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杜甫诗五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810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杜甫诗五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杜甫诗五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杜甫诗五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杜甫诗五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杜甫诗五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杜甫诗五首.docx

《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杜甫诗五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杜甫诗五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杜甫诗五首.docx

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第3课杜甫诗五首

第3课

杜甫诗五首

 

             对应学生用书P9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区)。

杜甫青年时代漫游各地,33岁时遇到“赐金放还”的李白,两人曾同游梁宋之地。

后入长安,困顿十载。

安史乱起,杜甫落入叛军之手,脱险后,任左拾遗。

后因事被贬,做检校工部员外郎,世人因称其为“杜工部”。

杜甫的诗歌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安史之乱时期的重大事件在他的诗歌中都有反映,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在诗歌创作上各体兼工,遣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为“诗圣”。

他在盛唐诗坛上与李白双峰并峙,合称“李杜”。

杜甫诗的风格是沉郁顿挫。

著名的诗作有“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望岳》《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等。

《月夜》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

当年六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入长安,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陕西延安),准备赶至灵武为平叛效力,但不幸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

诗人身陷敌营,失去了自由,一方面心念君王,另一方面心悬妻孥。

一个月夜,诗人望月生情,写下这首诗。

《哀江头》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秋天,杜甫离开鄜州去投奔刚即位的唐肃宗,不巧,被安史叛军抓获,带到沦陷了的长安。

旧地重来,触景伤怀,诗人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

第二年春天,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绝,《哀江头》就是当时心情的真实记录。

《蜀相》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浣花溪畔,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定。

在这期间杜甫仍怀有“致君尧舜上”的政治理想,但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杜甫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倍加敬重。

定居后的第二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又呈吴郎》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

当时,杜甫住在瀼西一处草堂(不是成都那座草堂)中。

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贫穷的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

后来,杜甫将草堂让给一位吴姓亲戚(即诗中吴郎),自己搬到十余里外的东屯去了。

不料这位吴郎一来就在草堂外围插上篱笆,有意不让打枣。

寡妇向杜甫诉说,杜甫便写了这首诗去劝告吴郎。

此前杜甫给吴郎写过一首诗,所以此诗题为“又呈吴郎”。

《登岳阳楼》 此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

当时,诗人已五十七岁。

大历三年(768)春,杜甫由夔州出峡,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

这年的冬天,杜甫从公安到了岳州,这首诗就是诗人登岳阳楼时所写。

此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诗人并没有停留在个人的不幸遭遇上,而是关心国家的命运,并为国家的多难而叹息。

关于“沉郁顿挫”

沉郁:

如果说豪放是火山爆发,沉郁就是海底潜流。

当诗人飘逸飞动、奔放不羁时,就形成豪放;当诗人沉思默处、义愤填膺时,就变得沉郁。

李白豪放,其体轻,其气清,故袅袅上升,飞入云霄,若野鹤闲云,随处飘逸;杜甫沉郁,其体重,故沉沉下坠,潜入心海,感情激荡,回旋纡曲。

何为沉郁?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

“沉则不浮,郁则不薄。

”杜甫之诗,为沉郁之极致。

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

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对应学生用书P9

1.鄜州(fū)    2.云鬟(huán) 

3.虚幌(huǎng)4.细柳新蒲(pú)

5.辇(niǎn)6.嚼啮(niè)

7.明眸皓齿(móuhào)8.祠堂(cí)

9.坼(chè)10.涕泗流(tìsì)

1.闺中只独看     闺中:

指妻子

2.遥怜小儿女怜:

怜惜

3.未解忆长安解:

晓得

4.何时倚虚幌虚幌:

薄而透明的纱帷

5.苑中万物生颜色生颜色:

焕发光辉

6.三顾频繁天下计顾:

拜访

7.两朝开济老臣心开济:

开创大业,济国安时

8.堂前扑枣任西邻任:

放任

9.只缘恐惧转须亲缘:

因为 转:

更加

10.即防远客虽多事防:

提防 多事:

多心

11.便插疏篱却任真任:

认为,相信

12.吴楚东南坼坼:

分裂

13.亲朋无一字字:

这里指书信

14.戎马关山北戎马:

指战争

15.凭轩涕泗流凭:

倚靠

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2.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3.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

4.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7.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8.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温馨提示:

不要把“坠”写为“堕”,不要把“长”写为“常”,不要把“日夜浮”写为“日月浮”等。

             对应学生用书P10

一、阅读《月夜》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

[赏形象]

1.本诗的颈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应如何理解?

提示:

①描写了妻子独自看月的画面,雾湿云鬟,月寒玉臂。

②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品语言]

2.你认为颔联中的哪两个字用得好?

有怎样的效果?

提示:

①“怜”“忆”两个字用得好。

②“忆”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

在这里又着一“怜”字,可谓饱含深情,感人至深。

[析技巧]

3.本诗的颔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作简要分析。

提示:

①反衬的手法。

②用小儿女的“未解忆”反衬妻子的“忆”,从而使妻子的“忆”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

4.杜甫在诗中不说自己望月忆妻,却说妻子望月忆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作简要分析。

提示:

这样写显得布局奇特、用笔曲折、构思奇巧,含蓄曲折地把诗人挂念儿女、体贴妻子,以及自己对他们深沉的爱说透。

鉴赏指导……………………(技法点拨,触类旁通!

对写法

对写法,也称“主客移位法”,是古代诗歌中一种特殊的抒情手法。

“主”,指抒情主体,一般是诗人自己;“客”,指抒情的对象或着笔点。

在古代诗歌中,有时诗人要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不直接从自己一面落笔,而是撇开自己,从对方或其他事物着笔。

比如抒写自己的思乡之情,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家乡,而写家乡的亲人想念千里之外的“我”。

试看高适《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中第三句“故乡今夜思千里”,作者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借此衬托自己除夕之夜独处旅馆的思乡之情,把深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婉曲含蓄。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说:

“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

又如意在写自己思念亲人或友人,不写自己而从对方落笔。

杜甫的《月夜》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使用对写法,一般有以下特征和作用:

1.诗歌中常常使用一些诸如“忆”“想得”“遥知”“遥怜”之类领字来结构全篇,展开联想和想象,这样写有利于深化感情。

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借对方来写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

表面上看是“移情别恋”,而实质上作者对此人或物的眷顾更深,感情也更真,能够收到“倍增情感”的效果。

2.“落笔对面”可以弥补直抒胸臆时的一泻无余之不足,别有风致,富有意境,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这样曲折达意,委婉抒情,言在彼而意在此,能在常情常理上翻出新意。

清人浦起龙谈及此类诗歌时说:

“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

”这两句话形象描述出了对写法的特点。

二、阅读《哀江头》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

[赏形象]

5.诗人在“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一联中描写了怎样的一番景象?

提示:

“千门”,极言宫殿之多,可以想见当时的繁华;但加一“锁”字,便将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萧条巧妙地构成对比。

“细柳新蒲”,又是一个春天到来了,只见细柳袅袅,茵茵蒲芽,生机盎然。

描绘了一番春意盎然但社会萧条的景象。

[析技巧]

6.《哀江头》是采用对比手法表现今昔情景的,请结合有关诗句完成下面表格。

诗句

对比

作用

昭阳殿里第一人,

同辇随君侍君侧

用班婕妤的典故与唐明皇宠爱杨贵妃形成对比

①突出了放纵奢侈的生活正是导致今天可悲结局的直接原因

翻身向天仰射云,

一笑正坠双飞翼。

清渭东流剑阁深,

去往彼此无消息

用唐明皇、杨贵妃昔日芙蓉苑仰射比翼鸟与今日马嵬坡前生死两分离对比

②指出了他们逸乐无度与大祸临头的因果关系

[悟情感]

7.诗借曲江的今昔之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提示:

诗人借曲江的今昔之别抒发了一种国破家亡的深哀巨恸和心忧社稷的爱国情怀,同时也流露出对蒙难君王的伤悼之情。

三、阅读《蜀相》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

[赏形象]

8.本诗的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出师”指的是什么?

如何理解“英雄”这一意象?

提示:

①“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

②“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品语言]

9.王国维说: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参考此例,说说《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

为什么?

提示:

①“自”“空”两个字跟境界关系最密切。

春日的庭草兀自萋萋,空啭的黄鹂兀自好鸣。

春草茂盛,鸟鸣好听,给人的却不是乐景,而是伤情。

②诗人的感叹由此溢出,诗歌的基调由此凝结,由此“自”“空”两字最能体现诗的意境。

[悟情感]

10.本诗借写“蜀相”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提示:

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

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民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四、阅读《又呈吴郎》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

[赏形象]

11.从“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两句诗可以看出诗人具有怎样的品质?

提示:

①“困穷”一词承上句“无食无儿一妇人”,“此”指扑枣一事。

②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

如果不是因为穷得万般无奈,她又哪里会去打别人家的枣子呢?

正由于她扑枣时总是怀着一种恐惧的心情,所以我们不但不应该干涉,反而还要表示些亲善,使她安心扑枣。

③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了解人民的疾苦,同情和体谅穷苦人民处境的品质。

[析技巧]

12.简述《又呈吴郎》的艺术表现手法。

提示:

首先是现身说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用颠扑不破的道理来点醒对方,最后还用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尽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说教,措词委婉,入情入理。

其次,运用散文中常见的虚词来作转接,像“不为”“只缘”以及“即”“便”等,因而能化呆板为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又有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耐人寻味。

[悟情感]

13.这首诗揭示了当时怎样的一种社会现实?

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提示:

这首诗揭示了战乱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了双重的灾祸,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的人民真切的关心和深挚的同情。

五、阅读《登岳阳楼》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

[赏形象]

14.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提示:

抒情主人公是一个遭遇悲惨,个人抱负不能施展,身在江湖心却在长安,为不能报效国家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