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2333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下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下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下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下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下四单元教案.docx

《四下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四单元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下四单元教案.docx

四下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生物与环境

单元分析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动植物的生活环境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验探究、搜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事实,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具有影响,了解各种不同的生物之间有着各自不同的传递信息的方式,知道食物链、食物网的含义,理解为什么要保护生态平衡以及生物防治的意义,了解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并知道如何保护这些珍贵的资源。

能够制定保护动植物的活动计划,能参与中长期的研究活动,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联系密切,《蚯蚓找家》探究蚯蚓的生活环境,让学生认识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变色龙》认识动物在长期的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保护自己的方法;《植物向哪里长》是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生物与信息》认识各种生物之间有着各自不同的传递信息的方法;《密切联系的生物界》让学生懂得食物链、食物网的含义,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珍稀动植物》了解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资源,能够制定计划,参与中长期研究活动。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观察、实验、制作、查阅资料、收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知道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

认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事实,了解生物之间传递信息的方法,了解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资源,知道食物链的意义,理解为什么要保持生态平衡并开展保护动物的活动。

三、单元内容

《蚯蚓找家》;《变色龙》;《植物向哪里长》;《生物与信息》;《密切联系的生物界》;《珍稀动植物》。

四、课时安排

每课均为一课时,一节复习巩固,共7课时。

 

15蚯蚓找家

一、教学目标

1会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适宜的环境;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倾听他人的意见。

2知道蚯蚓适宜生活的环境,从而认识到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环境影响动物、动物适宜环境、动物影响环境。

3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关爱生命,实验完毕把蚯蚓放归大自然。

二、重点难点:

会设计对比实验;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三、教学准备:

1、活的蚯蚓、玻璃槽、一次性手套、实验方案表、实验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干土、湿土、镊子、黑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蚯蚓是怎样生活的吗?

蚯蚓与环境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

呢?

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研究蚯蚓

(二)、探究过程

1、探究蚯蚓与环境的关系:

(1)你认为蚯蚓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2)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呢?

(3)认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发放“实验方案表”。

(4)学生汇报本组设计的实验方案。

汇报实验方案时,要特别强调在做这个实验时,不同的条件和相同的条件是什么。

温馨提示”;出示课件:

潮湿环境:

(不同条件:

干土、湿土)其它条件相同。

阴暗环境:

(不同条件:

阴暗、明亮)其它条件相同。

(5)学生动手实验,老师发放“实验记录表”。

(6)小组汇报:

你们是怎么做的?

你又发现了什么?

老师总结:

通过实验的方法证明了蚯蚓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

在现实生活中,蚯蚓的家又是怎样的呢?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视频。

(出示课件

(三)、探究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1、这里有几种动物,你能帮它们找找家吗?

(出示课件

2、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

它们又适宜生活在什么环境里?

3、总结:

各种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了自己喜欢的环境,它们是不能生存的。

动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

当环境变得不适合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

所以,我们要保护和创造动物需要的环境,爱护我们的大自然!

(出示课件

五、拓展活动

关于“动物与环境”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身边自己喜欢一种动物,了解它的生活环境,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

15蚯蚓找家

潮湿;阴暗

动物环境

相互依存

 

 

16变色龙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能列举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如冬眠、保护色、拟态等。

2、会查阅书刊和其他信息源,学生能用简单的表格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3、愿意合作和交流,能从活动中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喜欢大胆想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一些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难点:

知道动物的自我保护是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三、教学准备

在各个科普网站收集了许多有关动物自我保护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

录像片段以及新鲜有趣的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大森林情境图:

图上都有哪些小动物?

你能把他们全部找出来吗?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动物是用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好吗?

(二)、探究过程

1、认识保护色

池塘中生活的青蛙什么颜色?

为什么。

小结:

让自己身体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这是自我保护的方法。

2、认识警戒色。

警戒色的动物图片——毒箭蛙,蛾类的幼虫体色鲜艳,非常醒目,对其他动物起到警戒作用,是警戒色。

3、认识拟态

枯叶蝶形态酷似一片树叶,属于拟态。

竹节虫细长的身体如同竹枝,两者颜色很难分,是拟态。

尺蠖在面临危险时,挺立身体僵硬不动好似树枝,是拟态。

4、动物适应环境保护自己的其他方法。

(1)学生发言交流

(2)图片补充材料:

黄鼠狼——放臭气;章鱼——放烟雾;刺猬——尖刺;壁虎——断尾自切;金龟子——遇到危险时,脚朝天装死,从树上落下来,躲避鸟类;乌龟——硬壳。

野兔——逃跑;

(3)填写研究记录表

(三)、设计活动

1、应用引申:

设计一款迷彩服,便于隐藏自己。

2、布置作业:

师:

通过这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各种动物在自然界都会遇到敌害,凡是能生存下来的都有保护自己的本领。

请大家课后再深入地研究一两种动物自我保护的特点。

学生观察图片,自由讨论。

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想象,解决实际问题

五、拓展活动

观察周围的小动物,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六、板书设计

 

17、植物向哪里长

一、教学目标

1、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植物生长的向性问题;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做控制变量的向性实验。

2、想知道、爱提问与植物适应环境有关的问题;能对研究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养成细致合作进行探究的品质;能参与植物的向性实验的中长期探究。

3、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如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

二、教学重点:

是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会做控制变量的向性实验。

三、课前准备

关于植物定向生长的图片,视频资料

实验演示装置:

培养皿里面的不同方向的种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两盆植物(一盆生长正常,另一盆生长倾斜),大家观察这两盆植物,他们有什么不同?

思考下原因。

2、一组图片:

一株植物的根系向下生长,另一株植物的根系向一边生长。

观察有何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二)探究过程

1、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猜测

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1)学生分组讨论

(2)汇报交流的结果

(3)对交流结果进行归纳,可能跟阳光照射的方向有关系;可能跟水源的位置有关系。

2、设计实验,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和向水性

(1)一小组为单位,设计自己的试验方案,验证我们的猜想。

(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活动

(3)交流研究方案。

汇报下你们的实验方案,

(4)其他组有没有不同方案;或是补充他们组的方案?

(5)完善实验方案:

3、认识植物的向光性

(1)向日葵的图片。

植物的向光性;还有哪些植物具有这样明显的现象?

(2)向光性实验介绍,两个纸盒一左一右分别开一个小窗口,各罩住一盆植物幼苗一周后观察结果。

4、认识植物的向水性

(1)出示植物的根系生长情况图片

(2)向水性实验介绍:

豆苗的向水性实验。

5、认识植物的向地性

(三)考察学校内植物的向光性

1、考察场地

2、观察对象

3、交流发现

4、小结

五、拓展活动

我们周围的植物有向性运动,太空中生长的植物会向哪里生长呢?

六、板书设计

向光性

向水性

向地性

向肥性

七、教学反思

 

18、生物与信息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生物也能进行传递信息。

2、通过对大自然中生物进行传递信息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3、通过活动、调查,了解蚂蚁和蜜蜂是怎样传递信息的,认识其他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

二、重点难点

了解蚂蚁和蜜蜂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得出什么启示。

三、教学准备

放大镜、糖、碗、海棉、樟脑球。

文字、图片资料、视频资料。

(观察蚂蚁,利用材料进行研究放在课前进行。

让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把记录结果拿到课堂中进行讨论、交流。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搜集资料了吗?

我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了大家准备好的信息?

人类通过语言、文字来沟通,传递信息。

2、那么在我们的自然界中,其他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

(板书课题:

18生物与信息,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蚂蚁传递信息的方式

(1)课下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蚂蚁的活动。

汇报交流。

a.蚂蚁是怎样寻找食物的?

b.蚂蚁发现了食物,是怎样与同伴联系的?

你能试着解释吗?

项目

现象

结论

在蚂蚁队中放一条海棉

 

 

用樟脑球在蚂蚁队中画一道线

 

(2)学生进行汇报资料,教师给予评价。

(3)学生观看视频,再次感受收获了什么信息?

(分段播放)

(4)教师小结:

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2、探究蜜蜂传递信息的方式。

(1)学生小组讨论资料

(2)代表汇报资料。

(与前一部分侧重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

(3)播放关于蜜蜂的视频资料

(4)教师小结:

蜜蜂是用舞蹈来传递信息的。

3、其他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

(1)学生结合课本图片资料分组讨论、猜想。

(2)全班交流,教师评价、补充。

(相机出示相应课件。

(3)学生介绍动物传递信息的资料:

孔雀、狗、大猩猩、母鸡……

(4)植物同样可以接收声信息,例如当含羞草在强烈的声音刺激下,就会有小叶合拢、叶柄下垂等反应。

4、教师总结,介绍。

捕蝇草靠绒毛感觉碰触获取信息;孔雀展示艳丽的外表发出信息;某些高等动物,如猩猩可以通过发怒、喜悦的表情传递信息;母鸡下蛋之后会用“咯咯咯咯”声进行简单的信息传递等等。

五、拓展活动

生物间会发出次声波、超声波等声音,会给我们什么启示?

六、板书设计:

18生物与信息

蚂蚁气味传递信息

蜜蜂舞蹈传递信息

鸡用声音进行信息传递

大猩猩用表情来传达信息

孔雀用美丽的外表和行为进行信息传递

七、教学反思

善于用不同的评价语言鼓励学生,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教师准备的材料充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应不断提醒自己,侧重学生搜集资料,探究的过程;所用的视频资料与教学紧密联系,在课堂上,可分段播放,促进学生更有效的理解知识。

19、密切联系的生物界

一、教学目标

1、能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能查阅书刊资料及其他信息源资料;绘画一幅食物网。

2、通过学习食物链,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珍爱大自然里的生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能够分析生物间的食物关系,了解生物防治的意义。

二、重点难点:

认识生物界的食物联系,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分析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三、课前准备

池塘生物群落图片;草原生物群落图片;多媒体设备及教学软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们今天早饭都吃些什么?

我们的食物多种多样、营养丰富。

你们知道这些食物来自哪里吗?

2、我们把动物和植物统称为生物,那你们知道这些植物、动物又吃什么呢?

这些生物有什么联系?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

密切联系的生物界)

(二)、探究过程

1、认识食物链。

(1)出示草原群落图,请看美丽的大草原,草原上生活着哪些生物?

它们之间存在着哪些关系?

(2)学生仔细观察、交流、汇报。

(师小黑板展示部分生物)

(3)它们谁吃谁啊,请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你们一起讨论。

(4)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有些动物吃植物,有些动物吃动物。

可见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

(5)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①板书一个长的食物关系,请生观察,你能根据他们之间的形状取一个形象的名字吗?

②食物链

③介绍食物链的意义

(6)观察食物链的特点。

一条食物链通常是从什么开始,到什么终止?

(从植物开始到肉食动物)

3、请利用食物链的知识,将草原上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用食物链表示出来吗?

   同桌交流(注意画的时候要完整,即从植物开始到肉食动物结束。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认识食物网

(1)观察草原生态食物关系图,

  观察体会食物链与食物链的相互交错关系。

(2)引入食物网的概念。

(3)讨论:

假如食物链中的某一生物出现了问题,其他的生物会怎样?

(师提示假如兔子没了)

(4)小结:

其实各种生物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每一种生物都很重要。

生物界中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每种生物都有存在的价值。

我们千万不能人为地去破坏,否则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五、拓展练习

我们这儿美国白俄大量繁殖,想一想我们是怎么防治的?

六、板书设计:

19密切联系的生物界

食物链:

  食物联系                   草→兔

食物网:

  相互交错

 

20、珍稀动植物

一、教学目标

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倾听并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2、通过了解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植物,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了解我国的珍稀动植物、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及措施

二、重点难点

了解我国的珍稀动植物、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及措施;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三、课前准备

我国珍稀动植物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动、植物种类很多,其中有些是非常珍贵、稀少的动植物,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二)探究过程

1、认识我国的珍稀动植物

(1)我国有哪些珍稀的动植物?

(2)交流汇报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我国的珍稀动植物。

对搜集资料多的同学予以表扬。

2、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逐一出示相关图片进行介绍

(1)认识大熊猫

①出示大熊猫的挂图或投影片。

②提问:

这是什么动物?

③介绍大熊猫  

(2)认识朱鹮

①出示朱鹮的挂图。

②认识这种鸟吗?

③介绍朱鹮

3、按上述方法,指导学生认识其他几种珍稀的动物——扬子鳄、金丝猴、白头叶猴、羚牛、白鳍豚、黑颈鹤等。

 

4、认识珍稀植物

认识几种珍稀的植物——水杉、银杉、银杏、珙桐、人参等。

  

5、认识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

(1)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动植物为什么珍稀呢?

(2)总结:

这些动植物所以这样稀少,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自然环境的变化,例如由于温度、湿度等变化,大片竹林死亡,熊猫的食物没有了,就会造成熊猫大量的死亡。

另一方面是人的乱捕乱杀、胡乱砍伐。

由于以上两方面原因,它们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有的已经濒临灭亡。

  

6、指导学生认识如何保护珍稀动植物  

(1)教师提问: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

  

(2)设置情境:

假如我们这个地方飞来一只受了伤的珍稀鸟类,你应该怎么办?

(3)讲述:

为了保护珍稀的动植物,国家颁布了法律,对捕杀珍稀动物、砍伐珍稀植物的人,要进行法律制裁。

为了保护珍稀的动植物,国家还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五、拓展活动

搜集有关资料,制作一份保护珍稀动植物的电子手抄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