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4881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190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4881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4881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4881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4881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4881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4881篇.docx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4881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4881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4881篇.docx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4881篇

2019年国家法考《刑法》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危害结果的相关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甲男(25岁)明知孙某(女)只有13岁而追求她,在征得孙某同意后,与其发生性行为。

甲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

B、警察乙丢失枪支后未及时报告,清洁工王某捡拾该枪支后立即上交。

乙的行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C、丙诱骗5岁的孤儿离开福利院后,将其作为养子,使之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丙的行为造成了危害后果

D、丁恶意透支3万元,但经发卡银行催收后立即归还。

丁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3节>危害结果

【答案】:

A

【解析】:

①强奸罪的法益是妇女的性的自主决定权,但幼女没有性承诺能力,即承诺无效,所以,无论幼女承诺与否,只要与幼女发生性关系,就侵犯了幼女的性权利。

既然甲与13岁的孙某发生了性行为,就侵犯了强奸罪的保护法益;既然侵犯了该罪法益,当然就造成了危害后果。

A选项说法错误。

②丢失枪支不报罪条文规定的“造成严重后果”属于客观的超过要素,是为了限制处罚范围,并不属于该罪构成要件意义上的“危害后果”。

这里的“造成严重后果”是指他人捡拾枪支之后实施了其他犯罪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本案清洁工捡拾之后立即上交,当然没有“造成严重

2.关于法定刑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

A、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了五种主刑和三种附加刑

B、可以选择的刑罚方法既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几种

C、我国刑法分则存在绝对确定的法定刑

D、法定刑不同于宣告刑,在立法时即已确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4章>第2节>法定刑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法定刑的相关概念,我国一共有四种附加刑,分别是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以及针对外国人或无国籍人犯罪行为的驱逐出境。

3.甲架好枪支准备杀乙,见已患绝症的乙踉跄走来,顿觉可怜,认为已无杀害必要。

甲收起枪支,但不小心触动扳机,乙中弹死亡。

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4年卷二9题,单选)

A、仅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B、仅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过失致人死亡罪

D、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过失致人死亡罪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4节>犯罪中止的特征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形态。

甲见乙可怜认为已无杀害必要而收起枪支,属于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即“能达目的而不欲”,成立犯罪中止。

之后不小心触动扳机,乙中弹死亡,由于主观上是“不小心”,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对甲最终按照故意杀人罪(中止)和过失致人死亡罪进行数罪并罚。

故C项正确。

4.甲为杀死乙,举枪向乙射击,第一枪未中,在能够继续向乙开枪的情况下,甲不再开枪,停止了射击。

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犯罪未遂

B、犯罪既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预备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4节>犯罪中止的特征

【答案】:

C

【解析】:

刑法意义上的侵害行为,可以是人体的单个举动或动作,也可以是由几个连续举动或动作组成的一个整体行为。

放弃重复侵害行为是自动的,行为人在还能够把犯罪进行下去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意图,不再实行侵害,有效地阻止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应视为犯罪中止。

5.下列哪一主体不能构成单位犯罪?

(  )

A、外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分公司

B、妇联等事业单位

C、人民法院等国家机关

D、大学中的班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1节>单位犯罪概述

【答案】:

D

【解析】:

大学中的班级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对外承担民事责任,且也没有独立的经费,故不属于“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范畴,自然不能构成单位犯罪。

6.甲将乙打晕后拖入水中,以为乙必死无疑,但适逢过路人丙将乙救活。

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不应作为犯罪处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3节>犯罪未遂的概念与特征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未遂。

本题中甲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甲认为应当实行的行为实行终了,但意外情况阻止了结果的发生,即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得逞,因此属于犯罪未遂。

7.甲欲杀乙,将乙打倒在地,掐住脖子致乙深度昏迷。

30分钟后,甲发现乙未死,便举刀刺乙,第一刀刺中乙腹,第二刀扎在乙的皮带上,刺第三刀时刀柄折断。

甲长叹“你命太大,整不死你,我服气了”,遂将乙送医,乙得以保命。

经查,第一刀已致乙重伤。

关于甲犯罪形态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故意杀人罪的未遂犯

B、故意杀人罪的中止犯

C、故意伤害罪的既遂犯

D、故意杀人罪的不能犯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3节>犯罪未遂的类型

【答案】:

A

【解析】: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关键区别在于犯罪未得逞的原因是否基于意志以外的原因:

如果基于犯罪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属于犯罪未遂;如果基于犯罪意志以内的原因未得逞的,属于犯罪中止。

因客观障碍或者主观障碍导致犯罪未得逞的,属于意志以外的原因;但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属于意志以内的原因。

对于主观障碍与意志以内的原因的界限(实际上就是中止“自动性”条件的认定),刑法理论上存在限定主观说、主观说和客观说,其中主观说是通说,只有当主观说得出荒谬结论时,才考虑客观说。

认定中止结论合理与否的标准是:

从刑事

8.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6年卷二2题,单选)

A、甲重伤王某致其昏迷。

乞丐目睹一切,在甲离开后取走王某财物。

甲的行为与王某的财产损失有因果关系

B、乙纠集他人持凶器砍杀李某,将李某逼至江边,李某无奈跳江被淹死。

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无因果关系

C、丙酒后开车被查。

交警指挥丙停车不当,致石某的车撞上丙车,石某身亡。

丙的行为与石某死亡无因果关系

D、丁敲诈勒索陈某。

陈某给丁汇款时,误将3万元汇到另一诈骗犯账户中。

丁的行为与陈某的财产损失无因果关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3节>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

A项,甲的伤害行为与王某的财产损失之间介入了第三人乞丐的独立行为,这一介入行为并不是故意伤害行为通常会导致的行为,即介入因素很异常。

因此,甲的行为与王某的财产损失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故A项错误

B项,若李某不跳江,结果是遭受砍杀,而跳江是避免遭受砍杀。

也就是说该行为是受害人在紧迫情形下不得不采取的行为,可以说是别无选择的。

因此,乙的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故B项错误。

C项,丙停车这一介入因素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也起了一定作用,但是作用较小,不阻断因果关系。

9.甲与乙共谋杀害丙,但乙临时改变主意,并没有前往犯罪地点,最后,甲单独将丙杀害。

对甲、乙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构成共同犯罪

B、不属于共同犯罪

C、甲单独构成故意伤害罪

D、乙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1节>共同犯罪的概念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共同犯罪的成立问题。

乙虽然没有前往,但没有阻止甲实施他们预谋的犯罪,因此,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10.王某欠赵某50万元货款,王某一直借故不还。

赵某无奈之下,打听到王某隔日将会携带大量现金到A地进行买卖交易。

第二天,赵某喊了几个朋友一起在王某去A地的路上将王某拦截,强行夺走王某随身携带的现金并现场清点共45万元。

接着赵某等人逼王某写下大致内容为王某已还赵某货款45万元,尚欠赵某5万元的欠款字据,之后赵某和朋友拿着钱走了。

事后王某到派出所报案,经医院鉴定王某仅受轻微伤。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赵某不构成犯罪

B、赵某构成抢劫罪

C、赵某构成故意伤害罪

D、赵某构成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节>社会危害性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的理解。

赵某没有非法占有王某钱财的目的,因此,赵某不构成抢劫罪。

构成故意伤害罪,需要受到轻伤以上的伤害,因此,赵某等人也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11.关于累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5年卷二10题。

单选)

A、对累犯和犯罪集团的积极参加者,不适用缓刑

B、对累犯,如假释后对所居住的社区无不良影响的,法院可决定假释

C、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累犯,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法院可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D、犯恐怖活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刑罚执行完毕后的第12年又犯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成立累犯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1章>第2节>累犯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累犯。

A项,根据《刑法》第74条的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对于犯罪集团的积极参加者,可以适用缓刑。

故A项错误,不当选。

B项,根据《刑法》第81条第2款的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故B项错误,不当选。

C项,对累犯,即使不能假释,也可以减刑,刑法只是规定了对死缓犯的限制减刑制度,对无期徒刑犯没有限制减刑制度。

故C项错误,不当选。

D项,根据《刑

12.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我国刑法中的主刑的种类?

(  )

A、死缓

B、有期徒刑

C、管制

D、无期徒刑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0章>第1节>管制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我国刑罚种类的记忆。

我国的五种主刑是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简称死缓,是我国死刑的一种执行方式,不是单独的刑种。

13.甲预谋前往乙处杀害乙,但到达后,发现乙处有人,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

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可罚的不能犯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2节>犯罪预备的概念与特征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区别。

甲只是为杀人行为做准备,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

14.甲(15周岁)求乙(16周岁)为其抢夺作接应,乙同意。

某夜,甲抢夺被害人的手提包(内有1万元现金),将包扔给乙,然后吸引被害人跑开。

乙害怕坐牢,将包扔在草丛中,独自离去。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2年卷二9题。

单选)

A、甲不满16周岁,不构成抢夺罪

B、甲与乙构成抢夺罪的共犯

C、乙不构成抢夺罪的间接正犯

D、乙成立抢夺罪的中止犯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2节>必须有共同故意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共同犯罪、犯罪形态。

A项,共同犯罪的实质是共同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是一种行为在客观上违法的形态。

其中,教唆犯、帮助犯对于实行犯有从属性,首先表现在要素从属性上,即经由诱发他人犯罪或者推促他人犯罪而成为刑罚处罚的行为,其刑事责任从属于一个主行为。

但是主行为达到何种程度,即具备犯罪构成中的何种要件,才可以成为共犯成立的前提,我国刑法通说采取的是限制从属性理论,即实行行为只要满足“构成要件符合性”和“违法性”,即使因为年龄原因等不具备“有责性”,不能独立成立犯罪,但是帮助行为或者教唆行为也可以成立共

15.《刑法》第49条规定:

——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的时候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的除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