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教实验版五年《品德与社会》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965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4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教实验版五年《品德与社会》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义教实验版五年《品德与社会》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义教实验版五年《品德与社会》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义教实验版五年《品德与社会》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义教实验版五年《品德与社会》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义教实验版五年《品德与社会》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

《义教实验版五年《品德与社会》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教实验版五年《品德与社会》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义教实验版五年《品德与社会》上册表格式教案.docx

义教实验版五年《品德与社会》上册表格式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周1节

课题:

1.请你相信我

教学目标

知道讲诚信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

知道诚信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

2、对不诚信的行为表现不满和愤怒,对自己的失信感到内疚和自责。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

2、让学生知道言而无信的人会给对方带来不悦,失去别人的信任

教学难点

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一、谈话揭题

待人真诚,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现代社会的纽带。

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诚信的人,这节课我们来谈谈什么样的人是信得过的人?

教师板书:

我信得过

二、课件演示教材提供的场景,学生观看。

看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小结引入下一环节:

是啊,刚才你们看到的小朋友都是值得我们信任的人,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吧。

三、互动讨论,交流,理解诚信的内涵

1、说一说:

回忆在自己的交往的人当中,谁是自己是信任的人?

举例说说为什么值得你信任。

引导学生说出信任的原因多样化:

比如坦率、有借有还、说话算话、诚实、不撒谎……

涉及的人可以是学校里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朋好友等。

2、填一填:

通过提供的范例和讨论,完成表格填写。

我信得过的人

姓名

我信任他的原因

3、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4、全班汇报: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明白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5、小结,理解信任的内涵

诚信:

即诚实守信,诚实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到做到。

6、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诚信的内涵的?

四、自我反思

1、我是一个能得到别人信任的人吗?

2、反思:

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

如何改进?

体会待人真诚才能取信于人的道理。

五、总结

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板书设计:

我信得过他的是:

后记

1周2节

课题:

1.请你相信我

教学目标

知道讲诚信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

知道诚信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

2、对不诚信的行为表现不满和愤怒,对自己的失信感到内疚自责。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

2、让学生知道言而无信的人会给对方带来不悦,失去别人的信任

教学难点

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一、复习引入

1、谁能说说诚信是什么意思?

它都包含了哪些含义?

2、教师导语:

要是有人不诚不信,你的感受如何呀?

我们进入这节课的话题《当朋友失信时》。

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有些人对你说了一些话,事后发现是假的;有些人向你做了承诺,可是没有兑现;有的人当面说你的好话,可是背后……每当遇到这样的事,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1、请几名同学模拟表演,然后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想法来。

(让大家感受由于一些人对自己不讲诚信,给自己带来的不快和伤害。

2、活动:

悄悄话信箱

A、把你遇到的类似的事情和当时自己的心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这个人的看法写出来,不写姓名,放进“悄悄话”信箱。

(悄悄话,要注意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只是让学生讨论事实,不要点出人名,不给有过不诚信行为的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B、指名随机抽取一份悄悄话读一读,然后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其余同学比照自己,看看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引起学生对自己遇到的不诚不信对待的共鸣;引起学生对自己不诚不信的言行的反思,从而获得“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体会。

C、教师随机抽取阅读,谈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相机送出对同学们的“悄悄话”,并板书。

三、课堂小结

1、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2、“诚信”重要吗?

自己应该怎么做?

四、制作诚信卡

1、根据入园条件,想一想自己是否能进入“诚信乐园”,并根据自己的情况,每人制作一张“诚信卡”,在上面写上自己的承诺。

2、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制作的“诚信卡”

 五、拓展延伸。

查一查自己的承诺是不是做到了,并把自己履行的情况记录在卡上。

每周末,凭着这张卡进入“诚信乐园”的人,都将被授予“诚信园民”的称号。

找找古今中外的名人有关“诚信”的故事或者格言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朋友失信诚信是人不可缺少的东西

后记

2周1节

课题:

2.诚信是金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儿童的生活经验,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

2、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诚实是立身之本,理解“人无信不立

教学难点

理解诚实在待人处事中的作用,也使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一、谈话引入新课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诚”,什么是“信”,今天我们将继续来探讨“诚信”这一话题。

二、分组讨论,续编故事。

 1、课件出示第八页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

(1)那个扔掉诚信的青年人可能回成为什么样的人?

(2)想象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在待人处事上会是什么样?

这样下去其结果会是什么样?

3、小组合作,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续演出来。

三、交流收集,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

交流课前调查的情况和问卷统计结果,看看划去“诚信”的人占多大的比例,他们选择丢掉诚信的理由是什么;不愿意丢掉诚信的人占多大比例,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四、学习第九页的案例,体会“人无信不立”的含义

1、课件出示第九页的案例。

2、讨论:

(1)仅仅是三次逃票的记录使他失去了(工作的机会),这些公司为什么把诚信看的这么重要?

(2)在我们生活中,人们有时常常在不经意中失去了诚信,然而当诚信被丢掉时,同时也失去了什么呢?

3、小结

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一样,人如果丢掉了诚信,即使有着聪明的大脑,出众的才学,也会因为不被社会承认,他的才学机敏无法展现,金钱荣誉无法获得,可见诚信是人立足与社会的根本,正如孔子所说的(出示孔子的话)——人无信不立。

五、作业

通过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的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后记

2周2节

课题:

2.诚信是金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儿童的生活经验,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

2、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诚实是立身之本,理解“人无信不立

教学难点

理解诚实在待人处事中的作用,也使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一、谈话引入

诚信是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假如失去诚信,最终受到伤害的会是谁呢?

板书课题:

诚信是金

二、“假如没有诚信”交流会

1、孩子们展示自己课前收集、调查到的事例。

2、学生看书中第10页和11页的插图,结合交流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或感受。

三、分组讨论、思考

1、当社会失去诚信时,那些诚实守信的人们会受到什么影响?

如果假货充斥市场时,那些诚实守信做生意的商家会受到什么影响?

当人们之间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那么诚实守信的人会受到怎样的伤害?

2、欣赏故事,讨论明理

1、出示曾子杀猪的故事。

2、一头猪在当时还是很贵的,曾子为了履行一句本来不经意的承诺而杀了一头猪,这是为什么呢?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问题续编故事:

(1)曾子的孩子听了妈妈说回来要杀猪给他吃,非常高兴,可是妈妈回来后没有给他杀猪,他……后来,他的妈妈在给他许诺时,他会……

(2)曾子的孩子盼望妈妈能给自己杀猪吃,可又担心,妈妈会不会只是哄他,不会真的杀猪。

没想到,爸爸和妈妈果然履行了承诺,他……

(3)曾子的妻子本想用这句话哄哄孩子,没想到丈夫那么认真,他无法理解丈夫的举动。

于是,夫妻争执了起来……

(4)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说的有道理,以后,她再给孩子许诺时会……

4、小结过度

四、阅读瞭望台、畅所欲言

1、学生自由阅读书中第13页“瞭望台”的内容。

2、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辩论:

(1)假如你是老师,遇到这样的事会怎样处理?

(2)假如你是社会中的一员,你是支持这位老师的做法,还是反对或不支持?

(3)你认为这件事曝光,是不是小题大作?

五、总结、升华

在社会生活中,一旦失去了诚信,不仅给当事人造成了直接的伤害,而且也使整个社会失去了安全感,人与人失去了最起码的信任,我们呼唤诚信,诚信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行业,一个社会所需要的宝贵品质。

后记

3周1节

课题:

3.社会呼唤诚信

教学目标

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承诺形式,感知社会各种主体对诚信的期待。

2、知道在社会的监督与制约下,诚信品牌毁之容易建之难,我们应该每时每事以诚为本。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有关诚信的事例,感受社会各种主体对诚信的期待。

教学难点

懂得诚信是社会中的一条法律原则,是各行业人们要遵守的基本法律行为准则。

一、谈话引入新课

要做到诚信,一方面需要个人的严格自律,另一方面也依靠社会的完善规范。

社会生活中的信用到处存在。

板书课题:

社会生活中的承诺。

学生齐读。

二、社会生活的各种承诺形式

课件出示2006年“经洽会”签约场景图(是解说有关事宜)、政府向公民做出的承诺。

1、分组思考、讨论:

人们为什么要签订协议、合同和作出承诺,它们在社会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呢?

2、汇报交流。

3、小结:

双方用签订合同、协议的方式,作出约定,并依据约定行事。

违约要受到惩罚。

三、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承诺,交流自己的调查情况

1、信誉卡小展示。

①将收集的信誉卡、保修卡、房屋买卖合同、装修合同等展示出来,大家讲讲其中的故事。

②说说商家按承诺上门服务,自己买到放心商品的喜悦和商家不讲信誉的烦恼。

2、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承诺形式?

思考:

①签订了合同意味着什么?

②谁来读读你的合同?

想想合同对双方有什么约束?

③以小品的形式表演出人们得到承诺和没得到承诺的感觉。

3、政府、村镇、街道等有关部门向市民、村民作出承诺,说明了什么?

当这些承诺得以兑现,人们会有怎样的感受?

社会生活中有许多的承诺,人们因为这些承诺得到兑现而对对方信任着,因没得到承诺而愤怒、失望。

四、总结:

现代社会生活中离不开信用,社会呼唤诚信

五、作业:

调查了解本地区人们比较信赖的产品和信得过的商店,了解人们为什么信赖他们。

板书设计:

社会生活中的承诺

合同协议措施

后记

3周2节

课题:

3.社会呼唤诚信

教学目标

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承诺形式,感知社会各种主体对诚信的期待。

2、知道在社会的监督与制约下,诚信品牌毁之容易建之难,我们应该每时每事以诚为本。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有关诚信的事例,感受社会各种主体对诚信的期待。

教学难点

懂得诚信是社会中的一条法律原则,是各行业人们要遵守的基本法律行为准则。

一、谈话引入

社会因诚信而美好,人们因各种承诺得以兑现而信任它们,诚信要靠行动来打造。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汇报交流上节课调查本地区人们比较信赖的产品和信得过的商店的情况

1、分小组汇报:

①它们为什么能成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②顾客在这里买东西放心吗?

生意怎么样呢?

2、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小结:

一个单位、企业的生命力不仅在于质量,而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