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五单元11谏逐客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88317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五单元11谏逐客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五单元11谏逐客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五单元11谏逐客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五单元11谏逐客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五单元11谏逐客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五单元11谏逐客书.docx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五单元11谏逐客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五单元11谏逐客书.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五单元11谏逐客书.docx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五单元11谏逐客书

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下册第五单元11谏逐客书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其他

1.试分析《谏逐客书》一文的论证思路。

2.《谏逐客书》中的比喻论证比较典型,试加以分析。

3.铺陈就是铺叙、陈述,即直书其事,反复叙说。

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谏逐客书》一文运用铺陈的特点。

4.《谏逐客书》一文有理有据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逻辑严密,雄辩有力。

试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5.重点字音

①鄢(________)②郢(________)③膏腴(________)④功施(________)到今⑤穰(________)侯⑥纤(________)离⑦灵鼍(________)⑧犀(________)象⑨外厩(________)⑩駃騠(________)(________)⑪傅玑之珥(________)⑫击瓮(________)⑬搏髀(________)⑭黔(________)首

6.通假释义

①遂散六国之从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傅玑之珥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而陛下说之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西蜀丹青不为采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一词多义

①过

窃以为过矣动词,__________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动词,__________

是寡人之过也名词__________

②却

王者不却众庶动词,__________

却之为不恭动词,__________

却话巴山夜雨时副词,__________

③而

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连词,__________

今急而求子连词,__________

夜缒而出连词,__________

8.重点词语理解

①并:

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动词,__________

②施:

功施到今动词,__________

③垂:

垂明月之珠动词,__________

④向使: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连词,__________

⑤致: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动词,__________

⑥让: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动词,__________

⑦择:

河海不择细流动词,__________

⑧资: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动词,__________

⑨赍:

藉寇兵而赍盗粮动词,__________

9.名词的活用

①西取由余于戎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东得百里奚于宛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蚕食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却宾客以业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

10.动词的活用

⑦来丕豹、公孙支于晋__________,__________

⑧遂散六国之从__________,__________

11.形容词的活用

⑨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逐华阳,强公室__________,__________

⑪而歌呼呜呜快耳者__________,__________

⑫故能明其德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言句式

(1)状语后置句

①西取由余于戎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

②东得百里奚于宛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

③迎蹇叔于宋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

④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

⑤外树怨于诸侯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

(2)省路句

⑥民以殷盛,国以富强“以”后省略代词“___________”

(3)被动句

⑦百姓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这封书信中,作者反复强调“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一中心思想。

这一中心思想是怎样贯穿全文的?

14.本文是怎样综合运用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的?

15.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

请结合具体语句作一下分析。

16.重点字音

①如晤(________)②眷(________)属③称(________)心快意④几家能彀(________)

⑤吾尝语(________)曰⑥必不能禁(________)⑦双栖(________)之所⑧虐(________)民

⑨使之肖(________)我⑩依依旁(________)汝⑪的(________)的非吾所忍⑫一恸(________)

17.通假释义

①称心快意,几家能彀通“_______”

②吾灵尚依依旁汝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古今异义

①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古义:

_______

今义:

指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食、宿、医疗等)的照顾。

②汝可以模拟得之古义:

_______

今义:

模仿。

19.一词多义

①竟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动词,______________

何竟日默默在此形容词,______________

②顾

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动词,______________

顾视无可置者动词,______________

顾计不知所出耳副词,______________

③禁

必不能禁失吾之悲jīn,动词,______________

令人长号不自禁jīn,动词,______________

④幸

当尽吾意为幸名词,_____________

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形容词,_____________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动词,_____________

⑤以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介词,_____________

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介词,_____________

且以汝之有身也介词,_____________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连词,_____________

⑥其

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人称代词,_____________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人称代词,_____________

吾亦望其言是实指示代词,_____________

今则又望其真有代词,_____________

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语气副词,_____________

20.名词的活用

①泪珠和笔墨齐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汝幸而偶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意洞手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形容词的活用

④卒不忍独善其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当尽吾意为幸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_________”表判断

(2)状语后置句

②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__”

(3)主谓倒装句

③称心快意,几家能彀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_____”

(4)定语后置句

④钟情如我辈者“________”作定语,后置,应为“________”

(5)省略句

⑤吾与并肩携手“________”后省略宾语“________”

⑥必以告妾“________”后省略宾语“________”

(6)固定句式

⑦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________”译为“________”

能力培优训练

2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2)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3)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二、选择题

2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过:

②而陛下说之,何也说:

说到,提及

③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让:

推辞,拒绝

④藉寇兵而赍盗粮赍:

赏赐

⑤使之肖我肖:

⑥吾亦望其言是望:

期望,希望

⑦当尽吾意为幸幸:

幸事

⑧更恐不胜悲更:

更加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④⑧D.③⑥⑦

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②汝初闻言而怒

B.①今逐客以资敌国②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C.①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②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

D.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2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①蚕食诸侯②汝幸而偶我③外树怨于诸侯④故能明其德⑤遂散六国之从⑥逐华阳,强公室⑦而歌呼呜呜快耳者⑧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A.①③⑧B.②④⑦C.③⑥⑦D.④⑤⑧

27.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指外来的人,与“主”相对。

也指外出或寄居旅居他乡的人。

《谏逐客书》中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

B.《谏逐客书》中“六国”指与秦国并称的包括郑国、卫国等六个诸侯国,而苏洵《六国论》中的“六国”指齐国、燕国、赵国、韩国魏国、楚国等六个诸侯国。

C.“丹青”中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

D.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

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

三、情景默写

28.名句默写。

(1)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开篇即直入主题表明观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谏逐客书》中,作者以事实为依据,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善于接纳外来人才的君主为例,并用假设的语气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立足现实,通过对比论证一针见血地指出,同样是非秦国所出,如果国君对待外来人采取不同的态度的话,会给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不良印象。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李斯列传(节选)

赵高案治李斯。

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

“嗟乎,悲夫!

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

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

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

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

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

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

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

凡古圣王饮食有节车器有数宫室有度出令造事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故能长久治安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侵杀忠臣,不思其殃。

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

三者已行,天下不听。

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

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

斯所以不死者,自负其有功,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