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文化体育局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686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盐县文化体育局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海盐县文化体育局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海盐县文化体育局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海盐县文化体育局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海盐县文化体育局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盐县文化体育局工作总结.docx

《海盐县文化体育局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盐县文化体育局工作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盐县文化体育局工作总结.docx

海盐县文化体育局工作总结

海盐县文化体育局2003年工作总结

200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重要一年。

一年来全县文体系统的干部职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文体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为契机,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大力繁荣文艺创作,发展文化文物体育事业,加强文化体育市场管理,积极探索文化体制改革,基本形成繁荣、健康、向上的文体发展态势。

特色文化品牌不断提升,社区文化蓬勃发展,文博事业取得新的突破,文化市场繁荣有序,群众体育活动大突破,竞技体育水平大提高,文体工作的地位不断提升,文化体育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一、以打造特色文化为立足点,文化精品再创佳绩。

海盐滚灯是海盐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为使滚灯艺术在技巧性、表演性、武术性、观赏性诸方面明显达到全国滚灯艺术领先水平,今年县文体局与浙江歌舞剧院联手对海盐滚灯进行重大创编,高标准、高起点打造海盐滚灯文化品牌。

经资深编导紧张创编和广大演职员认真刻苦排练后,9月22日海盐滚灯参加了在临安市举行的全国第十三届广场舞蹈群星奖浙江赛区选拔赛,获得了专家和领导的一致好评,已由省文化厅发文公布海盐滚灯为浙江省参加2004年全国广场民间舞蹈群星奖入选节目。

11月1日,海盐滚灯又应邀参加了中国第十二届百花金鸡电影节“电影真人秀”行街表演和“同一首歌”大型文艺演出。

这是继参加建党80周年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大型文艺演出之后,海盐滚灯通过电视屏幕第二次走向全国。

海盐滚灯在全国文艺舞台的频频亮相,扩大了海盐特色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

12月中旬,新西兰“亚洲2000年基金会”文化与传媒项目负责人珍妮佛·金女士慕名专程来我县考察海盐滚灯,在观看了滚灯的现场表演和录像资料片后赞叹不已,她表示一定要想法把海盐滚灯请到新西兰去。

特色文化的日益升华,也影响和推动了我县文艺创作的繁荣。

2003年,我县文艺创作成效显著,涌现了一批精品力作:

由钱建中创作的歌曲《温馨的家园》、《楼上楼下》荣获2003年浙江省社区之歌创作大赛银奖、歌曲《缘份》获铜奖;由王敏创编的劲歌组合《快乐指南》、《难忘一刻》分别在嘉兴市社区之声文艺汇演、嘉兴市交通系统文艺汇演、嘉兴市群众舞蹈大赛中荣获金奖、银奖;由王敏创作、童金凤等表演的舞蹈《点燃生命》在浙江省“爱惜生命、健康生活”文艺调演中获三等奖;由郑凤月等创作表演的越剧表演唱《江南女儿巧》荣获省文化厅举办“社区之声”文艺汇演入选奖,在嘉兴市社区之声文艺汇演荣获金奖;由张二巍创作的四幅美术书法作品刊登于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当代艺术倾向丛书——书法主义》,创作的油画《毛选四卷》等4件作品入选嘉兴市第三届油画展;由管琳创作的篆刻作品入“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创作委员会2003年年刊”、第二届浙江青年书法家作品展;由林敏创作的小品《不是不爱你》获全省抗击非典文学作品征文二等奖;由王敏创作的歌词《我的祝福传递你心中》获全省抗击非典文学作品征文入选奖;祝雪华创作的《一支活跃在群文舞台上的演出队伍》——获中国文化报社、中国作家杂志社等共同举办的第三届“新世纪之声”《共和国颂歌》通讯类三等奖;由林敏撰写《试析民间文艺社团在全面小康下,对群众文化建设之意义》获浙江省小康文化论坛二等奖。

此外,以《海盐文艺》为阵地,吸引了一大批业余文艺作者,培养了一大批校园文艺骨干,推动了我县文艺精品的创作。

据统计,今年我县业余文艺创作者有52件作品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展览、发表入选或获奖,其中国家级作品1件、省级15件、市级36余件。

二、以“宣传十六大主题活动”为主线,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2003年局属文化单位和各镇文化站以“十六大主题教育活动”为主线,广泛深入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为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推动建设小康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春节前夕,县文体局根据中宣部等12部委的通知精神,组织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新华书店等文化单位,抽调精兵强将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

在全县各乡镇为群众免费书写春联1000余对,向群众赠送种养殖科技资料2000余份,优惠展销农技图书数百册,并精心设计制作了一批文物保护宣传展版在农村巡回展出,县业余艺术团还为群众举办多场文艺演出,丰富和活跃了节日期间群众的文化生活。

运用文艺演出形式进行十六大精神主题教育是2003年群众工作的一大特色。

县文化馆、武原镇文化站联手组织精悍演出队伍,创作编排了一台融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文艺节目,在武原镇六个街道社区及部分农村进行巡回演出,有2万多名群众观看了演出。

2003年上半年受“非典”冲击广场文艺一度受到影响。

但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得到“非典”警报解除的消息后,立即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采取积极态度,应对“非典”造成的损失,文化业务部门抢时间,争速度创作赶排文艺节目,制定和完善广场文化活动计划。

大张旗鼓地开展“文体进社区”系列活动。

及时举办社区干部文化工作培训班,组织文艺演出队伍,创作的节目以宣传十六大精神、创文明社区和公民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为社区群众演出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11场,为社区群众免费放映国产优秀主旋律影片4场,选择3000余册图书在社区进行轮换借阅,还在4个街道进行《夕阳红摄影展》、《出土精品文物展》,协助武原镇举行第二届社区文艺汇演。

此外,配合有关部门承办和协办了“军民共建庆八一”、“庆祝建国54周年文艺晚会”、“县第八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交通安全宣传周文艺晚会“等20余场大型广场文艺晚会。

县城红红火火的群众文化活动带动了农村群众文化的深入开展。

2003年以创建农村科技文化活动室和农村科技文化示范户为重点的农村基层文化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全县8个镇文化站,利用点多面广的优势,结合文化站自身业务特点,发挥文化站干部业务专长,帮助指导创建科技文化活动室和科技文化示范户。

全县在去年建成48个农村文化科技活动室和36个文化科技示范户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增32个活动室和36个示范户,文化科技活动室和文化科技示范户创建率分别达80%和72%。

此外,8个镇文化站2003年共举办各类文艺演出52次,出刊黑板报89期,宣传橱窗63期,借阅图书11万册次,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以考古发掘为重点,文博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依据“保护第一、抢救为主“的文物工作方针,2003年突出重点加大考古发掘工作力度,全县文物博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仙坛庙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成果。

仙坛庙遗址发掘是我县历年来经费投入最多、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野外考古活动。

2002年9月起由省考古研究所和县博物馆联合对仙坛庙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至今先后进行了三期发掘,共发掘面积2400平方米,发现崧泽、良渚时期墓葬120多座,出土各类器物800余件,发掘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一是发现了迄今为止我国最大、最早的崧泽文化土台,把人工堆筑营建土台的历史提前到了崧泽文化时期,土台的发现对研究中国礼制的产生和探讨良渚文化发达的祭祀现象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二是发现了太湖流域最早的玉龙,对探讨中国龙的起源提供了宝贵的线索;三是发现了从崧泽文化早期到良渚文化晚期连续扩建使用的超过千年的大型墓地,特别是发现了为数较多的崧泽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早期的墓葬,对研究墓制、墓俗和文化的演变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四是首次在器物上发现了干栏式建筑图案,为研究新石器时代的建筑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旁证;五是仙坛庙遗址跨度大、延续时间长,崧泽文化早期至良渚文化早期的地层关系相对明确,对研究该时期的器形排列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仙坛庙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丰富和完善了我省在崧泽至良渚早期阶段的考古发掘,出土的许多珍贵文物填补了我省乃至全国的空白。

新华社、文汇报、浙江日报、钱江晚报、都市快报、今日早报、海盐日报等均竞相进行现场采访报道,网上刊登的信息30多条。

发掘的巨大成功吸引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前来工地参观,共接待北京、上海、浙江、四川、安徽、台湾、日本的十余批专家,他们一致认为该遗址是近几年崧泽文化时期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

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

——镇海塔地宫发现珍贵文物

2003年8月,为配合镇海塔修复,根据塔基纠偏加固方案的需要,对镇海塔地表砖石进行清理,清理过程中,在地表下40厘米处惊喜地发现了地宫。

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指导下当即对地宫进行清理。

共出土了铜质贴金观音佛像、玉质如来佛像、玉璧、青铜簋、青铜贯耳壶、青铜釜、青铜镜、青铜钟、钱币等器物20余件(组),尤其是一件青铜净瓶,银盖下悬挂一银质管状器,内有香料和舍利,更是器物中的精品。

镇海塔地宫的建筑形制较为特殊,且仅以砖封顶,距地表仅11厘米,这些特征在以往的地宫发掘中非常罕见,出土的文物个体普遍较大,制作精细,是一批弥足珍贵的宋元时期佛教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民间收藏的出土文物登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4月份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一月的民间收藏的出土文物登记工作。

期间前来登记的人数为7人,共登记出土文物136件。

捐赠文物人数为2人,捐赠出土铜器1件,瓷器5件,墓志铭2组。

——农田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如何在农田基本建设中做好地下文物保护工作,我县在早几年就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经验。

2003年全县进入新一轮土地整理工作,需要整理的土地涉及8个镇24个村,面广量大。

为此我局主动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联系,紧密合作、及时出台有关政策,同时利用农村业余文保网络组织幅射面广的优势,抽调力量对全县规划整理的75000余亩土地逐一进行现场踏勘调查、摸清情况,既保证土地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又有效保护了地下文物。

这项成功经验得到了省文化厅、文物局的充分肯定,在12月10日召开的全省文物工作会议上,我县文管会办公室因此被省政府授于全省文物工作先进集体。

四、以优质服务为宗旨、公共图书馆展现新形象。

2003年我县公共图书工作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为宗旨,在职工中深入开展优质服务活动,把图书馆建成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的文明窗口。

外借、阅览、少儿、电子阅览室、集体外借、社区服务网点等流通部门全年共接待读者12.8万人次,总流通图书15.98万册次,其中外借书刊8.1万册次。

全年解答各类咨询1800余个,代查信息1400余条。

张元济纪念室接待参观团体25多个、4600人次。

黄源藏书楼接待参观游览者1.8万人次。

2003年,张元济图书馆新增藏书7816册,其中自购6603册,接受馈赠1213册,张树年先生家人赠书465册。

征订报纸87种,期刊355种。

图书和报刊的数量是历年之最。

9月张元济图书馆又先后和虹桥社区和建新社区签订了服务协议,增设了2个新的图书服务网点。

同时组织业务人员帮助城北社区图书室和秦山杨柳山村图书室对13000余册图书进行分类编目。

此外,还先后举办“我喜爱的中外名著”评选活动,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知识猜谜活动”、“国家重点野生陆生动物科普展览”活动、正版图片特价展销活动以及浙江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宣传活动。

2003年完成了图书馆馆舍的维修改造工程,累计投资改造经费35万元。

经过改造后的图书馆整体面貌有了较大改观,扩大了读者阅览室面积,增加了阅览座位,外借图书全部实行计算机管理。

延长开放时间,取消每周五休息制度,实行天天开放,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赞许。

由于图书馆在硬件环境和软件建设上有了较大突破,因此已顺利通过了全国公共图书馆第二次评估工作,己由省文化厅公布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

此外,2003年张元济图书馆还承办了黄源先生骨灰安葬于黄源藏楼内的具体事务和黄源家属的接待工作。

五、因势利导积极推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健康发展。

2003年我县体育工作坚持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把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作为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抓手,全县城乡体育工作呈现群众体育活动大突破,竞技体育水平大提高的可喜局面。

——群众性体育活动高潮迭起。

为弥补上半年“非典”对体育工作造成的影响,下半年全县体育战线的教练员、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