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475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0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docx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docx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

南平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D

C

C

D

C

A

B

A

B

B

二、综合题

36.(24分)评分细则:

(1)古代龙窑主要建在丘陵的缓坡地带。

(2分)

龙窑依山而建,有利于火力传输,龙窑后部也能达到烧盏的温度条件。

(1分)缓坡建窑,施工难度较小,也为建龙窑提供空间。

(1分)

(2)图示区域以丘陵为主,植被茂密,木材(燃料)丰富(2分),拥有优质瓷土,建窑与生产的条件好(2分);靠近河流,水运便利(2分);历史上的斗茶风俗,由于建盏品质好,市场对建盏的需求大(2分)。

(3)与柴窑比,电窑:

温度易控制,成品率高(2分);操作容易,生产效率高,降低生产成本(2分,或答需要的劳动力较少);电力替代木材燃料,能耗更少,排烟量小,利于环保和保护森林(2分)。

(4)加强当地瓷土资源的管理和保护(2分);控制小作坊无序生产(2分);保护传统工艺,加强研发创新,提升产品品质(2分)。

(其他答案合理可以酌情给分)

37.(22分)评分细则

(1)峡谷底部,少有水汽输送,(2分)又处于背风坡的位置,气流下沉气候干燥,(2分)不利于植被发育。

(2)地处高山峡谷,山体陡峭,风化物质高处向低处搬运,遇到山体稍平缓的地方,物质搬运的速度减缓,细碎的沙土泥块慢慢堆积,形成斜坡平台。

(3分)地势平缓,水分容易贮存,斜坡上的细碎物质在水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土壤,长出植被,形成绿地。

(3分)

(3)利:

山坡绿地地势较缓,土壤发育较好,利于建筑和农耕;(2分)海拔较高,利于防守,且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较少。

(2分)

弊:

离水源较远,取水不便;(2分)海拔较高,交通不便。

(2分)

(4)进一步大力发展旅游业会对当地的传统文化造成冲击;游客数量急剧增加严重超过景区的环境承载力;旅游活动过程所产生的过量废弃物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43.【旅游地理】

评分细则:

通过网络预约,把参观时段的选择权赋予游客(2分);将游客安排在不同时段,控制单位时间内石窟区的人流量,不仅可缓解文物保护的压力(2分),还可充分缓解客流高峰时段的接待压力,促进游客量更均衡地分布于全天各个时段,利于合理地调配服务资源(2分)。

数字展示结合实地参观,能充分了解石窟文化(2分),缩短实地参观时间,提高游客的舒适度和体验感(2分)。

共10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4.【环境保护】

评分细则:

夏秋季节(2分,答出夏季没有秋季,得一分)。

夏秋季节水温高,利于藻类繁殖;夏秋季节易发生伏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入湾河流水量减少,湾区水质易下降;夏秋季节,陆上的农业污水和生活废水排放量大;夏秋季节,养殖鱼类生长旺盛,由于网箱养殖密度大,加剧水体富营养化。

因此,夏秋季节赤潮发生的风险加剧,需要高频次、高密度布点监测。

原因共四点,一点2分。

南平市2019—2020学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测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48分。

24.D25.A26.C27.B28.A 29.B

30.A31.A32.C33.D34.D35.C

二、非选择题:

共52分。

41.(25分)

(1)特点:

经济、政治和军事中心;行业集中,交易量大;形成区域中心,具有开放性(由封闭转向开放);设施完备,服务性强;打破市坊界限。

(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原因:

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政策的影响(政府监控放松);农民与市场联系密切;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不同点:

经济作用突出;专业化趋势;商品经济渗透农村;影响深远。

(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作用:

冲击农村封建生产关系;改变农村的经济生产结构;改造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城镇化发展;加速社会转型。

(7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42.(12分)

评分标准:

思路部分0~3分,概述说明部分0~9,具体赋分要求如下。

等 次

说  明

表  述

一等

(9~12分)

①思路合理

②史实准确

③概述说明充分、史论结合

逻辑清晰严密、概述和说明准确全面

二等

(5~8分)

①思路较合理

②史实较准确

③概述说明较充分、史论结合

逻辑关系基本清楚、概述和说明基本准确

三等

(0~4分)

①思路不合理

②史实不够准确

③概述说明不清或没有论证

缺乏条理性、逻辑关系不清、概述和说明不准确

【示例】

篇目: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

思路: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概述说明:

秦朝顺应历史潮流,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建立了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汉代开疆拓土,通过对匈奴的战争及在西北西南地区的治理,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在结束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后,隋唐政府通过完善中央集权政治,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进一步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

同时,隋唐时期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

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通过推行行省制度、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等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统治。

明清时期,通过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平定分裂势力的叛乱、抗击外来侵略等措施,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巩固。

可见,中国古代统一进程不但继续维持,而且不断地发展和巩固。

在此过程中,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的文化不断交融,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其它思路亦可,如:

思路一: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富强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

思路二: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发展史

思路三:

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理解历史的延续、变迁和发展,深化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识

45.(15分)

(1)背景:

汉番矛盾(“汉番隔离”);海疆危机(列强侵台);台湾战略地位提升。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特点:

与反侵略相结合;多种措施共举(措施全面);恩威并济;植入近代元素;阶段性、连续性。

(5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加强海防;抵御列强对台湾的侵略;促进台湾开发,推动台湾近代化;凝聚台湾原住民对祖国的向心力;对后世提供借鉴。

(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46.(15分)

(1)起因:

日本法西斯战犯的暴行;国际社会的共识;被侵略国家的正义诉求;防止战争悲剧重演。

(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意义:

揭露了日本侵略战争罪行,追究了战犯战争责任;伸张了公平和正义;维护了国际法的尊严;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

(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缺憾:

没有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埋下军国主义隐患。

(3分)

47.(15分)

(1)背景:

明初“北重南轻”战略的缺陷;倭寇为患东部沿海;前人的海防观念;个人长远的战略眼光。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特点:

制敌于海上;固防于海岸;重械于海战。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认识到海洋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具有进步意义;为抗倭胜利提供保证;对后世海防建设提供借鉴;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不可能改变明朝海防羸弱的局面。

(7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