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识数教学模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15810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识数教学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识数教学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识数教学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识数教学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识数教学模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识数教学模式.docx

《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识数教学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识数教学模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识数教学模式.docx

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识数教学模式

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识数教学模式

一.课题的提出: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一年级的小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通过学前教育,他们已经有了不少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由此,孩子们就可能会出现课上不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失去兴趣。

一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良好学习习惯与态度的养成将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之主动探究、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同时又能促进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当今教学改革面临的研究课题。

因此,我在教学中,逐步探索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

本模式注重尝试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化,使学生能主动探索;注重创设情境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促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逐步形成创新意识;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学生能从多学角度观察解决问题,并初步学会有序思考。

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又为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实践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学要知、情、意相结合。

组织恰当的操作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真正的尝试,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按照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数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

通过动手操作及观察,为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提供机会,为学生感知具体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来源创造条件。

(二)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

“小学生好动,有意注意的能力不强。

为此我们应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扩展,而动手操作和观察活动最易于激发儿童的思维和想象,使学习变成儿童的精神追求”。

“小学生好奇心强,思维自疑问开始。

创设情境、提供机会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他们会自觉的加以探索。

三、实验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一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都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而服务。

2发展性原则: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的勇气和热情。

3开放性原则:

使学生能够大胆质疑、提问,敢于标新立异。

三、基本框架:

   本模式的基本框架是:

“引入阶段―探究阶段―练习阶段―总结阶段。

”通过各个环节的逐步深入,激发了学生创造性地应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使学生主动参与识数教学的全过程。

   四、具体步骤:

 

(一)引入阶段——创设情境,诱发参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引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

1、根据旧知提出学习的需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让他们有选择的自主学习。

而要实行这种转变,求知的兴趣与求成的欲望是最为有效的诱因之一。

数学教学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便筑起“认知桥梁”,引出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引出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关于新知提出自己的学习需要。

所以在引入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并体会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

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自主选择的空间,促使学生的发展。

(二)探究阶段——自主探究,体验合作

   探究阶段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阶段,根据数学的特点和小学生思维特点,借助观察、联系生活实际、动手操作和群体互动等教学模式,较好地将数学结论还原为生动活泼的知识生成过程。

从而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成为发现者。

1、通过观察概括抽象出数

   2、自己感悟受到思想教育

   3、联系生活实际初步理解数

  (三)练习阶段——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一节课的练习编排,不应在同一平面上盘旋。

而应设计一定的阶梯,形成一定的坡度,引导学生拾级而上、开拓深化。

 通过练习的设计,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乐于参与教学活动,为他们开辟了一块创造的小天地,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想象力,也使得学生创造思维得到发展。

(四)总结阶段,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每节课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归纳,通过自我总结,使得识数教学课首尾呼应。

 

五、实验报告:

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识数教学模式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一年级的小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通过学前教育,他们已经有了不少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由此,孩子们就可能会出现课上不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失去兴趣。

一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良好学习习惯与态度的养成将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之主动探究、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同时又能促进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当今教学改革面临的研究课题。

因此,我在教学中,逐步探索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

本模式注重尝试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化,使学生能主动探索;注重创设情境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促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逐步形成创新意识;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学生能从多学角度观察解决问题,并初步学会有序思考。

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又为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引入阶段——创设情境,诱发参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引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

1、根据旧知提出学习的需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让他们有选择的自主学习。

而要实行这种转变,求知的兴趣与求成的欲望是最为有效的诱因之一。

数学教学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便筑起“认知桥梁”,引出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引出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关于新知提出自己的学习需要。

所以在引入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并体会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

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自主选择的空间,促使学生的发展。

例如:

“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个内容包括第一课时认识1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

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同时掌握了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第二课时课时是学习读数、写数。

(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第三课时是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第四课时是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等内容。

由于在上学期已经学习认识了1——20各数,学生对识数教学要从哪些方面学习已经有了初步了解,所以在学习时我引导学生根据旧知提出学习需要。

在学习了第一课时后,我出示六一国际儿童节这一天儿童乐园的情境图,问:

你看懂了什么?

通过这些画面你认为这节课该认识哪些数了,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出示课题,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角找一找有哪些数,使学生初步感受。

提出在前面认识数1——20的基础上关于45,52,23这些数你想知道什么?

在学生自主发言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归纳出:

“想知道这些数怎样写、怎么读,它们的顺序、比较大小等”。

老师可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教学顺序。

这样使学生明确了识数课的学习内容,也避免了学生产生烦躁情绪,并且提出新的要求,开始随意说,逐步过渡到语言规范,要说准、说全,同时也使得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需要有目的的学,激发了兴趣。

2、点拨引导

   就学生提出的学习需要及中心内容用强调的语气,引起学生高度注意,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帮助他们叩开探索的大门。

如:

当学生提出“我还想知道…”后,老师要肯定他们,并鼓励说:

“这节课就带着你们想知道的问题来学习。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有了强烈的兴趣,就会主动投身学习活动中。

(二)探究阶段——自主探究,体验合作

   探究阶段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阶段,根据数学的特点和小学生思维特点,借助观察、联系生活实际、动手操作和群体互动等教学模式,较好地将数学结论还原为生动活泼的知识生成过程。

从而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成为发现者。

1、通过观察概括抽象出数

一年级学生观察特点是重视表象。

在识数教学中,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他们大都从“图上画了什么”、“他们正在干什么”着眼。

在1至10的认数教学中有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从数学角度观察周围的事物。

开始学生在教师的设疑问答下观察,比如认数1——10时问:

“这幅图画了几个人、几个物体?

”在认数时通过引导观察归纳出观察的方法,得出观察主题画要从数量上看,还可以从数的组成上观察;所以在认数11——20时,学生很容易就想到了这些问题,这时我进一步提高要求,不光引导学生从数量上观察,还把“分类”引入,让学生把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过度到提有关的数学问题,如:

男生有9人,女生有7人,一共有多少人?

从而进行加法或者减法的计算。

这样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识数的作用以及识数学习的又一个方面。

这样,在以后的识数教学中学生就自然从数学角度去观察。

有了前面学的基础,所以学生在学习100以内的数时,学生观察画面,从自己喜欢的一个活动场景发现45人在表演体操,32人在做传花的游戏等,在学生充分观察叙述的基础上概括抽象出45,32,58等100以内的数,这样不光有利于学生对数的理解,而且在识数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数学意识。

2、自己感悟受到思想教育

   1至10各数都有一幅主题画,每幅画中都蕴含着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学生自己感悟才能受到启发。

教学中当抽象概括出数后,我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幅图你还想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受到启发,也起到了德育渗透的作用。

因为1——10的教学,学生已经习惯了这样去学习,再加上学习11——20的数时,学生也受到了同样的训练,所以现在学习100以内的数时,当同学们观察画面或者举出生活中的相关数例时,学生会自然地去体会这些数所蕴含的思想教育。

比如:

2000年奥运会我国获得28枚金牌,同学们会由此受到鼓舞,产生自豪感;“献爱心”活动中,二﹙2﹚同学捐款75元,你会发现孩子们眼睛里充满了同情,饱含了关爱。

3、联系生活实际初步理解数

   由于数具有抽象性,再加上一年级学生缺乏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经验,以及心理、生理上的特点,他们往往学起来很枯燥。

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把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例如:

抽象概括出数后,引导学生自主动手摆、动口数出数量是几的物体。

然后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数量是用这个数表示。

比如:

饮料盒上有55,书上的页码有78,95,100,教室里有52个同学,公园的小山上有36棵树等等,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这些数比以前学的1——20那些数要多得多,而且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这些数作用很大。

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感到识数课有意思,并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三)练习阶段——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一节课的练习编排,不应在同一平面上盘旋。

而应设计一定的阶梯,形成一定的坡度,引导学生拾级而上、开拓深化,同时还要具有趣味性。

1、引导学生结合数的组成进行对数游戏的练习,目的是巩固识数教学的重点,同时也使学生有兴趣。

比如:

①一生:

32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另一生:

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

②一生:

4个十和6个一组成()。

另一生:

4个十和6个一组成46。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比大小和数序的练习。

比如:

比如:

小兔子采蘑菇

大于65小于65

比如:

5859()616263()()66()()

3、把卡片正确地放在小圆圈里:

﹤﹤﹤﹤

4、学生自由组合,生考生。

通过此项练习的设计,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乐于参与教学活动,为他们开辟了一块创造的小天地,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想象力,也使得学生创造思维得到发展。

5、开放式练习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设计如37>( )、( )<54的练习,当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后,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让你一个人回答,即要说全,而且不重复不遗漏,你会怎样思考?

对学生进行有序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哪位同学愿意试着用一句话把大家的意思表达出来?

引从而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四)总结阶段,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每节课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归纳:

一般引导学生从几方面来概括:

1、这节课咱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2、你学会了什么?

3、你解决了什么问题。

4、这节课你的表现表现怎样。

5、通过学习还想知道什么?

这样教学,不仅使得教学首尾呼应,同时使学生对整堂课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价,并且为下一节课做一个良好的准备。

六、效果与作用

通过识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符合一年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使得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培养,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对识数教学产生浓厚兴趣,每节课都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七、结论

   通过使用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识数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小就有了数学意识,知道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问题,学习数学很有用。

也学会了怎样用数学眼光从数学角度来观察事物。

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创新的意识,从而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以上做法是初步的尝试,各方面都有待深入实践,深入研究,深入分析与总结,使得识数教学模式更具有实效性。

八、几点思考:

1、在实施尝试主动参与的教学时,如何掌握基本要求与满足个性发展的教学策略。

2、在实施尝试主动参与的教学时,如何在不同年级段的教学实施中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取得最佳结合。

3、在实施尝试主动参与的教学时,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地“发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