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酸的通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2284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酸的通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酸的通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酸的通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酸的通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酸的通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酸的通性.docx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酸的通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酸的通性.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酸的通性.docx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酸的通性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

酸的通性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B.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

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

D.Al2O3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

2.下列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强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①2NaCl(固)+H2SO4(浓)

Na2SO4+2HCl↑

②C+2H2SO4(浓)

CO2↑+2SO2↑+2H2O

③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④2FeO+4H2SO4(浓)===Fe2(SO4)3+SO2↑+4H2O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下列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出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  )

A.2NaCl+H2SO4(浓)

Na2SO4+2HCl↑

B.Na2SO3+H2SO4(浓)

Na2SO4+SO2↑+H2O

C.C+2H2SO4(浓)

CO2↑+2SO2↑+2H2O

D.2FeO+4H2SO4(浓)

Fe2(SO4)3+SO2↑+4H2O

4.Na2CO3、CaCO3、BaCO3、CuCO3等碳酸盐都能与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放出CO2,其中反应最为缓慢的是()

A.Na2CO3B.CaCO3C.BaCO3D.CuCO3

5.浓硫酸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在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过程中不能显示的性质是

A.酸性B.脱水性C.强氧化性D.吸水性

6.常温下,不能区别浓硫酸、稀硫酸的方法是()

A.分别加入铁片B.分别加入蔗糖

C.分别滴在纸上D.分别加入铜片

7.将xmolNa2SO3和ymolNaS溶于水,用稀硫酸酸化后发生了反应,生成物:

①为S和SO2,②为S和H2S,③只有S。

设x,y的比值a、b、c,若a>0.5,b=0.5,c<0.5,对应①②③三个反应正确的顺序是()

A.a、b、cB.a、c、bC.c、b、aD.b、a、c

8.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的是()

A.Na2SO3B.盐酸C.浓硫酸D.稀硫酸

二、多选题

9.在实验室中,对下列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A.汽油失火时,立即用水灭火

B.热液体的试管口不能正对着自己或别人

C.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擦洗

D.实验室中使用酒精灯时应用外焰加热

10.有关浓硫酸的性质或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浓硫酸的脱水性是化学性质

B.使铁、铝钝化表现了强氧化性

C.制备乙酸乙酯的反应中起催化脱水作用

D.与氯化钠固体共热制氯化氢气体时,表现强酸性

三、综合题

11.(题文)下列实验事实或实验现象,反映了硫酸的哪些性质?

(1)在工业上可用铁槽车或铝槽车运输浓硫酸。

____________。

(2)浓硫酸与甲酸(H2CO2)共热可制备一氧化碳(CO)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备氢气____________。

(4)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____________。

(5)硫酸和碳酸钠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____________。

(6)浓硫酸和NaCl反应可制备HCl____________。

12.镁的化合物在化工生产和药物合成上有重要用途。

某兴趣小组以一种工业废渣(主要成分为MgCO3、MgSiO3和少量Fe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MgCO3·3H2O。

实验过程如下:

(1)废渣的成分为_________(填化学式),过滤装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用NaOH溶液清洗,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清洗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H2O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则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萃取分液中要用到分液漏斗,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洗干净并________________。

萃取分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填序号)

A、除去水溶液中的铁离子

B、增加镁离子在水中的溶解性

C、富集铁元素,可以回收利用

(4)萃取后得到的水溶液制备MgCO3·3H2O的实验操作:

边搅拌边向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至有大量沉淀生成,静置,________,确定沉淀完全后,过滤、____________,得到MgCO3·3H2O。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NH4HCO3受热易分解和用作化肥无关,可以用作化肥是因为含有氮元素;

B.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硫酸具有酸性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具有对应关系;

C.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不涉及氧化还原,故和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无关;

D.电解冶炼铝,只能说明熔融氧化铝能导电,是离子晶体,无法说明是否具有两性,和酸、碱都反应可以体现Al2O3具有两性。

故选B。

2.B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中硫酸中是否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和产物中是否有硫酸盐分析。

【详解】

①是不挥发性酸制挥发性酸,硫酸表现不挥发性;②硫酸只表现强氧化性;③硫酸表现酸性和强氧化性;④硫酸表现酸性和强氧化性。

故选B。

【点睛】

硫酸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如硫元素化合价降低,则硫酸表现氧化性;产物中有硫酸盐生成说明硫酸表现酸性。

3.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该反应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H2SO4只表现了酸性,故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没有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H2SO4只表现了酸性,故B不符合题意;

C、H2SO4中S的价态由+6价→+4价,化合价降低,硫酸在此反应中只体现氧化性,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中S的价态由+6价→+4价,化合价降低,硫酸表现为氧化性,产物中有Fe2(SO4)3,因此硫酸还表现为酸性,故D符合题意。

【点睛】

判断浓硫酸表现氧化性和酸性,一看硫酸中S的化合价降低,则硫酸表现氧化性,二看产物中是否有SO42-,若有SO42-,则浓硫酸表现酸性。

4.C

【解析】

【分析】

根据溶液中电离出来的碳酸根离子的浓度及反应产物对反应的影响来分析判断。

【详解】

Na2CO3、CaCO3、BaCO3、CuCO3等均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它们的溶解度越小,则溶液中碳酸根离子的浓度越小,与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的速率越慢;Na2CO3是易溶的盐,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浓度较大;CaCO3、BaCO3、CuCO3都是难溶性盐,溶液中碳酸根离子的浓度较小,而且BaCO3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是难溶电解质,会附着在碳酸钡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所以BaCO3与稀硫酸反应最缓慢;故答案选C。

5.A

【解析】

【详解】

浓硫酸和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被脱水后生成了黑色的炭(碳化),并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反应过程分两步,浓硫酸吸收水,蔗糖(C12H22O11)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碳单质和水,这一过程表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

第二步,脱水反应产生的大量热让浓硫酸和C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这一过程表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答案选A。

【点睛】

酸性需要通过酸碱指示剂,或者是化学反应中体现出来的,蔗糖遇到浓硫酸的实验中没有体现出酸性。

6.D

【解析】

【分析】

浓硫酸和稀硫酸都具有酸性,但浓硫酸还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不能区分浓硫酸和稀硫酸,说明其反应现象相同,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氢气,浓硫酸和铁发生钝化现象,所以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故A不选;

B.浓硫酸能将蔗糖脱水碳化,稀硫酸不能将蔗糖碳化,所以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故B不选;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而使纸张脱水碳化,稀硫酸不能使纸张碳化,所以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故C不选;

D.常温下,浓硫酸和稀硫酸都与铜片不反应,所以现象相同,不能区分,故D选;

故答案选D。

【点睛】

可以根据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判断浓硫酸和稀硫酸,利用化学方法时其现象不相同才能区别。

7.B

【解析】

【分析】

Na2SO3和Na2S溶于水,用稀硫酸酸化,发生反应:

Na2SO3+2Na2S+3H2SO4=3Na2SO4+3S↓+3H2O,过量的Na2SO3或Na2S能与稀硫酸继续反应生成SO2或H2S,据此讨论过量问题解答。

【详解】

混合溶液酸化,发生反应:

Na2SO3+2Na2S+3H2SO4=3Na2SO4+3S↓+3H2O;

当x:

y>0.5时,Na2SO3有剩余,Na2S完全反应,剩余的Na2SO3再与硫酸反应生成SO2,生成物为S和SO2;

当x:

y=0.5时,Na2SO3和Na2S恰好反应,此时生成物只有S;

当x:

y<0.5时,Na2SO3完全反应,Na2S有剩余,剩余的Na2S再与硫酸反应生成H2S,生成物为S和H2S;

故答案选B。

8.A

【解析】

【详解】

A.Na2SO3具有较强的还原性(硫元素为+4价),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Na2SO4,故A正确;

B.盐酸在空气中较稳定,不被氧气氧化,故B错误;

C.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被氧化,故C错误;

D.稀硫酸在空气中较稳定,不被氧气氧化,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9.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汽油着火,不能用水灭,因为汽油的密度比水的小,会浮在水面,水起不到灭火的作用,故A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不能朝着自己或他人,以免试管中的液体喷出伤人,故B正确;

C.皮肤上不小心沾上浓硫酸,先用抹布抹去,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O3 溶液,故C错误;

D.酒精灯燃烧时外焰温度最高,则使用酒精灯时应用外焰加热,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10.CD

【解析】

【详解】

A.浓硫酸使其他物质脱水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反应,是化学性质,故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常温下能够使铁、铝发生钝化,故B正确;

C.制备乙酸乙酯的反应中起催化剂和吸水剂作用,故C错误;

D.浓硫酸与氯化钠固体共热制氯化氢气体时,表现难挥发性,故D错误;

答案选CD。

【点睛】

制备乙酸乙酯的反应中起催化剂和吸水剂作用,不是脱水剂,脱水是让有机物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以水的比例脱出,是化学变化,吸水性是物理变化。

11.强氧化性脱水性酸的通性吸水性强酸性高沸点

【解析】

【详解】

(1)浓H2SO4可使铁、铝钝化,即使铁、铝表面氧化而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故工业上可用铁槽车、铝槽车运输浓H2SO4,但要指出的是在加热条件下可破坏钝化膜;

(2)在反应HCOOH

H2O+CO↑中,浓H2SO4作脱水剂;(3)实验室用稀H2SO4和Zn反应制H2,是利用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因反应实质是:

Zn+2H+=Zn2++H2↑;(4)浓H2SO4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气中浓度变稀质量增加;(5)硫酸和碳酸钠反应实质是强酸制弱酸,故体现浓硫酸的强酸性;(6)硫酸和盐酸均为强酸,但硫酸不易挥发,盐酸易挥发,因此浓硫酸和NaCl反应制备HCl实质是不挥发性酸制备挥发性酸,体现浓硫酸的高沸点。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浓硫酸的性质,浓硫酸除了体现酸的通性,还具有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等。

12.H2SiO3H2SiO3+2NaOH=Na2SiO3+2H2O将Fe2+氧化成Fe3+Fe3+催化H2O2分解检漏AC向上层清液中滴加Na2CO3溶液,若无沉淀生成用水洗涤固体2-3次、在50℃下干燥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已知及流程图,向废渣中加入40%H2SO4酸溶,MgCO3和少量Fe的氧化物溶解,MgSiO3与硫酸反应生成H2SiO3沉淀;过滤后向所得溶液中加30%H2O2氧化,使Fe元素存在形式变为Fe3+,然后加入有机萃取剂分离出去;最后溶液经过一系列处理,得到MgCO3·3H2O。

解析:

(1)因为H2SO4+MgSiO3=MgSO4+H2SiO3↓,所以酸溶后所得滤渣为H2SiO3;过滤装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有硅酸沉积,需用NaOH溶液清洗,生成可溶性的Na2SiO3。

故答案为H2SiO3;H2SiO3+2NaOH=Na2SiO3+2H2O。

(2)加入H2O2是为了将Fe2+氧化为Fe3+,从而在后续步骤从溶液中分离出去;因为Fe3+能够对H2O2的分解起催化作用,所以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

故答案为将Fe2+氧化成Fe3+;Fe3+催化H2O2分解。

(3)使用分液漏斗前必须进行检漏;通过萃取分液既可以除去水溶液中的Fe3+,又可以富集铁元素,回收利用。

故答案为检漏;AC。

(4)向萃取后的水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会生成MgCO3,至有大量沉淀生成,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Na2CO3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则说明MgCO3已沉淀完全,过滤、用蒸馏水洗剂沉淀2~3次、低温干燥,就能得到MgCO3·3H2O。

故答案为向上层清液中滴加Na2CO3溶液,若无沉淀生成;用水洗涤固体2-3次、在50℃下干燥。

点晴:

分离提纯型探究实验评价题一般以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为基础,考查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基本操作。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题目所提供的信息,特别是新物质的制备过程中,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易水解、熔沸点等)。

工艺流程题与各个知识模块的结合点较多,因此在分析工业生产工艺流程题时,应将流程路线、试题设问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解题时首先要明确原料和产品(包括副产品),即箭头进出方向,其次依据流程图分析反应原理,紧扣信息,搞清流程中每一步发生了什么反应,弄清有关反应原理,明确目的(如沉淀反应、除杂、分离等),最后联系储存的知识,有效利用信息,准确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