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次氯酸及其性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2552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次氯酸及其性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次氯酸及其性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次氯酸及其性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次氯酸及其性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次氯酸及其性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次氯酸及其性质.docx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次氯酸及其性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次氯酸及其性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次氯酸及其性质.docx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次氯酸及其性质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

次氯酸及其性质

一、单选题

1.常温下,下列事实能说明HClO是弱电解质的是

A.HClO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成HCl和O2

B.0.01mol/LNaClO溶液的pH>7

C.NaClO的电离方程式:

NaClO=Na++ClO-

D.HClO与Na2SO3溶液反应,可以得到Na2SO4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Si的熔点高,可用作半导体材料

B.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漂白有色有机物质

C.FeCl3溶液显酸性,可用于蚀刻铜制电路板

D.Al2O3硬度很大,可用于制造耐火材料

3.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结论都正确的是()

A.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说明铝箔表面氧化铝熔点高于铝

B.将SO2通入含HClO的溶液中,生成H2SO4,说明HClO酸性比H2SO4强

C.FeCl3溶液可以腐蚀线路板上的Cu,说明Fe的金属活动性大于Cu

D.将饱和氯水滴到淀粉碘化钾试纸上,试纸先变蓝后变白,说明氯水具有漂白性

4.化学与环境、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84消毒液和医用酒精都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其作用原理相同

B.防控新冠病毒所用的酒精,其浓度越大,杀毒效果越好。

C.工业上常用高纯硅制造光导纤维

D.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及布质购物袋,以减少“白色污染”

5.下列物质与其用途相符合的是

①Cl2一做消毒剂②AgBr—制胶卷,感光纸③NaClO—漂白纺织物

④SO2—作防腐荆⑤淀粉一检验I2的存在⑥HOCH2CH2OH—抗冻剂

A.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全部

6.化学与人类社会、生活休戚相关。

下列生活现象或事实以及解释均正确的是()

A.AB.BC.CD.D

7.次氯酸、二氧化硫、双氧水都有漂白作用。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次氯酸的漂白作用基于其强氧化性

B.次氯酸与二氧化硫的混合溶液具有比次氯酸溶液更强的漂白作用

C.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D.次氯酸的漂白原理与二氧化硫不同,更接近双氧水

8.X、Y、Z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物质,下表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

X

Y

Z

箭头上所标数字的反应条件

A.

NO

NO2

HNO3

①常温遇氧气

B.

Cl2

NaClO

HClO

②通入CO2

C.

Na2O2

NaOH

NaCl

③加入H2O2

D.

Al2O3

NaAlO2

Al(OH)3

④加NaOH溶液

 

A.AB.BC.CD.D

9.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主要传播途径有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但是它依然可防可控,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戴口罩、勤洗手,给自己居住、生活的环境消毒,都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云、烟、雾属于气溶胶,但它们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B.使用酒精作为环境消毒剂时,酒精浓度越大,消毒效果越好

C.“84”消毒液与酒精混合使用可能会产生氯气中毒

D.生产“口罩”的无纺布材料是聚丙烯产品,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二、多选题

10.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是家庭常用的消毒剂。

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次氯酸钠水解的溶液呈酸性,说明次氯酸是弱酸

B.次氯酸钠水溶液具有很强的漂白性,说明其水溶液中存在次氯酸

C.84消毒液杀菌消毒的原理是放出原子态氧杀死细菌

D.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若将二氧化硫通入84消毒液中,其漂白能力增强

三、综合题

11.次氯酸溶液是常用的消毒剂.漂白剂。

某学习小组根据需要欲制备浓度不小于0.8mol/L的次氯酸溶液。

(查阅资料)

资料1:

常温常压下,Cl2O为棕黄色气体,沸点为3.8℃,42℃以上会分解生成Cl2和O2,Cl2O易溶于水并与水立即反应生成HClO。

资料2:

将氯气和空气(不参与反应)按体积比1∶3混合通入潮湿的碳酸钠中发生反应2Cl2+2Na2CO3+H2O=Cl2O+2NaCl+2NaHCO3,用水吸收Cl2O(不含Cl2)制得次氯酸溶液。

(装置及实验)用以下装置制备次氯酸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E。

(2)装置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3)装置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装置B中多孔球泡和搅拌棒的作用是_______;反应过程中,装置B需放在冷水中,其目的是_____。

(5)装置C的主要作用是_____。

(6)此方法相对于用氯气直接溶于水制备次氯酸溶液的优点是(答出一条即可)_____。

(7)若装置B中生成的Cl2O气体有20%滞留在E前各装置中,其余均溶于装置E的水中,装置E所得500mL次氯酸溶液浓度为0.8mol/L,则至少需要含水8%的碳酸钠的质量为___g。

12.Cl2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将氯气溶于水能形成氯气﹣氯水体系.

完成下列填空:

(1)氯原子最外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_.与电子排布式相比,轨道表示式增加了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中__描述.

(2)氢、氯、氧三种元素各能形成一种简单阴离子,按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这些离子__.

(3)氯气﹣氯水体系中,存在多个含氯元素的平衡关系,请分别用平衡方程式表示:

__.已知HClO的杀菌能力比ClO﹣强,氯处理饮用水时,在夏季的杀菌效果比在冬季差,可能原因是__(一种原因即可).

(4)在氯水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__(选填编号).

ac(HClO)+c(ClO﹣)=c(H+)﹣c(OH﹣)

bc(H+)=c(ClO﹣)+c(Cl﹣)+c(OH﹣)

cc(HClO)<c(Cl﹣)

dc(Cl﹣)<c(OH﹣)

(5)ClO2是一种更高效、安全的消毒剂,工业上可用ClO2与水中的MnCl2在常温下反应,生成MnO2和盐酸,以除去水中Mn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需配平)__.有人认为产物MnO2和盐酸会继续反应生成氯气,这种认识对吗?

__(填“对”或“错”),说明理由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A.HClO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成HCl和O2,体现了HClO的不稳定性,故A不符合题意;

B.0.01mol/LNaClO溶液的pH>7说明溶液中存在次氯酸根的水解,则可说明HClO为弱电解质,故B符合题意;

C.NaClO的电离方程式:

NaClO=Na++ClO-,说明NaClO为强电解质,不能证明HClO为弱电解质,故C不符合题意;

D.HClO与Na2SO3溶液反应,可以得到Na2SO4,体现了HClO的氧化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B

【解析】

【详解】

A.Si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可用作半导体材料,与熔点高无关系,A项错误;

B.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漂白有色有机物质,B项正确;

C.FeCl3具有氧化性,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氯化铜,跟FeCl3溶液的酸碱性无关,C项错误;

D.Al2O3熔点很高,故可以做耐火材料,而不是利用其硬度很大的性质,D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其中A选项关于硅或硅的化合物的用途是常考点,也是易混知识。

硅单质常用于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与计算机芯片等;二氧化硅是石英、水晶、玛瑙及光导纤维的成分;硅酸盐常用于玻璃、水泥和陶瓷等,学生要理清这些物质的用途,不可混为一谈。

3.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氧化铝的熔点比铝的熔点高,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结论解释正确,故A正确;

B、将SO2通入含HClO的溶液中,生成H2SO4,是因为次氯酸将二氧化硫氧化的缘故,故B错误;

C、金属铁可以将金属铜从盐中置换出来,可以证明Fe的金属活动性大于Cu,但是金属铜可以和氯化铁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不是置换反应,故C错误;

D、将饱和氯水滴到淀粉碘化钾试纸上,氯水可以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色,但是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会使得试纸变白,故D错误。

故选A。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A.84消毒液具有强氧化性,使蛋白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而失去其生理活性,因而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医用酒精能够使蛋白质变性,因而可杀菌消毒,二者作用原理不相同,A错误;

B.酒精浓度小,渗透性强,但杀菌消毒作用能力小;浓度太大,杀菌消毒作用能力强,但渗透性又差,仅使蛋白质表面分子发生变性,病毒褪去外壳后,仍然具有破坏作用,因此不是浓度越大,杀毒效果越好,B错误;

C.SiO2对光具有良好的全反射作用,工业上常用SiO2作光导纤维的材料,C错误;

D.塑料不能降解,导致“白色污染”,则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及布质购物袋,以减少“白色污染”,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5.D

【解析】

【分析】

【详解】

氯气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所以氯气可以做消毒剂,①正确;溴化银见光易分解,可以用做制胶卷,感光纸,②正确;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漂白纺织物,③正确;SO2能杀菌消毒,所以可用作防腐荆,④正确;碘遇淀粉显蓝色,所以淀粉可用来检验I2的存在,⑤正确;HOCH2CH2OH可用作抗冻剂,⑥正确,答案选D。

6.D

【解析】

【分析】

【详解】

A.Cl2可用于饮用水的消毒,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能杀死细菌病毒,不是氯气有漂白性,故A错误;

B.铁粉是作抗氧剂,故B错误;

C.铝金属电池,铝是还原剂,利用还原性,镁铝耐腐蚀是在空气中金属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阻止金属内部继续被氧化,故C错误;

D.新型陶瓷镶嵌在火箭外壳,主要是新型陶瓷具有耐高温的作用,避免火箭因高温而灼烧,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7.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次氯酸的漂白是氧化性漂白,即次氯酸的漂白作用基于其强氧化性,故A正确;

B.次氯酸与二氧化硫的混合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不再具有漂白性,故B错误;

C.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次氯酸的漂白原理和双氧水、次氯酸盐的漂白原理相似,属于氧化性漂白,与二氧化硫不同,其为非氧化性漂白,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点睛】

本题注意相似知识点的掌握和本质区分是解题关键。

8.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一氧化氮氧化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分解生成二氧化氮,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可以实现,故A正确;

B.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次氯酸钠与碳酸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次氯酸与盐酸反应生成氯气,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可以实现,故B正确;

C.氯化钠不能够通过一步反应得到过氧化钠,故C错误;

D.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与碳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氢氧化铝分解生成氧化铝,个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可以实现,故D正确;

本题选C。

【点睛】

要通过氯化钠得到过氧化钠,首先要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得到金属钠,金属钠在氧气中燃烧可以得到过氧化钠。

9.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云、雾和烟均为胶体,且均为胶粒分散到气态分散剂中所得到的分散系,故均为气溶胶,它们都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故A错误;

B.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消毒效果更好,并不是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故B错误;

C.“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乙醇,自身被还原为氯气,故C正确;

D.从题中信息可看出生产无纺布的材料是合成材料,不是天然高分子材料,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消毒效果最高,可以杀死病毒,在疫情期间可以使用医用酒精杀菌,但不是浓度越大越好。

10.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次氯酸钠水解的溶液呈碱性,说明次氯酸是弱酸,故A错误;

B.次氯酸钠水溶液具有很强的漂白性,次氯酸钠水解,说明其水溶液中存在次氯酸,故B正确;

C.84消毒液杀菌消毒的原理是次氯酸分解形成新生态氧可将菌体蛋白质氧化,故C正确;

D.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同时也具有还原性,若将二氧化硫通入84消毒液中,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漂白能力减弱,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C。

【点睛】

84消毒液主要成份是次氯酸钠,不能与盐酸混合使用。

11.ADBCMnO2+4H++2Cl-

Mn2++Cl2↑+2H2OCl2O+H2O

2HClO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充分进行防止反应放热后温度过高导致Cl2O分解除去Cl2O中的Cl2制得的次氯酸溶液浓度较大或制得的次氯酸溶液纯度较高或制得的次氯酸溶液不含有Cl-离子或氯元素的利用率高等57.6

【解析】

【分析】

A装置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由D装置饱和食盐水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形成1:

3的混合气体通入B装置,防止反应放热后温度过高导致Cl2O分解,装置B需放在冷水中,在搅拌棒的作用下与含水8%的碳酸钠充分反应制备Cl2O,反应为:

2Cl2+Na2CO3═Cl2O+2NaCl+CO2,通入C装置吸收除去Cl2O中的Cl2,并在E装置中用水吸收Cl2O制备次氯酸溶液,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1)A装置制备氯气,D装置吸收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形成1:

3的混合气体通入B装置,与含水8%的碳酸钠充分反应制备Cl2O,C装置吸收除去Cl2O中的Cl2,E装置中用水吸收Cl2O制备次氯酸溶液;故答案为A、D、B、C;

(2)装置A中利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nO2+4H++2Cl-

Mn2++Cl2↑+2H2O;

(3)装置E中用水吸收Cl2O制备次氯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O+H2O=2HClO;

(4)装置B中多孔球泡和搅拌棒的作用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充分进行;由题可知:

Cl2O42℃以上会分解生成Cl2和O2,故为防止反应放热后温度过高导致Cl2O分解,装置B需放在冷水中;故答案为防止反应放热后温度过高导致Cl2O分解;

(5)Cl2O为极性分子,Cl2为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容原理,氯气易溶于四氯化碳,可在装置C中除去Cl2O中的Cl2;

(6)此方法相对于用氯气直接溶于水制备次氯酸溶液的优点是制得的次氯酸溶液浓度较大或制得的次氯酸溶液纯度较高或制得的次氯酸溶液不含有Cl-离子或氯元素的利用率高等;

(7)装置E所得500mL次氯酸溶液浓度为0.8mol/L,根据反应Cl2O+H2O=2HClO,则被吸收的Cl2O的物质的量为

,若装置B中生成的Cl2O气体有20%滞留在E前各装置中,其余均溶于装置E的水中,装置B中生成的Cl2O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根据反应2Cl2+2Na2CO3+H2O

Cl2O+2NaCl+2NaHCO3,则至少需要含水8%的碳酸钠的质量为

【点睛】

本题考查性质实验方案设计,侧重考查学生知识综合应用、根据实验目的及物质的性质进行排列顺、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实验方案设计能力,综合性较强,注意把握物质性质以及对题目信息的获取于使用,难度中等。

12.3s23p5自旋方向Cl﹣、O2﹣、H﹣Cl2(aq)+H2O

HClO+H++Cl﹣、HClO

H++ClO﹣、Cl2(g)

Cl2(aq)夏季温度高,HClO易分解,杀菌效果比在冬季差bc2ClO2+5MnCl2+6H2O=5MnO2+12HCl错MnO2和浓盐酸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反应

【解析】

【分析】

【详解】

(1)氯是17号元素,其最外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若用轨道表示式来描述,则可以描述其电子的自旋方向;

(2)

相当于光秃秃的质子,

填满了前两层电子,而

填满了前三层电子,半径由大到小为

(3)首先氯气存在溶解—挥发平衡,即

,其次氯气还能和水发生可逆反应,即

,而

是一个弱酸,存在电离平衡

;夏季和冬季最大的区别在温度,我们知道

受热易分解,因此杀菌效果变差;

(4)a.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

,若要a项成立除非

,但是二者不可能相等,a项错误;

b.该项即溶液中存在的质子守恒,b项正确;

c.氯气和水反应得到等量的

是强酸可以完全电离,因此溶液中

的量等于生成的

的量,而

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因此剩余的

的浓度将小于

的浓度,c项正确;

d.氯水呈酸性,因此溶液中的

极低(室温下

),因此不可能出现

的情况,d项错误;

答案选bc;

(5)

作氧化剂,

作还原剂,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该反应得到的盐酸较稀,且没有加热,因此不太可能被

继续氧化变成氯气,反应在这一步就停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