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张善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81970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张善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张善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张善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张善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张善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张善兵.docx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张善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张善兵.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张善兵.docx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张善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主备人:

张善兵

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本单元19个生字,正确理解和读写本单元“德高望重、静谧”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感受。

4.在口语交际与习作中,运用学到的展开想象和联想等写作方法,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提高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表达能力。

课时教学计划

课题

课时分配

具体教学内容

课时教学目标

1.

山中访友

第一课时

1.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正确读写“邀”“俯”等8个生字和“清爽”“吟诵”等14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二课时

品读、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背诵3-6自然段或者整篇课文。

4.仿写第五自然段。

课时教学流程

(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经典诵读

饮酒(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huán)。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学习引入

1.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2.板书:

3.题目  《山中访友》

4.作者   李汉荣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散文家。

5.师:

同学们,神奇的大自然充盈着生命的活力,今天请让我们跟随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起投入的山林的怀抱,去用心灵陶醉大自然的迷人风景,去倾听大自然的美妙乐章.

自主学习

出示自主学习目标:

1.自由读课文,文中勾画词语(带生字的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一定读正确、读通顺)。

2.在课堂本上写自己易读错、易写错的字词。

3.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主要内容。

(写关键词在本子上)

4.思考作者都访问了哪些朋友?

小组交流

1.小组内两两互读,抽读一部分或难读部分。

相互正音,并读流利。

2.组长组织,按顺序交流自己易读错、易写错和自己已理解、不理解的词语。

组内人人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组长评价,形成组内统一意见。

全班共享

1.抽2个小组读书展示。

(只读一部分。

2.小组汇报易读错、易写错和组内已理解、不理解的词语。

(其他组补充)

3.学生畅谈

   如,作者在拜访朋友时的心情如何?

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他带着愉快的心情拜访朋友。

热爱大自然。

4.作者进山拜访了哪些朋友?

   让学生明白作者拜访的“朋友”原来是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等。

概括地说,这山林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

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岩石—犬—归鸟

  5.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点?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德高望重的)古桥  (青翠的)树林  (洁白的)白云

  (雄浑的)瀑布      (清凉的)山泉  (汩汩的)溪流

  (陡峭的)悬崖      (淘气的)云雀

总结拓展

1.抄写生字词语1遍。

2.背诵课文的3到5段。

3.推荐读李汉荣的《又见南山》

(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经典诵读

课文的第5自然段

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德高望重、俯视、瀑布、身躯、津津乐道

2.检查背诵。

3到5自然段。

3.过渡:

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

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自主学习

(一)

课件出示自主学习提示

(一)

1.自主读第三自然段

2.找出描写作者对老桥说的话的句子,并划上横线。

3.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词,做上记号,通过想象、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句子意思。

4.体会作者表达上的特点。

5.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三自然段。

小组交流

1.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按顺序交流自己勾画的句子及自己的理解。

2.组内抽背第三自然段。

全班共享

1.重点理解: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⑴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

(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⑵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

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

啊,老桥,你如……)

 2.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

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即运用拟人写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

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说说我们学习这一部分的方法:

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自主学习

(二)

课件出示自主学习提示

(二)

1.默读第4-6自然段

2.找出描写作者还拜访了哪些朋友的句子,并划上横线。

3.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词,做上记号,通过想象、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句子意思。

4.体会作者表达上的特点。

5.背诵第4-6自然段。

全班共享

1.小组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相机指导:

A.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

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B.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指哪些朋友呢?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

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

(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

C.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

你好,清凉的山泉!

……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

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从这个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运用的修辞手法:

拟人,排比……)

(2)作者还会遇到哪些朋友?

又会怎样和他们打招呼呢?

(学生仿照第五自然段打招呼的方法自由说说。

——打招呼的词语可以用上“嗨、哈喽……”)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学生作答。

2.体会情感,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并朗读背诵重点段落。

总结拓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小结: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

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

和同学交流交流。

4.学生小练笔:

仿写第五自然段(作者还会遇到哪些朋友,又会怎样和他们打招呼。

),用上拟人、排比等手法。

板书设计

 古桥

             大树

 山中访友  (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  热爱大自然

             山泉

             溪流……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本课的时候,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让学生欣赏文章画面美,感受作者美好情怀,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解。

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同时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

针对本课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字优美的特点,我通过感情诵读法:

教学生读散文,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入境悟情、审美学文,通过朗读,把学生带入课文意境,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通过音乐渲染、图像再现、语言描述等形式,让学生观察思索,入境悟情。

数据本文想象奇特浪漫的特点,让学生在诵读基础上展开想象,体会文章特色。

最后进行仿写训练法:

运用第二人称及拟人、想象等手法介绍一两个你自然界的朋友,说清楚以他为朋友的原因,培养写作能力。

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练习,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在课文分析时,用第三段做例子,重点讲解。

其他的段落,学生自己读,先说说这一段落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朗读,再让他根据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朗读出来。

然后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此过程中,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发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

最后强调,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象丰富,充满童心童趣。

以“山中访友”为题,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

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来引起共鸣

进行本课,在仿写时处理的比较粗糙。

朗读的时候学生对感情的把握也不是很好。

说明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足够的重视。

课时教学计划

课题

课时分配

课时教学目标

2﹡

山雨

一课时

1.认识本课生字,读懂课文内容。

2.体会作者对山林雨景的那份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课时教学流程

(一)课时

教学环节

经典诵读

读《绝句》

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lí)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学习引入

1.师:

上一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

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下面这篇课文,一起去体味那山雨的无穷韵味吧!

2.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文中勾画词语,在不理解的词语旁打上“?

”。

注意以下读音:

水淋淋(lín)啼啭(zhuàn)倾吐(tù)

2.理解词语方法:

换词体会;抓词语中的关键字,再联系上下文。

(有些词语可在学文时再理解。

3.课件出示自主学习提示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字里行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小组交流

1.组内轮读课文,组内人人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组长评价,形成组内统一意见。

2.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按顺序交流自己勾画的句子及自己的理解。

3.美读。

全班共享

1.分小组汇报句子。

相机指导要点:

(l)感悟雨声的美妙、神奇。

①“沙啦啦,沙啦啦……”这是实实在在的雨声。

②“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和“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这是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给人以美的感受。

③“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句写出了山雨的声音神奇、美妙,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④播放雨声的录音,让学生寻找文中作者的感觉,或产生自己独特的奇思妙想。

(2)感悟雨色的明丽、迷人。

①“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是实写雨雾中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因为作者发自内心地喜爱这绿色,所以讲“流进我的心胸”。

④“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

点拨:

这句话突出了雨中的绿非同一般,给作者的印象也格外深,从而使记忆变得鲜活,而具有灵性。

 

2.书上做好笔记。

3.小组展示朗读,也可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总结拓展

⒈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⒉交流学生教师收集的其他写“写雨”的诗文。

   ⑴孩子们,如果你们能热爱身边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处景物都会似人间仙境。

用心去聆听每一个声音都会是优雅的乐曲。

作者赵丽宏把雨声比作音乐,散文家朱自清眼里的雨又是怎样的呢?

一起来看看。

   课件:

雨下个不停,紧张而又舒缓…….我们在雨水的弹奏中攀缘于茫茫山谷,感觉着上天赐予的无边旋律,它一会儿如小提琴空旷轻灵,一会儿铁骑突出,一会儿春江花月,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雨滴,在伞上清晰地弹奏着,又顺着伞缘滴入泥中,有着鸣筝般的乐声,仔细听去,耳中似乎并没有声音,再听,又分明翁翁地,遥远而飘忽,如身边的雾……

   ⑵写雨诗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⒊写话:

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

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可以用自己的话写,也可以摘抄课文中和课外你收集的语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很成功的是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个性化的感悟,通过生生之间合作交流,深入探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在读中想象了如诗如画的山林雨景,欣赏了优美抒情的语言,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情感;同时,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细心观察和学习表达方法;给诗加题目和最后山雨诗欣赏,使学生感受到精炼语言的魅力。

课时教学计划

课题

课时分配

具体教学内容

课时教学目标

3

草虫的村落

第一课时

1.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二课时

品读、学习课文内容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联想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2.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3.完成一个小练笔

课时教学流程

(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经典诵读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学习引入

1.板书课题,询问:

“村落”是什么意思?

2.师:

村庄是人类聚集居住的地方,那么,你们见过虫子吗?

你们知道“草虫的村落”是怎样一回事呢?

今天,我们就跟随台湾作家郭枫一起去探个究竟吧。

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文中勾画词语。

2.在课堂本上写自己易读错、易写错的字词。

并把要求会写的词语在本上练习书写。

3.自己理解词语,把不能理解的写本子上。

4.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主要内容。

(写关键词在本子上)

小组交流

1.小组内两两互读,抽读一部分或难读部分。

相互正音,并读流利。

2.组长组织,按顺序交流自己易读错、易写错和自己已理解、不理解的词语。

3.组内人人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组长评价,形成组内统一意见。

全班共享

1.小组读书展示。

(轮读课文,一人读一个自然段。

2.小组汇报易读错、易写错和组内已理解、不理解的词语。

(其他组补充)

注意“庞、勤”和“烤、勉、吻”的读音。

3.熙熙攘攘:

本课指村子里黑甲虫很多,非常热闹拥挤。

 意味深长:

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3.小组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组评价,补充。

作者的目光分别到了哪里?

(理清层次,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第一层(第1自然段)是总起,交代了这次奇异游历的特殊氛围和心情。

第二层(2---9自然段)叙述了奇异游历的全过程。

第三层(10---11自然段)表达了作者对草虫村落的依恋。

4.语文书上做好笔记。

总结拓展

 

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些什么?

印象最深的是哪些?

课时教学流程

(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经典诵读

放声读一遍《草虫的村落》课文

 

⒈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说说草虫村落给你留下的印象。

   ⒉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草虫的村落”在哪儿?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

)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点拨总结的基础上小结:

作者的想象可真丰富,真奇特啊!

自主学习

课件出示自主学习提示

(一)

1.自主读第3-9自然段

2.思考:

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你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3.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词,做上记号。

4.有感情地朗读。

小组交流

1.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按顺序交流自己勾画的句子及自己的理解。

2.组内试着选背一个自然段。

全班共享

1.分小组汇报句子。

相机指导要点

(1)作者游历的第一场景:

小甲虫迷路的森林

“一只小虫…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你能读懂作者的心思吗?

①抓住“真想”“可惜”把这种心思读出来。

②“一路上遇到不少同伴,他们互相打着招呼。

”他们会怎么打招呼呢?

(2)作者游历的第二场景:

草虫的村落。

(师:

这是一个怎样的村落呢——热闹、奇特,作者把他描绘成和我们人类居住的村子一样了。

A.这里,很多黑甲虫村民…然后一齐欢悦地走回洞穴里去。

①从“他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悦地走回洞穴里去”可以想象这是谁与谁之间的交流?

②他们会交流些什么呢?

③读出这种幸福温馨的感受。

B.大街小巷里…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谈得很投机似的。

黑甲虫看到“庞然大物”为什么会感到好奇?

蜥蜴和小甲虫在交流些什么呢?

C.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

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2.小组展示朗读。

3.小组背诵展示。

4.书上做笔记。

总结拓展

做课堂小练笔。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

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体悟作者对田野、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之情。

  

(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

  (3)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自己的感受,等会儿我们看谁写得最生动。

  (4)交流反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课时分配

具体教学内容

课时教学目标

4﹡

索溪

峪的“野”

一课时

1.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情感

1.认识本课生字,读懂课文内容。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崇尚纯真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课时教学流程

(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经典诵读

读、试背《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学习引入

1.多媒体展示张家界森林公园风景图。

2.板书课题,质疑:

“索溪峪”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

”索溪”是张家界的一条山溪,那“峪”又是什么意思呢?

可以根据字形来揣摩它的意思。

(“峪”就是“山谷”的意思。

看来,根据字形揣摩词义真是个不错的方法呢。

3.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想一想“野”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3.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索溪峪的野的?

细读2-5自然段,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体会做上记号,并读一读。

小组交流

1.组内轮读课文,组内人人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组长评价,形成组内统一意见。

2.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按顺序交流自己勾画的句子及自己的理解。

全班共享

1.分小组汇报句子。

⑴赏析探究——山之野

   ①该组齐读这一段。

   ②这一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

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是一种惊险的美。

是一种磅礴的美。

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也可:

总→分)

   ③分别感悟:

   A.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

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

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叫人胆颤。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

(板书:

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

   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

(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

   B.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

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

   C.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或直插云天,或横拦绿水。

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

   “旁逸斜出……”这句话采用联想的方法,描写出山具有“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特点。

那里有“斜山”,那山峰似从山的一边飘逸而出。

“旁逸”写出了山峰斜出的是那么随意。

“巍巍”则写出了山峰的高。

作者还由山形相对、山势相依的山,联想到“热恋情人”,他们似在凝望,似在细语,别具一格。

由山体不高、山形奇特的山联想到少女,她们婷婷玉立,姿态万千。

   ④有感情朗读,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⑵赏析探究——水之野

   ①赏析句子:

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的“野”。

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十分调皮、可爱。

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②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

(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

   ③赛读,读出索溪的趣。

   ⑶赏析探究——野物之野

   ①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出体现“野”趣的句子。

   ②用自己的话谈谈体会。

   ③野性十足的猴子惊得游客慌不择路。

有感情齐读课文,读出“野”趣来。

   ⑷赏析探究——游人之野

   ①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

   ②赏析句子:

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

   “返璞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

索溪峪的山是野的,水是野的,所以“这山水”是充满野性的。

在这样的山水中畅游,人们接受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