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见病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910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常见病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医常见病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医常见病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医常见病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医常见病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常见病症.docx

《中医常见病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常见病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常见病症.docx

中医常见病症

中医常见病症

1.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病机】外邪侵袭人体是否发病,关键在于卫气之强弱,同时与感邪的轻重有关。

侵犯肺卫的途径有二,或从口鼻入,或从皮毛侵。

临床表现有风寒、风热、暑湿三证。

1)风寒束表:

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银翘散

3)暑湿伤表:

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参饮

5)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2.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

【病机】咳嗽的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1)风寒袭肺: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三拗汤用麻杏草)+止咳散

2)风热犯肺: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风燥伤肺: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4)痰湿蕴肺: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平胃散=二+平胃散)+三子养亲汤

5)痰热郁肺: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清金化痰黄芩栀,桔梗麦冬桑贝知,瓜蒌橘红茯苓草,痰火犯肺咳嗽止

6)肝火犯肺:

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黛蛤散=青黛+蛤蚧)

7)肺阴亏耗:

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桑甘沙天麦扁玉

3.哮病/支气管哮喘

【病机】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痰的产生主要由于人体津液不归正化,凝聚而成痰。

1)冷哮:

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2)热哮:

宣肺清热,化痰定喘—定喘汤

3)寒包热:

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石膏汤

4)风痰哮:

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

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平喘固本五味参,冬虫夏草酌坎脐;胡桃沉香灵磁石,款冬半夏合橘红

6)肺睥气虚:

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四君子+皮半夏

7)肺肾气虚:

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金水六君煎=二汤+熟地、当归)

4.喘证/慢性支气管炎

【病机】喘证的发病机理主要在肺和肾,涉及肝脾,外邪或它脏侵袭,使肺失宣降,肺气胀满,呼吸不利而致喘。

1)风寒壅肺:

宣肺散寒—麻黄汤+华盖散=麻人荆防白借书

2)表寒肺热:

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

清化痰热,宣肺平喘—桑白皮汤=皮二母亲射前龙(桑白皮黄芩知母贝母射干瓜蒌皮前胡地龙)

4)痰浊阻肺:

化痰降气—二汤+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

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乌郎只是木沉香(乌药槟榔枳实木香沉香)

6)肺气亏耗:

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生脉散(党国五芪虫)

7)肾虚不纳:

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8)正虚喘脱:

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蛤蚧粉=人参+蛤蚧)

5.肺痨/肺结核

【病机】从“痨虫”侵犯的病变而言,则主要在肺。

肺功能不强,或因其它脏器病变耗伤肺气,导致肺虚,则“痨虫”极易犯肺,侵蚀肺体,而致发病。

1)肺阴亏损:

滋阴润肺—月华丸=二冬二百沙玉及(北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百合白及百步)

2)虚火灼肺:

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

益气养阴—参苓白术散

4)阴阳虚损:

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补天大造参术芪,归芍山药远志随,枣仁杞子紫河车,龟鹿茯苓大熟地

6.心悸/心律失常

【病机】病机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其病位在心,而与肝、脾、肾、肺4脏密切相关。

1)心虚胆怯: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龙远人护神灵(龙齿琥珀酸枣仁远志茯神茯苓人参山药天冬生地熟地肉桂五味子)

2)心血不足: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3)心阳不振: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麦黄狗+参附汤

4)水饮凌心:

振奋心阳,化气利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

5)阴虚火旺: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

6)瘀阻心脉: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四物丹青香延附

7)痰火扰心:

清热化痰,养心安神—黄连温胆汤=温胆汤+黄连

7.胸痹/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病机】胸痹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在心,涉及肺、肝、脾、肾等脏。

心主血脉,肺主治节,两者相互协调,气血运行自畅,心病,不能推动血脉,肺气治节失司,则血行瘀滞;肝病,疏泄失职,气郁血滞;脾失健运,聚生痰浊,气血乏源;肾阴亏损,心血失荣,肾阳虚衰,君火失用。

以上均可引致心脉痹阻。

1)心血瘀阻: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

2)气滞心胸: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香穷、只烧干菜(柴胡枳壳香附皮川芎赤芍等)

3)痰浊闭阻:

通阳泻浊,豁痰宣痹—(栝蒌薤白半夏汤+白酒)+(涤痰汤=涤痰温胆(汤)参菖星)

4)寒凝心脉:

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当归四逆汤

5)心肾阴虚:

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炙甘草汤

6)气阴两虚: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人参养荣汤

7)心肾阳虚:

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参附+枣)+(右归饮=肾气八味减三泻,杜仲甘草枸杞入)

8.不寐

【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得入于阴,其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1)肝火扰心:

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

2)痰热扰心:

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

3)心脾两虚: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

4)心肾不交:

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交泰丸=黄连肉桂)+六味地黄丸

5)心胆气虚: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酸枣仁汤

9.癎病

【病机】病理因素以痰为主,每由风、火触动,痰瘀阻,蒙蔽清窍而发病。

1)风痰闭阻:

涤痰息风,开窍定痫-定痫丸

2)痰火扰神:

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涤痰汤

3)瘀阻脑络:

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

4)心脾两虚:

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归脾汤

5)心肾亏虚:

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饮+天王补心丹

10.胃痛/胃溃疡

【病机】胃阳为土,喜润恶燥,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以和降为顺,不宜郁滞。

1)寒邪客胃:

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散=皮箱(甘草叶皮木香)+(良附丸=良香附等分研)

2)饮食伤胃:

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

3)肝气犯胃: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4)湿热中阻:

清化湿热,和胃理气—清中汤=夏苓草蔻栀连

5)胃阴亏虚:

滋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芍药甘草汤

6)瘀血停胃:

化瘀通络,和胃理气—(失笑散=失笑灵脂共蒲黄)+(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

7)脾胃虚寒:

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小建中汤加黄芪一两半

11.呕吐

【病机】呕吐的发病机理总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病变主要在胃,还与肝、脾有密切的关系。

1)外邪犯胃:

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

2)食滞停:

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

3)痰饮阻:

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半夏+生)+苓桂术甘汤

4)肝气犯胃:

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半夏厚朴汤+大枣

5)脾胃气虚:

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四君子+皮半夏木香砂仁

5)脾胃阳虚:

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丸

6)胃阴不足:

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

12.腹痛

【病机】腹中有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等脏腑,并为足三阴、足少阳、手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循行之处,上述诸病因,皆可导致相关脏腑功能失调,使气血郁滞、脉络痹阻,不通则痛。

1)寒邪阻:

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正气天香散=乌香)

2)湿热壅滞:

泄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

3)饮食积滞:

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

4)肝郁气滞: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5)瘀血停:

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汤

6)中虚脏寒: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13.泄泻

【病机】基本病机变化为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肠道功能失司,病位在肠,脾失健运是关键,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

1)寒湿盛:

散寒化湿—藿香正气散

2)湿热伤中:

清热利湿—根芩连汤

3)食滞胃肠:

消食导滞—保和丸

4)肝气乘脾:

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5)脾胃虚弱:

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

6)肾阳虚衰:

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

14.痢疾

【病机】病位在肠,与脾胃密切相关,可涉及肾。

本病初期多实证。

疫毒侵,毒盛于里,熏灼肠道,耗伤气血,下痢鲜紫脓血,壮热口渴,为疫毒痢;亦可转换为阴虚痢疾和时发时止的休息痢。

1)湿热痢:

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

2)疫毒痢:

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芍药汤

3)寒湿痢:

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平胃散+藿香半夏

4)阴虚痢:

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鸡子黄,芍药黄芩合成方)+(驻车丸=胶连归)

5)虚寒痢:

温补脾肾,收涩固脱—真人养脏汤+桃花汤=吃净(赤石脂粳米干)

6)休息痢:

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理中丸+黄连茯苓

15.便秘

【病机】便秘的基本病变属大肠传导失常,同时与肺、脾、胃、胃、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

1)热秘:

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

2)气秘:

顺气导滞—六磨汤=大黄+五磨饮子

3)冷秘: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半硫丸=半夏+硫磺)

4)气虚秘:

益气润肠—黄芪汤=芪麻白蜜

5)血虚秘:

养血润燥—润肠丸=麻桃枳归生

6)阴虚秘:

滋阴通便—增液汤

7)阳虚秘:

温阳通便—济川煎

16.胁痛/胆囊炎

【病机】基本病机为肝络失和,其病理变化可归结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两类。

1)肝郁气滞:

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香穷,只烧干柴

2)肝胆湿热:

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3)瘀血阻络:

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

4)肝络失养:

养阴柔肝—一贯煎

17.黄疸/乙型肝炎

【病机】黄疸的病理因素有湿邪、热邪、寒邪、疫毒、气滞、淤血六种,但其中以湿邪为主,黄疸的形成的关键是湿邪为患,湿邪既可从外感受,亦可自而生。

1)热重于湿:

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蒿汤

2)湿重于热:

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五苓散=茵+五苓散)+甘露消毒丹

3)胆腑郁热:

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

4)疫毒炽盛:

清热解毒,凉血开窍—犀角散=省联姻(山栀犀角升麻黄连茵)

5)寒湿阻遏:

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朮附汤=二苓

6)脾虚湿滞:

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

7)气滞血瘀: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鳖甲煎丸

8)湿热留恋:

清热利湿—茵四苓散=茵五苓散-桂枝

9)肝脾不调:

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

18.头痛/高血压

【病机】头痛可分为外感和伤两大类。

外感头痛多为外邪上扰清空,壅滞经络,络脉不通。

外感头痛以风邪为主,且多兼夹它邪,如寒、湿、热等,若风邪夹寒邪,凝滞血脉,络道不通,不通则痛。

1)风寒头痛:

疏风散寒止痛—川芎茶调散

2)风热头痛:

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菊叶荷荆羌(菊花桑叶薄荷蔓荆子川芎白芷羌活生石膏)

3)风湿头痛:

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

4)肝阳头痛:

平肝潜阳熄风—天麻钩藤饮

5)血虚头痛:

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蔓荆菊花甘黄芩

6)肾虚头痛:

补肾填精—大补元煎=当地女人要少种龟板与枸杞(熟地枸杞女贞子杜仲川断龟板山萸肉山药人参当归白芍)

7)痰浊头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