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管网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08191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管网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污水管网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污水管网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污水管网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污水管网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管网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docx

《污水管网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管网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污水管网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docx

污水管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XXX市XXX区XXX大道污水管网工程

 

 

编制人:

 

XXX公司

XXX年XX月XX日

第一章、编制原则及工程概况

第一节、编制依据及原则

第二节、工程建设概况

第三节、工程建设环境概况

第二章施工准备工作

第一节、施工准备

第二节、施工现场布置

第三节、技术准备

第四节、原材料供应方面

第五节、设备供应方面

第三章施工方案

第一节、主要施工方案

第四章主要技术组织措施

第一节、主要技术措施

第二节、防范预案与措施

第三节、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第四节、施工进度控制措施

第五节、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第五章、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第六章、冬、雨季施工措施

第七章、职业健康保证措施

第八章、节能降耗保证措施

第九章、主要施工机具设备

第十章、施工进度计划

 

XX市XXXXXXX大道污水管网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原则及工程概况

第一节、编制依据及原则

(一)编制依据:

1.业主提供的XXX市XXX区XXXX大道污水管网工程招标文件;

2.业主提供的XXX市XXX区XXXX大道污水管网工程设计图;

3.现场调查资料;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结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5.我公司人员、机械设备状况及历年来在市政工程施工中所积累的经验。

(二)编制原则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遵循以下原则:

1、认真执行基本建设程序;

2、做到总体计划,保证重点,兼顾全面,统筹安排;

3、遵循施工工艺及其技术规范,合理安排施工程序;

4、采用网络计划技术,组织有节奏、均衡、连续施工;

5、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

6、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7、合理配置资源,保证工程需要。

第二节、工程建设概况

XXXX市XXXX区XXXX大道污水管网工程,西起黄山路,东至武夷山路管道全长约955米,管径由业主提供DN1000钢筋混土企口管F型,全线采用顶管施工。

工程范围:

钢筋混凝土顶管955米,污水检查井19个。

工期要求:

自签发开工令之日起114日历天。

质量等级:

合格

第三节、工程建设环境概况

西起黄山路,东至武夷山路,位于XXX区XXXX大道北侧,地质情况土石方量大,需做好周边建筑保护,确保管道对现有市政设施有不良影响。

该工程施工场地距北侧建筑物约30米,建筑物防震等级为8级,无地质勘测报告。

第二章、施工准备工作

第一节、施工准备

1、根据现场情况,工程特点进行现场布置临时设施,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现场工作坑放线,以及工作坑范围内的管网调查和测量布设同步进行,另外施工机械、设备、材料、人员按计划有序进场。

2、进场时解决工地的用水、用电、文明施工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3、组织技术人员审图,编制施工计划和材料设备的供给计划,施工技术交底等。

第二节、施工现场布置

本工程施工路段交通车流量大,施工现场半封闭,在保证施工安全前提下,尽量减少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工作坑采用10m×10m×2.5m彩色钢板围护。

第三节、技术准备

1、严格按照标准以及有关程序文件的要求组织技术等相关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勘查现场及对施工图会审,有问题及时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联系。

2、组织技术人员及时办理交接桩手续,对业主提供的水准点及导线控制点进行复核,发现有问题时,及时联系,并根据工程需要,对点位进行加密,建立施工高程控制网和导线控制网。

第四节、原材料供应方面

对自购材料的产地、厂家、质量严格把关,按规范要求使用前分批量抽检,合格的才能使用,并经业主、监理工程师认可,有必要的质保资料和复检报告。

所有材料均经现场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

根据设计要求,顶管管材采用F型管材,质量按国家建材局JC/T640—1996的要求,并有破坏性试验报告。

对于成套管材,要按有关规范对管材作现场检查验收,如发现不合格品坚决予以退回。

第五节、设备供应方面

为确保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进度要求,考虑到工期的紧迫性,准备工作均提前安排,所需设备均提前到位,并在数量、状况上予以保证。

顶管设备及材料表

设备名称

数量

型号

千斤顶

8

320t

导轨

8

千斤顶架

10

替顶分压环

10

后承压板

15

操作平台

8

爬梯

若干

 

高压油泵

5

脚手架

若干

电焊机

2

卷扬机

5

 

第三章、施工方案

第一节、主要施工方法

1、工作坑尺寸:

本次施工利用原设计深度根据设计要求与实际地质为准,顶进工作坑,定向顶进,工作坑设计计算如下:

工作坑的宽度B满足:

(取两侧操作空间1.5m,撑板厚度C为0.2m)

B=D1+2b+2C

=1.22+2×1.5+2×0.2

=4.62m,取为5.0m

工作坑的长度L满足:

L=L1+L2+L3+L4+L5+L6+L7+L8

其中:

取单节管长L1=2.0m;

千斤顶镐长度L2=0.9m;

出土工作间长度L3=1.0m;(皆放顺铁位置)

后背墙厚度(采用钢砼结构)L4=0.3m;

顶进的管节留在导轨上的最小长度L5=0.5m;

横铁的长度L6=1.0m;圆铁的长度L7=0.1m

立铁的长度L8=0.5m

则工作坑的总长度为(净长)

L=L1+L2+L3+L4+L5+L6+L7+L8

=2.0+0.9+1.0+0.5+1.0+0.1+1.0

=6.5m

加上后背墙及各坑壁的厚度,则工作坑开挖大小为(坑底):

L’×B’=7m*5m

对立工作坑结构形式与原顶管坑一致。

工作坑的深度H:

由设计高程和基础底板的厚度决定

工作坑H1=h1+h2+h3

接收坑H2=h1+h3

h1:

地面至管道底部外缘的深度

h2:

管道底部外缘至导轨底面的高度

h3:

基础及垫层的厚度,但不小于该处井室的基础及垫层的厚度。

计算如下:

H1=埋深+0.5m

H2=埋深+0.34m

2、工作坑的支护

根据现场情况而定,石方段一般不需要支护,土方段或回填段采用脚手架连接支护。

3、顶管施工

(1)根据原设计,顶管管段长度60m,顶进长度约为60米

(2)设备安装

DN1000mm选用五台3000KN的油压千斤顶,供油为电动油泵,五台并联供油,千斤顶行程为1500mm。

其它设备包括:

导轨、千斤顶架、替顶分压环、后承压板、操作平台、爬梯等。

(3)后背安装

后背安装采用长1米、宽1米、厚20mm的铁板安装。

后背承载力验算:

后备承载力验算由于无地质勘测报告,无法确定该段工程地质情况,开工后可委托实验室做后备承载力试验。

顶进设备为320t油压千斤顶,行程L=800mm。

根据顶力计算,安装2台千斤顶,与管道中心线对称布置。

(4)顶力计算公式:

根据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表得到

岩石的体积密度y=21.6

迎面阻力:

PF=y(H+D/2)(1-sine)πD2/4

=21.6×(3.2+1.2/2)(1-sin240)×3.14×1.22/4

=58(KN)

摩擦阻力:

F2=πD1Lf

=3.14×1.2×60×10

=2260(KN)

P=K(PF+F2)

=1.5×(58+2260)

=3477(KN)

根据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表得到

粘土的体积密度y=19.9

迎面阻力:

PF=y(H+D/2)(1-sine)πD2/4

=19.9×(3.2+1.2/2)(1-sin240)×3.14×1.22/4

=54(KN)

摩擦阻力:

F2=πD1Lf

=3.14×1.2×60×10

=2260(KN)

P=K(PF+F2)

=1.5×(54+2260)

=3471(KN)

(5)道轨安装

导轨使用高度为140mm的钢轨,安装导轨用木枕,经计算D=1000mm砼管导轨宽度为720mm,两根导轨的内距可按下式计算:

  

  

=720mm

  式中:

A—两导轨内间距

  D—管外径1200mm

  H—导轨高度140mm

  E—管外底距枕木的距离20mm

  导轨必须直顺,并要严格控制导轨的高程和中心导轨高程用顶管坑内的水准点测设。

钢制道轨与木枕用道钉固定,两侧用方木与槽壁撑紧固定。

导轨安装宽度参照下图计算。

导轨安装及计算见下图:

(6).测量放线与纠偏

1、测量与放线

根据监理单位审核批准的桩点施测污水管线的中心线和高程桩。

根据中线控制桩用经纬仪将顶管中线桩分别测设在顶管工作坑的前后,使前后两桩互相通视,并与管线在同一条线上。

顶管工作坑内的水准点由坑上一次引测,经过校核,误差不得大于±5mm。

每座顶管坑内设2个水准点。

2、顶管测量与纠偏

在顶第一节管时,以及在校正偏差过程中,测量间距不应超过30cm,以保证管道入土的位置正确;管道进入土层后的正常顶进,测量间隔不宜超过100cm。

中心测量:

本工程顶进长度约为40m,拟采用垂球拉线的方法进行测量,要求两垂球的间距尽可能的拉大,用水平尺测量头一节管前端的中心偏差,见顶管测量与超挖示意图。

高程测量:

用水准仪及特制高程尺,根据工作坑内设置的水准点,测头一节管前端与后端的管内底高程,以掌握头一节管子的走向,测量后应与工作坑内另一个水准点闭合。

每班工作要做好顶管记录和交接班记录,全段顶完后,应在每个管节接口处测量其中心位置与高程,有错口时应测出其错口的高差。

顶管误差校正逐步进行。

形成误差后不可立即将已顶好的管子校正到位,应缓慢进行,使管子逐渐复位,切忌猛纠硬调,以防产生相反的结果。

纠偏过程中应加强测量密度,每10--20cm测量一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纠偏方式。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A、超挖纠偏法:

偏差为1--2cm时,可采取此法。

即在管子偏向的反侧适当超挖,而在偏向侧不超挖甚至留坎,形成阻力,使管子在顶进中向阻力小的超挖侧偏向,逐步回到设计位置。

B、顶木纠偏:

偏差大于2cm时,在超挖纠偏不起作用时采用。

用圆木或方木的一端顶在管子偏向的另一侧内壁上,另一端斜撑在钢板或木板的管前土壤上,支顶牢固后,在顶进过程中配合超挖纠偏法,边顶边支。

利用顶进时的斜支撑分力产生的阻力,使顶管向阻力小的一侧校正。

C、千斤顶纠偏法:

方法基本同顶木纠偏法,只是在顶木上用小千斤顶强行将管慢慢移位纠正。

4、顶进施工

(1)顶管偏差高程控制在+2cm、-4cm,中心控制在左右5cm。

(2)节管下到导轨上应测量其高程、中心是否符合要求,确认合格后方可顶进。

首节管入土后,每顶进30cm要量测中心、高程一次,及时、细致操作,防止出现偏差。

(3)作坑内设的两个进行校核的水准点、中心点,施工时应对其妥善保护,防止碰撞。

(4)进时昼夜两班不间断施工,防止因中途停置而导致摩擦力增加,造成顶进困难。

当遇下列情况时,应停止顶进,迅速采取措施处理:

A、管前方发生塌方或遇障碍物时;

B、后背倾斜或严重变形;

C、顶铁发生扭曲变形现象;

D、错位偏差太大,且校正无效;

E、顶力较预计增大,超过管口许可承受的能力。

5、顶管测量记录

(1)在顶进过程中,管道一直处于动态,加强顶进施工中的动态管理,是提高顶进质量的首要保证。

顶进施工记录则是反映管道在顶进过程中动态情况的依据,因此,应认真填写顶进施工记录,做好交接班,掌握顶进的动态,做到情况明、问题清、有对策、处理及时。

(2)顶进中每班必须如实填写记录,记录中应包括顶进长度、土质情况、顶力数值、每次的测量记录、校正情况、机械运转情况及其它注意事项。

(3)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交接时当班的负责人必须向接班负责人交清记录,并说明在顶进操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

(4)整个施工段的顶进分阶段的进行自检,不可等到全段顶完再全面检验。

日常的顶进原始记录(交接班记录),只反映了当班的情况,但顶进的管道在动态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则应掌握,所以每顶进20m时即全面检验一次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应在继续顶进中得到解决。

(5)顶管记录由质量检查人员每日收集一次,并将顶进质量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

6、检查井施工

井墙及底板混凝土为C25S4,盖板混凝土材料为C25,施工时注意钢筋的安放要求确保位置正确并牢固的固定,焊接时按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要求,进行钢筋的焊接工作。

浇注混凝土时对支架、模板、钢筋、预埋件进行检查,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清理干净;模板如有缝隙,应填塞严密。

浇筑时应采用振捣棒捣固。

第四章、主要技术组织措施

第一节、主要技术措施

1、顶管进出洞口技术措施

当井内,井外的准备工作全部准备好后,可将机头吊放到井内轨道上,调整好方向,开始顶管的出洞,工作台井壁前墙有机头及管道出洞口的预留口,为防止井外水土从预留洞口与机头外壁之间的缝隙流入工作井内,预留洞口与管道间设有密封装置。

(1)洞口密封结构

顶管洞口密封结构的作用是阻止在顶管过程中泥水从管节与洞口之间的间隙流入工作井内,同时也起定位作用。

根据管道中心与井壁预留洞口的间隙,制作一个钢结构的内套环,套环内圈设有橡胶止水带环,套环安装在井内预留洞空与管节之间,外围焊接在洞口的预埋钢板上,内圈橡胶紧贴管节。

(2)破墙出洞

当机头前端进入洞口密封圈后,即可破墙出洞,工作井预留洞口是采用砖砌体临时封堵,在顶进前采用风镐凿除内层一部分墙体,然后将机头推进,依靠机头前端刃口破除外层墙体,即可进行正常的顶管施工。

(3)方向监测

顶管出洞方向控制的好,整条管道才有可能顶好,顶管出洞不好,整条管道都难于顶好,故必须严格控制顶管出洞精度。

采用跟踪测量,随时调整机头出洞的方向及高程偏差。

2、地基改良措施

  地基处理就是按照上部结构对地基的要求,对地基进行必要的加固或改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改变其变形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

对于地基的改善措施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改善剪切特性地基的剪切破坏表现在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不够;使结构失稳或土方开挖时边坡失稳;使临近地基产生隆起或基坑开挖时坑底隆起。

因此,为了防止剪切破坏,就需要采取增加地基土的抗剪强度的措施。

  

.改善压缩特性地基的高压缩性表现在建筑物的沉降和差异沉降大,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地基土的压缩模量。

  

.改善透水特性地基的透水性表现在堤坝、房屋等基础产生的地基渗漏;基坑开挖过程中产生流沙和管涌。

因此需要研究和采取使地基土变成不透水或减少其水压力的措施。

  

.改善动力特性地基的动力特性表现在地震时粉、砂土将会产生液化;由于交通荷载或打桩等原因,使邻近地基产生振动下沉。

因此需要研究和采取使地基土防止液化,并改善振动特性以提高地基抗震性能的措施。

  

.改善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的特性主要是指消除或减少黄土的湿陷性和膨胀土的胀缩性等地基处理的措施。

这些是基本的改善措施,如果要有坚固的地基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3、顶管对底下管线及路面、建筑物的监测保护

顶管施工会造成对土层的扰动,使地面可能发生微量的下沉,故对周围建筑物应采取监测保护措施。

(1)监测对有可能造成破坏的路面进行监测,其方法是在DN800管通过的路面上布设沉降观测点,定期进行水准测量观测,随时注意道路的变化,是否发生沉降。

(2)控制在顶管施工中,采取措施控制地基土层沉降量,其措施方法主要有:

控制超挖、多挖土及土层的流失;控制(调整)顶管偏差、控制注浆压力及均匀注浆;控制顶进速度,以减少顶管对土层的扰动。

(3)保护当建筑物地基和道路沉降过大,对建筑物和道路的安全产生危害时,必须对建筑物进行保护。

保护措施常用的有两项:

其一是对建筑物和道路的地基土层进行注浆(水泥浆)加固;其二是在管道与建筑物之间施工一排帷幕桩对地基进行加固保护。

4、注浆减阻

将膨润土泥浆注入管道的外周,使管道外壁形成泥浆套,减少管道外壁与周围土层之间的摩擦阻力,膨润土泥浆是在地面泥浆站拌制好静置几小时后,通过注浆泵向管道内泵送。

注浆主管采用φ50mm钢管,从泥浆站直通机头,主管沿线每间隔约10m设一个三通连接注浆支管,每条支管采用φ25mm橡胶管,沿顶管横断面弧形布置,支管上设3~4个三通,连接管壁上预留的注浆孔。

顶管过程中应专人交替打开注浆孔阀门,不断地向管外壁注浆。

机头尾端要紧随管道顶进同步压浆,后方各注浆点位还必须跟补浆。

压浆数量和压力一般压浆量是管道外周环形空隙的1.5~2.0倍,注浆压力根据埋设深度和土的天然重度而定,本工程拟用指标为1.5rH,r为土的重度,H为土的复盖深度,不同的地质条件,灌浆压力各不相同,施工过程中区别对待。

5、降水措施

如果施工范围内地下水位较高,需提前实施降水,在进行工作坑的结构施工。

采取降水:

即工作坑结构外四角1.5m处打四口φ600mm无砂管的降水井,深度超过基底3m,因土质大多为粉质粘土,透水性好,在坑内每挖一步(1m左右),坑中间留1×1×1m的集水坑,渗出的地下水用水泵排出,结构封底后做正式集水坑。

侧壁支护时要预留排水导管。

第二节、防范预案与措施

一、顶管施工的预防措施:

1、管道轴线偏差过大

1)偏差结果

管道轴线与设计轴线偏差过大,使管道发生弯曲,甚至造成管节损坏,接口渗漏。

2)原因分析

地层正面阻力不均匀,形成导向偏差,造成管道轴线偏差。

顶管后背发生位移或不平整,使顶力合力线偏移,造成管道轴线偏差。

3)预防措施

顶管施工前对管道通过地带的地质情况认真调查。

通过仪器,指导纠偏。

纠偏按照“勤测量、勤纠偏、小量纠”的操作方法进行。

加强顶管后背施工质量的控制,确保后背不发生位移,并使后背平整,以保证顶进设备安装精度。

顶进过程中随时绘制顶进曲线,以利指导顶进纠偏工作。

4)治理方法

重新调整千斤顶行程、顶力、顶速,或重新调整千斤顶的安装精度。

对顶管后背进行加固,防止位移进行发展,并确保后背平整。

纠偏前认真分析顶进曲线的发展趋势,采取适当的纠偏量,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适得其反。

2、地面冒浆

1)冒浆结果

顶管施工过程中,在管道轴线两侧一定范围内发生地面冒浆,管道周围建筑物和道路交通及管道等公用设施受到影响,甚至危及到正常使用和安全。

2)原因分析

顶进地层有空洞。

3)防治措施

施工前对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情况进行周密细致的调查,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并对有问题地段采取加固保护措施。

3、顶力突然增大

1)增大现象

在顶进过程中顶进压力突然增大。

2)原因分析

土层塌方,或前端遇障碍物,使摩阻力增大。

管道轴线偏差形成弯曲,使摩阻力增大。

膨润泥浆配比不当或注入不及时,或注入量不足,减阻效果降低,使摩阻力增大。

顶进设备油泵、油缸、油路发生故障。

顶进施工中,因故停顶时间过久,润滑泥浆失水后,使减阻效果降低。

3)防治措施

顶进过程中严格执行“勤测量、勤纠偏、小量纠”的操作要求,使管道轴线被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按不同地质条件配置适宜的泥浆,保证足量的泥浆储备与循环。

顶进施工前对顶进设备进行认真的检修保养。

停顶时间不能太久,发生故障及时加以排除。

4)治理方法

发生顶力过大的情况时,立即停止顶进,查找原因,判明情况后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4、钢筋混凝土管道接口渗漏

1)渗漏现象

管道接口渗水、漏水。

2)原因分析

管节和密封材料质量不符合技术标准或运输、装卸、安装过程中管节被损坏。

管道轴线偏差过大,造成接口错位,间隙不均匀填充材料不密实。

接口或止水装置选型不当。

接口密封胶圈安装操作失误。

3)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管节和接口密封材料的验收制度。

严格控制管道轴线,按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在管节的运输、装卸、码放、安装过程中,做到吊(支)点正确,轻装轻卸,保护措施得当。

认真进行接口和止水装置的选型和操作:

接管前要将橡胶圈和垫衬板用硅胶牢粘在管材上,确保接管时橡胶圈不稳定,不反转,不被挤出管外。

4)治理方法

可采用环氧水泥砂浆或化学注浆的方法进行处理。

5、铜筋混凝土管节裂缝

1)裂缝现象

管节纵向和环向有明显裂缝,造成管道渗水漏水。

2)原因分析

管节质量不合格。

顶进过程中顶力超过管节的承压强度使管节损坏。

或轴线偏差过大,致使管节应力集中而损坏。

运输、装卸、码放安装方法不当,造成管节损坏。

3)防治措施

严格执行各管节质量验收标准。

验收不合格要及时退货。

顶进时严格控制管道轴线偏差,控制顶力在管节允许的承压范围以内。

在管节运输过程中采取管垫等保护措施,并做到吊(支)点正确,轻装轻卸。

4)治理方法

认真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和性质,根据不同受力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处理后能保证原有的承载能力、整体性。

二、顶管施工过程中的应急措施

由于本顶管工程顶管距离长,部分管段位于填方区,因此本工程在顶管施工时,可能遇到意外情况,如土质突然变化、塌方现象、遇到障碍物、机械故障等,必须采取有效应急措施处理。

(1)顶管上部土体出现坍塌、现况管道出现渗漏:

在顶进过程中控制每次顶进的长度,不得超过30cm,并在管道前上部加设帽沿,长度30cm,以防止土体塌塌。

(2)在顶进过程中如遇不明地下管线,立即停止顶进施工,不得蛮干。

及时请示上级领导,采取有效的措施排除事故。

(3)施工现场出现异常情况应采取应急措施

a.一旦发生事故,紧急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同时紧急上报。

保证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b.及时切断电源、供水,立即组织抢险队按预定分工到场抢险,实施应急措施,尽最大努力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等。

c.项目经理部立即通知有关管线(网)主管部门到场抢修;通知医疗单位到场救护人员或组织伤员输送救治。

d.项目经理部应设专人协助现场抢修,协同疏导交通,保护现场,提供人力、物资支援,恢复现场。

e.紧急事故发生后,项目经理部应会同责任部门查找原因,24小时以内写出《紧急事故处理报告》,并备案,针对导致发生事故的原因,采取纠正措施,经主管领导审批后予以实施。

f.项目经理部按其职责分工,对责任部门采取处置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监督、检查,并验证实施效果。

g.成立应急领导小组、抢险队。

第三节、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我们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为优质、高效、高速、安全顺利完成本工程建设项目,特采取以下措施:

1、明确创优目标

做到各分项工程一次检查合格率100%。

2、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

成立以工程项目经理为首,技术负责人、施工技术、质检工程师、试验、材料供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有TQC领导小组,应用TQC方法定期分析质量管理和工程情况,及时想对策、抓落实,确保各项工程优良。

3、加强质量意识教育

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系统、全方位的质量教育,不断强化全员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和“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的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严格施工质量管理,使施工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

4、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实行岗位责任制,各级主管工程领导及施工人员,明确各自的质量责任,实行施工全过程质量监控管理,对工程施工中关键工序实行挂牌制度,同时建立群众质量监督,建立奖励制度,在质量管理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并与工资奖金挂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