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计算钢筋公式修改整理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222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77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修改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修改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修改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修改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修改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修改整理版.docx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修改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工计算钢筋公式修改整理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修改整理版.docx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修改整理版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计算公式不含施工搭接,结合广联达)

第一章梁

第一节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s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如果是Ⅰ级钢筋,除锚固值外,另设弯钩。

冷轧带肋筋和螺纹钢筋不设弯钩)(平法标注中,若上部贯通筋与端支座负筋为不同钢筋代号,则与端支座负筋重叠设置部位的上部贯通筋实际为跨中筋,要减去Ln/3或Ln/4;若上部贯通筋与端支座负筋为相同钢筋代号,则与端支座负筋重叠设置部位的上部贯通筋拉通计算,不减去Ln/3或Ln/4。

Ln为左净跨长度和右净跨长度之较大值,03G101-1第54页)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

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若为圆钢,除锚固外,另加两倍弯钩长度)(Ln为左净跨长度和右净跨长度之较大值,03G101-1第54页)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若为圆钢,除锚固外,另加两倍弯钩长度)(集中标注为贯通筋,原位标注为下部跨中筋,则按跨中筋计算)

注意:

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4、上部跨中筋(受力筋)

当原位标注的首跨上部跨中筋,与集中标注的贯通筋为相同钢筋代号,上部跨中筋长度(受力筋)=左首端支座锚固值+净长+右支座宽+伸入跨中长度(伸入跨中长度=Ln/3)

当原位标注的首跨上部跨中筋,与集中标注的贯通筋为不同钢筋代号,上部跨中筋长度(受力筋)=-距支座边距离+净长-距支座边距离(距支座边距离=Ln/3)

以上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Hc为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宽度)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5、上部架立筋(架立筋是构造要求的非受力钢筋,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压区且直径较小。

当梁的支座处上部有负弯矩钢筋时,架力筋可只布置在梁上的跨中部分,两端与负弯矩钢筋搭接或焊接。

搭接时也要满足搭接长度的要求并应绑扎。

架力筋也有贯通的,如规范中规定在梁上部两侧的架力筋必须是贯通的,此时的架力筋在支座处也可承担一部份负弯矩。

)(03G101-1第24页:

当同排纵筋中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应用加号“+”将通长筋和架立筋相连。

在集中标注通长筋或原位标注上部跨中筋时,角部纵筋写在加号的前面,架立筋定在加号后面的括号内,以示不同直径与通长筋的区别。

当全部采用架立筋时,则将其写入括号内。

例:

2B22+(4A12)用于六肢筋,其中2B22为通长筋,4A12为架立筋)

上部架立筋长度=搭接-端部伸出长度+净长+搭接-端部伸出长度

(03G101-1第54页:

此搭接要计算长度,为150mm;端部伸出长度=Ln/3;Ln为左净跨长度和右净跨长度之较大值)(若为圆钢,除锚固外,另加两倍弯钩长度)(每跨分别计算)

4、腰筋

 构造钢筋:

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03G101-1第24页)(当梁腹板高度大于或等于450mm时,须设置纵向构造构造钢筋)(每跨分别计算)

 抗扭钢筋:

算法同贯通钢筋(03G101-1第24页)(每跨分别计算)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抗震弯钩值:

取11.9d和75mm+1.9d二者中较大值,03G101-1第35页。

11.9d=10d+1.9d)

拉筋根数:

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2*非加密区箍筋间距)+1。

(03G101-1第62、63页:

布筋长度,起始箍筋距支座边的距离为50mm,计算长度=净跨长度-2*50mm;当梁宽小于或等于350mm时,拉筋直径为6mm,当梁宽大于350mm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抗震弯钩值:

取11.9d和75mm+1.9d二者中较大值,03G101-1第35页。

11.9d=10d+1.9d)

箍筋根数=ceil(加密区计算长度/加密区间距+1)×2+ceil(非加密区计算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

(布筋长度:

起始箍筋距支座边的距离为50mm,03G101-1第62、63页。

计算长度=净跨长度-2*50mm)(抗震等级=1,加密区计算长度=max(2*h,500)-50;抗震等级>1,加密区计算长度=max(1.5*h,500)-50。

H为梁截面高度。

03G101-1第62、63页)

非加密区计算长度=净跨长度-2*max(1.5*h,500)

注意:

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如下图所示)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03G101-1第64页:

单边锚固长度为20d;夹角60°时,斜段长度=1.155*H,夹角45°时,斜段长度=1.414*H)

(H=梁高-2*钢筋保护层)

8、次梁附加箍筋(03G101-1第64页,附加筋间距为8d,最大间距应小于或等于正常箍筋间距,d为附加筋直径。

距次梁50mm处设置)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

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柱宽)+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柱宽)+Ln/4

(Ln为左净跨长度和右净跨长度之较大值,03G101-1第54页)

注意:

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2、上部跨中筋(受力筋)

当原位标注的中跨上部跨中筋,与集中标注的贯通筋为相同钢筋代号,上部跨中筋长度(受力筋)=伸入左跨长度+左支座宽+净长+右支座宽+伸入跨中长度(伸入跨中长度=Ln/3)

当原位标注的中跨上部跨中筋,与集中标注的贯通筋为不同钢筋代号,上部跨中筋长度(受力筋)=-距支座边距离+净长-距支座边距离(距支座边距离=Ln/3)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三、尾跨钢筋计算

类似首跨钢筋计算

四、悬臂跨钢筋计算

1、主筋

   软件配合03G101-1,在软件中主要有六种形式的悬臂钢筋,如下图所示

这里,我们以钢筋为例进行分析:

2#钢筋—悬臂上通筋=(通跨)净跨长+梁高+次梁宽度+钢筋距次梁内侧50mm起弯-4个保护层+钢筋的斜段长+下层钢筋锚固入梁内+支座锚固值

03G101-1第66页:

上部第一排的两根角筋(1#钢筋):

分通长筋和非通长筋。

钢筋弯折长度大于或等于12d

上部第一排的弯下纵筋(5#钢筋):

分通长筋和非通长筋

上部第二排钢筋(6#钢筋):

根据设计情况,延伸出支座时,=Ln/4+支座宽+0.75L;弯锚或直锚时,=锚固值+0.75L(L为悬臂挑出水平长度)

下部钢筋(6#钢筋):

分通长筋和非通长筋。

非通长筋=Ln-保护层+15d(12d)Ln为悬臂挑出斜段长度(无斜边时,则为水平长度);通长筋=-保护层+梁长-保护层

(03G101-1第30页:

非框架梁的下部纵向钢筋在中间支座和端支座的锚固长度,对于带肋钢筋为12d,对于光面钢筋为15d,此悬臂跨按非框架梁计取)

2、箍筋

(1)、如果悬臂跨的截面为变截面,这时我们要同时输入其端部截面尺寸与根部梁高,这主要会影响悬臂梁截面的箍筋的长度计算,上部钢筋存在斜长的时候,斜段的高度及下部钢筋的长度;如果没有发生变截面的情况,我们只需在“截面”输入其端部尺寸即可。

(2)、悬臂梁的箍筋根数计算时应不减去次梁的宽度;根据修定版03G101-1的66页。

对于悬臂梁,其钢筋的输入格式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钢筋形式<翻样>。

格式:

{钢筋形式编号-}数量<级别>直径{[起始跨-终止跨]}{+{钢筋形式编号-}数量<级别>直径{[起始跨-终止跨]}…{/{钢筋形式编号-}数量<级别>直径{[起始跨-终止跨]}…}…}。

其中,钢筋形式编号为1-3。

分隔符号为“-”。

不输入默认为1。

截面:

矩形梁输入格式为B*H,当为悬臂梁时,且悬臂梁的根部和端部的高度不同时,输入格式为B*H1/H2。

第二节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

1、 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

2、 下部纵筋锚入支座15d/12d;(03G101-1第30页:

非框架梁的下部纵向钢筋在中间支座和端支座的锚固长度,对于带肋钢筋为12d,对于光面钢筋为15d)

3、 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

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

二、框支梁

当布置的转换梁支撑上部的结构为剪力墙的时候,转换梁叫框支梁,支撑框支梁的就是框支柱。

一般来讲,当上部结构中有些墙(柱)不能落地时,需要用一定的结构构件来支承上部的墙(柱),如果这个构件用的是“梁”,那么这根梁就是框支梁(有些书上将支承上部柱的梁称为转换梁,道理是一样的);而支承这些转换构件的柱就是框支柱。

这种结构体系就称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03G101-1第67页:

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

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

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

(类同于剪力墙的两端为暗柱时,内侧水平筋长度);

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0.2Ln1≥1.5hb;

7、 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第二章剪力墙

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

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

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

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

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

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

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需要计算的工程量

第一节剪力墙墙身

一、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03G101-1第47页:

1、墙端无柱时

水平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15d当墙厚度较小时,墙两侧钢筋在墙端处连通,不再单根设置弯折

2、墙端为暗柱时

转角墙外侧水平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外侧水平钢筋连续通过转弯)

转角墙内侧水平钢筋、翼墙水平钢筋、端部暗柱墙水平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15d

3、墙端为端柱时

(1)当墙端为L字形,且墙外端与柱外端靠齐时:

外侧钢筋长度=墙净长+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