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三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52959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6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衡阳县三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南省衡阳县三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南省衡阳县三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南省衡阳县三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南省衡阳县三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衡阳县三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湖南省衡阳县三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衡阳县三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衡阳县三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湖南省衡阳县三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年度衡阳县三中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9分)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受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一一汉字产生了怀疑。

“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遇到两个挑战。

一是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

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二是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

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

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

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

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为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

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让学生对汉字生爱恋、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

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

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

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让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末民初一些知识分子对汉字产生了怀疑,原因之一是当时国人的文化自信不足。

B.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直接冲击和削弱了汉字教育,不利于文化传承。

C.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实现以字养德,从而数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D.汉字记录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20世纪80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为了证明汉字不能适应信息化的挑战。

B.文章从历史与现实两个度分析了汉字面临的危机,指出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

C.文章在论证汉字教学时,调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借鉴传统汉字教学经验。

D.文章首尾呼应,论述了汉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加强汉字教育提出了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我们不进行汉字教育使用拉丁化文字,则我们文明发展的根基必然被动摇。

B.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决定了汉字教育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使用形象化教学法。

C.创新汉字教学法,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有助于让古老汉字焕发新生机。

D.日本“脱亚入欧”对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影响很大,有的人甚至提出废除汉字的主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藏青色西服季明

工地离住处,有很长一段路程,老磨他们需要坐公交车回去。

傍晚,收工之后,老磨他们满身都是泥灰和臭汗。

他们一屁股瘫坐在地上,一方面是喘息片刻,另一方面呢,老磨他们是在等大傻。

大傻,真名叫于大厦,喊来喊去,老磨他们就给他起了个绰号:

于大傻。

大傻跟老磨他们不一样,每次收了工,立即冲洗干净,然后从带来的包里,取出一套西服,换上,再把脏工作服,裹上塑料袋,塞进那个包里。

那西服,是藏青色的,大傻来到这个城市打工,刚领到第一个月工资,就上街买了这套西服。

等大傻换洗完毕,大家一块儿往回走。

这景象有些独特:

一群脏了吧唧的民工队伍里,走着一位身穿干净而笔挺西服的人,很是不协调,同时,也让大傻显得很另类,很不合群。

回去的时候,正值晚高峰,公交车上异常拥挤,但只要老磨他们一上来,人群立马闪开条道,让他们过去。

毕竟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衣服,与泥灰和汗水亲密接触。

这个时候,车上绝对没有空座位,但老磨自有办法,他来到一个座位旁,站住,随着车的晃动,身体与坐着的乘客,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

在泥灰和汗味的骚扰下,终于,那位皱着眉头、捂着鼻子的乘客,忍无可忍,狠狠瞪了老磨一眼,起身离开,老磨赶紧一屁股拍到座位上去。

这时候,一身西服的大傻,则静静地融合在人群中,用不屑的目光看着老磨,他最讨厌的,就是老磨这个拙劣的表演。

节假日不干活时,老磨他们喜欢逛逛街,穿着也很随意,有的干脆就穿着皱巴巴的工作服。

大傻则不同,必须换上西服,才出门。

这样一来,大傻就很醒目,在一行人中,很有些众星捧月的样子。

这令老磨他们非常不舒服,就与大傻拉开了距离。

一次,老磨斜着眼睛,说,大傻,穷烧个啥哩?

瞧把你能的,穿上西服你还是农民工,变不成城里人!

大傻不服气,说,穿干净点不好吗?

农民工就应该是脏兮兮、臭烘烘的形象吗?

那是犯贱!

大傻又说,挤公交时,你看人家那厌烦的目光,我都替你脸红。

这话,噎得老磨直翻白眼,一愣一愣的。

于是,老磨他们就决定,必须收拾一下大傻。

这天,收了工,冲洗完毕,大傻却发现那个装着西服的包不见了。

大傻急了,遍地翻找,可横竖找不到。

老磨他们坐在地上,喝水抽烟,冷眼看着大傻忙活,偷偷地笑。

过了许久,满头大汗的大傻,仍然四处寻找那个包。

老磨喊,大傻,别找了,再不回天就黑啦。

又有人喊,大傻,你那西服,长翅膀飞啦。

大傻不听,依然在工地上跑来跑去,执着地寻找。

老磨他们说,真是个大傻熊!

就撇下大傻,先走了。

当老磨他们得到消息,赶到医院时,大傻已躺在了手术台上。

在寻找西服时,楼顶一截钢筋倏地掉下来,从大傻的左肩膀插进去,从腰部穿透出来……

老磨他们怔怔地守在手术室外,彻底傻了。

过了很久,大傻才被推出来,仍处在昏迷之中。

老磨哭了,冲上前去,喊,大傻,不穿那西服,你他娘的能死啊?

第二天,老磨他们来到工地,从一堆水泥里,挖出那个装着西服的包。

它,已经变成了个水泥疙瘩,半晌,他们都没说话。

许多天,老磨他们都像丢了魂儿,蔫着脸,闷头干活,那件藏青色的西服,总是在眼前晃动、晃动……

一个月后,大傻出院了,但需要回家继续休养。

那天,老磨他们专程上街,精心挑选,给大傻买了套藏青色的西服,送了过去。

大傻走后,老磨他们每人也都买了套西服,藏青色的,像大傻一样,收工后,冲洗干净,换上西服,再去挤公交车。

这时候,他们才发现,乘客们的目光,很平和,丝毫没有了厌恶、敌意和距离,能同这个城市的人们亲密地挤在一起,坐一程车,这感觉,真不赖!

于是,老磨就给大傻打电话,他说,于大厦,现在咋样?

养好了赶紧回来吧,我们等着你!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以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生活为题材,主题鲜明突出:

歌颂了农民工对城市建设的默默奉献,表达了农民工对融入城市生活的渴望。

B.小说写于大厦在工地上遍地翻找西服的情景以及后来因此受伤的遭遇,是呼应前文“必须收拾一下大傻”,说明老磨他们的计划得逞。

C.小说以时间顺序展开,又用插叙来丰富情节,如老磨和于大厦逛街的场景,突显他们形象的反差,为老磨及工友穿藏青色西服埋下了伏笔。

D.小说在情节叙述的详略上颇有讲究,比如,于大厦及工友挤公交回家的情景属于详写;于大厦在工地上受伤的情景只做了必要交待,属略写。

5.在对比中写人可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

请结合本文,对此加以分析。

6.小说为什么以“藏青色的西服”为题?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認,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XX地图把AI技术转化成产品服务能力,智能语音功能是最好的例子。

用户在使用XX地图时,只需对手机喊出“小度”便可唤醒智能语音功能,全程实现查询相关POI(地理位置信息点),查询并切换路线,以及添加途经点、起点和终点等功能的语音操作。

基于AI引擎的智慧升级,XX地图智能语音功能已跳脱大部分移动应用所处的“语音识别+检索”的阶段,进入到“多轮语音交互+自动操作”的更高境界中,不仅充分践行了“科技让出行更简单”的品牌理念,而且更为符合AI时代的特征。

(摘编自砍柴网《XX地图一小步,AI产品化一大步》)

材料二

在手机厂商竞相角逐全面屏市场的同时,AI首次应用在智能手机上。

继去年荣耀Magic探索人工智能手机后,苹果iPhoneX、三星GalaxyS8和华为Mate10等旗舰手机都发力AI,苹果甚至将AI应用到手机解锁技术上,推出了脸部识别解锁。

在MagicLive智慧系统的帮助下,荣耀Magic手机拥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当主人拿起手机后会自动点亮屏幕,而主人的朋友拿起这部手机却无法点亮屏幕。

与苹果iPhoneX的面部识别解锁技术相比,荣耀Magic的感知能力更“智慧”,因为iPhoneX只能识别人脸,但无法判断是谁拿起了手机。

此外,荣耀Magic手机还可以对复杂场景进行自动识别,比如可以感知你开车的状态,然后自动切换到驾驶模式。

(摘编自蓝鲸TMT《抢跑AI:

智能手机才能在行业变革中求生》)

材料三

花旗银行与牛津大学在2017年2月份公布的一份报告预测:

在未来的二十年内,美国47%的就业岗位可能被机器人代替;在英国,这个比例是35%;在中国,该比例高达77%;而在经合组织国家,平均57%的工作岗位将实现自动化。

人工智能已是大势所趋。

支持者憧憬着人工智能给生活、工作带来的极大便利,反对者则认为人工智能将如同科幻电影《终结者》《黑客帝国》中的“天网”“矩阵”,最终统治人类。

尤其是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谷歌AlphaGo等人工智能程序相继出现。

2017年10月26日,在沙特阿拉伯举行的未来投资计划大会上,索菲娅成为第一个拥有沙特阿拉伯国籍的女性机器人,“她”也是世界上首位被授予合法公民身份的机器人。

这更是让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论愈演愈烈。

(摘编自网易新闻)

材料四

我国人工智能公司成立数据统计

2017年11月15日,科技部召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宣布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进办公室。

人工智能(AI)作为未来科技发展的尖端领域,持续得到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发展至今已为相关公司带来经济效益。

未来人工智能研发力量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可以持续关注人工智能落地应用的龙头企业。

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表示,从人工智能层面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来说,政府的推动让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有望在今年实现突破。

这一技术的普及是家电产业发展所必须的,人工智能是与民生相关的产业,其与军工等产业也是紧密相连的,对全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摘编自凤凰网)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XX地图智能语言功能已跳出大部分移动应用所处的“语音识别+检索”的阶段,进入“多轮语音交互+自动操作”的更高境界中。

B.荣耀Magic手机还可以对复杂场景进行自动识别,比如可以感知你开车的状态,然后自动切换到驾驶模式。

C.苹果、三星和华为等公司都发力AI,华为甚至将AI应用到手机解锁技术上,推出了脸部识别解锁。

D.在未来的二十年内,美国47%的就业岗位可能被机器人代替;在英国,这个比例是35%;在中国,该比例高达77%。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用户在使用XX地图时可通过手机或电脑唤醒智能语音功能,全程实现查询相关地理位置信息点的语音操作。

B.索菲娅成为第一个拥有沙特阿拉伯国籍的女性机器人,“她”也是世界上首位被授予合法公民身份的机器人。

C.与苹果iPhoneX的面部识别解锁技术相比,荣耀Magic的感知能力更“智慧”,因为后者可以判断是谁拿起了手机。

D.从人工智能层面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政府的推动让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有望在今年成为可能。

9.人工智能已是大势所趋。

支持者憧憬着人工智能给生活、工作带来的极大便利,反对者则认为人工智能将在未来统治人类。

结合材料,谈谈你认为人工智能会对未来人们的生活、工作产生怎样的影响。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本題共4小題,19分

宇文贵字采贵,其先昌黎大棘人也。

父莫豆干,以贵着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安平郡公。

少从师受学,尝辍书叹曰:

“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

”正光末,破六汗拔陵围夏州,刺史源子雍婴城固守,以贵为统军救之。

前后数十战,军中咸服其勇。

后送子雍还,贼帅薛崇礼等处处屯聚,出兵遨截,贵每奋击,辄破之。

除武骑常侍。

又从子雍讨葛荣,军败奔邺,为荣所围。

贼屡来攻,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锋,然凶徒寔繁,围久不解。

贵乃于地道潜出,北见尔朱荣,陈贼兵势,荣深纳之。

因从荣擒葛荣于淦口,加别将。

贵率乡兵从尔朱荣焚河桥,力战有功。

加征虏将军,封革融县侯,邑一千户。

除郢州刺史。

师还。

魏文帝在天游园,以金卮置侯上,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

贵一发而中。

帝笑曰:

“由基之妙,正当尔耳。

”进开府仪同三司。

魏废帝二年,授大都督、兴西盖等六州诸军事、兴州刺史。

先是兴州氐反,自贵至州,人情稍定,贵表请于梁州置屯田,数州丰足。

三年,诏贵代尉迟迥镇蜀。

时隆州人开府李光赐反于盐亭,与其党等攻围隆州。

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朝廷授任宇文贵都督益州潼州等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加授小司徒。

先是蜀人多劫盗,贵乃召任侠杰健者,署为游军二十四部,令其督捕,由是颇息。

孝闵帝践阼,进位柱国,拜御正中大夫。

武成初,与贺兰祥讨吐谷浑。

军还,进封许国公,邑万户。

贵好音乐,耽弈棋,留连不倦。

然好施爱士,时人颇以此称之。

保定之末,使突厥迎皇后。

天和二年,还至张掖,薨。

赠太傅,谥曰穆。

(选自《周书•列传十九》)

【注】①破六韩拔陵,北魏孝明帝时期六镇之乱的领导人。

②侯:

箭靶。

③由基:

即养由基,春秋时著名神射手。

10.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B.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C.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D.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后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除,任命官职。

古代表示“授官”的词语还有辟、察、荐、举、授、起、征、放等。

C.践阼,阼是大堂前东西的台阶。

封建帝王登阼阶以主持祭祀,指帝位。

此指皇帝登临皇位。

D.薨,古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也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及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宇文贵少有大志。

他跟老师学习时曾感叹应提剑劳苦征战来博取封侯,不能如先生—样当博士。

B.宇文贵箭术神妙。

宇文贵—箭射中了放在箭靶上的金酒杯,文帝称赞他的箭术和养由基相当。

C.宇文贵善于治民。

在蜀地为官时,他曾招募勇士负责搜捕劫犯盗贼,当地的治安状况由此好转。

D.宇文贵屡立战功。

生擒葛荣后被朝廷赐封邑,讨伐吐谷浑有功,爵位升为许国公,封地—万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锋,然凶徒寔繁,围久不解。

(5分)

(2)自贵至州,人情稍定,贵表请于梁州置屯田,数州丰足。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下面小题。

(本题共2小題,9分)

柳长句

杜牧

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

巫娥①庙里低含雨,宋玉

宅前斜带风。

不嫌③榆荚共争翠,深与桃花相映红。

灞上汉南千万树,几人游宦别离中。

【注】①巫娥,指巫山神女,亦泛指美女。

②宋玉,战国楚国人,是楚国継屈原之后的第二大诗人。

仕途坎坷,政治上终不得志,③不嫌,一作“莫将”。

④与桃花,一作“杏花”,

14.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引兴托喻,借景抒情,“落日”“流水”叹时光之流逝。

“春光”“柳树”写出了春景之胜。

B.颈联中“不嫌”一作“莫将”,“不嫌”写出了柳树的自信,“莫将”则写出了柳树对榆荚的蔑视。

C.尾联借柳伤别,新春柳绿,在游宦的别离中抒发对家人的依依不舍,抒情真切、自然。

D.诗的前六句写景,写柳树的婀娜多姿,柳在榆荚、桃花映村下的妖烧,景中融情。

5.本诗的颔联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部分。

(6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

_______,_____。

(3)《劝学》中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第II卷表达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

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

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

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

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________,一气呵成。

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________,毫无做作之态。

然而即使这样_______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

首先是强烈的个性。

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

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

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_________,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

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行云流水信手拈来浑然天成悠然自得

B.行云流水信马由缰相得益彰悠然自得

C.天衣无缝信手拈来相得益彰泰然自若

D.天衣无缝信马由缰浑然天成泰然自若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D.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不够畅达,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也每每可见

B.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字势的倾侧、其笔法的变换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这不仅体现在诗的内容鲜明可感,而且在其字势的倾侧、其笔法的变换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20、下画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5分)

日前惠顾你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接受聘请。

我是新闻专业本科毕业生,学习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

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务必尽快与我洽谈。

(1)将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4)将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5)将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某有机农产品评定机构的评审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

表述准确,语言连贾,不超过90个字。

(6分)

22阅读下牙材科,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

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1.A2.A3.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