活动,以减少体力的消耗,静卧着等待救援。
6月29日上午,他饥渴难耐,用双手接着自己刚排出的尿液喝。
在避灾时,他害怕自己睡着了醒不过来,使劲地往身上掐,一直坚持不睡觉。
他考虑自己可能还需一段时间,自己规定断续开矿灯,每次最多不超过1分钟。
6月29日13:
00,矿上营救人员终于将泥石流清理到了斜井附近。
营救人员敲击压风管道,沈某立即从里面敲了敲管道给予回音,营救人员知道沈某仍然活着,抢救工作更快了。
6月29日16:
30,巷道口被挖开后,沈某被泥石流困堵50h终于走出了矿井。
看到地面迎接他的工友,沈某激动的说了一句:
“我出来啦”便昏过去了。
后经医院治疗并修养,沈某很快地恢复了健康。
三、灾后恢复心理危机特征
煤矿各种灾害事故发生后,物质损失和被破坏的环境或许在短时间内能得到改善和重建,但潜在的心理危机将会给遇险者带来更持久、更严重的后果。
(1)会出现焦虑性、抑郁性精神或灾难应应激疾病。
对于大多数幸存者来说,朝夕相处的工友突然死亡,自己曾面临的悲伤处境,灾后现场的惨状……,会使他们产生绝望、愤怒、恐怖、焦虑、担心等各种心理危机,并且交织在一起,有些人承受不了,就会出现焦虑性、抑郁性精神病或灾难应激疾病。
(2)可能丧失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如果一个人缺乏灾害意识或灾害意识薄弱,心理素质较差,应急能力低下,再得不到及时营救,就有可能丧失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难以实施应急自救互救,或产生轻生念头,或消极等待营救,或破罐子破摔,铤而走险。
如果一个人具有灾害意识或灾害意识较强,心理素质较好,应变能力较强,就会具有坚定的信念,会很快从痛苦、悲伤和抑郁中解脱出来。
应该指出,灾害过后还可能出现谣言四起、人心浮动甚至辞职不干等现象,应正确对待。
(3)在不同时期伤工心理特征也不同。
煤矿灾害事故给伤工本人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冲击,在不同时期其心理特征也不同,要针对这些不同的心理特征进行健康心理教育,以稳定他们的情绪,提高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麻木期”多发生在灾害发生初期,主要表现为不呻吟、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称为“精神性麻木”。
麻木期过后,他们渴望知道自己的伤情,有无生命危险,有无后遗症,求生的欲望占主导地位,当面临截肢、手术切除等情况时又会出现紧张和不安情绪,性格外向者情绪波动,会无故发怒;性格内向者会悲观失望,情绪消沉,失去信心,这时便进入了“焦虑期”。
最后进入“康复期’’时,伤工容易产生悲观、绝望、忧郁、沮丧情绪,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他们当中的多数人会为工作、生活、家庭、事业、经济等问题而苦恼和忧虑。
第四节煤矿井下安全标志
安全标志是指在井下相关地点悬挂、张贴的,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不安全因素的注意、预防事故发生的图文标志。
解放前,我国煤矿工人为了自身安全和避免事故,只能在危险处挂上画有骷髅头的标志牌,在禁止人内的地方竖起“×”符号板。
解放后,煤炭工业蓬勃
发展,安全标志工作倍受重视。
2005年12月7日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煤矿井下安全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自2006年3月1日起实施。
一、煤矿井下安全标志的设置意义及管理
设置安全标志的意义是为了迅速引起煤矿现场作业人员对井下不安全因素的警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对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应急自救瓦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每一个井下人员都要学习、掌握并爱护安全标志(图1—25),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标志的管理工作。
(1)安全标志应设在与安全有关的、明显的地方,并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注意所表示的内容。
(2)安全标志应定期清洗,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如发现变形、损坏、变色、图形符号脱落、亮度老化等现象,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3)安全标志由矿安全部门监督检查。
第二章可发生瓦斯事故时现场作业人员
应急自救互救
按照煤炭生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瓦斯伤亡事故是指瓦斯(煤尘)爆炸(燃烧)、煤(岩)与瓦斯突出、瓦斯窒息(中毒)等所造成的伤亡事故。
据统计,2008年,全国煤矿瓦斯事故死亡778人,占总死亡人数3215人的24.2%;在重大以上事故中瓦斯事故发生的起数占全国煤矿各类事故总起数的44.7%,占总死亡人数的47·2%。
因此,预防瓦斯事故的发生,以及发生瓦斯事故时现场作业人员做好应急自救互救,是煤矿安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第一节发生爆炸事故时现场作业人员
应急自救互救
一、矿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