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22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695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22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22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22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22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22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22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docx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22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22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22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docx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22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

第22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山东 刘秀珍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4.了解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备考指要】

 

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掌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浦东开发开放的意义。

 

2.结合改革开放引起中国社会生活巨大变迁,综合分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等热点问题。

 

3.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成就说明它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自主学习】

 

考点1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伟大的历史转折

 

(1)背景

 

①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在两年的时间里,________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②1978年开始了________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③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事实求是,________》的讲话,为它的召开确立了指导思想

 

(2)标志:

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主要内容:

 

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________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

 

③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________上来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工作要以________为中心。

 

④在经济工作中实行________的方针

 

(4)影响: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________________的起点。

 

2.经济体制改革

 

(1)概念

 

①前提:

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②内容: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③根本目的: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④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⑤实质: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美和发展

 

(2)经过:

 

①开始:

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在________、________等省农村展开

 

②发展:

1984年,城市经济改革全面展开

 

(3)内容:

 

①农村经营形式:

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________________。

 

②农村管理体制:

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③城市管理体制:

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④所有制:

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⑤分配: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影响:

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________,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①国内:

改革阻力重重

 

②国际: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________遭遇挫折

 

(2)进程:

 

①1992年初邓小平________,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姓“社”姓“资”的标准等问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②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__。

 

③1993年中共________,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④1997年,中共________,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⑤________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考点2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经济特区的创办

 

(1)设立: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________、珠海、________、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②1988年,设立________经济特区。

 

(2)影响:

 

①发展为________的排头兵。

 

②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①开放:

________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②目的:

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

 

①1985年以后,________、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________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②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3)作用:

进一步深化了改革。

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内地开发。

 

(4)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沿海和其他地区城市的开放中划出一定区域,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

 

3.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开发和开放:

________年中央政府决定浦东。

 

(2)目的:

以________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带动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新飞跃。

 

(3)意义: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浦东面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90年代________的重点和标志。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演讲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城市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这个体系标志着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重难突破】

 

一、本讲几个拓展问题

 

1.在党的历史上大的转折

 

(1)1927年三大起义后由城市转入农村;

 

(2)1935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中心农村转向城市;

 

(4)1978年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因而它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2)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3.经济特区之特

 

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1)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2)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3)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4)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5)特在特殊的经济政策,特区内仍然是社会主义制度。

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不同,香港澳门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

 

4.沿海开放地带特点明显:

它们水陆交通方便,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科学技术进步,农业条件好,乡镇企业发达,又有广阔的腹地作为依托,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最富裕、最发达的地区。

 

5.近代史上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巨变

结果

任务

(1)

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维护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3)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

 

6.关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特点:

外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对外开发格局。

 

(1)“点”是指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

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开放的高潮。

 

(2)“线”是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

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3)“面”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向内地延伸。

 

(4)“全方位”是指外我国对外开放的两手战略,不仅“引进来”,而且“走出去”。

 

(5)“宽领域”是指我国不仅开放经济领域,而且在逐步开放政治、思想文化领域。

 

(6)“多层次”是不仅设立经济特区,而且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开放区、并且不断向内地延伸。

 

【迁移应用】

 

1.从下面两幅图中,我们能得出市场经济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

 

过去购物要凭票抢购

今日商品任意选

 

A.市场经济建立并逐步完善         B.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

 

C.人民生活水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D.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2.作为中国中央政府最重要的例行公文,每5年换届时的《政府工作报告》无疑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仅从最近7届政府报告使用频率最高的几个实词和一些新词中,我们就可大致看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

下列一组词可能出现在1993年第八届人大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是(   )

 

A.革命、阶级斗争、发展、建设、四人帮

 

B.改革、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浦东开发、股票

 

C.机构改革、联产承包、拨乱反正、对外开放、经济特区

 

D.体制改革、中国特色、一国两制、初级阶段、沿海经济开发区

 

二、建国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第一次:

建国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题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1)原因:

①照搬苏联模式。

②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

③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

 

(2)核心内容:

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3)结果:

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建设曾起到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是使企业失去活力。

 

第二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1)原因:

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收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外国经验,决定对工业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国民开放的政策。

 

(2)核心内容: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

 

(3)结果:

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第三次: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1)原因:

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2)核心内容:

把企业推向市场。

 

(3)结果:

这次调整将进一步有利于解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