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911779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docx

《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docx

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

初中语文备课组

教师

班级

学生

日期:

上课时间:

模块名称:

现代文基础知识

主课题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

教学目标:

能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

教学重点:

1.能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和辨析同义词、反义词。

2.根据词语之间意义的差别和其他词语的搭配来理解和辨析同义词、反义词。

3.在语境中辨析同义词、反义词对读懂现代文的作用。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正确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

教学步骤:

【知识要点】

1、词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叫同义词,词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叫反义词。

文章中使用同义词、反义词,不仅使表达生动而有变化,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而且更为准确到位。

2、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可从词义范围的大小,词义所表现的程度的深浅轻重,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词语与词语的搭配等方面着手。

3、由于词语的多义性,因而在不同语境中,同一个词会有不同的同义词或反义词,有时还会出现临时的同义或反义现象。

4、寻找反义词的两条要领:

一是一组反义词必须是同一词性;二是结合语境判断,因为在特定语境中某词的意义只有一个,只能根据这个意义来辨识反义词。

【讲练结合】

上海中考题型与分析

1、2011年上海初中语文中考《向字典鞠躬》第20题:

参考《现代汉语词典》对词语的释义,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处___________(4分)

答案:

反映(2分)揭示(2分)

解析:

本题属于“能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

句子中需要填写两个动词,根据参考《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反映”作为动词有两种解释,即:

(1)反照。

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

(2)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反应”作动词有一种解释,即机体收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引起的相应的活动。

前一空符合反映的第一个意思。

“揭示”作为动词有两种解释,即:

(1)公布,宣布(文告等)。

(2)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来的失误。

“揭晓”作动词有一种解释,即公布(事情的结果)。

后一空符合揭示的第一个意思。

2、2008年上海初中语文中考《深层海水的利用》:

第③段中与加点词“丰饶”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__(2分)

答案:

丰富

解析:

本题属于“从文中寻找近义词”的题型。

“丰饶”是富饶的意思,形容词,在文中修饰“肥料”一词。

文中有一个词语“丰富”,意思是种类多或数量大,也是形容词,修饰“微量元素”。

“丰饶”与“丰富”意思相近,词性相同,属于近义词。

于先生

①于先生的眼睛很亮,但他喜欢眯着。

于先生给我们上课时,曾对他的眯眼习惯做过解释。

于先生从前是公社的公安员①,公安员要经常“凝视”生活,他就顺理成章地养成了这个不好也不坏的习惯。

“写文章也是这样,要‘凝视’生活!

”于先生凝视着我们,开始了他的作文课。

②于先生是我初中时候的语文老师。

于先生教我们写作,常常要我们在文章的末段用抒情手法。

“啊——”于先生把头往后一仰,胸脯挺起,两臂像扇子一样张开——却又停住了,然后改变一个姿势,俯身在讲台上,竖了一根手指(往往是右手的食指,因为用红笔批作文,他的食指往往是红的)在嘴前,于先生悄声道:

“抒情,是的——抒情是味精,要使文章有韵味,一定要抒情。

”于先生教我们写作,他自己也写,于先生的文章发表得很多。

于先生一发表文章,总要拿到班上读给我们听。

于先生要读自己的文章,神色有点诡秘,又有点羞涩。

于先生的稿费领到不少,我听我们班一位姓黄的同学说(黄同学是教工子弟,家住于先生隔壁),于先生一领稿费,就要他老婆炒个鸡蛋给他补脑子。

所以每次于先生一掏他的上衣口袋找稿子,我心里就想,今晚于先生肯定又有炒鸡蛋吃了。

于先生读他自己的文章时,我们静悄悄的,但快到末段时,全班同学都会不约而同地把头往后一仰,就像一片稻穗被风吹了一下,齐声发出了一声“啊——”。

为什么知道于先生要念末段了呢?

因为于先生在念末段前,总会稍稍停顿一下,清一清嗓子再念。

后来我们和于先生之间渐渐有了默契,于先生读末段前的那十几秒时间,于先生用来清嗓子,而我们则用来酝酿发“啊”声的情绪。

“啊——”我们喊一声,于先生笑了起来。

③于先生教作文教出了名气,十年前,于先生的一批弟子曾经获得了华东六省一市及县、校、年段等各种各样的学生作文竞赛奖。

于先生把我们从初一带到初三,我们班学习园地里,总是贴满了作文奖状和一页页在风中哗哗作响的范文。

于先生的弟子可以冠“于家军”的美名。

我虽不是“于家军”中的人,但我当年是真心为“于家军”感到骄傲的。

于先生也曾表扬过我的作文。

我记得是一篇《学校的一天》,开头我这样写景:

“校园操场边有一排合欢树,它们大概是因为‘合欢’,才紧紧地长在一起吧?

”于先生在这句话下面给打了一条醒目的波浪线,还把文章拿到班上读给大家听。

于先生的红色波浪线太迷人了,后来我当了语文老师,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我最爱用又最吝啬用的评点符号,也就是这种红色波浪线。

④于先生的弟子中最出色的应该算那位姓赵的女生,她是我们那一代少年中知名度最高的人物。

于先生还宠爱过一位姓潘的山区孩子,潘同学性格内向,喜欢玩手指,常常十指叉在一起捏得满手嘎吱嘎吱响。

赵同学后来考上了复旦大学,潘同学后来好像落第,此后杳无音讯。

我不知道当年于先生的作文弟子们,是否还记得于先生那时的眯眼动作,感叹词“啊”,以及那些激动人心的红色波浪线。

⑤至于于先生,我是前日刚刚遇上的。

人胖了些,穿一套漂亮的西装,还是喜欢凝视人,而且让我快乐的,是他还记得我。

我问于先生的近况,他告诉我,在台湾街买了店面,做水暖设备的生意。

我替于先生高兴。

于先生有了钱,这是好事。

【注释】①公社的公安员:

公安员负责公社的治安和调解工作。

20.第①段“写文章也是这样,要‘凝视’生活!

”一句中“凝视”可用___________这一词语来替代。

(2分)

21.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2.如何理解第③段的画线句“我最爱用又最吝啬用的评点符号,也就是这种红色波浪线”?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于先生作为我的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文章中能看出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6分)

⑴于先生是一个_________的老师,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于先生还是一个_________的老师,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以下各选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作者着重描写了于先生令人发笑的举动,引起读者对于先生的好感。

B.作者描写了于先生在课堂中的言行,以此来体现他可笑的教学方式。

C.作者写的第①、第⑤段和于先生作为一名教师毫无关系,放在文中多余。

D.作者用轻松幽默的笔调描写了于先生,体现他对于先生的喜爱之情。

25.文章最后,作者说于先生做生意“有了钱,是好事”,你认为呢?

谈谈你的阅读感受,80字左右。

(8分)

20.(2分)观察。

21.(4分,每空2分)比喻   形容同学们仰头的动作整齐划一,表明人人都熟知于先生要抒情了。

(体现了学生们和于先生关系融洽)22.(4分)要点:

最爱用是因为于先生当年给我的波浪线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于先生的红色波浪线太迷人了),成为我最爱的符号;正因为这个符号代表着最美好的评价,能配得上的少之又少,因此最吝啬。

23.(6分,每小题1分+2分)例如:

(1)善于教学   他教的很多学生获得了各级各类的作文竞赛奖/他在课堂上夸张的动作、生动的语言和吸引学生等

(2)一视同仁   他关爱学生不问出身

24.选D得4分   选A得2分25.(8分)

观点(2分):

认为是好事或不是好事都可以分析(4分):

认为是好事:

从“

我”这个学生对老师的深厚情感出发,联系到学生对老师转行的理解。

认为不是好事:

从于先生擅长教学,不从事教育工作可惜了之类的角度分析。

语言(2分):

通顺、连贯

【当堂测试】

一.辨析同义词与反义词

1.选词填空

宣告宣布宣读

(1)校长在结业典礼上()优秀队员的名单。

(2)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3)社区艺术团于今年5月正式()成立。

2.下列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也不知是哪一位热心肠的人,用云杉枝条编织的花环,()那一排掩埋忠骨的坟墓,又在小小的墓地周围种上一圈()的小树。

陡坡外高耸着()的青松。

谷地里()着如茵的嫩草。

A、装扮苍劲挺立满铺B、装点苍翠挺拔满铺

C、装点苍劲挺立满改D、装扮苍翠挺拔满盖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她_______不住内心的喜悦,一双聪颖的眼睛显得更加炯炯有神。

(2)人民法院经审议,认定该裁决_______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应当予以撤销

(3)开展信息服务工作,既要考虑服务质量,也要考虑经济_______。

A、掩盖违反效益B、掩饰违背效益

C、掩饰违反效率D、掩盖违背效率

4.根据诗意,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依次填在横线上。

想念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在我游戏中间/有时似乎有一段歌调在我玩具上_______(A、回旋B、旋转)/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时候所哼的那些歌调。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但是当初秋的早晨/合欢花香在空气中_______(A、游动B、浮动)/庙里晨祷的馨香向我吹来像母亲一样的气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当我从卧室的窗里仰望悠远的蓝天/我觉得我母亲凝注在我脸上的眼光/_______(A、填满B、布满)了整个天空。

二.阅读下文,完成1-4题

中国瓷器

①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

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

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②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

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上,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

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

③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

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番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④烧结火候,主要是指瓷器烧成的温度。

烧制陶器、砖瓦都在1000℃以下,瓷器则不然。

据推测,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就已经达到1200℃了。

日本大阪大学美术史教授木村重信先生曾撰文:

“尽管要通过1300℃高温锻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上关键的秘密所在。

⑤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

传统细瓷早巳形成一整套美化装饰的方式方法,不管是刻花、剔花,还是贴花、印花;也不管是堆雕、镂雕,还是镏金、戗金……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

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例如水纹、云纹、花纹和兽纹等。

盛唐以来,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各种织物等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

宋代以后,瓷业工艺技法愈加精细,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有的春花烂漫,有的冬雪裹枝,有的高山流水,有的繁星满天……这无不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

⑥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

它的彩绘内容有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吉祥”、“岁寒三友”等寓意丰富的图案。

康熙年间,景德镇窑曾经烧制一组花卉瓷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

其中梅花盅题为“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杏花盅题为“青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桃花盅则题为“风花新社燕,时节归春浓”……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

⑦中国瓷器,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在第⑤段的横线上。

(2分)

A光彩夺目B流光溢彩C巧夺天工D栩栩如生

……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

2.第⑤段介绍纹饰时采用了顺序。

纹饰的特征经历了从到,从到的变化过程

3.阅读第⑥段,完成下列两题。

⑴“岁寒三友”图案包括哪三种植物?

请简述该图案所蕴涵的寓意。

(3分)

⑵画线句“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有限的空间”是指,“无限的韵味”是指。

(4分)

4.从全文看,中国瓷器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因是⑴,⑵,

⑶。

(9分) 

【点评讲析】

1、请回顾本节课所讲的知识重点。

2、请把存在疑惑的地方提出来。

【巩固练习】

一.辨析同义词与反义词

1.想想加点词能不能用括号里的词语替换,为什么?

(1)瑞恩的钱将用来捐助(募集、募捐)乌干达北部一所小学的孩子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汽车驶进一所小学,道路两旁站着5000多名儿童,他们兴奋地叫着:

“瑞恩!

瑞恩!

”并且有节奏地拍着手。

瑞恩羞怯(害羞、胆怯)地向他们挥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洛迪惊恐(惊异)地看着妈妈消失在黑暗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洛迪看见妈妈已经被折磨(消磨)得不成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即便这样,宙斯还不解恨,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用尖利(锐利、锋利)的嘴巴,啄吃他的肝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道晚上,肝脏又重新长出来。

第二天早晨,鹫鹰又继续(持续、连续)啄吃他的肝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两句话的意思是否相同

(1)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事情的原因是这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消息传开,令人们震惊。

消息传开,令人们惊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1—6题(15分)

读书·养气·写作

①人究竟为什么读书?

读书对人到底有什么作用?

②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各人有各人的见解。

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③古人云:

“腹有诗书自华。

”读书对于人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缺少,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

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补充先天不足,避免后天失调。

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

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

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之气,可以养;邪气,戾气,迂腐之气,狭隘之气,也可以养。

因此,在读书时,要吸取__________,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

就像孟夫子所说的那样: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④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

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

人们平时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体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

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

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

所谓韩愈文风如潮,柳宗元文风如泉,欧阳修文风如澜,苏轼文风如海,就是指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渗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⑤曹丕说“文以气为主”。

韩愈也强调“气盛宜言”——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读书少的人,自身气弱,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位,成为死读书的“两脚书橱”,作文时就会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读书多的人,自身气足,学养丰富,不仅读书养气,而且善于融合,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⑥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

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翼也无力。

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多久,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了。

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辱积而薄发。

1.联系上下文,在第③段横线上填人恰当的词。

(2分)

吸取_________,剔除糟粕

2.第③段中加点词“气”具体指的是(2分)

3.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2分)

你读过“韩柳欧苏”的作品吗?

请写出其中一位文豪和他的一篇作品。

(2分)

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名);《》(篇名)

4.作者在文中对中学生的读书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要求。

(2分)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第④段中说:

“读者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

”请你从课外阅读中举出一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1—4题(22分)

深层海水的利用

  ①众所周知,海洋中有着丰富的生物和矿产资源,殊不知海水本身也是海洋宝藏之一。

海洋学家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深层海水是海洋的精华。

若能充分利用深层海水,将会使人类受益无穷。

②所谓深层海水,是指海洋深处的海水。

深层海水大量存在于距陆地5000米以外、水深200米以下的地方。

在这样的深处,光合作用无法进行,有机物分解的速度远远高于其合成速度,使作为“肥料”的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大都被保存下来,因此它的营养十分丰富,这就为深层海水的利用提供了条件。

③同时,深层海水受海底地形及气象条件的影响,会自然涌升到海面上来。

在茫茫大海上,这种被称为“涌升海面”的地方仅占全球海洋面积的0.1%,但却集中了海洋鱼类资源的60%,甚至更多。

其奥秘就隐藏在深层海水里:

当含有丰富微量元素的深层海水涌上海面后,浮游生物和藻类得以更快生长,为鱼类提供了丰饶的“肥料”。

研究表明,涌升海域和一般海域在鱼类产量上的差距极为惊人,单位面积涌升海域的鱼类生产量是沿岸海域的上百倍,是外洋海域的数万倍。

如果人类能制造“涌升海面”,将使深层海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很可能给海洋渔业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

④深层海水还是一种几乎没有被污染的水,病菌极少。

深层海水营养盐浓度是表层海水的5倍,而细菌含量却只有表层海水的1/10甚至1/100。

⑤深层海水在医学领域开始有了用武之地,它已成为一种奇妙的“绿色药品”。

医生们用深层海水治疗先天过敏性皮炎,只要在患处涂上深层海水,患者的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据统计,使用深层海水进行治疗的患者,约有60%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不过,医生们尚不清楚究竟是深层海水中的什么成分在治疗中发挥了作用。

⑥洁净的深层海水还引起了食品和化妆品生产厂家的极大兴趣。

利用深层海水来生产豆腐;酱油、咸菜等,不仅发酵过程加快,而且口感更好。

这类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上十分畅销。

有些化妆品生产厂家也跃跃欲试,计划利用深层海水开发新一代化妆用品。

⑦深层海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蔚为壮观的大循环,这种大循环使海洋充满了活力。

⑧生生不息的深层海水给21世纪的人类带来了新的机遇。

1.第③段中与加点词“丰饶”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加点词“肥料”在文中的意思是     。

(4分)

2.第⑤段的画线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海洋宝藏包括丰富的生物、矿产及深层海水等资源。

B.人工制造“涌升海面”是为了充分利用深层海水资源。

C.深层海水中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微量元素都被保存下来。

D.单位面积涌升海域的鱼类生产量是外洋海域的数万倍。

4.从全文看,深层海水具有  、     和     

的特点,它给21世纪的人类带来的新机遇是:

(1)     

(2)     

(3)     。

(12分)

【讲练结合】

一、

1.这里是反语,指糊涂,不聪明。

2.在潮头搏浪嬉戏

3.中医指腹腔内结块的病,这里比喻不能解决的关键

二、

1.我们往往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却不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

2.B

3.因为天空高远,鸟儿才可以自由翱翔

4.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包容别人。

第5—7段一次从要敞开胸怀、要审视自己、要换位思考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5.放在第五段,理由:

文字的主人公是娄师德,内容是他敞开胸怀待狄仁杰,最终善终的事情,和第五段观点“要敞开胸怀”一致。

【当堂测试】

一、

1.③②①

2.①④②

二、

1.憔悴(2分)

2.比喻;那株的“南天竹”充满诗情画意。

(共3分,前1分;后2分)

3.他心中充满着暖意;他满怀着心疼;他感到惊喜(或激动)(共6分,各2分)

4.

(1)补充交代了沈振甫与这株“南天竹”有着相同的经历

(2)更能突出了沈振甫对这株“南天竹”宠爱的原因。

(共4分,各2分)

5.C(3分)

【巩固练习】

一、

1.比喻没有植被的荒漠呈现出的贫瘠、高低不平的地貌

2.酸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