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六国论》对比阅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2680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房宫赋》《六国论》对比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阿房宫赋》《六国论》对比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阿房宫赋》《六国论》对比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阿房宫赋》《六国论》对比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阿房宫赋》《六国论》对比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阿房宫赋》《六国论》对比阅读.docx

《《阿房宫赋》《六国论》对比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房宫赋》《六国论》对比阅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阿房宫赋》《六国论》对比阅读.docx

《阿房宫赋》《六国论》对比阅读

《阿房宫赋》、《六国论》对比阅读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细读课文,总结作者的观点及论述的思路。

2.思维发展与提升:

鉴赏《六国论》论证结构,弄清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感受文章的雄辩力量和充沛气势。

3.审美鉴赏与创造:

理解《阿房宫赋》中形象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们死活的罪恶。

4.文化传承与理解:

思考作者撰文反思历史的现实针对性,领会其中所表现的古代士人家国天下的情怀。

【重点难点】

1.重点:

鉴赏《六国论》论证结构,弄清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感受文章的雄辩力量和充沛气势。

2.难点:

理解《阿房宫赋》中形象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们死活的罪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晚年居住在

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称他为“杜樊川”。

京兆杜氏自魏晋以来就是名门世族,杜牧的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

杜牧在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在江西、淮南等地军府任慕僚多年。

后任黄州、池州、湖州等地刺史。

在地方任职时,改革弊政,成绩卓著。

最后官至中书舍人。

杜牧的文学创作中,诗歌的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人们将他和杜甫比,因而称他为“小杜”;和李商隐齐名,他们又有“小李杜”之称。

行者与学者——苏洵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因其家有老人泉,

梅尧臣曾为之作诗,故自号),眉州眉山(现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散文家。

27岁始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

学业大进。

嘉祐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权书》

等22篇文章谒见欧阳修,受修赏识,由此声名大振。

后人因

其二子均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父子三人合称

“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为文见解精辟,语言锋利,纵横捭阖,很有战国纵横家风度。

著有《嘉祐集》十五卷。

(二)写作背景

(1)杜牧所处的时代,唐王朝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且藩镇跋扈,吐蕃、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

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

但唐敬宗李湛好游猎,喜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

对于这一切,杜牧既愤慨又痛心。

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指出:

“宝历(敬宗的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2)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

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专制腐败,军事上骄惰无能,外交上极端软弱。

1004年,契丹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打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

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

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

(三)通读两文,完成以下各题

1.通假字

(1)暴秦之欲无厌(  )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

(3)当与秦相较(  )

2.一词多义

(1)一

六王毕,四海一()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黄鹤一去不复返()

而或长烟一空()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使

使负栋之柱()

使六国各爱其人()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3)爱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4)族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5)或

或未易量()

或曰: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6)与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与战胜而得者()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7)暴

暴霜露()

暴秦之欲无厌()

(8)兵

非兵不利()

而秦兵又至矣()

斯用兵之效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9)为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以荆卿为计()

邯郸为郡()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如今人方为刀姐()

(10)而

骊山北构而西折()

不敢言而敢怒()

谁得而族灭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1)之

多于南亩之农夫()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公将鼓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消句子的独立性()

杳不知其所之也()

句读之不知()

(12)焉

盘盘焉,困困焉()

或师焉,或不焉(

且焉置土石()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3.古今异义

(1)钩心斗角

(2)而气候不齐(3)燕赵之收藏

(4)韩魏之经营(5)齐楚之精英(6)可怜焦土

(7)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8)思厥先祖父

(9)可谓智力孤危(10)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12)然后得一夕安寝

(13)刺客不行,良将犹在(14)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朝歌夜弦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③族秦者秦也

④义不赂秦⑤以地事秦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2)名词用作状语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②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③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④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⑤日削月割⑥理固宜然

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⑧并力西向

(3)数词用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

(4)动词作名词

①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②秦以攻取之外

(5)动词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6)动词的使动用法

李牧连却之

(7)形容词作名词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8)形容词作动词

①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9)状语后置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10)宾语前置

秦人不暇自哀

(11)被动句

戍卒叫,函谷举

(四)文体知识

“赋”是一种文学性很强的文体。

它是在《诗经》铺陈言志的手法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赋的特点是“铺采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

“铺采文”就是铺陈文采辞藻,极力渲染夸张,这是其形式上的特点;“体物写志”就是咏物说理,即通过对山水、风物、宫苑、鸟兽乃至车旗仪仗、音乐舞蹈等事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意图,这是其内容上的特点。

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

二、合作探究

(一)梳理两文行文思路

1.《阿房宫赋》:

2.《六国论》:

(二)分别概括两文主旨

1.《阿房宫赋》:

2.《六国论》:

三、交流展示

(一)初读课文

1.《阿房宫赋》末出现了四个“后人”,都分别说的是什么人?

2.《六国论》在写齐和燕、赵时,分别使用了表示不同感情色彩的词。

说说作者对齐和燕、赵的态度各是什么。

(二)精研课文

1.《阿房宫赋》中运用暗喻和夸张的写作手法达到教化意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一个曾经破灭的六国有何可论之处呢?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三)体会作品的文格特点。

1.结合《阿房宫赋》的文本内容,谈谈是如何体现赋的文体特点的。

2.《六国论》语言论辩性、说理性,足以体现苏洵的文风特征,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1)故用设问,立论周密。

(2)善用夸张,感染力强。

(3)巧用比喻,说理透彻。

(4)对比鲜明,论证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