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服务规章制度定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89451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37 大小:11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护理服务规章制度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临床护理服务规章制度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临床护理服务规章制度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临床护理服务规章制度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临床护理服务规章制度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护理服务规章制度定稿.docx

《临床护理服务规章制度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护理服务规章制度定稿.docx(1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护理服务规章制度定稿.docx

临床护理服务规章制度定稿

患者入院制度

一、患者住院,须持本院医师签发的住院证(通知单),到住院处办理入院手续。

如病情危重应由急诊科护士(及医生)护送患者至临床科室。

二、病房护士接到入院通知后,立即准备床位、设备用物及文书,对急诊手术或危重患者,须立即做好手术或抢救的一切准备工作。

三、危重患者在转运护送过程中遵循“住院患者安全转运制度”,转运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注意保暖,保持各种管道固定通畅,防止输液或用氧中断,注意外伤者体位,以保证安全。

四、病房护士应根据病情尽快将患者安置到病房,热情接待患者及家属,向患者介绍入院须知及病房有关制度,包括病室环境、医生查房时间、呼叫器的使用、私人物品保管、防火防盗、住院期间不能外出、病室内不能抽烟等。

认真履行告知程序,取得患者配合,让患者或家属在宣教单上签字。

五、评估患者一般资料,主动了解病情和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及时测量生命体征、体重。

对危重患者除了解病情外,要检查患者的皮肤、留置管道及全身情况。

完成住院病历及各种卡片的填写。

六、通知经治医师接诊患者,及时正确执行医嘱。

患者出院制度

一、患者出院,须由经治医师下出院医嘱,经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同意,方可办出院手续,告知患者办理出院手续的方法。

二、为患者做出院宣教,包括病情观察、饮食、休息、睡眠、运动的正确方法、复查时间等。

三、患者出院时,应交清医院公物(病号服、拐杖、电视摇控器等),在办理出院手续时患者要认真核对清单,发现问题及时与护士联系解决。

四、患者完成医疗费用结算手续后,护士将出院带药进行核对,标明用法及注意事项,交患者或家属妥善保管。

五、向患者征求意见或建议,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六、整理病历,书写出院护理小结,撤床头卡及各种治疗卡。

七、责任护士帮助患者整理携带物品,并送至电梯口,必要时协助联系车辆。

八、床单元做终末处理后,铺备用床接待新患者。

转院患者交接班制度

  一、需要转院的患者由主管医生提出、科主任批准,医务科备案,患者所在科室与转入医院联系,征得转入医院同意后方可转院。

  二、确保患者转院安全,转院前主管医师须认真检查、评估患者病情,如估计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留院处置,待病情稳定后,方可转院。

主管医师应将风险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并要求家属在告知单上签名。

  三、危重患者转院时原则上派医护人员护送,根据病情准备相应急救物品及药品。

  四、患者转院时,应将患者病情和相关病历资料随同转出,以保障诊疗的连续性。

五、其他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入的患者,接诊医师应报医务科或主管院长批准备案,并提前与相关科室联系落实安排。

接诊科室在接收转入患者时,必须向患者家属或转诊医护人员索要患者病情介绍和相关病历资料,以保证接诊医师能根据转诊医院的病情介绍及提供的相关检查和治疗资料对患者进行评估、检查和诊疗。

住院患者安全转运制度

一、出、入院患者转运:

1.住院登记处应派专人(转诊办或导诊人员)陪送新入院患者到科室,对行动不便或病情较重及手术的患者,使用安全的方法专梯护送,如轮椅、车床等送至病房,并由医护人员护送。

2.急诊科病情危重的患者经抢救后需住院时,应提前通知住院登记处和临床科室值班人员做好准备,并由急诊科医护人员直接护送至病房,入院手续由家属或医护人员补办。

3.患者康复出院时,医护人员应送患者至电梯口,病情需要时应送至医院大门口。

二、手术患者转运:

1.凡手术患者由医护人员和经过培训的人员负责接送。

病情稳定的择期手术患者由手术室护士到病房接送患者到达手术室,并与病房护士当面交接。

交接者在“术前准备单”上签上交接者姓名和交接时间。

不能行走及给予麻醉前用药的手术患者,应用平车接送。

神志不清、儿童、重危患者应有经(主)治医师或麻醉医生共同护送。

2.接送患者时,每次只允许接送一位患者。

3.接送患者出入时应注意保护患者,防止碰伤,移动患者到手术台或平车,须锁住刹车或有人扶住车身防止滑动,搬动患者时应轻巧稳妥。

4.患者(特别是小儿)卧在手术台上等待手术或手术完毕等待送回病房时,巡回护士应在旁照顾,防止坠床摔伤。

5.手术完毕,术后病情平稳的患者,由手术室相关医护人员护送回病房(或ICU),全麻患者、儿童或患者病情需要时,由手术医生和麻醉师护送返回病房(或ICU),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

6.手术室经常检查平车、担架有无损坏,防止接送时摔伤患者。

护送途中注意保暖及输液通畅情况。

三、检查、治疗及转科患者转运:

1.住院患者在院内做各种检查或治疗时,护士应正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及活动自理能力,选择安全的运送方式。

一般情况下由护士护送,病情不稳定或重危患者及手术后患者专梯护送,应由医生和护士共同护送。

一级护理患者、病情危重或行走困难者,应用平车或轮椅运送。

2.转科患者,由转出科室责任护士携带全部病案护送患者前往转入科室。

3.护送患者接受外院的检查和治疗时,一律用医院派车运送,必要时由医护人员陪同,并备好急救药品及氧气。

 

转科患者交接制度

  一、对需要转科治疗的患者,医生须评估患者病情;根据转科医嘱,护士电话通知转入科室,并将风险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

  二、危重患者由护士和(或)医生护送,随带患者病历、未用液体至转入病房,做好床头交接班。

   三、保证转运工具功能完好,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安全,酌情备带相应急救物品及药品。

  四、转入科室在接到患者转科通知后,护士立即备好备用床及必需物品。

  五、患者入科时,护士应主动迎接并妥善安置患者。

六、认真评估患者,转出、转入双方及时完成《转科患者交接记录单》,必须做到六交清:

患者治疗交清,患者病历资料交清,患者生命体征交清,患者身上各种导管交清,患者使用各种仪器交清,患者皮肤情况交清。

转科患者交接记录单

姓名年龄_______性别________住院号

诊断

神志:

清楚□嗜睡□谵妄□浅昏迷□深昏迷□

瞳孔:

对光反射:

灵敏□迟钝□消失□左____mm右____mm

生命体征:

T℃;P次/分;R次/分;BPmmHg;Spo2%

主要症状、体征

输液:

无□有□通畅□堵塞□

引流管:

无□有□类型通畅□堵塞□

皮肤:

正常□湿疹□破损□压疮□部位

口腔黏膜:

正常□破损□溃疡□霉菌□

大小便:

正常□失禁□

带入药物:

口服药□贵重药品□其它□

肿瘤患者是否知晓病情:

是□否□非肿瘤患者□

已预约尚未检查的项目:

转出科室:

交班护士:

转入科室:

接班护士:

交接时间:

 

没有空床或医疗设施有限时的处理制度

为了在科室没有空床或医疗设施有限时,及时为患者解决入院、诊疗问题,特制定本制度:

一、提前告知,妥善沟通,减少医患冲突。

门诊医生收入住院患者,收病人的科室无空床时,主任及护士长应立即启动加床方案,对于加床患者,要跟患者及家属妥善沟通,详细告知加床条件,采取自愿原则,取得患者及家属的谅解,严禁强制入院或不告知就收入院的情况发生。

二、合理加床。

根据临床各加床科室医务人员配备、医疗物品储备、抢救设施等情况,依据科室自身加床潜力,由科室酌情处理,护理部监督管理。

各科室在不推诿病人的情况下,为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及诊疗质量,尽量保证加床数量在安全线以内。

对于科室确不能再加床的情况,应向患者说明,建议患者到其他医院住院。

三、妥善安排好加床患者需要的各种物品。

各科室对于加床患者要有足够的重视,准备好患者需要的各种生活物品,以及监护仪、氧气瓶等各种必备设施,对于无法达到此要求的科室,要求向相关科室请购,严禁在无法达到诊疗基本要求的情况下,盲目加床。

四、保证好加床医护人员配备。

各科室负责人应安排所加床位的主管医师及护士,及时安排接诊,处置。

五、加快周转,做好患者周转工作,及时进行床位调整。

六、严格规范诊疗行为。

科室应严格执行医院核心制度,遵守三级医生查房制度,执行好查对制度,有特殊情况应立即进行医疗安全预警上报,杜绝医疗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七、及时进行辅助检查。

患者进行辅助检查时,由于我院医疗设施有限时,无法满足诊疗需要的,应行外院检查。

 

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一、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应由具有护士资格证书和急诊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不能让实习生或助理护士在预检分诊处分诊,以免影响预检分诊质量。

二、预检分诊护士应有较强的急诊意识和急救理论,掌握急诊就诊标准和分诊原则,力求准确率>90%,协调各专科问题,礼貌待人文明用语,耐心细致,维持良好的就诊环境,使工作秩序化、规范化、减少医疗隐患和纠纷,严防交叉感染。

三、预检分诊护士接诊后,应对患者做以下必要的护理体检:

采集生命征(T、P、R、BP、疼痛反应)、观察神志精神状态、查看瞳孔变化、对光反射等,简单询问病史,初步判定病种后转到相应科(诊)室。

如病情复杂,难以立即确定科别的,由分诊护士指定初诊科室处理,实行医师首诊负责制。

对可疑传染病员,按急诊科有关制度汇报及处理。

四、预检分诊护士应具有冷静机动灵活的头脑,善于统筹安排,分清患者的轻重缓急,决定患者就诊次序及就诊程序。

一般将病情由重到轻分为四级。

一级为致命性的,如果得不到紧急救治,很快会导致生命危险。

二级为严重的即有潜在性危及生命的可能。

三级为紧急但病情稳定,即急性症状不能缓解的患者。

四级为病情相对稳定的,多为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患者。

其中一级和二级患者应先进抢救室,先抢救后挂号;三级患者应先挂号后入抢救室,四级患者作一般急诊处理。

五、对所有转院、110转入、120接入患者皆应先进入抢救室,并详细交接。

六、对执行公务受伤的执法人员、警察、武警官兵、军人、见义勇为者,应优先接诊,确保绿色生命通道畅通。

七、如在短时间内接诊较多类似病症且有相同病史,怀疑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提高警惕,立即向当班医生、120调度室、院总值班及医院领导报告。

急诊患者分类及处理

一、1级(濒危患者):

1.患者情况:

病情可能随时危急患者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患者:

气管插管患者,无呼吸/无脉搏患者,急性意识障碍患者,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患者。

2.处理:

送入急诊抢救室,立即监护生命体征,先抢救后挂号。

二、2级(危重患者):

1.患者情况:

患者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

如:

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严重疼痛等患者。

2.处理:

送入急诊抢救室,立即监护生命体征,先诊治后挂号。

三、3级(急症患者):

1.病人情况:

患者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症状的患者。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应上调一级。

2.处理:

可在急诊诊室候诊,尽早安排就诊。

四、4级(非急症患者):

1.患者情况:

病情相对稳定,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或仅有很少不适主诉的患者。

2.处理:

可在急诊候诊或安排门诊就诊。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一、绿色通道的对象:

1.休克、昏迷、循环呼吸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生命垂危等患者的急诊处理。

2.无家属陪同且须急诊处理的患者。

3.无法确定身份(如弱智且无陪人等)且须急诊处理的患者。

4.不能及时交付医疗费用且须急诊处理的患者。

5.其它应当开通绿色通道的情况。

二、绿色通道的操作流程:

1.伤病员一旦进入绿色通道,即应实行“三先三后”:

先救治后检查,先抢救后分科,先抢救后收费。

2.在急诊科抢救的患者,接诊医师决定是否开通绿色通道,由接诊医师向医院总值班或院领导汇报同意后签名,开通“绿色通道”,所有检查救治均等抢救结束后补交费用。

3.在抢救过程中,如需进行各项检查,必须由医生或护士专人陪送。

4.各有关临床、医技科室(如检验科、放射科、B超室、药房等)及后勤部门(如电梯、急诊收费处等)凭医院总值班或院领导签字单,优先为患者提供快捷服务。

5.需急诊手术患者应在抢救室做好术前准备,护士通知手术室后立即送入。

手术后患者可转入ICU或病区继续治疗。

三、绿色通道的制度:

1.急诊科建立“绿色通道”记录本,做好详细记录,由急诊护士填写,对重危病员的基本情况、联系电话、事发地点、病情摘要、初步诊断、诊疗措施及去向作详细记录以便查核。

2.接诊医生应及时向医务科、医院总值班汇报抢救病人情况,并向总值班请求人员、设备、后勤物资的协调。

3.接诊科室遇到重大急救,病员较多时,应立即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并同时报告分管院长,以便组织全院力量进行抢救。

4.突发事件(交通事故、中毒及其它重特大突发事件)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由医院医务科及总值班进行全面统一指挥,协调安排,各科室必须服从指挥和安排。

5.由医生、护士和医技科室配合提供相关抢救收费依据,由收费人员在“绿色通道”病人信息表上做好登记,并做好催款和交接班,属于“三无病人”要做好相关信息登记与报送。

检验标本采集应急预案

一、标本采集一般要求:

1.正确审核病人标本采集医嘱,双人核对。

2.按照标本采集规定选用合适的容器。

3.标本采集前,正确发放容器,嘱咐病人做好标本采集前工作,并告知相关注意事项。

4.采集标本时,再次核对病人信息是否正确。

5.按照相应的操作规范进行采集。

6.符合病人信息及标本类型。

7.采集标本时做好职业防护。

8.标本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安全送检。

(1)所有患者标本均应视为感染性和潜在感染性物质,并按照感染性物质的运输办法运送。

(2)所有患者标本需由经过培训的专职人员进行运送。

(3)所有患者标本需经核对基本信息后分类,送到实验室指定标本接收区域。

(4)平、急诊标本必须分开送检,并尽可能快地送检。

(5)运送过程中要保证不同分类的标本互相隔离开来,到达实验室之前尽量减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避免受到其他物质的污染。

二、标本采集错误的应急预案:

1.护士发现标本采集错误,立即停止送检,重新采集标本,并做好解释。

2.发现标本有误或检验结果有质疑,立即核查,通知医生,做好解释,重新采集标本。

3.各类标本在采集、暂存与运送过程中发生标本撒漏、标本容器破损等紧急意外事件时,立即按医疗垃圾处理标本,重新采集标本。

三、采集标本溅洒事故的应急预案:

1.从标本管中溅洒出来的血标本,不能再放回标本管内作为标本送检。

2.立即对被污染物,如体表、衣物、台面、地面等,进行有效地消毒处理。

3.重新选取标本管,为患者解释重新抽取标本的重要性,取得患者及患者家属的谅解。

4.严格执行三查七对,重新按类抽取血标本,并送至检验科。

四、血标本溶血或凝血的应急预案:

1.找出血标本被检验科拒收的原因,若需重新留取血标本,护士重新打印标本标签,再次留取血标本。

2.严禁将因出现凝集而拒收的血标本在挑出血凝块之后重新送检。

3.为患者解释重新留取标本的原因,取得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同意,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并注意防止血标本再次凝血或溶血,留取血标本。

4.及时由专人将血标本送检。

五、大小便标本被拒收的应急预案:

1.找出大小便标本被拒收的原因。

2.向患者解释重新留取标本的原因,先协助患者清洁外阴及周围皮肤,女性患者特别避免阴道分泌物或经血的污染。

3.选择清洁、无吸水、防渗漏、一次性的专用容器,留取合适标本。

4.包含病人姓名及特定编码的标签应贴容器上,不可贴在盖上。

5.及时由专人将标本送检。

检验标本采集指引

一、血液检验标本的采集:

1.病人的准备:

(1)病人应在平静、休息状态下采集标本。

同时避免运动,因运动可造成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一过性增高,还可引起血中钾、钠、钙、白蛋白、葡萄糖等成分变化。

劳累或应激状态可致白细胞增高。

(2)做血液检验项目的病人,一般要求采血前禁食8~12小时,采静脉血的前一天避免吃高脂肪、高蛋白类食物,避免饮酒。

否则,会引起血脂及某些血清酶结果升高,甚至血清出现混浊,影响整个检验结果;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病人,应遵医嘱在试验前3天给予适量的碳水化合物饮食,有利于取得正确的结果。

2.采血时间:

(1)血液生化检验要求病人禁食8~12小时后早晨空腹时采血。

因为体内的各种化学成份受许多因素调节:

如饮食后大量葡萄糖及脂类物质吸收入血,使血糖和血脂上升,游离脂肪酸及无机磷降低;运动后会使乳酸、丙酮酸、乳酸脱氢酶、转氨酶、肌酸激酶等升高,血糖降低。

(2)昼夜变化大的成份有皮质醇、血清铁、胆红素等;日间变化大的主要是代谢废物成份如尿素、尿酸等;大量饮水可致血液稀释等等。

所以,做血液生化检验时应掌握好采血时间。

最好是上午7:

30~9:

30。

(3)对重症昏迷或急症病例,可随时采血送检糖、钾、钠、钙、血气分析、淀粉酶等项目。

(4)但在输液时采血应避免送检项目受输液成份的影响,如输液中补钾、补糖、补碱时送检,对血钾、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等项目均有影响。

3.采血体位与部位:

(1)宜坐姿,研究表明从立位到卧位体内多种化学成分可发生有统计意义的改变。

因病情无法采取坐姿的患者可采取卧位。

(2)静脉采血是应用最多的采血方式,一般用肘前静脉、腕背静脉,小儿和新生儿有时用颈静脉;刚出生的婴儿可收集脐带血。

(3)动脉采血主要用于血气分析,一般用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

(4)毛细血管采血适用于只需微量全血的实验,常用部位为耳垂、指尖,婴儿有时用大脚趾或足跟取血。

(5)采血部位应无炎症、水肿等。

(6)输液病人采血应避免在输液的同一侧上肢或下肢采血,以免影响结果。

严禁从输液针头、静脉通道处、插管处采血检验,体表血液不适宜作检验。

4.采血操作及送检要求:

(1)真空采血建议按以下顺序:

血清管(红色黄环盖)→血凝管(蓝盖)→血沉管(黑盖)→血浆管(绿盖)→EDTA管(紫盖),血凝检查要求用第二管血为佳;如果只做凝血功能检验或血沉检测,为避免采血量不足,建议采用无菌注射器采血。

(2)采血前不宜拍打手臂,止血带不可缚扎过久,采血时必须按无菌操作,采血部位皮肤须干燥,采血要顺利,以免血细胞破裂,采血后应卸下针头再将血液沿管壁徐徐注入试管内。

(3)防止气体逸散:

血气分析采集动脉血标本,肝素抗凝,抽血时注射器内不能有空泡,抽出后立即用小橡皮密封针头,隔绝空气。

(4)防止分解及自身变化:

采血后应尽快送检。

因血液中有些化学成份于离体后极易分解,使其含量改变,如血糖及酶类测定,时间过久,血细胞酵解可使血糖下降,酶活力变化等。

有些化学成份在细胞内外相差悬株,离体时间过长,细胞内外浓度会发生变化,影响测定结果。

如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电解质等。

(5)防止污染:

有些检查项目要求极严格,其采血器具及标本容器必须经过化学清洁。

如血氨、铁等项目,因其含量极低,稍有污染即影响结果。

作淀粉酶测定时,要防止唾液污染,因唾液中含有大量的淀粉酶,污染后会引起假性淀粉酶升高。

(6)防止溶血:

作各类生化检验,要防止血细胞破裂溶血,因溶血引起细胞内外浓度改变,可使钾、胆红素、氯化物、无机磷、ALT、AST、LDH等升高,钠、钙、ALP等降低,溶血对某些实验的反应过程干扰:

如血红蛋白可直接抑制脂肪酶的活性,使脂肪酶降低。

溶血可影响呈色反应终点为红色的实验,如酶法测定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胆红素的重氮反应、尿素的二乙酰肟法等。

(7)标本标识:

要求在真空试管标签空白处,字迹清楚写明病人姓名、科室、床号、检测项目、申请单联号(识别病人标本的特异性编码号),在申请单上注明标本采集时间,同时在标本采集记录表上填写标本采集时间及采集者姓名。

(8)送检要求:

避免震荡、摇晃,保持标本容器的密闭,采集后1小时内必须送到实验室。

5.抗凝剂的选择:

生化检验大部份项目都采用血清,但有些项目需用血浆或全血,采集的血液必须加入抗凝剂。

抗凝剂的种类较多,如选择不当,亦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①肝素锂:

常用于血流变、血气分析及血氨等测定。

②二乙胺四乙酸钾盐(EDTA-K2):

用于血液细胞学检查,不能用于钙、钠、及含氮物质的测定,对淀粉酶、肌酸激酶、AKP、ACP、5-核苷酸酶等可抑制,对丙酮酸激酶有明显升高的作用。

③枸橼酸钠:

用于血沉测定及凝血因子的测定。

二、尿液检验标本的采集:

1.尿常规、尿HCG定性检查、尿乳糜液和脂肪定性检查、本周氏蛋白定性检查、尿淀粉酶、尿蛋白电泳:

收集新鲜晨尿或随机尿30ml,宜采用晨尿为佳,1小时内送检。

2.尿微量蛋白检测:

用有盖清洁尿杯留取10ml晨尿,及时送检。

3.一小时尿有形成分排泄率(尿沉渣计数)检查:

患者开始留尿时先排尿并弃去,再准确收集此后3小时内的全部尿液,置于清洁干燥容器内送检。

最好收集上午6:

00~9:

00的未输液前的标本。

4.尿红细胞形态检查:

①正常进食,不要吃太甜、太咸的食物。

②喝水量应控制在150ml左右。

③大量出汗、激烈运动、2小时未进食或进水、输液中、输液后3小时内不宜做此试验。

④患者留尿时排去晨尿或长时间的存尿,留第二次以后的小便,留尿前应清洗外阴。

⑤尿液混浊、有结晶、粘液丝过多、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数小于“1+”时,不能试验,请另选时间重新留取小便。

5.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电解质检查:

患者上午8时排尿一次,将膀胱排空,弃去尿液,此后收集各次排出的尿液,直至次日上午8时最后一次排尿的全部尿液。

需加防腐剂甲苯,每升尿液中加5-10ml,于收集第一次尿液后加入。

收集24小时尿后,应测量并记录其总尿量,混匀后,取适量标本送检,一般为30ml。

6.尿含铁血黄素定性检查:

收集晨尿或长时间睡眠后的尿标本至少15ml。

患者留尿前禁服含铁剂的药物,留取标本时注意不能被铁器或含铁物质污染。

7.尿三杯试验:

病人洗净外尿道口,排尿于3个无色透明的容器中,第1杯(段)及第3杯(段)约留10ml,其余大部分中段尿留于第2杯中(尿要连续排出不间断)。

三、粪便检验标本的采集:

1.排便后,挑取有脓血、粘液部分的粪便约5g(液状粪便则取絮状物)。

标本应盛于不吸水的干燥、清洁容器中。

2.标本应新鲜,防止干燥,留取标本后1小时内送检。

3.查隐血者,于检验前连续3日禁食动物性食物。

四、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采集:

1.标本采集基本原则:

(1)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2)标本采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或避免机体正常菌群及其他杂菌污染。

(3)标本采集后立即送至实验室。

(4)盛标本须用无菌容器。

(5)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使实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必要时应注明选用何种抗菌药物。

2.常见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及处理:

(1)血液与骨髓:

①通常采血部位为肘静脉。

疑似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

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

②采血部位的局部皮肤应严格消毒。

将采集的血液注入血培养瓶前,应严格消毒瓶盖及过火消毒针头。

接种血液后的血培养瓶如不能及时送检验科,不能置冰箱保存,可保存于室温或35℃温箱。

③每次采血量:

成人5~10ml,婴幼儿3~5ml,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lO:

1为宜。

④怀疑菌血症,在病人发热期间应尽早采血,最好在抗菌治疗前,以正在寒战或发冷发热前0.5小时为宜。

对已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可在下次用药前采血。

⑤每例发热病人抽血次数以每天三次为原则,其中间隔至少30分钟,如果病情危急,可采集身体不同部位血样,但不可由静脉导管抽取血液标本。

对疑为细菌性骨髓炎或伤寒病人,在病灶部位或髂前(后)上棘处严格消毒后抽取骨髓lml作增菌培养。

⑥血液标本应分别做需氧和厌氧培养。

(2)尿液:

①标本收集最好在抗菌治疗前或停用抗菌药物5天之后。

②中段尿:

女性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