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问》摘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1770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问》摘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问》摘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问》摘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问》摘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问》摘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问》摘要.docx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问》摘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问》摘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问》摘要.docx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问》摘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问》摘要

1、什么叫课程?

答: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各级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

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

1.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方针。

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原则。

3.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行素质教育。

3、我国前七次课程改革的主要情况怎样?

4、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国内背景和动因是什么?

(1999年6月)答:

1.顺应世界范围内的课程改革的趋势。

2.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3.历次课程改革的成就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5、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是什么?

答:

1.知识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的影响

(1)知识经济是人类生产方式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2)知识经济兴起而带来的社会转型和新世纪的挑战;(3)信息化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4)终身学习成为一种必然。

2.国外课程改革的启示

(1)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

(2)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两者之间的关系:

(3)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6、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答:

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目标:

(1)新课程的培训目标体现了时代的要求;

(2)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改变课程内容的“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7、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现实意义是什么?

答:

1.体现21世纪时代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促进课程功能转变,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4.转变管理评价方法,进一步推进课程体制的改革。

丰富课程资源,促进“两基”的质量和效益大幅度的提高。

8、如何理解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答:

1.实现了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9、新课程在课程结构上有哪些重大的调整?

答: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2.强调课程综合,设置了许多的综合学科。

3.强调课程特别是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4新课程十分强调思想道德教育。

5.均衡科目结构。

6.特别强调综合实践活动,并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

10、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体现在哪里?

答:

1加强学科的综合性,2设置综合课程,3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11、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答:

1.“以人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2.开放型地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

3.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

4.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5.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6.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

甄别和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进发展的发展观。

7.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

8.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12、什么是课程的三级管理?

答:

三级管理的基本模式是:

国家制定课程发展的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的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的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意义归纳如下:

一是教育民主化、科学化原则在课程领域的具体体现。

二是有利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促进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三是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四是顺应世界各国课程管理既相对统一、又相对分散的发展趋势。

13、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学习分为被动学习和自主学习。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

新课程倡导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它们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问题性。

问题是发现性学习的起点和主线,也是发现性学习的归宿。

2过程性。

结论和过程是学习和认识的一对矛盾统一体。

3开放性。

对于发现性学习而言,最重要的是问题的开放性,要允许和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

14、中小学教育评价与考试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

1重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

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4

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述与他评,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

15、新课程对评价改革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

1

学生评价

(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

(3)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同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

2

教师评价

(1)打破“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

(2)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

(3)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3课程实施评价

(1)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2)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和发展。

4考试改革

(1)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打破唯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

(3)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具体地分析指导,不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按考试成绩排名。

(4)关于升学考试和招生制度,倡导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作法,应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16、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答:

第一部分:

讲的是“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则”。

第二部分:

要求“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第三部分:

要求“建立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

第四部分:

要求“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

第五部分:

讲的是“中小学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的改革”。

第六部分:

讲的是“普通高中会考制度的改革”问题。

第七部分:

讲的是“继续深化高考改革,积极探索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高等学校招生办法”问题。

第八部分:

讲的是评价的“组织实施”问题。

17、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二、促进课程不断改进与提高的理念。

三、面向多元化的理念,做到对话、开放、反思。

18、杜威的课程理论对我国的课程改革有什么启示?

答、一、现代教育应以人为本,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组织课程的根本目标。

二、课程组织要做到学生发展同社会需要相一致,这样才能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三、开设活动课程,进行综合实践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的重要途径。

19、什么是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有哪些主要流派?

答:

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结构主义主要流派介绍:

1.认知结构主义;2.社会—文化建构主义;3.激进建构主义。

20、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4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5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6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

21.什么是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1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中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组织成为学科.2

经验学科也称活动课程,它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之间的关系,本质是以学生当前的心理经验与凝结在学科中的逻辑经验之间的关系..

22、什么是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

分科课程的优点:

第一,有助于突出教学的逻辑性和连续性,它是学生简捷有效地获取学科系统知识的重要途径;第二:

有助于体现教学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结构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科尖端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科技的发展;第三:

有助于组织教学与评价,便于提高教学的效率.实施综合课程必须注意的问题:

1:

知识的琐碎化;2:

教师的知识和经验问题;3:

教师协同教学的意识与能力问题;4:

对综合课程的管理问题。

23、什么是核心课程与边缘课程?

一、“核心课程”概念的是使用:

1学科取向的课程组织模式;2:

混合取向的课程组织模式。

二:

核心课程的本质:

1:

是社会取向的核心课程观;2:

是经验取向的核心课程观;3;是学科取向的核心课程观;4:

是混合取向的核心课程观24、什么是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指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修修读的公共课程,是为了保证学生的基本学历而开发的课程。

选修课程指依据不同学生特点与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

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的

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25、什么是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的特点:

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散性和普遍性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联系:

一方面,显性课程的

实施总是伴随着隐性课程另一方面,隐性课程也在不断转化为显性课程。

26、什么是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

直线式课程:

把一门课程的内容按照学科的逻辑体系组织起来,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

螺旋式课程:

要求在不同阶段上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同时利用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成熟性,使学科内容逐渐地扩大范围和加深深度——“螺旋式上升”27、如何开发创新课程?

一、从创造课程到创新课程⑴理论基础的

发展⑵学习方式的转变⑶课程形态的

转变二、创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⑴课题探究学习⑵应用研究学习三、创新课程的评价问题创新课程不应有固定的标准。

创新课程注重的是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成长,注重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

应多用“自我参照”、“发展评价”的个性化评价方法。

28、如何开发环境问题一、环境课程和环境教育二、开发环境课程应了解它的四个特性⑴全面的课程目标⑵跨学科的课程内容⑶终身性、全民性和全球性的时空范围取向⑷多样性的课程实施三、环境课程的

开发的两种模式一是科际课程模式二是多科课程模式四、环境课程开发还要注意的几个问题⑴环境课程缺乏整合建构,只有一些讲座和各学科自己的随意性渗透。

⑵环境问题存在于人类的一切生活中⑶科际课程和多科课程的两种模式应经常同时使用29、如何开发技术课程一、校本课程编制的原则⑴互补性原则⑵针对性原则⑶多样性原则⑷可行性原则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⑴分析课程环境⑵设置课程目标⑶课程组织⑷课程实施⑸课程评价三、校本课程开发的若干注意点⑴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⑵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式⑶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⑷校本课程开发中有关文件的撰写30、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在哪里?

一、在课程价值取向上,“课程标准”注重的是

“大众教育”,“教学大纲”注重的是“精英教育”二、在课程目标上,“课程标准”着眼于是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学大纲”着眼的是学生在

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三、在课程实施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