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押题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98452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5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押题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押题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押题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押题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押题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押题卷.docx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押题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押题卷.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押题卷.docx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押题卷

2021年苏州市中考化学押题卷

(时间:

100分钟分值:

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P-31S-32Mn-55Fe-56Zn-65

(选择题共4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阻断病菌通过飞沫传播。

健康人群使用过的一次性口罩应投放到专用废弃口罩垃圾桶内或贴有下列哪个图标的垃圾桶内(  )

A.

B.

C.

D.

2.生产KN95口罩熔喷布的核心原料是聚丙烯。

聚丙烯和聚乙烯都不属于(  )

A.合成材料B.高分子材料C.塑料D.天然纤维

3.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电热器取暖B.

天然气燃烧

C.

水利发电D.

太阳能供热

4.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小苏打:

NaHCO3B.纯碱:

CaCO3

C.干冰:

O2D.烧碱:

Na2SO4

5.下列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A.金刚石B.二氧化碳C.氯化钠D.氦气

6.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石墨质地较软,可用作电池电极

B.镁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可用于制作烟花

C.熟石灰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氮气难溶于水,可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7.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量固体氢氧化钠B.

测溶液pH

C.

过滤D.

稀释浓硫酸

8.二氧化碳与生产和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可用作植物的气态肥料

B.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随压强增大而减小

C.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常用来灭火,仅仅是利用了二氧化碳通常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9.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花落“锂离子电池”。

如图是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

B.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

C.氧化锂的化学式为Li2O3

D.锂离子电池工作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电能

10.下列有关使用消毒酒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于楼道、会议室、办公室等大面积喷酒消毒

B.可用于门把手、桌面、电梯按钮等直接擦拭消毒

C.要避免在做饭、打电话、吸烟时进行酒精消毒

D.在酒精消毒以后要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中残留的酒精排出

11.2019﹣nCoV肆虐全球,据全球临床试验数据显示,一种名叫remdesivir(瑞德西韦)的药物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时展现出较好的疗效,瑞德西韦化学式为:

C27H35N6O8P,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瑞德西韦由碳、氢、氧、氮、磷5种原子构成

B.瑞德西韦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瑞德西韦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27:

35:

6:

8:

1

D.瑞德西韦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12.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SO42﹣、CO32﹣B.NH4+、Cl﹣、OH﹣

C.Fe3+、Na+、OH﹣D.Ba2+、K+、CO32﹣

13.“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如图是金属钠投入水中所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以下解释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1:

1

B.钠原子在该反应过程中得到电子

C.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D.反应后的溶液呈碱性,因为溶液中存在OH﹣

14.工业上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取氧化钠:

2NaNO3+10Na

6Na2O+N2↑,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NaNO3属于氧化物

B.生成物N2的化学性质由氮气分子(N2)保持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反应前后只有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15.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

C.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mL刻度线处

16.甲酸(HCOOH)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其分解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酸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

2

B.乙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

2

C.46g甲酸中氢元素质量为2g

D.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

1

17.根据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对比两个试管中的实验,可探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B.

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

C.

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乙试管中的铁钉不生锈,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会生锈

D.

向盛有NaOH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烧杯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H2SO4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18.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

A.Cu

CuSO4

Cu(OH)2

B.Fe

Fe2O3•xH2O

FeCl3

C.Na2CO3

Na2CO3

NaOH

D.Ba(NO3)2

BaSO4

BaCl2

19.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Cl的不饱和溶液只能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才可变成饱和溶液

B.KNO3的溶解度一定比NaCl的溶解度大

C.将60℃时KNO3和NaCl两种溶液分别降温至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KNO3溶液

D.60℃时,从KN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中获得等质量晶体,蒸发水较多的是NaCl溶液

20.在24.9gCa(OH)2、CaCl2、CaCO3的混合固体中,测得钙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比为30:

7,将160.0g稀盐酸加入该固体中,固体全部溶解得到177.2g溶液。

则该混合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为(  )

A.2.1gB.7.7gC.9.0gD.17.2g

(非选择题共60分)

21.(8分)“砂锅鱼头”汤鲜汁浓,其烹饪方法为:

将鱼头下油锅煎黄后,放入砂锅中加适量食盐、葱段、生姜、香菜、矿泉水等,在火上煨煮数小时即成。

(1)鱼头中的蛋白质进入人体后会逐步分解成被人体吸收的  。

(2)“砂锅鱼头”中几乎不含有的营养素是  (填序号)。

A.无机盐B.油脂C.糖类D.水

(3)鱼肉中富含铁、钙、磷等多种元素,青少年摄入  元素可预防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4)液化气灶主要成分是丙烷(C3H8),煨制鱼头的砂锅外壁常因丙烷的  (填“完全”或“不完全”)燃烧产生黑灰,将灶具的进风口  (填“调大”或“调小”)可以避免黑灰产生。

(5)用洗洁精清洗油腻的砂锅是利用洗洁精的  作用。

(6)新型冠状病毒蔓延期间,外出买鱼需佩戴符合要求的口罩。

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  操作。

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氨、苯、甲醛等有害气体,其功能比普通罩强大,因为活性炭具有  性。

22.(5分)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铂单原子催化剂,能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1)物质丙属于  (填“氧化物”、“酸”、“碱”或“有机物”)。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  。

(3)甲醇不仅是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料,还是一种清洁的液体燃料。

写出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若该转化技术广泛应用,则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是 。

23.(8分)如图1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b的名称:

  。

(2)用双氧水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用该反应制取氧气时,  (填“能”或“不能”)用D装置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  端进入(填“c”或“d”)。

已知CO2在水中的逸出速率大于溶解速率,故  (填“能”或“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到二氧化碳。

(4)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对所选发生装置要进行的改动是  。

若用E来收集氧气,收集完毕的操作顺序是  (填写序号顺序)。

①盖上玻璃片②正放在实验台上③取出集气瓶

(5)用氧气传感器分别测定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等体积两瓶CO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数据如图2),然后换算出瓶内空气体积分数(O2占空气的体积按

计算),最后推算得到实际收集的气体中CO2体积分数。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中CO2体积分数为94.2%

B.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中含CO2气体较纯

C.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中CO2体积分数约为87.5%

D.排空气法收集CO2时,将燃着小木条置于瓶口熄灭,说明集气瓶中CO2含量为100%

24.(6分)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自热火锅、自热米饭的发热包主要成分一般是:

生石灰、铁粉、铝粉、焦炭粉、活性炭、盐、焙烧硅藻土、氢化钙(CaH2)等。

向发热包中加水,生石灰与水反应快速放热、金属粉、碳粉、盐等物质相互反应持续放热。

硅藻土孔隙较大,可起到缓冲反应的作用,为发热包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氢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用来吸收渗入包装内的微量水分,防止氧化钙逐渐失效。

发热剂成分不同,发热效果不同。

下表为不同发热剂(30g)对不同食物的加热效果表(加热时间为5min),如图为自热米饭在不同测温点的温度变化曲线。

发热剂

理论放热量

矿泉水(250g)

八宝粥(250g)

△T/℃

吸热量/kJ

△T/℃

吸热量/KJ

H2O+MgCl2

43.48

25

26.17

22

20.14

H2O+AlCl3

73.29

38

39.77

32

29.31

使用加热包的注意事项:

①加热前,将自热锅盖上的透气孔打开,加入冷水;②发热包中反应较为复杂,会产生一定量的氢气和一氧化碳,不能在汽车等密闭、狭小环境中使用,使用时避免明火;③使用后的发热包按有害垃圾分类处置。

(1)发热包中所含硅藻土疏松多孔,与  (填物质名称)的作用相似。

(2)表中等量的八宝粥与矿泉水比较,八宝粥的吸热率更  (填“高”或“低”)。

(3)写出氢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高铁车厢内可以多人同时制作不同口味的自热火锅

b.为快速使自热火锅升温,应密封锅盖上的透气孔

c.自热米饭“自热”后保温时间极短,“自热”后需立即食用

d.等质量的MgCl2和AlCl3作发热剂为相同食物加热时,AlCl3“发热”效果更好

(5)推测发热包里不能改加热水的原因是  。

25.(6分)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

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  (填“6”、“12”或“16”)。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

B.图2中d点所示溶液中所含微粒有Na+、SO42﹣、H+、H2O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2SO4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5)本实验中需要准备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250g,若用98%的浓硫酸来配制,需要浓硫酸_____  克,需加水  mL(水的密度为1g/mL)。

26.(10分)硝酸钙晶体[Ca(NO3)2•4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36]常用于电子、仪表及冶金工业。

一种利用CaO制备Ca(NO3)2•4H2O的流程如图:

(1)CaO的俗名叫  。

(2)“制浆”中,要将CaO粉碎成细小颗粒,目的是  。

(3)“反应”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室常将  试纸放在反应的容器口以检验是否有“气体X”生成。

(5)加入HNO3酸化的目的是  。

(6)Ca(NO3)2•4H2O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由“酸化”后的产液来制取Ca(NO3)2•4H2O的操作主要包括  、  、过滤、洗涤、干燥。

实验室过滤操作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7)工业上另一种利用CaO制备Ca(NO3)2•4H2O的方法是以CaO和HNO3溶液为原料来直接制备。

为确保制备过程中既不补充水分,也无多余的水分,理论上所使用H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写出计算过程)

27.(8分)小明取酸性锌锰干电池进行探究,他发现电池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

【查阅资料】

(1)锌皮为金属锌(含有少量的铁)

(2)黑色糊状填充物由炭黑、MnO2、ZnCl2和NH4Cl等组成

(3)有关数据见表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NH4Cl

29.3

37.2

45.8

55.3

65.6

77.3

ZnCl2

343

395

452

488

541

614

【实验探究一】小明取适量黑色糊状填充物,按图2所示实验流程进行探究。

(1)溶液A中溶质主要有  (填化学式),操作Ⅱ中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实现两者分离的依据是  。

(2)欲从固体M中得到较纯的MnO2,操作Ⅲ可采用的简便方法是  。

【实验探究二】小明取电池外壳锌皮,用砂纸打磨干净,剪成小块,进行实验。

(1)取一块锌皮放入盛有适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有ZnCl2生成。

①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也能生成ZnCl2的有  (填字母序号)。

A.ZnO与稀盐酸B.ZnSO4溶液与BaCl2溶液

C.ZnCO3与NaCl溶液D.Zn(NO3)2溶液与NH4Cl溶液

(2)另取一块锌皮放入盛有一定量CuSO4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E和固体F.当溶液E中只含一种溶质时,该溶质是  (填化学式);当固体F中只含一种物质时,溶液E中最少含有  种溶质。

③若将6.5g锌皮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则生成氢气的质量  0.2g(选填“<”、“>”或“=”)。

28.(9分)软磁铁氧体是用量很大的一种磁性材料,也是电子信息和家电工业等的重要基础功能性材料。

Mn3O4是生产软磁铁氧体材料的主要原料,实验室以SO2气体制备少量高纯Mn3O4的操作步骤如下:

【资料】①亚硫酸(H2SO3)在Mn2+催化作用下被O2氧化为硫酸,硫酸与MnO2在常温下不易发生反应。

②MnSO4在空气中高温锻烧生成Mn3O4和SO3,当温度超过1000℃时,Mn3O4易被氧化。

【步骤Ⅰ】制备MnSO4溶液:

在三颈烧瓶中(装置见图1)

加入一定量MnO2和水,先通氮气,再通入SO2和N2混合气体,搅拌反应3小时。

停止通SO2,继续反应片刻后过滤得MnSO4溶液。

(1)烧杯中石灰乳(有效成分为氢氧化钙)的作用为  。

(2)三颈烧瓶中生成MnSO4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3)步骤Ⅰ中,先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

为使SO2尽可能转化完全,在不改变固液投料比,且通入的SO2和N2比例一定的条件下,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及时搅拌反应液、  (任写一条)。

【步骤Ⅱ】制备MnSO4•H2O晶体:

利用硫酸锰的溶解度在100℃以上随温度升高而急剧降低的原理,用压力釜升温加压结晶法后,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得纯净的MnSO4•H2O晶体。

【步骤Ⅲ】制备Mn3O4固体:

准确称取101.4mgMnSO4•H2O,将MnSO4•H2O晶体在空气中高温煅烧,图2是用热重分析仪测定煅烧时温度与剩余固体质量变化曲线。

(4)该曲线中A段所表示物质的化学式为  。

(5)试通过计算确定反应至图中C点时所对应的剩余固体成分的化学式  。

答案与解析

1.【答案】A

【详解】

解:

废弃口罩属于有害垃圾。

故选:

A。

2.【答案】D

【详解】

天然纤维是指自然界原有的或经人工培植的植物上、人工饲养的动物上直接取得的纺织纤维,这里的两种塑料﹣﹣聚丙烯和聚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

故选:

D。

3.【答案】B

【详解】

A、电热器取暖只是电能转化为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水力发电只是由于水的流动产生的力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太阳能供热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

B。

4.【答案】A

【详解】

A、碳酸氢钠的俗称是小苏打,其化学式为NaHCO3,故选项说法正确。

B、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故选项说法错误。

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NaOH,其化学式为Ca(OH)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5.【答案】C

【详解】

A、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6.【答案】C

【详解】

A、石墨质地柔软,能在纸上留下灰黑色痕迹,可用作铅笔芯;可用作电池电极利用其导电性,故A对应错误;

B、镁条有银白色金属光泽是物理性质,可制作烟花则利用镁条能燃烧,放出耀眼白光的化学性质,故B对应错误;

C、熟石灰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C对应正确;

D、可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利用的是氮气的稳定性,故D对应错误。

故选:

C。

7.【答案】D

【详解】

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D。

8.【答案】A

【详解】

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故可用作植物的气态肥料,故A正确;

B、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B错误;

C、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微溶物硫酸钙,会附着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故C错误;

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来灭火,故D错误。

故选:

A。

9.【答案】C

【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表示原子序数为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故选项说法正确。

C、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Li2O,故选项说法错误。

D、锂离子电池工作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电能,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10.【答案】A

【详解】

A、酒精可用于杀菌消毒,但不能大量使用,只能在小范围消毒。

当空气中的酒精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火源就会闪燃,酒精不能可用于楼道、会议室、办公室等大面积喷酒消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B、酒精可用于门把手、桌面、电梯按钮等直接擦拭消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C、酒精具有可燃性,为防止发生燃烧,要避免在做饭、打电话、吸烟时进行酒精消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酒精消毒以后要开窗通风,由于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可使室内空气中残留的酒精排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11.【答案】D

【详解】

A、瑞德西韦是由瑞德西韦分子构成的,瑞德西韦分子是由碳、氢、氧、氮、磷5种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瑞德西韦中碳、氢、氮、氧、磷5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

(1×35):

(14×6):

(16×8):

31=324:

35:

84:

128:

31,则瑞德西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瑞德西韦中碳、氢、氮、氧、磷5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

(1×35):

(14×6):

(16×8):

31=324:

35:

84:

128:

31,故选项说法错误。

D、瑞德西韦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12.【答案】A

【详解】

A、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NH4+、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Fe3+、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Ba2+、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13.【答案】B

【详解】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A.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2:

2=1:

1,故正确;

B.钠原子在该反应过程中失去电子变化成了钠离子,故错误;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正确;

D.反应后的溶液呈碱性,因为溶液中存在OH﹣,故正确。

故选:

B。

14.【答案】B

【详解】

A、硝酸钠中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氮分子能够保持氮气的化学性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是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反应前钠元素化合价是+1、0,反应后钠元素化合价是+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B。

15.【答案】D

【详解】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以防止装置漏气造成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正确。

B、白磷燃烧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白磷熄火、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以防止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造成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30mL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为130mL×

=26mL,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50﹣26=24mL刻度线处,故选项说法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