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95861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0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本溪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辽宁省本溪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辽宁省本溪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辽宁省本溪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辽宁省本溪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本溪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辽宁省本溪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本溪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本溪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辽宁省本溪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辽宁省本溪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空气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其中约占空气体积78%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河水因含有杂质而需要净化。

下列操作都是净化水的方法,其中一定需要加热的是

A.过滤B.吸附C.蒸馏D.沉淀

3.碳可以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C+2H2SO4(浓)

CO2↑+2X↑+2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A.SO2

B.SO3

C.O2

D.H2S

4.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瓶子变瘪,瓶内气体

A.分子体积变小

B.分子质量变小

C.分子数目减少

D.分子间隔变小

5.下列各组物质按照混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A.海水、氨气B.冰水、水银

C.黄铜、干冰D.煤、臭氧

6.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

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A.增加绿化面积

B.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

C.提倡垃圾焚烧处理

D.循环高效利用资源

7.“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下列关于农作物和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A.Ca3(PO4)2属于复合肥

B.可以用熟石灰改良碱性土壤

C.农作物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只有氮、磷、钾三种

D.化肥中常含有害物质,施入土壤中可形成土壤污染

8.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质量增加的是()

A.浓硫酸B.烧碱C.浓盐酸D.双氧水

9.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10.下列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A.乙酸可作调味品

B.食盐可作发酵粉

C.熟石灰可作补钙剂

D.氧气可作新型燃料

11.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油锅着火后,可向锅里放入菜叶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

C.煤气泄露时,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D.煤矿矿井、加油站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1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红棕色粉末变黑

D.铁钉加入氯化铜溶液中,表面有红色的铜生成

13.甲、乙、丙和X、Y、Z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甲、乙、丙都是氧化物,且常温下甲是固体,乙是气体,丙是液体。

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之间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CuO

B.X一定是碳

C.Z可能为氢气或酸

D.Y和Z一定能发生反应

14.在下列各组物质中,每组的3种物质两两之间都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①C、CO、Fe2O3②Fe、稀盐酸、CuSO4溶液③稀硫酸、Ca(OH)2、Na2CO3溶液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

1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比较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将铜、银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

B

分离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洗涤,干燥

C

除去粗盐中的杂质

将过滤后的滤液倒入蒸发皿中蒸干

D

判断温度对溶解速率的影响

对比KMnO4固体在冷、热水中溶解的快慢

A.AB.BC.CD.D

二、填空题

16.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

①三个氢原子:

______________;

②碘酒中的溶剂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

①N2:

______________;

②Mg2+______________。

17.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周期有_______________种非金属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铝原子易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铝离子。

(3)图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它的元素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4)该周期的元素从左至右,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

18.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1)米和面中含有的糖类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牛奶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_。

(2)菠菜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及铁等有益成分。

但菠菜中所含的草酸

(H2C2O4)对人体是有害的。

草酸易溶于水,能与食物中或血液中的钙相结

合,产生不溶于水的草酸钙。

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草酸属于有机物

B草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1﹕2

C食用过多菠菜会影响人体对钙质的吸收

(3)某服装标签上写着“7%羊毛,45%棉,48%腈纶”,其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

19.碳及其化合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1)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填名称)

(2)净水器中常使用活性炭,净水时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请写出一点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_。

(4)将CO转化为CO2,可以通过CO与O2或_____________的反应实现。

(5)天然气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

20.钢铁是人类广泛使用的金属材料。

(1)地球上的铁元素以__________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高炉炼铁的原料除了铁矿石、空气、石灰石还需要_______________。

(2)用生铁制防盗门,而不用纯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在防盗门表面喷漆,其防锈原理是____________,喷漆前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1.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

A冰

B面粉

C豆油

D蔗糖

(2)夏季,鱼塘中的鱼常常会浮在水面呼吸,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3)图甲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乙为某同学向50mL水中溶解一定量硝酸钾固体的操作,根据溶解度曲线及实验现象回答:

①B、C、D中的溶液一定呈饱和状态的是____________。

②若x=____________时,C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③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得晶体常用_____________方法。

22.酸、碱、盐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合物。

(1)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一会后,可以观察到小木棍变黑,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_____________性。

(2)碱溶液有许多共同的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______。

(3)写出把硫酸转化为盐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只用一种试剂,能一次鉴别出稀盐酸、KOH溶液、CaCl2溶液的有___________。

A酚酞溶液

B石蕊溶液

C碳酸钙粉末

D碳酸钠溶液

23.为了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

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

(2)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70℃热水的作用:

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4.下面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过滤粗盐水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实验室用5.4mL浓硫酸和90mL水配制稀硫酸,需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

是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2)实验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______(填序号)组合成发生装置,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仪器③和⑧可组合成一个氢气的贮气装置,当收集氢气时,气体应从仪器⑧的_____(填“a”或“b”)端通入,使用氢气时,利用水将瓶中的氢气排除,此时应将水从仪器⑧的__(填“a”或“b”)端通入。

四、科学探究题

25.某兴趣小组发现了一包敞口放置的碱石灰样品,为探究其成分,同学们在实验室对这包碱石灰样品展开了探究。

(查阅资料)碱石灰是由CaO和NaOH固体混合而成,通常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及干燥气体;BaCl2溶液显中性。

(提出猜想)根据资料,同学们分析碱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CaO、NaOH、Ca(OH)2、CaCO3和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为确认碱石灰样品的成分,小组同学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I取少量该样品于试管中,加少量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明显的放热现象。

II继续加足量水,振荡,产生白色沉淀。

Ⅲ从步骤II的试管中取少量上层清液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入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IV将步骤Ⅲ所得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讨论分析)1、由步骤I可知,原样品中一定不含_______________。

2、小亮同学分析步骤II的现象,认为原碱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小红认为他的说法不准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写出步骤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步骤IV中所得溶液中,除酚酞外,还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

(解释结论)通过以上探究与分析,可以得出该碱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6.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

请计算:

(1)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

(2)该物质由种元素组成。

27.如图所示,向电解器中加入108g质量分数为1%的硫酸钠溶液进行电解(硫酸钠不参与反应,仅起增强水的导电性的作用),当负极得到2g气体时,停止实验。

请计算:

(1)停止实验时,电解消耗水的质量是多少?

(2)停止试验后,剩余溶液中Na2SO4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21%,错误。

B、氮气占空气总体积的78%,正确。

C、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错误。

D、稀有气体占空气总体积的0.94%,错误。

故选B。

2.C

【解析】

试题分析:

常见水的净化方法:

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过滤用于除去水中的难溶性固体杂质,不需要加热,A错误;吸附用于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需要加热,B错误;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先将水蒸发汽化,再液化,得到纯水,该过程需要加热,C正确;沉淀法,将净水剂明矾加入水中形成胶状物,使悬浮物质沉降,该过程不需要加热,D错误。

故选C。

考点:

水的净化

3.A

【详解】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碳、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4、2、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4、0、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2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因此1个X分子中含有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SO2。

故选A。

4.D

【详解】

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瓶子变瘪,是因为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变小。

故选D。

5.D

【分析】

由不同物质组成的叫混合物。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详解】

A、海水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氨气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错误。

B、冰(固态的水)、水只有一种物质,是纯净物。

水银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错误。

C、黄铜是铜锌合金,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错误。

D、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臭氧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正确。

故选D。

6.C

【详解】

A、增加绿化面积,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可以减少水体的富营养化,减少“水华”现象的发生,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垃圾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D、循环高效利用资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详解】

A、农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主要是氮、磷、钾等,Ca3(PO4)2中只含有一种营养元素--磷,不是复合肥,选项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熟石灰是碱性物质,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不能用于改良碱性土壤,选项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农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主要是氮、磷、钾等,而不仅仅是这三种元素,还有很多的营养元素,选项C错误不符合题意;

D、不合理施用化肥会带来很多环境问题,化肥中含有的一些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施入土壤后会引起潜在的土壤污染,选项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

D。

8.B

【详解】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质量增加,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质量增加,故选项正确;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其质量减少,故选项错误;

D、双氧水常温下能分解产生氧气,露置于空气中,会使其质量减少,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反应质量增加,也就是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

9.C

【详解】

A、根据题目信息可知,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选项A错误;

B、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前为3个分子,反应后为2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变化,选项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选项C正确;

D、从

的反应中,可以看出碳元素由+2价变为+4价,氧气中氧元素由0价变为-2价,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选项D错误。

故选C。

10.A

【详解】

A、乙酸即醋酸,是食醋的主要成分,可作调味品,符合题意;

B、食盐不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也不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能作发酵粉,不符合题意;

C、熟石灰碱性较强,不能用作补钙剂,不符合题意;

D、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B

【详解】

A.油锅着火后,可向锅里放入菜叶,通过隔绝氧气而灭火,故正确;

B.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般不变,故错误;

C.煤气泄露时,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防止发生爆炸,故正确;

D.煤矿矿井、加油站等场所应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故正确。

故选:

B。

12.C

【详解】

A、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没有白雾,不符合题意;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氧化铁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铁是红棕色的,铁是黑色的,故红棕色粉末变黑,符合题意;

D、铁钉加入氯化铜溶液中,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有铜生成,属于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C

【分析】

甲、乙、丙都是氧化物,且常温下甲是固体,乙是气体,丙是液体。

可推测,甲为金属氧化物;乙为二氧化碳,丙为水。

金属氧化物与一氧化碳、碳反应都可转换为二氧化碳,所以X可能为一氧化碳、碳;

二氧化碳与可溶性碱反应可生成水,所以Y可能为碱;

金属氧化物与酸、与氢气反应都可转化为水,所以Z可能为氢气也可能为酸。

【详解】

A、甲不一定是CuO,也可能有氧化铁,四氧化三铁等,选项A错误;

B、X不一定是碳,也可能为一氧化碳,选项B错误;

C、金属氧化物与酸、与氢气反应都可转化为水,所以Z可能为氢气或酸,选项C正确;

D、如果Y为碱,Z为氢气,则不能发生反应,选项D错误。

故选C。

14.D

【详解】

①碳能与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碳和一氧化碳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②Fe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稀盐酸与硫酸铜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③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稀硫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符合题意。

故选D。

15.D

【分析】

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判断,物质的分离操作。

【详解】

A、将铜、银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铜、银都不能和稀盐酸反应,无法比较金属活动性,故A不符合题意;

B、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洗涤,干燥后,碳酸钙虽然分离,但是CaCl2会溶于水形成溶液,不是固体形式,故B不符合题意;

C、过滤操作可以除去粗盐中的难溶物,但是蒸干会得到除了氯化钠之外其它的盐,故C不符合题意;

D、将KMnO4固体在冷、热水中溶解的快慢,通过对照实验就可以得出温度对溶解速率的影响,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在分离物质时需要注意,一定要保证原来物质的状态不能改变。

比如B选项中的CaCl2,虽然加水确是可以和CaCO3进行分离,但是得到不是原来状态,需要注意。

16.3HC2H5OH1个氮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详解】

(1)①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氢原子为3H;

故答案为:

3H。

②碘酒是将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溶液,所以溶剂为酒精;

故答案为:

C2H5OH。

(2)①位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下角,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所以此时“2”表示1个氮分子含有2个氮原子;

故答案为:

1个氮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

②位于离子符号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右上角,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故Mg2+中的“2”表示:

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17.五(或5)失去氩最外层电子数从1—8递增(合理即可)

【详解】

(1)该周期中,钠、镁、铝属于金属元素,硅、磷、硫、氯、氩属于非金属元素,故有5种非金属元素;

(2)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铝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铝离子;

(3)氩原子的最外层为8,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4)该周期的元素从左至右,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最外层电子数从1—8递增。

18.淀粉蛋白质A、C腈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合理即可)

【详解】

(1)米和面中含有的糖类物质主要是淀粉,牛奶中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

(2)A根据草酸的化学式可知,草酸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此选项正确;

B草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12×2):

(16×4)=1﹕12﹕32,此选项错误;

C、草酸易溶于水,能与食物中或血液中的钙相结合,产生不溶于水的草酸钙。

故食用过多菠菜会影响人体对钙质的吸收,此选项正确。

故选AC。

(3)羊毛、棉花属于天然纤维,腈纶属于合成纤维;

(4)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可减缓“白色污染”问题。

19.金刚石吸附色素和异味CO具有可燃性,而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合理即可)氧化铜(CuO)或氧化铁(Fe2O3)甲烷(或CH4)

【详解】

(1)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故填:

金刚石。

(2)活性炭有吸附性,净水时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

故填:

吸附色素和异味。

(3)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

如:

CO具有可燃性,而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等。

(4)CO转化为CO2可以通过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或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实现。

故填:

氧化铜,氧化铁等。

(5)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故填:

甲烷。

20.化合物焦炭生铁的抗腐蚀性和硬度大比纯铁大隔绝氧气和水

【详解】

(1)铁较活泼,地球上的铁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高炉炼铁的原料有铁矿石、空气、石灰石、焦炭。

故填:

化合物,焦炭。

(2)生铁的抗腐蚀性和硬度大比纯铁大,所以用生铁制防盗门。

故填:

生铁的抗腐蚀性和硬度大比纯铁大。

在防盗门表面喷漆隔绝了氧气和水与铁的接触,可以防止生锈。

故填:

隔绝氧气和水。

铁锈的主要成份为氧化铁,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21.D夏季温度高,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水中溶解氧气少C5.8降温结晶

【详解】

(1)A、冰是固态的水,也由水分子构成,冰与水混合,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面粉不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C、豆油不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不符合题意;

D、蔗糖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D;

(2)夏季,鱼塘中的鱼常常会浮在水面呼吸,这是因为:

夏季温度高,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水中溶解氧减少;

(3)①20℃时,向50mL水中加入10g硝酸钾固体,由于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故硝酸钾能全部溶解,得到的B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继续加入xg硝酸钾,有部分溶质未溶解,说明C是饱和溶液,升温到T2℃,固体全部溶解,可能恰好达到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B、C、D中的溶液一定呈饱和状态的是C;

②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50mL水恰好能溶解15.8g,故若x=15.8g-10g=5.8g,C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③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得晶体常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22.腐蚀(或脱水)氢氧根离子(OH—)

B、D

【详解】

(1)因为浓硫酸有脱水性,所以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一会后,可以观察到小木棍变黑。

故填:

脱水或腐蚀。

(2)不同的碱溶液有许多共同的性质是因为碱溶液都有相同的阴离子氢氧根离子。

故填氢氧根离子。

(3)硫酸和氯化钡反应可生成盐酸和硫酸钡沉淀。

故填:

BaCl2+H2SO4=BaSO4↓+2HCl。

(4)A、稀盐酸滴加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KOH溶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CaCl2溶液滴加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不能鉴别。

B、稀盐酸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KOH溶液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CaCl2溶液滴加石蕊溶液,溶液不变色。

可以鉴别。

C、稀盐酸加入碳酸钙粉末,粉末溶解有气泡产生。

KOH溶液加入碳酸钙粉末无明显现象。

CaCl2溶液加入碳酸钙粉末无明显现象。

不能鉴别。

D、稀盐酸滴加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

KOH溶液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

CaCl2溶液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可以鉴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