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从初中学生的视角探索亲子冲突现状及对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355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从初中学生的视角探索亲子冲突现状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7从初中学生的视角探索亲子冲突现状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7从初中学生的视角探索亲子冲突现状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7从初中学生的视角探索亲子冲突现状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7从初中学生的视角探索亲子冲突现状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从初中学生的视角探索亲子冲突现状及对策.docx

《7从初中学生的视角探索亲子冲突现状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从初中学生的视角探索亲子冲突现状及对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从初中学生的视角探索亲子冲突现状及对策.docx

7从初中学生的视角探索亲子冲突现状及对策

从初中学生的视角探索亲子冲突现状及对策

慈溪实验中学王凌燕

[摘要]为了解进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对亲子冲突的感知状况,选择了700多名初一学生作为被试,利用自制的开放式问卷进行调查,同时结合参与观察等研究方法,广泛的收集相关事实材料。

结果表明:

初中学生普遍认为亲子冲突的现状严重,随着年龄的增长,冲突的次数相应增长,程度也逐渐加深;相对来说,初中学生渴望的理解和尊重往往被忽视,而这与亲子关系状况之间又存在复杂的因果联系。

同时,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亲子冲突涉及的领域也从原先的生活、学习方面扩展到人际交往等方面,并且逐渐加剧初中学生的发展性危机。

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家庭教育需要寻找新的途径,研究中发现,谈判式的沟通方法对处理亲子冲突和避免其再生有着难得的可能性和独特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学生亲子冲突谈判自主

1问题提出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个体进入身心剧变时期。

日渐强烈的成人感使初中学生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指向等行为准则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渴望获得全新的社会评价,即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尤其表现在对“自主权”的追求上。

然而,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生理成熟进度,其思维仍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缺乏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缺乏足够的生活常识和丰富的社会经验等现实又使他们不能也不会自主。

在此矛盾中,家长(或代家长)的教育方式并没有及时主动地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作出适当调整,而是一如既往地努力将其呵护得无微不至,然而在初中学生看来,这却违背了其内心需求,于是亲子矛盾悄然萌生并在孩子的懵懂中迅速滋长,受挫的家长总是认为那是孩子的叛逆造成的,家庭教育除了增加“镇压”的成分外也似乎别无他法,于是亲子矛盾逐渐发展为亲子冲突。

因此,亲子冲突具有潜伏性和持久性,其原因复杂隐蔽以致常常令人不能准确把握。

也正因为此,它的存在常影响初中学生的正常生活与成长。

本研究力求从孩子的视角,认识亲子冲突的现状和存在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为缓解亲子冲突,营造开放氛围,创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慈溪市五所学校的初一学生,13个班级(包括六个公立初中班级和七个私立初中班级)共722人,其中有效问卷704份,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农村

城镇

合计

公立初中

66

123

189

60

99

159

私立初中

83

89

172

107

77

184

合计

316

388

704

2.2研究方法

在主题为“谈谈怎样与父母交往”的心理辅导课堂情境中,采用开放式问卷法结合参与观察法收集相关材料。

调查问卷为单项目的开放式问卷,项目内容为“请写下最近发生在我与父母之间的一次冲突”。

根据描述情况计算得出相应的百分比结合青春期个案信息以及参与观察得到的材料分析初中学生对亲子冲突的感知现状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可实际操作的有效对策。

3调查结果和分析

根据所搜集的材料与信息,汇总得到15个相对集中的描述冲突内容的项目,具体如下:

描述项目

人数

1、父母从不在我成绩不好时安慰我,总是斥责我,有时甚至还打我

185

2、我想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但父母坚决认为那是有害无利的

141

3、父母干涉我交朋友,尤其是异性朋友

68

4、父母管的太多,我没有私人空间和锻炼机会

63

5、父母不尊重我,总是私拆我的信,看我的日记,偷听我打电话

40

6、父母给我安排补课,我不想去,但不得不去

36

7、我无意做了坏事,父母就不问原由地骂我,有时甚至动手打我

33

8、父母总拿别人和我作比较,说我不好,还在别人面前说我的缺点

31

9、我想买什么,但父母常不允许,如果我买了,也会被没收甚至砸破

26

10、我想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但父母总以影响学习为由反对

24

11、父母批评的时候总是翻旧帐

19

12、父母说话不算数

16

13、父母总是吵架,然后把气撒在我身上

9

14、父母总说太忙而不陪我,除了钱,我从他们那里得不到任何东西

8

15、父母对子女不公平待遇

5

生活环境的不同使得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各种差异,汇聚人的个性特点形成的“代沟”使得两代人的想法往往不一致。

然而,家长总想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而孩子渴望保留自己的天地。

当孩子渐渐发现自己是被侵害者的时候,就由对家长的反感发展到对抗,家长感到孩子的“不听话”,无奈之下对“叛逆”的孩子施行各种形式的“镇压”甚至暴力。

于是,因初中学生的发展性危机而不断升温的亲子矛盾在青春期全面爆发成了冲突。

3.1自我评价实现的障碍

在现代教育理论中,诸如对孩子频繁的噜嗦,居高临下的训斥,甚至拳脚相加的种种“家长制”做法,都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而且会适得其反,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因为它无视孩子的自尊。

但现实生活中有近5%的初中学生“无意做坏了事情后,父母就不问原由地骂,甚至打”。

另有2.70%初中学生的“父母批评的时候总是翻旧帐”,这种批评的不良习惯会导致孩子对以前的错误没有到位地认识,反而产生“吞钩心理”,一再重犯类似的错误,与此同时,对父母枯燥重复的教育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出现反抗行为。

此外,还有4.40%的家长“总拿别人和自己的孩子作比较,说自己孩子的不是”,让渴望得到积极社会评价的初中学生丧失信心,导致其容易产生敌对情绪和嫉妒、怯懦心理,无法实现客观合理的自我评价。

3.2积极情感培养的障碍

据调查,普遍存在的初中学生情绪情感障碍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其自身发展,或干扰其身边人的主要心理障碍之一,而其主要成因是家庭氛围。

近年来类似的案例发生率不断增长,调查中发现有1.28%初中学生的父母总是吵架,有时还要动手打架,继而引发打伤孩子事件;或者直接因为不满意孩子的表现而打骂孩子;当然也有孩子伤害父母的个别案例发生。

相对应地,有1.14%的父母由于各种原因对孩子非常的冷漠或者根本不和孩子说话,即家庭冷暴力。

不同与此,另有0.71%初中学生感到“父母对待子女存在不公平待遇现象”,认为在家庭中自己没有得到父母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诸如此类的事件都会在初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上留下深刻的烙印,致使孤僻、自卑、暴躁成为初中学生不良心理倾向的主要内容,严重阻碍了积极情感的培养。

3.3理想自我塑造的障碍

初中学生的特殊社会角色决定了其主要任务是学习,也因为其父母在自身承受工作、家庭等方面压力的同时,往往不知不觉地把压力转嫁到他们身上,对其表现予以高期望,把其成长情况单纯地等同于考试成绩,把考试成绩简单地等同于勤奋程度,使其逐渐感受到父母非此即彼的价值观。

但当孩子看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一致,社会要求和父母要求差距很大,当仍得按照父母的意志行事时,内心对“唯分数论”产生重重困惑,正如调查中发现:

3.41%的初中学生“想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但是父母总以影响学习为由反对,并且极力阻止”。

另外,当孩子遭遇学习问题后,因为恐惧或内疚会产生异常紧张情绪,但经过加倍努力仍得不到效果时,耐挫折能力相对薄弱的初中学生会陷入焦虑中,这时他们急切渴望外界的支持、疏导和引导,而现实生活中,近30%的家长在孩子因成绩不好而难受时从不安慰,反而无休止地斥责,甚至打骂。

于是,部分初中学生因成绩长期落后又得不到及时帮助而出现强烈的焦虑反应和逃避行为,如转向平时表现突出的体育、文艺或计算机方面;另外有相当部分孩子本身对体育、文艺或计算机方面存在兴趣浓厚,并付诸实践行动。

而这一类正常心理行为往往被家长“罪恶化”,调查发现超过20%的初中学生正处于这样的苦恼中。

同时,5.11%初中学生没有自由的周末,父母总会为其安排补课,尽管其反对,使没有足够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

学习过程中遭遇的种种困扰和迷惑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逐渐淤积,因得不到疏导而寻找各种释放的途径,而孩子的选择往往会违背父母的初始愿望,但普遍存在偏激个性特点的初中学生则不以为然,于是在各不相让的情况下初中学生的理想自我也会因得不到认可与支持而无法成功塑造,致使孩子自身的进步缓慢甚至暂时停滞。

3.4行为习惯养成的障碍

习惯是个人与环境、行为相互影响的结果,一般认为:

行为、环境、个人内在诸因素三者相互影响、交互决定,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其对个人的行为方式进行筛选后留下的经常性行为倾向称之为习惯。

可见,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可以等待“习以为常”,也不可以“习焉不察”,更不能“习是成非”,而应该能动地以社会的价值取向引导孩子有意识地加以训练,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而现实生活中,作为环境中的关键因素,有近5%的父母在要求孩子宽容的同时遇事不问原由地打骂;有4.40%的家长在要求孩子自信的同时总说自己孩子的不是;有1.28%的父母在要求孩子冷静处世的同时总是吵架或打架;有1.14%的父母在要求孩子活泼热情的同时对孩子非常的冷漠;有0.71%的父母在要求孩子对人一视同仁的同时不公平对待子女;有2.27%的父母在要求孩子诚信的同时却说话不算数;有3.41%的父母在要求孩子具备实践能力却阻止其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近30%的家长在要求孩子善解人意的同时从不安慰受伤的孩子;有5.11%的家长在要求孩子具备自主能力的同时擅自剥夺了孩子的周末等等。

由此可见,当三角的互动关系因为父母这个特殊角色被打破后,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随即遭遇了障碍。

3.5独立人格形成的障碍

调查中发现有近10%的初中学生认为父母管的太多,使其没有私人空间和锻炼机会,当部分孩子尝试自主行事时,家长表现出强烈的不满情绪并做出相应行为,如3.69%初中学生想买什么,但父母常不允许,如果其自己买了,也会被没收甚至砸破。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习惯于包办替代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的学习机会,使原本就落后于生理水平的心理水平发展更加缓慢,继而加剧青春期发展中的身心不平衡趋势,具体表现在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较同龄人明显落后。

同时,青春期的到来使得生理发育趋于成熟的初中学生逐渐对异性交往产生内心需求,他们渴望得到异性的关注,但由于心理水平有限,其很难把握“度”,这引发家长的管理恐慌,于是对孩子的异性交友方面格外慎重,直接表现为不断扩张对孩子成长的照顾,开始介入其人际交往,有近10%初中学生明显感觉到“父母干涉其交朋友,尤其是异性朋友”。

这种草木皆兵的行为,不但玷污了孩子纯洁的情感交流,而且使其感染紧张的气氛,以致其对异性交往产生种种误区,也从另一个侧面加重了所谓的“早恋”危机。

此外,初中学生的孩子内心既敏感又脆弱,可是父母却很难找到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渠道,虽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却像陌生人,于是他们常常采用特殊的方式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如5.68%父母总是私拆孩子的信,翻看孩子的日记,偷听孩子的电话,而这种侵犯孩子隐私的行为却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

随着独立意识的高度发展,初中学生日渐明显地反对父母的干涉与控制;同时,对于任何事件其都喜欢自己作出分析和判断,不愿意接受现成的观念和规范,因此,他们对于以前一贯信奉的父母的许多观点都要重新审视,可审视的结果总与父母的意见不一致,而此时的父母往往不会主动作出妥协,这致使初中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遭遇障碍。

4讨论

4.1亲子冲突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青春期是初中学生个体身体发展的鼎盛时期及性成熟期,生理上的成熟使其在心理产生成人感,他们渴望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力,寻找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

然而,这种正常心理需求并没有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尊重,越来越不了解孩子及与其有关事物的父母继续把孩子看作幼稚无知,并给予无微不至的“管教”,逐渐生成自我意识的孩子也不愿轻易服从父母教导,于是亲子间的共同语言与日俱“减”,矛盾增多,冲突一触即发,无可奈何的父母最终以孩子进入“叛逆期”为由推脱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