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3讲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473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9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第3讲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十章第3讲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十章第3讲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十章第3讲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十章第3讲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章第3讲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docx

《第十章第3讲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第3讲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章第3讲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docx

第十章第3讲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

第3讲 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

热点一 定量测定数据的方法和过程分析

                   

数据的测定方法

1.沉淀法

先将某种成分转化为沉淀,然后称量纯净、干燥的沉淀的质量,再进行相关计算。

2.测气体体积法

对于产生气体的反应,可以通过测定气体体积的方法测定样品纯度。

量气装置的设计:

下列装置中,A是常规的量气装置,B、C、D是改进后的装置。

3.测气体质量法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吸收剂中,通过称量实验前后吸收剂的质量,求得所吸收气体的质量,然后进行相关计算。

4.滴定法

即利用滴定操作原理,通过酸碱中和滴定、沉淀滴定和氧化还原反应滴定等获得相应数据后再进行相关计算。

【典例1】 (2011·北京理综,11改编)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

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  )

①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

②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③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

④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

⑤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用排水法将产生的气体收集在量筒中,读数为b升

⑥取a克混合物于锥形瓶中加适量水溶解,酚酞作指示剂,用cmol·L-1的标准盐酸滴定至终点时,消耗盐酸b升

A.②③B.④⑤⑥

C.③⑤D.全部

解析 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根据差量法可求出NaHCO3的质量,从而求出Na2CO3的质量分数,故①正确;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氯化钠,列方程组即可求出,②正确;③中,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由于逸出气体中含有H2O,故无法求解;④中由于二者都能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CO3沉淀,由Na2CO3→BaCO3、NaHCO3→BaCO3的转化关系,列方程组即可求出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④正确;⑤中由于少量CO2溶于水,无法测定Na2CO3、NaHCO3产生CO2的总体积,⑤不正确;⑥中用酚酞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Na2CO3恰好转化为NaHCO3,NaHCO3与盐酸未反应,根据Na2CO3+HCl===NaCl+NaHCO3可计算出Na2CO3的质量,⑥正确。

答案 C

【典例2】 碳酸镁晶须是一种新型的吸波隐形材料中的增强材料。

(1)合成该物质的步骤如下:

步骤1:

配制0.5mol·L-1MgSO4溶液和0.5mol·L-1NH4HCO3溶液。

步骤2:

用量筒量取500mLNH4HCO3溶液于1000mL四口烧瓶中,开启搅拌器,温度控制在50℃。

步骤3:

将250mLMgSO4溶液逐滴加入NH4HCO3溶液中,1min内滴加完后,用氨水调节溶液pH到9.5。

步骤4:

放置1h后,过滤,洗涤。

步骤5:

在4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0h,得碳酸镁晶须产品(MgCO3·nH2On=1~5)。

回答下列问题:

①步骤3中加氨水后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4为加快过滤速度,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过滤方法)。

(2)测定合成的MgCO3·nH2O中的n值。

称量1.000g碳酸镁晶须,放入右图所示的广口瓶中,加入适量水,滴入稀硫酸与晶须反应,生成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在室温下反应4~5h,反应后期将温度升到30℃,最后的烧杯中的溶液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测得CO2的总量;重复上述操作2次。

①图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反应后期要升温到30℃,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设3次实验测得每1.000g碳酸镁晶须产生的CO2平均值为amol,则n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a的表达式表示)。

(3)称取100g上述晶须产品进行热重分析,热重曲线如下图。

则该条件下合成的晶须中,n=____________(选填:

1、2、3、4、5)。

答案 

(1)①Mg2++NH3·H2O+HCO

===MgCO3↓+NH

+H2O ②减压过滤(或抽滤)

(2)①暂时储存CO2,有利于CO2被NaOH溶液吸收,且能保持装置中压强相对稳定 ②升高温度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使溶解在水中的CO2逸出,便于吸收完全

③(1-84a)/18a

(3)1

解析 

(1)①加入氨水促进HCO

的电离,适当增大CO

的浓度。

②加快过滤的方法只能是减压过滤。

(2)①开始产生的CO2速率大于NaOH溶液吸收CO2的速率,气球逐渐胀大,暂时储存CO2,避免产生的CO2使内部压强过大,造成气体泄漏;后期CO2被NaOH吸收时,气球逐渐变小。

②使溶解在水中的CO2逸出,便于吸收。

③找出关系:

MgCO3·nH2O~CO2

84+18n1

1a

得n=(1-84a)/18a

(3)从图中看,剩余质量为82.3g时,减少的质量为失去的结晶水的质量;剩余39.5g时,减少的质量为分解出的CO2的质量,列式:

100×18n/(84+18n)=100-82.3

得n=1。

1.为测试一铁片中铁元素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提出下面两种方案并进行了实验(以下数

据为多次平行实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方案一:

将ag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测得生成氢气的体积为580mL(标准

状况);

方案二:

g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将反应后得到的溶液用0.02000mol·L-1的KMnO4溶液滴定,达到终点时消耗了25.00mLKMnO4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平下面的化学方程式:

KMnO4+

FeSO4+

H2SO4===

Fe2(SO4)3+

MnSO4+

K2SO4

H2O

(2)在滴定实验中不能选择________式滴定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方案一和方案二测定的结果计算,铁片中铁的质量分数依次为________和________;

(4)若排除实验仪器和操作的影响因素,试对上述两种方案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做出判断和分析。

①方案一________(填“准确”、“不准确”或“不一定准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方案二________(填“准确”、“不准确”或“不一定准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 10 8 5 2 1 8

(2)碱酸性 KMnO4是强氧化剂,会腐蚀胶管

(3)

 

(4)①不一定准确 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并能生成氢气的其他金属,会导致结果偏高;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但不产生氢气的铁的氧化物,会导致结果偏低;如果上述情况均不存在,则结果准确

②不一定准确 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其他金属,生成的金属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会导致结果偏高;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铁的氧化物,生成的Fe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会导致结果偏低;如果上述情况均不存在,则结果准确

解析 

(1)分析该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合价,找出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各元素,利用化合价的升降相等,配平化学方程式:

SO4 

SO4→

(SO4)3

(2)由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碱式滴定管的胶管,因此不能选择碱式滴定管。

(3)根据方案一中的测量结果计算:

n(Fe)=n(H2)=

因此m(Fe)=

mol×56g·mol-1=1.45g

故铁片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根据方案二中的测定结果计算:

根据

(1)中反应方程式:

2KMnO4~10FeSO4~10Fe

n(Fe)=5n(KMnO4)

=5×0.02mol·L-1×0.025L

=0.0025mol

铁片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4)①方案一不一定准确,因为不能确定Fe片中是否含有和稀硫酸反应放出H2的杂质,若有则测定结果偏高。

②方案二是利用Fe2+消耗KMnO4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求出Fe的质量分数,而铁片中是否含有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杂质也不能确定,另外铁片中若有+3价的Fe的杂质,用KMnO4也测定不出来。

因此方案二也不一定准确。

2.铝镁合金是飞机制造、化工生产等行业的重要材料。

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

含镁3%~5%的铝镁合金(不含其他元素)中镁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不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填写下列空白:

[方案一]

[实验方案] 将铝镁合金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1)称取10.8g铝镁合金粉末样品,溶于体积为V、物质的量浓度为4.0mol·L-1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

则NaOH溶液的体积V≥__________mL。

(2)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固体。

该步骤中若未洗涤固体,测得镁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方案二]

[实验方案] 将铝镁合金与足量稀硫酸溶液反应,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实验步骤]

(1)同学们拟选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实验:

你认为最简易的装置其连接顺序是A接( )( )接( )( )接( )(填接口字母,可不填满)。

(2)仔细分析实验装置后,同学们经讨论认为以下两点会引起较大误差:

稀硫酸滴入锥形瓶中,即使不生成氢气,也会将瓶内空气排出,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大;实验结束时,连接广口瓶和量筒的导管中有少量水存在,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小。

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前后量气管中液面读数分别为V1mL、V2mL,则产生氢气的体积为______mL。

③若需确定产生氢气的量,还需测定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方案一:

2Al+2NaOH+2H2O===2NaAlO2+3H2↑

(1)97 

(2)偏高

方案二:

(1)E D G

(2)①使分液漏斗内气体压强与锥形瓶内气体压强相等,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时稀硫酸能顺利滴下;滴入锥形瓶的稀硫酸的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氢气体积误差 ②(V1-V2) ③实验时的温度和压强

解析 方案一:

将铝镁合金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镁不和NaOH溶液反应,铝发生反应:

2Al+2NaOH+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