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学生作业集更多文档分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98479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8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学生作业集更多文档分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学生作业集更多文档分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学生作业集更多文档分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学生作业集更多文档分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学生作业集更多文档分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学生作业集更多文档分类.docx

《《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学生作业集更多文档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学生作业集更多文档分类.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学生作业集更多文档分类.docx

《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学生作业集更多文档分类

 

《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学生作业集

(一)小学校本课程标准的设计

 

钟文芳编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小学教育研究所

2007年

 

编者的话

1.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植物》的课程标准

2.小学校本课程《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课程标准

3.小学校本课程《国学》的课程标准

4.小学校本课程《民间艺术之风筝、皮影》课程标准

5.小学校本课程《烹饪手工》的课程标准

6.小学校本课程《艺术英语(卡通剧)》的课程标准

7.小学校本课程《我读三字经》的课程标准

8.小学校本课程《历史小故事》的课程标准

9.小学校本课程《DIY手工制作》的课程标准

10.小学校本课程《初等形体课》的课程标准

11.小学校本课程《儿童舞蹈》的课程标准

12.小学校本课程《节能与环保》的课程标准

13.小学校本课程《植物栽培》的课程标准

14.小学校本课程《小手艺大美味》的课程标准

15.小学校本课程《花卉的欣赏与栽培》的课程标准

16.小学校本课程《家政课》的课程标准

17.小学校本课程《小学社会礼仪》课程标准

18.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手语》课程标准

19.小学校本课程《奥运新闻采访》课程标准

20.小学校本课程《刺绣》课程标准

21.小学校本课程《中国结》课程标准

22.小学校本课程《烹饪》课程标准

编者的话

 

本作业集收录的是05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们所设计的小学校本课程标准。

学生自由组合成4~6人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设计一份校本课程的课程标准。

借助于这种学习方式,促进师范生之间合作能力的提高,同时,使得师范生的学习更加紧密地与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其教育实践能力。

在这个作业集中,除了在格式等方面做了必要的统一之外,在具体的课程标准编写上保留了学生原有的状态。

有些课程标准的设计还有待改进,但不论怎样,我们的学生们以尝试过校本课程的设计,有了一定的经验,为其将来在真实的小学教育实践中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钟文芳

2007年12月

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植物》的课程标准

 

一、导言

我国是植物种类非常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有些是非常珍稀的植物,我们作为教师有责任,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以及植物对人类的益处,尤其是对人类生存的地球的环境的影响。

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课程目标

1.认识学生身边的常见植物,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举例说明他们

的生活环境,对生物的多样性及生物与环境的相关性有初步的了解。

2.通过观察植物的形态、生存及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通过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归类,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分类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学生的协作精神。

4.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体会生物的多样性,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

护的意识,培养协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

课程名称:

植物的种植与欣赏

授课时数:

15课时

第一到第二课时:

(简介课程内容;提出课程要求;)

春季植物(图片、文字介绍、实物标本展示)

介绍春季植物花卉:

迎春、报春、瑞香、山茶、白玉兰、玫瑰、虞美人、金鱼草、君子兰、海棠

【植物小百科】(植物之最1)最高的树、最矮的树、最粗的树、最大的树、最少的树

第三课时:

活动1

参观植物园

通过前面几节课对植物的大概了解,小朋友们好象对很多植物都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而且好象求知的欲望也越来越大,很想了解更多的植物。

所以我们准备带领小朋友参加一次植物园,可以让他们和那些已经在课堂上学过的植物有一个亲密的接触,同时也可以让他们看到其他更多的各种各样的植物,使他们对这门课程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且能够更深入了解美丽和神秘的大自然。

具体过程:

组织小朋友参观上海植物园,事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比如安排好包车和提醒学生要随身携带的用品,并且在整个活动中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情况,以及向学生们介绍各种植物。

上海植物园占地81公顷,1978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

园内设有盆景园、牡丹园、蔷薇园、竹园等十几个专类园区。

其中盆景园占地3.3公顷,汇集了以海派盆景为代表的精品近千盆,为国内最大国家盆景园之一。

新改建的兰室以民居式园林建筑为主题,占地1.11公顷。

小桥流水,白墙青瓦,假山、水池、水溪、瀑布、小桥等小品,营造出高雅、别致的环境,当学生们参观感到累的时候也能有一个良好的休憩场所。

据了解兰室已收藏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和日本友好人士赠送的一大批名兰,共计近300个品种。

改扩建后的兰室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盆栽式展示区、自然式展示区、庭院式展示区,还首次设立了兰花展览温室,营造了兰花原始生态环境。

相信这些美丽的花花草草和充满梦幻的环境,一定会深深吸引住小朋友的。

第四到第五课时:

夏季植物(图片、文字介绍、实物标本展示)

介绍春季植物花卉:

荷花、马蹄莲、米兰、金莲花、紫薇、紫茉莉、牵牛花、凤仙花、美人蕉、江西腊

【植物小百科】(植物之最2)最不怕冷的植物、最凶猛的植物、最毒的植物、最甜的植物、最臭的植物

第六课时:

活动2

种植小盆栽

这段时间里小朋友们已经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很多的植物,现在开始有机会让大家能够自己亲手来种植一盆小植物,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使小朋友学习到相关的种植技巧,同时也能培养小朋友们的爱心和责任心,让他们知道一定要每天都关注自己的小苗苗,这样它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我们必须要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

具体过程:

老师将班级的小朋友分成两组,发给每位小朋友一个小种子(种植的器皿让小朋友自己去找,动动小脑筋想想可以用什么来给小苗苗安个家,小朋友们可以将盆栽放在家中,也可以放在教室的“绿色角”照顾),同组的小朋友拿到是同种的种子,最后看看两个小组来个比赛,看看哪个小组的小朋友种的小苗苗存活率最高,小苗苗最健康,同时评出5位把小苗苗照顾的最好的小朋友,并给奖励。

具体过程:

告诉小朋友一些基本的注意点,但是有些细节还是希望小朋友自己能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发现。

教师可以给出相关的一些注意点:

家庭养花要保护花卉安全越夏与越冬,要防治病虫危害。

(1)越夏与越冬

多数花卉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5-25℃,气温超过40℃或低于不同花卉能忍受的最低温度,花卉就会受到伤害。

①安全越夏

夏季高温与强烈的日照,常常使一些温带植物不适应酷热,使一些阴生植物易遭到日光灼伤。

因此家庭养花可以用遮荫、通风、喷水、调整盆花摆置位置等方法,来改善环境影响,降低气温,使花卉安全越夏。

②安全越冬

冬季的霜害与冻害对花卉生长影响很大,一些不耐寒的花卉都会因霜冻而致死亡。

在秋季,植物还处于生长期,有些花卉一遇初霜叶片与芽全会受害。

对不耐寒的植物应移入室内,并加套透明塑料袋,保护越冬。

为增加冬季花木的抗寒性,管理上应该节制浇水,但仍需视情况适时补充水分,由于管理疏忽,冬季家庭养花也常发生干死的情况。

(2)病虫害防治

家庭养花对病虫害的防治,应该掌握"以防为主"的原则。

加强管理,改善生长环境的通风条件,做好肥水管理与修剪工作,使花木生长茁壮,增强自身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并及时清除枯枝落叶,防止病虫传播。

第七到第八课时:

秋季植物(图片、文字介绍、实物标本展示)

介绍春季植物花卉:

菊花木兰串红、雁来红、紫茉莉、玉簪、六月雪、晚香玉、丝石竹、唐菖蒲、扶郎花、葱兰

【植物小百科】(植物之最3)最大的花、最大的叶子、最大的种子、最深的根、寿命最长和最短的花

第九课时:

活动3

制作植物标本

上课的时候利用半节课的时间先带领小朋友们在校园中采摘一些比较容易制作成标本的植物叶子,让小朋友将叶子都保存好。

然后回到教室中再向小朋友介绍一下制作标本的一些技巧、方法和注意事项。

具体过程:

首先是让每位小朋友都带上一本书,然后带领小朋友到校园中采摘一些新鲜的植物叶子,并且将叶子有序的加入书中,并在其旁边用铅笔注明植物的名称,以便日后作成标本时能辩识。

回到教室中,向小朋友们介绍一些制作标本的注意事项。

比如回去要好好做“压制”这个环节,用重物压在书上面。

最后制作的时候可以在干叶子上用双面胶或者白胶整齐的贴在硬纸上,并在下方标明叶片名称。

第十到第十一课时:

冬季植物(图片、文字介绍、实物标本展示)

介绍春季植物花卉:

杜鹃、油茶、梅花、腊梅、水仙、君子兰、风信子、文竹、龟背竹、绿萝

【植物小百科】(部分国家的国花)1中国-牡丹(待定)、2埃及-莲花、3澳大利亚-金合欢、4巴西-热带兰、5朝鲜-金达莱、6德国-矢车菊、7法国-马兰花、百合、8菲律宾-茉莉、9加拿大-枫树叶、10美国-山楂、11墨西哥-仙人掌、12葡萄牙-熏衣草、13日本-樱花、14土耳其-郁金香、15西班牙-石榴、16希腊-油橄榄、17意大利-雏菊、18英国-玫瑰、蔷薇、19俄罗斯-向日葵、20波兰-三色堇

第十二课时:

活动4

制作叶画

在制作植物标本的时候还留着的一些叶子,经过压制以后可以选择一节课让小朋友们做叶画。

具体过程:

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小朋友们制作叶画,可以用几种不同的叶子组成各种各样的图形,同时小朋友们也可以用彩笔为图画锦上添花。

第十三到第十四课时:

四季常青的植物(图片、文字介绍、实物标本展示)

介绍四季常青的植物:

樟树、万年青、冬青、大叶黄杨、小叶黄杨、桂花、松柏类、龟甲冬青、罗汉松、铁树

【植物小百科】(我国部分城市的市花)1北京-菊花、月季、2长春-君子兰、3成都-芙蓉、4大连-月季、5大理-杜鹃、6佛山-玫瑰、7福州-茉莉、8桂林-桂花、9开封-菊花、10昆明-山茶、11上海-白玉兰、12洛阳-牡丹、13拉萨-玫瑰、14南京-梅花、15汕头-金凤花、16绍兴-兰花、17湛江-紫荆花、18济南-荷花、19哈尔滨-丁香、20长沙-杜鹃花

第十五课时:

活动5

成果展示

具体过程:

这节课主要是让小朋友把自己在这个学期的实践学习中的成果拿出来展示,小朋友们可以把自己制作的植物标本,叶画拿出来互相欣赏展示。

并且评比哪个小组种小苗苗最成功,哪位小朋友最成功,同时可以唱一些有关花草的歌曲,让一节课在如此欢乐美妙的过程中结束。

四、课程实施的建议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应采取多种形式,如趣味实验、

小组辩论及野外考察等,旨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2.教学过程中应从各方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热

爱植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可采取学生自主讨论、自主研究以及其他探究性学习。

3.充分利用学校及社会可用资源,理论联系实际,不能死搬教科

书内容。

五、课程评价

1.教师评价:

根据讲授内容是否正确;日常举止是否文明;

教学组织是否严密;是否紧密联系实际;是否补充最新知识教学方法实用、新颖、具有吸引力采用教具、挂图、现代化手段,具有直观性;是否勇于因教施教、发展个;是否具有创新性;课堂管理是否得当,等等。

2.学生评价:

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操作

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否高;学生到课率是否高;精神是否饱满;课堂秩序是否良好;课程结束时是否学到了一定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能力,等等。

六、保障措施

1.经费投入。

根据教育部和教育厅的要求,设立课程改革专项经费,实验期间,作为实验开展有关培训、科研、经验交流、资料编印、奖励先进集体或个人等所需的专项资金。

专项基金由领导小组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专款专用,以确保实验工作的正常开展。

购置并完成实验所必须的教学设施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为课改提供必备的物质保障。

2.资源整合。

新课程实行校级领导管理,教导处、教科室管理,教研组三级管理。

地方和学校课程的有效设置和管理需要各教师加强沟通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学校应根据学校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跨校协作,寻求教学资源共享,争取尽快在师资、场地、教学设施设备等方面满足课程运行的基本要求,并按要求开设课程,制订课程计划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3.师资培训。

小学新课程师资培训是一项任务十分艰巨的工作,是今后我市小学校长培训和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

要确保承担课改实验任务的教师通过培训和个人研修提高后,都能承担相应的新学科教学与教育科研工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做好师资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工作,尽快提高承担课改实验学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4.评价改革。

大力改革现行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各项制度,建立和完善与课改相适应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与制度,建立激励、制约机制,推动实验工作的全面开展。

应将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纳为学校年度督导考核和综合评估的重要内容,将之作为集体和个人评先评优的必备条件,将定期组织评选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的活动。

学校要将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开展情况列入教师业务年度考核之中,引导教师积极投身到实验工作之中。

5.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职能科室要指导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及时总结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取得的先进经验,帮助教师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要充分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充分利用《上海市教育信息网》等媒体,及时为老师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为实验教师构建交流信息、协商讨论、展示成果的平台。

同时,要争取社区和家长对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正确理解与积极参与,争取社会各部门和单位支持学校组织开展有关课程改革的实验活动,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讲座,开放学校、开放课堂等途径介绍课改,展示课改实验成果,营造一个全社会都支持课改的良好实验氛围。

6.教材选用。

学校可以参照市教育局统一组织选定的普通小学新课程各学科必修教材自行选择或编制适合本校的教材。

 

小学校本课程《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课程标准

 

一、导言

6月10日是我国文化遗产日。

推土机毫不留情的轰鸣中,老房子轰然倒地的尘烟里。

城市的历史记忆、社区的传统逐渐残缺不齐,最终面目全非。

前所未有的冲撞中,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经历着痛苦的纠缠。

这是我们面对的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

在审美意境中,我们深爱着自己民族的文化遗产;在现实发展中,我们痛彻地哀愁于这些遗产正在成为记忆中的碎片。

在文化遗产惨遭破坏、大众文化保护意识淡薄的今天,从小学生抓起,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文化遗产是文化的载体,是历史的直接见证人,因此,本课的开设又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

①培养文化遗产的概念和保护意识。

②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

③培养文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④掌握一定的中国历史知识。

(二)分目标

①文化方面:

在本课程的文化之旅中逐步形成人文关怀的精神。

②理性认识:

在学习中初步锻炼自习探索能力。

(三)阶段目标:

1.第一阶段(前5周):

通过教师的讲解及纪录片的介绍

①了解中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②了解其所处的地理位置。

③掌握着重介绍的文化遗产的概貌。

④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历史事件。

2.第二阶段(6~10周):

教师分布课题及其课题所要完成的问题,小组的内部学习

①小组自由选择要探索的课题,找到老师所提出的问题的答案。

②初步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

③提高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

④培养团队意识。

3.第三阶段(后5周):

各个小组当众公布所探索的结果,学生的演讲能力得到初步的锻炼。

三、课程内容:

1.课程性质:

以语文、历史等学科为基础的拓展性研究型课程。

2.实施对象:

小学五、六年级学生。

3.教学原则:

由浅入深、由易及难。

4.教学计划(15周):

前5周:

采用班级组织形式,秧田式的座位排法: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简介:

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颐和园、长城、天坛、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平遥古城、丽江古城、苏州古典园林、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武当山古建筑、莫高窟、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洛阳龙门石窟、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盛京三陵)、青城山-都江堰、皖南古村落、云冈石窟、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殷墟。

着重介绍讲解故宫、敦煌莫高窟、苏州园林、平遥古城。

6~10周:

采用小组组织形式,模块式的座位排法,把全班分成5个小组:

分别负责一项文化遗产的学习和讨论。

在学习研究开始前分布的课题及其所要完成的问题;在学生的研究过程中予以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第一组:

故宫

研究范围:

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因此第一组从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角度着重介绍。

并简要介绍其馆藏类别。

相关历史事件学习:

1416年(永乐十四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

1420年(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竣工。

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

1440年(正统五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后三宫。

复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启七年)方完工。

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

李自成向陕西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

同年清顺治帝至北京。

此后历时14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后六十年间对紫禁城进行大规模增建和改建。

1813年(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义军攻打紫禁城。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帝退位。

但按照与民国签订的优抚条件,仍然居住于紫禁城内。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清帝溥仪。

1925年,在原紫禁城的基础上建立故宫博物院。

1933年,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以躲避日本侵略。

1948年,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部分运往台湾。

1949年1月,北平稳定后,故宫得到了修养。

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5年,北京故宫开始进行为期19年的大修.

第二组:

敦煌莫高窟

研究范围:

作为中国石窟艺术的代表,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

窟形建制壁画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

因此第二组着重从莫高窟的艺术样式上和佛教文化的特点来介绍。

辅助材料(莫高窟被盗事项):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

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

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

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弄走约600件经卷。

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第三组:

苏州园林

研究范围:

作为不同于古代传统建筑的中国园林建筑,园林艺术有其独有的魅力,也是中国所独有的艺术形式。

因此,第三组着重从苏州园林的视觉效果和江南文化的大致特征进行介绍。

第四组:

平遥古城

研究范围:

作为古代晋商的聚居地,学生主要就山西大院的历史沿革的概貌进行介绍。

3.后5周: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和交流。

四、教学建议

1.由于本校本课程涉及的学科面广,特别需要各个教研组提供及时的援助。

包括语文、社会(历史)、自然常识(地理)、美术、音乐等教研组的参与。

2.由于课程开设难度大,各个教研组要加大教研的力度,并对课程开展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讨论,并予以解决。

3.由于文化遗产的课题较深,较为枯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比如讲小故事、多媒体动画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4.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自学的形式,因此,教师在学生“学步”的过程中应当起到拐杖的作用。

五、课程评价

(一)学生评价

1.采取自评和他评结合的方法:

由学生为主体进行评价,评价参数为:

介绍的清晰度,讲解的生动度和演讲才能。

2.取小组打分制。

促进学生团队意识。

(二)狭义课程评价

1.课程优点:

①有利于学生的整体认识

每一个文化遗产都是一个综合体系,而对这样包含多中学科知识的课程的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

②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

小组学习要求介绍一类遗产,这便对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的灵活运用的能力提出挑战。

③有利于多学科课程的调动:

本课程涉及语文、历史、地理、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含有合科课程的理念。

④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满足和学生自我特性的展现

第二教学环节采用自由选择的方式,为学生的特长发挥提供机会。

⑤有利于学生爱国热情的激发:

文化遗产是中国精神的直观体现,本课的学习能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课程面临的问题

①课程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实施难度大:

本课是不同于往常的教学活动的试探,经验的缺乏是其直接障碍。

②本课采用上位学习,耗时大:

本课知识的系统性、结构性差,“做中学”耗费大量时间。

③学生研究能力有限:

学生的年龄较低,对学习方法的生疏和概念理解的不深入会直接影响教学的进行。

④学生年龄较低,历史文化功底较浅:

由于小学尚未开设专门的历史课,学生对历史知识尚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六、保障措施

(一)教育经费保障

1.争取各级教委的拨款。

2.吸引社会资金赞助。

(二)师资保障

1.对授课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2.成立专门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课》教研组。

(三)教学资源保障

1.教材:

图书馆、阅览室的图书资料、科教片及多媒体。

2.场地:

学校开辟多媒体教室、开放图书馆、阅览室及电子阅览室。

(四)管理保障

1.由教研组统一管理教学组织、内容、进度等具体教学事务。

2.由教导处负责教学行政事务。

3.校长室为校本课的最高管理部门。

负责整个校本课程的统领。

小学校本课程《国学》的课程标准

 

一、前言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指出,校本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对丰富和充实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校本课程对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丰富校园文化,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我校为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建设,特结合本校实际,努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国学课程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民乐、象棋、书法、国画、还有道教等等。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重视国学学习有助于传承祖国民族和民间优秀成果。

把此作为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和拓展,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拓展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课程目标

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资源办学特色等要求开发的,满足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而设置的课程。

它与国家、地方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校本课程是各个不同学校对国家、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遵循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

本课程可以针对学校、学生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