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I卷模拟.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9066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4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I卷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I卷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I卷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I卷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I卷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I卷模拟.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I卷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I卷模拟.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I卷模拟.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I卷模拟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到许多变化。

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C.在口中咀嚼米饭或馒头时感到有甜味

D.用石灰浆涂抹墙壁后,表面有水珠生成

2.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词句进行解释,错误的是()

A.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说明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高

B.真金不怕火炼﹣金(Au)化学性质不活泼

C.釜底抽薪﹣通过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D.百炼成钢﹣﹣使生铁中碳等杂质的含量降低,达到钢的标准

3.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自燃、燃烧的共同点是()

A.都放出热量

B.都生成气体

C.反应都剧烈

D.都发光

4.体积为2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

主要原因是()

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5.下列图像与对应叙述相符合的是

A.向一定量的锌粒中加入稀盐酸

B.向pH=3的溶液中加水

C.一定量的镁条在密闭容器里与氧气反应

D.向含少量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钾溶液

6.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蛋白质、糖类和油脂都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且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B.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是它比氧气更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C.棉花、蚕丝、羊毛、塑料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D.人体缺乏维生素A容易患夜盲症

7.下列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用语

B.物质的鉴别

 :

表示的微粒符号为F-

②Mg2+:

“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①硬水和软水:

加肥皂水

②氧气与二氧化碳:

闻气味

C.化学与环境

D.生活常识

①减少水污染:

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②减少空气污染:

使用清洁能源

①花香四溢:

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

②软化硬水:

过滤

A.A                           B.B                            C.C                            D.D

8.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A.

原子结构模型

B.

物质分类模型

C.

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

D.

空气组成模型

9.下列各组内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中,存在不能一步转化的是()

A.Cu→CuO→CuSO4

B.H2O2→O2→P2O5

C.NaCl→NaNO3→NaOH

D.Fe2O3→Fe→FeCl2

10.在物理、化学问题探究中常用到很多科学方法,下列探究实例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

A.研究电流的大小时,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大小来判断电流的大小

B.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C.在探究水的组成时,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D.研究多个电阻组成的电路时,求出电路的总电阻,用总电阻产生的效果来代替所产生的总效果

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灼烧含氯塑料,能闻到刺激性气味

C.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

D.将铁锈加入到稀盐酸中,观察到铁锈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

12.以下关于“1+1=2”的说法正确的是

A.1mL酒精与1mL水充分混合后得到2mL酒精溶液

B.1g硫酸铜溶液与1g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2g

C.1g石灰石和1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得到的生成物的总质量为2g

D.1g硫和1g氧气点燃生成2g二氧化硫

13.下列应用正确的是()

A.用氮气灭火

B.盐酸用于汽车铅蓄电池

C.明矾用于自来水厂净水

D.聚乙烯用作电线外皮

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

B.检验装置气密性

C.量取液体的体积

D.熄灭酒精灯

15.分析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则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D.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则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

16.以下不属于酸的是

A.HNO3

B.H2CO3

C.Na2CO3

D.H2S

17.下图是碳资源转化与循环利用的示意图。

下列做法与该图体现的理念不相符的是

A.将秸秆直接烧掉

B.开采煤、石油作为燃料

C.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生产纯碱(Na2CO3)

D.将石油精炼,制备成各种化工产品

18.酸奶中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03)对健康有益,有关乳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乳酸属于氧化物

B.乳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乳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D.一个乳酸分子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

19.区别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三种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D.分别观察颜色

20.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B.2个氢离子:

 2H2+

C.酒精的化学式C2H6O

D.氧化钠中氧元素是-2价

二、填空题

21.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

(2)t3℃时,A、B、C三者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_____。

(3)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此时溶液的质量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t2℃时,将30克B溶解到60克水中,得到的溶液为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5)从C的饱和溶液中获得C晶体的最佳方法为_____。

22.可以用石英固体(Si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3.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稀硫酸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若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氧气还需补充的一种仪器是______(填仪器名称),需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__________

24.实验室制取氧气并模拟氢氧焰实验。

(1)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①仪器A的名称______。

现用下列仪器组装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的仪器有_______(填标号)。

②欲用浓硫酸干燥氧气,应从装置F的_______(填“a”或“b”)处通入气体。

(2)模拟氢氧焰实验:

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关闭K,通入氢气,点燃。

为保证安全,点燃氢气之前应先_________。

将铁丝网放在火焰上灼烧,铁丝网只发红,不熔断。

②打开K,通入氧气,火焰更明亮,铁丝熔断,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________有关。

25.甲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

(1)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

(2)在C组实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结束后,甲同学将A、C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容器中,看到溶液变浑浊,该现象说明有_____生成(填化学式),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

(4)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

使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呢?

甲同学进一步推测:

溶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NaOH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是三种物质两两混合组成的混合物。

(5)为了验证推测,甲同学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加以验证。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空白:

实验内容

预测现象

结论

取少量容器中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

①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

物质是碳酸钠

②若无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

物质是氢氧化钙

③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___________________

(6)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第②步验证的结论不严密,原因是_____。

26.过氧化氢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实验小组对过氧化氢进行探究。

(1)探究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种类。

下面是他们设计的三组实验装置,在两两对比实验中(其他条件都相同),下列观察(或测定)方法在比较出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加速效果的依据分别是。

第一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者产生气泡的快慢;

第三组分两次实验,比较反应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待第三组实验中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后,最终产两次产生气体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并在催化剂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中画出二者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兴趣小组通过实验发现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氧气含量最低值是48%,但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检验过氧化氢溶液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时,往往难以复燃,这是因为在加热生成氧气的同时产生大量水蒸气所致,此时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

若只考虑氧气的体积分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将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最高温度控制在大约____________________°C。

某同学改用如图2的装置后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模拟氢氧焰实验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关闭K,通入氢气,点燃。

为保证安全,点燃氢气之前应先____________________。

将铁丝网放在火焰上灼烧,铁丝网只发红,不熔断。

②打开K,通入氧气,火焰更明亮,铁丝熔断,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7.同学们应用数字化实验探究外界条件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

实验装置如下:

(进行实验)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的2号抽滤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某同学得到“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不同”的结论,他的依据是          。

(3)通过上述实验得到:

影响该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有              。

(反思与评价)

(4)经过多次实验,有的同学对比实验1的3号瓶、实验2的2号瓶中同为40s时的气体压强,发现存在较大的差异,可能的原因是          。

四、推断题

28.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C组成元素相同,B、F是温室气体,E在这几种物质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

请回答:

(1)E的化学式是______;C的用途是__________;

(2)写出F→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B→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五、流程题

29.高纯氧化铁可作现代电子工业的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