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新校区规划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563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高校新校区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某高校新校区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某高校新校区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某高校新校区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某高校新校区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高校新校区规划设计说明.docx

《某高校新校区规划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高校新校区规划设计说明.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高校新校区规划设计说明.docx

某高校新校区规划设计说明

前     言

第一章  概   述

 

一、  项目概况:

1、区域位置:

新校区位于邢台市区西北侧的西北高校园区,离市中心10分钟的路程,地理位置较好,交通便利。

2、基地概况:

新校区南临60米宽的泉北大街,北接40米宽的幸福路,东边为50米宽的钢铁路,西边是40米宽的工农路地块,中间被

40米宽的太行路穿过,分隔为两块,基地地势平坦,东西高差约10米,水文、地质条件良好。

二、   规划设计依据:

1、 河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复的《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项目建议书》;

2、 邢台市规划局关于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邢规地字(2004)第002号];

3、 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任务书》;

4、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土地现状图;

5、 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1992)

6、 国家及地方现行的相关规范及法规

 

第二章 规划目标、原则和特色

一、  划目标和原则:

1、目标:

----环境生态化、景观园林化、校园信息化。

2、原则:

----以人为本、尊重生活、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合理利用、科学规划。

充分满足学生的生理居住要求和心理情感要求,是本方案设计的基本点。

物质文明的空前进步已使人精神的要求凸现出来,人们的生活目标向“追求与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方面发展。

如何营造舒适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更能给人们带来情感支持与心理满足,这一目标成为我们致力的焦点。

时代赋予我们历史的责任,未来的生活对我们提出全方位、多元化的要求。

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需要我们注重环境、重视文化、制造精品,社会心理的进步使人追求高尚、典雅,讲究精致艺术,人在社会中需要自身价值得到显现,情感心理得到尊重,更渴望实现自我,突出主体意识;因此创造一个舒适、便利、竞争,而且还有亲和、自然、温馨、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环境成为现代大学生的追求。

营造一个这样的环境也是设计师的目标。

 

二、   规划特色:

 1、整体有机的景观格局:

根据场地特点,在建筑轴线、景观轴线上组织室内外空间,形成各种空间序列,相互汇合、渗透、转换、交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以人的景观感知为中心的体验空间序列,不受车辆交通及功能分区之干扰。

 2、理性与浪漫结合:

根据学校建筑特色,将理性与浪漫结合,由规则式建筑广场空间通过转接、过渡的手法,与自然的多态水景空间融为一。

 3、强调交通组织的层次性:

将快速车流主道大多置于场地边缘,内部多为步行道,并考虑紧急车辆通行,以保持中央腹地的完整性。

4、可持续发展与良好的生态环境:

考虑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性及能源的循环利用,体现生态的多样性与地方性,创造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绿洲。

  5、经济与工程节制:

经济为本,节制工程。

充分运用普通材料,使建设在不影响高标准和条件下尽可能减少投资。

这主要有赖于对场地地形的深入分析和巧妙利用,以及建筑群体之间各种功能和结构关系的处理。

 

第三章 总体规划特征

一、   设计理念:

链条式规划,以“一条玉带、”“两个中心”、“三条轴线”带动其他各点、线、面的发展。

在本案中基地是两个面积相仿的方形地块组合而成,因此,整合这两个地块,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成为规划的关键,在既满足分期规划又满足整体效果的基础上用一条绿化景观大道为轴线贯通两个地块,将两个地块有机的联系起来,中心绿化景观轴线与两个地块的入口景观大道构成两个中心广场。

这也是新校区的两个中心点,在三条轴线和两个中心上又串联着许多的功能分区:

例如教学区、师生生活区、对外服务区形成了整个校园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的完整的规划结构在规划上我们采用先进的设计手法和理念,融合西方的设计思想,典型化、通用化与多元化、个体化相结合,设计中既要赋予超前意识,又要具有时代精神,使信息产业化与网络高速公路化兼容并蓄,强调时空穿梭,空间交织穿插,象征过去与现在,隐喻历史与未来。

简洁明快与丰富的创意相结合,庄严典雅与活泼动态相映成趣。

二、   总体规划特征:

(一)、道路系统规划:

路网是校园的骨架,路网规划的好,校园的基本构架就更能适应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1、道路交通:

以两个环行路网中心景观大道,即文化长廊为骨架,再串以次要道路。

形成主次分明,结构清晰,形式与功能完美结合的道路结构,交通便捷、通畅,可达率高。

环形道路以直线和曲线相结合而成,将校区内各种性质的建筑群体便捷高效地组织在一起,使校区内人流与货流的进出井然有序,减少对环内教学区的干扰,环内主要设置步行道路,停车位设置于环道两侧,提高行车安全性。

休闲小道结合环境连接各个部分,互为交叉,曲折迂回,宽窄不一,留出有机的滞留空间,真正使人感觉舒适、自由、幽闲,集散步、观景、休息为一体,感受环境对身心的熏陶。

原则:

贯彻人车适度分流、动静分区的原则。

分级:

校内车行道可分为两级:

主要车行道----车行道宽为9~15米,两侧各2~3米的人行道,双面坡,一块板结构,成环状。

次要车行道----车行道宽4~6米,单面坡,一块板结构,成枝状串联在主干道上。

车行道都为消防车通道。

小区的人行步道分为两级:

主体步行道----主体步行道宽为6~8米,主要由三条组成,中心主体景观道、文化长廊和两条人口景观大道,连接新校区的主要人口。

链接丰富多彩的主题景观,提供令人愉悦的休闲体验。

次级步行道----滨水景观道和休闲健康步行道。

2、停车规划:

原则:

采用室内室外地上地下相结合,既方便学生生活,又减少人车交叉。

分类:

校区的停车可以分为两类:

   室外停车位,道路两旁停车位,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机动车共658个停车位。

部分建筑地下停车:

主要停放非机动车辆和摩托车。

(二)、功能结构规划:

两个中心、三条景观轴线、四大分区。

两个中心:

一期的中心下沉式文化广场是整个校园的主中心,它是整个中心主体景观轴线的起点。

周边布置许多功能体块:

公共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图书馆、景观会议中心等是功能核心部分,也是整个地块的一个景观核心,小有小桥,大有广场、喷泉、景观柱廊,二期的中心是景观轴线的结尾部分,同样也是二期的核心部分。

丰富的功能空间、水景、景观小品、绿化,使整个方案更加统一、完整。

三条景观轴线:

中心主体景观轴,是由绿化、景观、水体形成的功能多样、层次丰富的景观轴线,它连接两个中心,是两个地块的联系纽带。

东西人文景观轴,是连接主入口和中心广场的人文轴线,在这两个轴线上用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名人的雕像、生平事迹主题,从古到今、从洋到中,形成独特历史人文景观氛围。

启进现在、开拓未来。

四大分区:

教学区——新校园的主体功能部分,是由公共教学楼和实验实训楼组成,各教学楼相互联系。

师生生活区——由教工住宅、教工宿舍、学生公寓、食堂、以及师生活动中心组成。

体育运动区——体育场、风雨操场和其他运动操场。

配套区——由对外联络设施和附属设施两个部分组成。

 (三)、景观规划:

溪流、阳光、绿色、山坡、林荫是主体绿化景观带的重要元素。

 1、设计理念——“曲水流畅”、“玉带环腰”、“园在林中”、“林在水中”

 1)、通过现代景观设计的多元手法,强调不同功能区域的空间感将严谨的轴线时对关系同自由活泼的空间有机组织起来,主轴线规整有序的景观,强化建筑群体的空间感和内聚力,而湖区自由流畅的园路与缓坡地形又形成舒适宜人的休闲空间。

2)、从更深层次上发扬传统文脉与造园意境,注重丰富多变的空间序列,而不是对传统园林景观的简单再现。

 3)结合高校特点,为师生创造舒适方便的学习生活环境,以人为本,客观设计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行为习惯,提供集中

和分散,公共与私密等多需求的活动场所。

 4)、绿地尽量采用集中式布置,利用植物造景更好地发挥生态效益。

选择本地树种,依照不同的植物群落关系配置四季丰富多

彩的植物,形成本校鲜明的植物景观特色。

2、设计原则:

1)、疏密有致,曲折开阖,造就鲜明人性和宜人环境。

2)、虚实渗透,层层展开,形成耐人寻味的和谐整体。

3)、大环境和小环境、区内和区外环境相互结合相互融合。

4)、布局灵活,灵动中隐藏秩序;内容充实,丰富中饱含韵律。

5)、建筑形态、空间走势,体现“阴阳相抱”的原理,使园内的每幢楼都处在较好的环境位置,使整体环境达到相对完美的境界。

6)、运用中国传统空间中“收放顿曲引,隔敞敛透遮”的手法,塑造富含人文韵味的环境氛围。

7)、将合理的功能分区与多层次空间结构通过简洁、流畅的交通网络和空间渗透手法结合在一起,使优美的环境更富于人性和

切合实际。

8)、强化中轴线景观大道的景观层次,抑扬顿挫,给人予冲击的同时又留有丰富的想象余地。

9)、最大限度地布置区域绿地设置学生的散步“走廊”,链接丰富多彩的主题景观及水景,提供令人愉悦的休闲体验。

10)、单体外观以现代手法,创造典雅、艺术、庄重的形象。

3、水环境规划:

1)、溪水绿化空间上设置娱乐休闲人工溪流,相互贯通,构成亲水系统。

2)、景观水系边建亲水步道,亲水广场形成人景交融的湖水景观。

3)、利用高差,使水体循环流动。

4)、人工种植林和天然育成林,静止的水和流动的水,大水面和小水面,构成天然河岸和湿地系统,并通过人工饲养的生物水

藻等维持自身的生态系统。

5)、水域底部修建木炭层等净水装置,使水具有自身净化功能,采用厌氧——膜——生物反映器——消毒处理工艺。

中心绿化景点,校园中心绿化景点以保留水面扩大形成的湖面为主要的构成元素。

水是智慧的象征,也是校园文化色彩的最好诠释,这条校园水系从校前区引导并贯穿了整个校园,浓郁了校园环境的人文气氛,活跃了校园的绿色文化。

新校区以二条绿化轴、一个中心景观节点为主线,辅助其它的绿化景观节点,例如校前区广场的绿化节点,运动区形成的绿化节点,生活区的景观节点等,这一系列有主有次的绿化体系,从不同的层面上,从不同的空间角度表述了全新的生态的绿化概念。

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具有人文气息的特定校区的生态系统,具有唯一性和代表性。

校园水系结合自然砌筑和校园空间层次安排,使之成为校园中亮丽的景观。

特别是教学区,水面结合自然风貌、人工建筑小品形成的绿色文化走廊将成为学生们交流的场所,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校园主要道路两侧植树连成线,校园各个区块景观各异,做到步移景异,景景精彩,校园内面上的景区和点上的景点连成一气,构成一个绿化景观丰富的空间序列,增加了校园的进深和层次感。

 

第四章 校园空间结构规划

一、校园肌理

新时期校园文化及校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许多共同点,但每个校区的建设都是立足于当地的地域文化,反映一定的基地特征,具有各自鲜明的形象。

河北机电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的特征性一方面是由河北机电技术学院多年来形成的教育文化来渲染,另一方面则直观的来自于新校区的文化建设,其中校园规划的个性是其中重要的一个角色,具有可体验性,可阅读性,具有无限的遐想空间。

本次规划设计空间结构上以“一条玉带”、“两个中心”节点、“三条轴线”、两个交通环为主体打造新校园的蓝图。

两个中心点是校园的两个轴线广场;三条轴线是中心主体,景观轴和两个入口景观大道形成的景观轴线。

两个交通环是车行道路交通环和水系景观步行交通环,两个环沟通贯穿了学校的各个功能部分,使得各种相互关系变得柔和、顺畅。

校园各轴线和空间节点均有建筑物做为视觉对景,这对于围合空间是必要的,这样校园格局既是开放形态的,小范围又是内敛的。

二、书院型格局

“院落”是中国传统的建筑布局形式,由建筑围合的庭院形成社交性的共有空间,能为思想活跃的年轻大学生和科研人员提供思想交流场地。

建设园林式的校园,体现中国传统和西方园林相贯通、相融合的空间理念,也是本次规划的一个特色。

在校园空间布局中渗透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思想,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积极继承。

校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